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429)
2020 (127)
2022 (141)
周末看了两部好影片,UFO 和 Moonfall。
两片的叙事完全不同,前者围绕一个不顾一切的数学系天才学生和一个眼神空幽的女教授对某次UFO目击事件传达信息的剖析和下次出现的预测,对话思考,对话思考,没有任何特效;后者则是一部史诗,一个被赶鸭子上架的退伍宇航员,一个神经兮兮的民科,加一个精干的NASA女主,舍身挽救地球和人类不被坠落的月亮摧毁,充斥好莱坞灾难大片的特效,从地上到空间。
两片也基于完全不同的宇宙观演绎,前者启用了物理学中最神秘的数字- 精细结构常数Fine Structure Constant(FSC),大约等于1/137, FSC 在量子力学的不同地方多次出现,如果它偏离它该有的数值,我们所知的宇宙和生命就不可能形成。如果它不是无数多重宇宙的一个概率出现,便指向一种我们还无法理解的至高无上的智慧设计。
后者则高举人文主义大旗,即使到了不得不探究人类起源的地步。或许这会令我们陷入循环逻辑,但开放性地看,影片后部脑洞大开的发现,不失为我们还所知甚少的人类漫长历史中的一个可能。
两片前者烧脑,看了两遍才基本明白剧本中的数字线索(提醒,如果你想一遍看明白,一开始就须全神贯注),而后者欣赏性极高,躺着观其情节展开就是。
但两片的共同点是,significantly underrated, 不知今天的观众和影评界怎么了。好吧,就当自己层次太低好了。当然它们都是科幻片,剧本总体应该出于文学工作者之手,千万别当科教片来看,但我欣赏那种思维自由度,那种思想回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当科学将其理性化,文学则将其理想化,这上面来说,觉得文学和科学同等重要呢。
附:若需参考,UFO中的用到的几个数字和出处,天才学生Derek已经悟出UFO将在大约第九天再度光临,却苦于无法求得地点,就在这时间到来前一小时,教授Hendricks在讲授矩阵的本征值时忽然恍悟,那个缺失的关键单位是氢原子的本征辐射的波长21(21.1)cm, 对应频率是1.42GHz, 宇宙中最充沛的物质是氢原子,Derek和教授先前已经意识到UFO与人通讯的频率故意选在1.42GHz附近,这是全球无线电通讯最静默的谱段,以供外太空探测所用。这个波长乘以9433在乘以38,或这乘以9433再乘以22,分别就是UFO将重新光临的经纬度,9433,38,22 都是Derek从UFO听上去白噪声般的密码中破解出来的数字,9433是密码一周期14位两进制的等换,38是密码长度,22是密码比特宽度。
而那个大约九天的时间点,则是密码中破译出的另一组数字7297,以秒为单位大约九天,它是FSC的近似有效数值 = 1/137 = 0.00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