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买了一本书,老子。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硬皮壳子,要不是实在是便宜,我是绝对不买硬皮壳书的。好像不到两块人民币。硬皮壳子书看起来极不方便,它们很倔强,不能服帖的顺着读者阅读时的行动变化作出相应的妥协。读书的人得向它们低头,躺在床上读很危险,搞不好被结结实实的砸在脸上,牙齿上,疼死个人。还没地方说理去。
那本书给我带来的唯一好处是此后我经常去那家旧书店,人家还送了我一堆旧书。都是软皮壳的。我一直带在身边。有的封皮被我翻烂了。太喜欢这种书了,盈盈一握,纸张黄黯,充满了时光的痕迹。
不想写了。头疼,今天就写到这里吧。
再多啰嗦几句,那时候我还有一个特别变态的爱好,喜欢看成语字典。看了一遍又一遍,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我自己的丢了。经常把对面小毛家的借来读,没事就那么翻,一页一页的翻,也不怎么仔细看解释,好像只是在翻纸张打发时间。过一段时间,小毛来我家讨字典。我只好恋恋不舍的把手里的字典还给他。没过多久我去他家,他妈在家里打毛衣,她似乎一年四季都在打毛衣,也没见她自己穿,我在边上看着她,看了一会,问,万姨,小毛呢?
他出去玩了,不着家的。
哦,你家有没有成语字典啊,我明知故问。
有吧。我不知道。
我指着桌子上的字典,说,有。我能借吗?
能啊。
于是我又通过自己的厚颜无耻把成语字典带回了家。
没过多久,小毛拖着他妈来我家讨要字典。
我就奇怪,为啥我自己没有去买一本了。
我真的没买。直到上次回国,我才在书店买了一本。但是再也不像从前那么对它爱不释手了。
说起来这家书店,叫西西里弗书店,里面的书一直堆到屋顶,桌子上的也堆得满满当当,过道很宅,布局很紧凑,适合巷战,地形险恶,易守难攻,在那个书店里看书,觉得非常安全。
第一次去是小学同学周周带我去的,我买了一堆书。第二次就很有意思了。本来是去约会,结果到了那一站,我临时决定爽约,下车直奔书店。又买了一堆书。那里有一个弊端:没有书法类书籍。在那里买的书我大部分都没有带出国。大多数看完了,然后按照弟弟们的性格特征分发给他们,试图积极帮助他们做一个爱看书的废物。
再后来,家里那套房子卖了,那些书又被家人打包,说是属于我的私人用品,等着我回去时再处理。我只把一包米字格练习纸带回来了。惊讶的发现很好写。
我们老家有一个书店叫新华书店。过年要到初六才开门。有一次我在书店约会,没多久我妈带着我弟弟居然跟来了,我们俩正在书架前一人翻着一本书。当时我都快吓死了,心想完蛋了,我妈一定会跳起来立刻打死我。没想到我妈眼里只看到了我。笑嘻嘻的说,走了走了,一起回家吧。我扔下书赶紧跟着她走了。觉得自己虎口脱险大难不死。
以我家为中心,新华书店在右边的话,一段时间里左边也短暂出现过一家小型书店。没有名字,就是一家很小的店面,里面摆着书。有一个下雨的中午,我撑着伞去那里,买了一本贾平凹的作品。也是软皮壳。那应该是初春,草木茂盛,路边的湿漉漉的,雨很大,我怕把书溅湿了,抱在胸前走。
在天津古文化街有一家书店,在入口很近的地方,是一家书法书店。好多好多好多书法字帖,还有很多软皮壳的,很便宜,不光常见的欧颜柳赵,还有很多冷门名家。唯一的缺点是里面蚊子太多,出来的时候我的腿上胳膊上都是巴掌大的包。又红又痒。买单的叔叔熟练的从柜台拿出来一瓶花露水往我身上猛浇,很慷慨豪迈。黄庭坚的松风阁就是那里买回来的。快两年过去了,书本上还是花露水的味道。
那次我还去了北京,故宫后门出来也是一家书店。我以为那里能有什么宝贝,结果让我很失望。啥新鲜玩意也没有。出来的时候我买了一套故宫旧照片明信片,一直带到南方,寄了几张到欧洲。度假回来后我就忘记了。
直到有一天,进办公室看到接待处有一张故宫的明信片。明信片在飞往欧洲的速度比我回来的速度慢太多了。
我想我这样问他,他或许会问我:人活着这么痛苦,为啥还要写呢?
不过,看起来经过生不如死的他当下依旧活力四射/朝气满满,期间我一直鼓励旁边的女士锲而不舍的举着手提问,他简直是侃侃而谈,点都不害羞。
俺皮糙肉厚,不怕 :))
还有那些纸张,油墨的味道,很好闻。不过我更喜欢新书。 :))
谢谢分享 !!!
嗯, 南方妹妹:)
我马上出门看兰花展去, 周末快乐, 小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