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文化的延续性和朝代的周期性,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特点,这与西欧诸国非常不同。中国的情况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吗?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是否真的“领先世界”?帝国兴亡更替能否自发走出循环?这一期视频我们将介绍古埃及与古代中国的十大相似之处,希望能帮助观众朋友们解答这些疑惑。
时间轴:
0:00 回顾与简介
1:08 地理环境相对封闭
5:20 很早武力统一,建立中央集权
6:26 法老拥有绝对权威
7:53 一夫多妻制
9:45 官僚政治
11:26 使用“象形文字”
12:31 农业主导,编户齐民
14:04 大型工程
15:47 结束语+下期预告
有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历史上很早就实现了国家统一。帝国的统治者拥有绝对权威,依靠自上而下的官僚系统治理天下,修建了众多宏伟的工程建筑。数千年里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也曾被外族征服却最终将他们同化。
你没搞错,我们说的就是古埃及。
大家好,欢迎回到小僧的频道。在之前两期关于汉字的视频之后,有观众朋友认为Up主的观点是一种“中国特殊论”。这里先澄清一点,就是小僧并不觉得中国与西方历史进程的不同,完全是由汉字造成的。而且Up主也并不觉得中国的历史有那么“特殊”。
这期视频我们就接着上一期象形文字的话题,来聊一聊古埃及和古代中国的十大相似之处。看完了这期视频,我们可能就要再想想,中国的历史真的那么独一无二么?
(零)地理环境相对封闭
在讲汉字的第一期视频中,我们就提到了中国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正因为我们拥有南面的海洋和北方的大漠这样天然的地理屏障,文明在成长初期才没有遭受大规模外敌入侵,有机会发展、延续。
古埃及的情况,也是对这一观点很好的例证。
从地图上看,埃及北面是浩瀚的地中海,东西两边都有成片的沙漠,将埃及与其它地区隔开。南端尼罗河上游是努比亚的高原和山地,六大瀑布将其与下游地区分隔;河流两岸多是荒原和沙漠,不具备大规模农耕的条件。尼罗河谷地是古埃及的核心地区,定期泛滥的河水带来肥沃的淤泥,农作物(最多)可以一年三熟。尼罗河中下游水流平缓,适合航运,是贯穿整个埃及的交通动脉。和平时期可以方便进行贸易运输,战时则可以用来运送兵员和给养,这就让埃及具备了形成统一国家的天然条件。尼罗河与古埃及的关系类似于黄河之于古代中国,古埃及因而得名“尼罗河的赠礼”。

从与外界关系来看,古埃及与中国在地理上都有一定的封闭性,而内部又同样有大江大河带来的地理一致性。这就让两大文明古国可以在很早的时候就完成内部整合,并拥有充足的时间独立发展。
这里有观众朋友可能会反驳说,古埃及与外部世界并没有真正隔绝,而是各个方向都有强敌环绕。不然也不会先后遭受西克索斯人、海上民族、努比亚、亚述、波斯、马其顿的入侵,最后更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这种质疑非常合理。单论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和与其它主要文明的距离,埃及的情况并没有那么极端。古埃及和周边文明其实有着非常频繁的交流,也更容易遭受来自外部的入侵,所以历史上早早亡国成为附庸。
但我们想强调的是,地理环境的封闭与否,都具有相对性。当技术条件改变,曾经难以逾越的地理屏障可能就会失去作用,曾经不可跨越的距离也会变得微不足道。比如西克索斯人之所以能够跨越西奈半岛的沙漠入侵埃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掌握了马拉战车的全新作战技术。这对于还没有广泛使用马匹的古埃及来说,无疑是一种“降维打击”,所以西克索斯人跨越沙漠后就能迅速占领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但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已经到了公元前十七世纪,古埃及已经经历了整整十四个王朝,上百位法老了。
而另一边地处欧亚大陆边缘的中国,很长时间都与世界其它主要文明隔绝,于是就发展出自成一体的东亚文明圈。但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曾经广阔的大洋也无法再阻挡列强的兵锋,巨舰大炮的到来才让东方睡狮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而这距离秦统一六国也不过两千多年,算起来还要短于古埃及大一统政权的延续时间。
可见地理环境作为文明的初始条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点我们之后的视频还会不断强调。
(一)很早武力统一,建立中央集权
早在公元前4000年,在尼罗河谷地定居的人就开始建立城邦国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竞争与整合,上埃及的统治者纳尔迈征服了下埃及,建立了统一的王朝,当时是公元前3100年。

纳尔迈石板
纳尔迈被认为是古埃及实际意义上的第一位法老,建立了古埃及的“第一王朝”,有点类似中国秦始皇的地位。统一后,法老开始在埃及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国家被划分为若干个“诺姆”(Nomos),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省份。而每个诺姆的面积和中国一个县相当,由中央任命的“诺姆长”管理,负责税收、土地分配和治安。
这非常像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废封建、立郡县。
(二)法老拥有绝对权威
在上下埃及统一之初,中央集权制度还处于雏形阶段,地方首领和贵族仍然保有了一定的权力。后世王朝的法老们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到了第四王朝,法老的权威达到巅峰。
法老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既是政治领袖,又被视为神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名义上法老是整个国家的主人,一切土地,资源,税收都归法老所有,有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感觉。臣民面见法老就像参拜神明,需要行跪拜大礼,以表达对法老的绝对服从与敬畏。

要知道后来欧洲的国王,都只是被视为“首席贵族”,其地位是远不如埃及法老的。即使罗马帝国的皇帝,一开始也不需要臣民跪拜行礼,而是谦虚的自称为“第一公民”,以安抚元老院和贵族。后世的罗马皇帝虽然地位逐渐提高,但仍然不能与埃及法老同日而语。
所以在古代世界,能与法老的权威相媲美的,大概只有像中国皇帝这样的东方帝王。
(三)一夫多妻制
另一个与中国帝王非常相似的地方,就是法老也拥有“后宫”,实行一夫多妻。比如曾统治古埃及六十七年的拉美西斯二世,就有过至少8位皇后,以及无数妃嫔,一共生育了100多位子女。

Abu Simble Temple
这里可以补充一点,就是古埃及法老为了保持所谓血统的“神圣性”,经常选择在王室成员之间近亲结婚。比如拉美西斯二世就立了他自己的两位女儿分别做大王后和次王后,这种行为在现代人听起来非常狗血和炸裂。
我们特地提到一夫多妻制,并不是热衷于乱伦这样的狗血剧情,或者类似“甄嬛传”的后宫大戏。实际上,在古代社会,一夫多妻制是产生稳定子嗣的不二法门,而稳定的子嗣则是王朝延续的基本条件。法老这样的最高统治者只有在拥有明确继承人的条件下,才能防止其他王族成员觊觎皇位、发动叛乱。也只有经过一代代法老的持续努力,中央集权的体制才能真正被确立和强化,直到不可动摇的程度。一旦新君年幼或者王位空缺,就可能引发宫廷内乱,地方势力也会趁机做大,进而动摇中央政府的统治权威。
所以是一夫一妻制还是一夫多妻制,可不是能不能开后宫这么简单的问题。婚姻和继承制度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制度,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十分显著,作用可能和语言文字不相上下。
(四)官僚政治
中国人对于官僚政治习以为常,但并不是所有古代帝国都存在像中国那样从中央到地方、遍及全国、等级分明的官僚体系。大多数帝国的统治者也会向地方派出“总督”,但地方基层的管理并不完全依靠中央任命的官员,而是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要论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科层官僚体系,可能只有古埃及可以与中华帝国相媲美。
古埃及在实现中央集权之后,基本消除了贵族对地方政治的影响,法老依靠自上而下的庞大官僚集团对国家实施直接统治。王朝中央一般设有一到两名宰相,被称为”维齐尔“(Vizier),负责统领政府工作,监督其他官员。财政,税收,司法,工程建设,都有专门的官员负责,他们中很多都是从受过系统教育的“文士”中选拔出来的。地方上,各个“诺姆”(Nomos)的总督由法老直接任命,总督之下设有负责税收和司法的官员协助政府管理。
虽然法老也向地方派遣监查官,调查官员的不法行为,但可想而知,面对巨大的诱惑,体制内所有官员都保持清廉是不可能的。就像古代中国的官僚一样,古埃及官员也常有贪污受贿、徇私枉法、鱼肉百姓的现象,王朝的衰落期腐败现象尤其严重。
(五)使用“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早已失传,但在此之前这套复杂的书写系统和汉字一样,已经使用了数千年之久。统一规范的文字让中央政府的命令能够清晰的传达到全国各地,让集权的官僚政府成为可能。正是因为有一套成熟的文字系统,古埃及文化得以传承数千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不论是象形文字还是汉字,掌握这套复杂文字的读写能力都需要长时间的专业训练,这也导致普通平民因为没机会接受系统教育而成为文盲。而文字的读写能力就这样成为了精英阶层的特权,间接造成了他们对政治权力的垄断。
所以说,古埃及和古代中国政权之间相似性,可能也与两国文字的相似性有很大关系。
(六)农业主导,编户齐民
古埃及和古代中国一样,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税是古埃及政府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基层政府对于每户家庭的人数、土地面积都有详细的记录,以便合理分配税收。粮食的征收、记录、转运、分配都需要大量政府官员配合完成,而这个庞大的官僚集团也就自然要靠来自农民的税收供养。

古埃及农民的处境也和中国的自耕农类似,在统治者眼中,种田纳粮是他们天经地义的职责,或许也是他们唯一的价值。农民在身份上并不是奴隶,但在政治和经济上却几乎没有任何权利。他们终身被限制在土地上,却大多没有土地所有权,也没有迁徙的自由,实际上与农奴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农民还要承担沉重的徭役,经常被征发去修建运河、神庙、陵墓之类的大型工程。
在这种“编户齐民”的严密控制下,古埃及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具有“吃苦耐劳”品质的农民,成为了地中海周边最重要的谷物产区。罗马帝国正是靠着对埃及的征服,才得以获得稳定充足的粮食供给,足以给罗马市民免费发放小麦。
(七)大型工程
中央集权体制下,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征召劳动力、分配资源、监督工程进度, 并确保项目完成。在他们的指挥协助下,帝国就可以调动庞大的人力物力。
到了古埃及第三王朝时期,我们就看到了金字塔这样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工程。作为古埃及巅峰时期的代表,金字塔在建筑规模、工程技术和象征意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古代社会难以企及的高度。纵观世界历史,恐怕也只有中国的万里长城可以与之相媲美。

据说在金字塔的建造期间,常年有超过十万名工匠在工地劳作,这种规模的动员能力显示出法老政权对社会的高度掌控。罗马、波斯这些后世帝国,在疆土面积上自然远胜于古埃及,但若论对社会的控制和动员能力,大概也只能瞠乎其后。而宏大的金字塔也不过是法老工程建设狂热的冰山一角,此外还有数不清的水利设施、宫殿、陵墓、神庙等等。
考虑到古埃及巅峰时期的人口大概也不足五百万,以这种体量完成如此规模宏大的工程,令人不由的赞叹古埃及政府组织的高效,和能工巧匠的高超技术,也会不由的感慨在这些伟大建筑背后普通百姓付出的辛苦劳动和血汗代价。
古埃及与中国还有很多其它有趣的相似之处,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先聊这么多。下期视频我们会讲完十大相似性剩下的部分,并展开讨论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欢迎您继续关注历史小僧的频道,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