在中国当代作家中,白桦是罕见的全才。他的写作横跨70年岁月。在诗歌、散文,短中长篇小说、戏剧、电影等领域均表现了第一流的才华。
白桦本质是一位诗人。热情、悲悯、自由,是他的诗意方向。苦难、抗争、忧愤,是他诗意的人生。愈到晚年,白桦心智愈坚,如满头华发愈白愈净愈纯。
我想起白桦先生写于1978年的长诗《阳光谁也不能垄断》,那当年震聋发聩的呼喊,穿透40年,仍声声传向后世:“我们就象蜷伏在蛋壳里的鹰,/苏醒了的鹰怎么能容忍窒息和黑暗?!/听!我们正在用嘴敲响通往蓝天的门,/就需要那么一点!/一点就破呀!/云海茫茫,太空蔚蓝……”
我深切地感到,《从秋瑾到林昭》将在中国新诗史——不,中国诗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一名读者,如果他的血还有一点热度,如果他的心还有一点红色,那么他读这首诗时,就不可能不流眼泪,不可能不思考,不可能不自省!
《孔雀》是那个时代非常少的,偶然留下来的一类作品。
谈到白桦,我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屈原和鲁迅。……他的写作强调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文化专制主义,承袭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脉络。他的影响远远不止发生在文学界。……白桦是一位杰出的民主主义作家,对祖国和人民神圣苦恋的人道主义作家、诗人。要研究白桦,就要研究二战以后东方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共和国六十年的历史命运,如此,他的价值才更能显现出来。
对于中国作家来说,白桦就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前面,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看到自己的矮小、软弱和污秽。他不是看不到风的凶险,不是看不到浪的无情,但对那些来路不明的威力,他宁可赤裸裸站着任凭冲击,也不低眉顺眼,苟且偷生。在白桦大量的各种作品中贯穿一根红线,即对美的执着的追求。
白桦是天真的,这似乎不可能,他经历了世事变迁,世态炎凉,他的天真何以保持着?白桦是简单的,这也不可能,他所身在的历史社会是复杂的,应对起来需要用极心力与心智。白桦又是热情的,这就更让人不安了,因为他的遭际每每使人沮丧,他的热情从哪里来呢?这些仿佛都源自于他的理想。
那么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白桦的理想终究是什么?大约是一种希望,希望世界变得更好,人变得更好。这希望是那样殷切,以至于可以忽略许多失望而不计。世界和人究竟怎样才是好,在白桦看来,其实就是简单的,比如他憎恶枪这样的东西,枪所代表的一切暴力,一定是被好的世界所排斥的;比如他在山间行旅中听到姑娘在歌唱,这荒蛮天地中的人声,一定是属于那好的世界的;再比如,他故乡的父老,街坊邻里,这些贫穷的、卑微的、落魄的人却持有着鲜明的爱恨情仇,也是好的世界的正义心……白桦的理想,还有一个名字,就是青春。他向往与追求的世界,永远在这无邪的情感之中。
白桦的本质是诗人。白桦不论写什么,都充满诗意,而诗意正是他内心丰富感情的自然流露。
到处都有过于持重、过于聪明的人,这个时代最缺少的就是白桦这样的人。……白桦追求讲真话,他的真是天真的真,像天一样真实。这是一个大气磅礴、赤子之心的字,人人都在计算这样的话合适不合适时候,他能坦率地说出口。当时创作“伤痕文学”的人现在都“不见了”,而白桦在。……白桦把爱看成是至高无上。我们需要这样的美和爱、天真,这些才是我们今天文学的希望。
在当下的中国,什么是优秀的,什么又是有意义的?我想对于自诩社会良知人类精英的诗人就毋须赘言了。白桦老师在古稀之年,历时十年创作完成了《从秋瑾到林昭》,我们除了感佩、敬意,是否还应对照一下自己——这可是三十年中,历经多次政治运动冲击,一个诗人的生命骊歌!
我记得今年年初我们看白老爷子,到他家里,他躺在床上,身体不太好,然后他拉着我的手说:“小崔,我可能不行了”。我说您千万别这么说,您要永远地站在第一排。
《悲怆》是白桦先生感悟柴可夫斯基音乐对他的影响,是一种爱到痛苦的极致,像汪洋,但是安静无垠,充满无奈喘息。这次作为诗人的代言人,我们一定要把他的文字中深邃的东西传递出来。
白桦先生是个追求光明的人。他的……作品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正义感。正义包含着人性所有有价值的东西。而我们现在文学中最缺乏的就是正义感,缺乏那种对于集权、罪恶、不公的抗议的声音。他也是一个有世界主义、人类情怀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同时表现出一种浪漫主义,并且是一种近乎壮美和柔情结合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始终站在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前列,提出别人尚未提出的思考。他对历史的回顾、对革命历史的反思都令人感佩。白桦是正直的、有良心与才华的、对国家和民族有着巨大责任感的一位作家。
我们不能把他纯粹作为诗人或小说家来看,他身上有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担当,他经历坎坷,没有哪一次是为了自己,都是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而忧患。……他是思考的大树和思想的精灵,同时也是勇于表达的诗人。有思想和反思的人不是没有,但是勇于表达的人并不多。
白桦先生长期在云南边疆各民族群众中生活,向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语言学习,以少数民族民间传说为题材创作小说和诗歌,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气质,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传奇色彩。在语言上朴实而优美,华丽而动人。
白桦的经历在文学史上值得研究。他从来不失赤子之心,从未“死去”过。他写诗、写话剧,80多岁了还在写小说。他的文字一直在流传,他的文学活动也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在进行。他讲风骨,坚持自己的追求和信仰。大家向他致敬——作为晚辈的敬意!
如果是酿酒,十年间足以酿造出一坛封缸老窖。白桦先生也在酿酒,但他酿造出的是一坛药酒——他用血水、泪水,用百草,用大爱、仁慈,在痛爱交加中持续煎熬了10年,终于写出了这首《从秋瑾到林昭》。这是一首为苦难疗伤,为民族去病,为人类进补的大诗,也是一剂警世醒世的良药,它可能不适合某些人的味觉,但我们要记住:良药苦口!
睿智的白桦先生做梦也没有想到,现实跟他的诗歌吻合得让人心惊——连叹息也有回声!……十七岁从军的白桦,在俄罗斯文学之外,还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见过白桦树。当年不知深浅过金沙江的时候,有和尚告诉他白桦这种树,高大华美,但容易折断。他没有放在心上。
作为城市,上海每天都在为自己增加高度,作为诗人,白桦一生都在抗争这句他防不胜防的咒语。
他尊严地活了80年。这些人虽然为数不多,但他们在更高的意义上,以自己的经历、苦难和屈辱,向年轻人表示,他们确实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良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富有人性的人。白桦先生从早期到暮年的写作,始终贯穿着赤子之心和人道主义精神,他也是一个杰出的民主主义者,并且难得的具有强烈的青春气息,也有为人的良知。
收到白桦老师的《长歌和短歌》、《不再重现的图画》两本书时,我立刻冒出了“长歌当哭”这个词。……诗言志,心为声,血和泪,歌当哭。那字字句句撞击心扉的回声,让人看到,诗歌不但是美丽的,诗歌更是有重量的!当下的诗歌,太多的病态呢喃,太多的空洞、空虚。而在白桦先生的诗歌里,我们看到了人和人心,看到了人和思想,看到了一个诗人的灵魂在大地上行走时的坚强身影,听到了一个诗人精神的脚步在大地上行走时的回声。
在诗集《长歌与短歌》中,我感受到自浪漫主义以来的诗歌传统,感受到从普希金到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们的诗歌传统,这与现在诗坛的各种奇怪的诗歌语言现象、古怪诗风形成鲜明对照。
听白桦朗诵自己的诗,我注意到他朗诵时的目光非常单纯。虽然他是一个燃烧的人,但为人温文尔雅。……波德莱尔评论巴尔扎克时说……一条永远有效的强劲的原则,就是一个作家有没有强健的生命的激情。我认为白桦有这种激情。当然,这一点也是不可仿效的。
后来完整地看了白桦的长篇小说《远方有个女儿国》,写得非常生动感人。
而我对他的散文最是难忘,他的笔下总有闪光的灵性的东西,即使强权也无法泯灭,令人心动且获得启迪。
“您还在守望着您的理想吗?”
我回答说:
“我守望的只剩下了一条底线。”
“那是一条什么样的底线呢?”
“善良的民众不再蒙冤,不再蒙羞,不再蒙骗。”
“这条底线可不算很高啊!”
“可我以为,这条底线在有些地方仍然高不可攀。”
白桦先生一路走好。您的诗句在懵懂初开的日子里教给了我很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