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hn Lothrop Motley (April 15, 1814 – May 29, 1877),是在马萨诸塞州长大的美国人,哈佛大学的毕业生。The Rise of the Dutch Republic,以及其后续The United Netherlands,以编年体的形式详细叙述了1555至1609年间,荷兰独立战争的历史。为了撰写此书作者居家移居荷兰,为获取第一手资料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前后历时二十余载。
是什么促使一个美国人话费半生心血去写一个大洋彼岸国家的历史呢?作者在序言中这样说道:
"The rise of the Dutch Republic must ever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leading events of modern times. Without the birth of this great commonwealth, the various historical phenomena of the sixteenth and following centuries must have either not existed, or have presented themselves under essential modifications. Itself an organized protest against ecclesiastical tyranny and universal empire, the Republic guarded with sagacity, at many critical periods in the world’s history, that balance of power which, among civilized states, ought always to be identical with the scales of divine justice … The maintenance of the right by the little provinces of Holland and Zealand in the sixteenth, by Holland and England united in the seventeenth, and by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ies, forms but a single chapter in the great volume of human fate; for the so-called revolutions of Holland, England, and America, are all links of one chain."
在作者眼中,荷兰独立战争拉开了人类文明进入近代社会的帷幕。荷兰人为争取信仰自由与政治权利而抗争的历史,与后来英国革命、美国独立前后相继;之后,曾经遍布世界的专制统治逐渐让位于民主政体,自由平等从空想理念变成普世价值——现代世界的精神就起源于四百年前偏处欧洲一隅的荷兰。
16世纪,漫长而压抑的中世纪已经接近尾声;封建制度虽仍在西欧各国中占支配地位,但在很多地方一种新的政治力量已经崭露头角,那就是拥有自治权的城市。在欧洲西北的低地国家,斯海尔德河(Scheldt)、马斯河、莱因河等几条大河汇入北海,在河口三角洲形成了平坦的地势和肥沃土壤;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与英、法、德、波罗的海国家商贸往来频繁。十四世纪时,这里已经形成了安特卫普、根特、布鲁塞尔等欧洲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并凭借城市发达的手工业和周围乡村高产的农业成为当时欧洲最为富裕的地区。其中一些城市从几百年前就拥有被领主承认的自治宪章,非经城市议会同意政府不得随意征税;自治城市经常在新领主继承时重申自治权力,但随着尼德兰通过联姻落入哈布斯堡王朝手中,这种自治权开始遭到王权的打压。
16世纪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无疑是宗教改革。自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旨在反对赎罪卷的“九十五条论纲”,新教迅速发展壮大,在德国、瑞士、尼德兰、法国拥有大量信徒;在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这样资讯发达、思想活跃的大城市中,新教徒占了人口多数,天主教会的权威开始受到质疑,而这都是笃信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王朝所不能容忍的。菲利普二世在继承西班牙王位和尼德兰主权后,在尼德兰建立宗教裁判所,开始对新教徒进行严酷的迫害。
宗教、政治两方面的矛盾最终引发了荷兰独立战争。称这场革命为“独立运动”未免失之偏颇,因为针对西班牙统治者的抗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是西欧范围内新教和天主教斗争的一部分;而战争的结果也充分体现了其宗教诉求——尼德兰并没有整个从西班牙独立出去,而是分裂成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信仰新教、成立联省共和国,就是后来的荷兰;南部信仰天主教、承认西班牙主权,之后发展成为独立的比利时王国。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那个君主制为主流的时代,荷兰人最初并不介意接受另一个王国的首脑为其宗主,只要他/她尊重他们的宗教自由和城市自治权。这一点可以从荷兰决议不再向菲利浦二世效忠,先后邀请法国的安茹公爵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其首脑的经历清晰的看出。荷兰人最初的目标并不是建立独立的共和国,而只是终结西班牙王权的暴政,保卫信仰与政治自由。
那么,是否像流行的观点那样认为,荷兰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新兴阶级夺取政权后就可以方便积累资本、开拓海外市场呢?从联省共和国之后的发展来看,这种观点似乎言之有理;然而,读过这本叙事详尽的长篇巨著,就可以发现这种硬套理论的说法远远脱离了当时的实际。
作者在阐述这场革命的意义时也明确指出:
"It is the story of the great combat between despotism, sacerdotal and regal, and the spirit of rational human liberty ... The object of the war between the Netherlands and Spain was not, therefore, primarily, a rebellion against established authority for the maintenance of civil rights. To preserve these rights was secondary. The first cause was religion."
"In the battles for human liberty no nation has stood with cleaner hands before the great tribunal, nor offered more spotless examples of patriotism to be emulated in all succeeding ages, than the Netherlanders in their gigantic struggle with Philip of Spain. It was not a class struggling for their own privileges, but trampling on their fellow-men in a lower scale of humanity ... What they achieved was for the common good of all. They chose to live in an atmosphere of blood and fire for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rather than flinch from their struggle with despotism, for they knew that, cruel as the sea, it would swallow them all at last in one common destruction if they faltered or paused. They fought for the liberty of all. And it is for this reason that the history of this great conflict deserved to be deeply pondered by those who have the instinct of human freedom.”
无独有偶,半个多世纪后的英格兰,同样围绕宗教与王权这两方面的矛盾,令国王与议会兵戎相见。我国历史教科书“阶级斗争”的解读真的抓住了这些历史变革的核心吗?
荷兰革命的这种“超阶级”性可以从抗争前期的主要领导者,后来被尊为“国父”的奥伦治亲王威廉(William I, Prince of Orange)身上看出。威廉是尼德兰首屈一指的大贵族,拥有众多领地与财产,身兼荷兰、泽兰(Zeeland)两省执政。他原本与大部分贵族一样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但看到西班牙人建立宗教裁判所之后对自己的同胞们实施的血腥镇压,他决心服从自己的良知,而不是和其他一些显赫贵族那样,宣誓绝对服从王权、镇压“异端”。
在阿尔瓦公爵(Duke of Alva)率军开始对反抗力量进行清洗时,威廉变卖家财、招募军队,试图将尼德兰从西班牙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尽管这项军事行动没有取得成功,但威廉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在之后近二十年的抗争中,威廉身为荷兰一方的实际领导人、精神象征,一边以有限的军事力量与西班牙军队周旋,一边联合、协调不同省份,同时尽一切可能争取国际同情和援助。他作为领袖的作用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当他与1684年被西班牙间谍刺杀后,尼德兰最重要城市之一的根特和安特卫普就在短期内相继陷落。
在荷兰的自由事业岌岌可危的时刻,海峡对面的英国伸出了援手。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并不比菲利浦二世更尊重信仰自由,但是英国同为新教国家,本身也是西班牙野心的目标之一,而且历来英、荷两国保持着密切的商业往来,英国民众、贵族对于遭受压迫的荷兰充满同情。在危难关头两国很自然的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当时如日中天的西班牙;虽然盟友之间时有矛盾、摩擦,但英荷联军仍然于1588年重创来犯的“无敌舰队”。之后尽管西班牙的威胁没有完全消除,但荷兰的形式已经大大好转;曾经不可一世的西班牙逐渐如残阳落日,而独立后的荷兰则如新星般崛起,成为17世纪最为富裕的商业强国。
一百年后的1688年,当英国因为詹姆斯二世的一意孤行而陷入信仰与政治的双重危机时,时任荷兰执政的威廉三世(威廉一世的曾孙)率军登陆英国,完成“光荣革命”,在英国永久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历史就以这样迂回的方式成就了荷兰对英国的投桃报李。
想要了解荷兰人民史诗般的抗争历程,John Motley的书是很好的选择。这部著作不像很多现代历史书籍那样采用宏观概括的叙述方法,而是注重细节,用详尽的史实将那个时代重要人物的经历与内心完全展现出来,让读者能深入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状态、处事习惯、风俗礼仪。同时这本书还用大量篇幅记述了当时发生在英国、法国、德国的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它们对尼德兰局势错综复杂的影响。
从荷兰独立战争爆发到今天四个半世纪过去了,信仰自由已经成为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之一,在大多数民主国家获得尊重和认可。回顾荷兰人以弹丸之地对抗西班牙霸权的历史,不由感慨对于现代人理所当然的权利,当初竟然如此艰难浴血才得以保全;如今更多的人成为这份珍贵的精神遗产的继承者和守护者,而文明的身躯从未如此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