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海伦·凯勒
编译: 魏玲
译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微黑板报》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故事》《石墙故事》。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
我常想,如果让每个人成年时失明失聪几天,这会是件有意义的事。黑暗会让人觉得眼观六路的珍贵,寂静将使人感到耳听八方的喜悦。
我有时会叫朋友描述一下看到的东西。一个朋友刚从树林里走了一圈回来。我问她,你看到了什么?“没看到什么,” 她回答。
这怎么可能?我自忖,在林子里走了一小时,竟然没有看到一件值得一提的东西?我是一个瞎子一个聋子,什么东西都只能靠触觉去感受,可是,仅仅用手去摸,用脚去踩,我就能发现几百件有趣的东西。我摸叶子,嗯,娇嫩,左右对称;我摸树皮,哟,光滑细腻,是一棵白桦;春天来了,我摸树枝,希望在上面找到含苞待放的蓓蕾;我把手放在树上,运气好的时候,我会感到枝叶在颤动,哇,是一只鸟在叽叽喳喳地唱歌;我把手伸进小溪,清凉的水流从指缝间嘻笑着流过,啊,我好生欢喜;我走在树林里,地上一层厚厚的松针,我走在草地上,脚下一片密密的的嫩草。它们清香扑鼻、松软温暖,对我来说,比豪华的波斯地毯更为惬意。
我想,靠触摸就能感受到这么多的快乐,如果眼睛能看见,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美好!我又想,假如奇迹出现,赐我三天的光明,我要去看什么呢?
第一天,我先要去看看那些生我养我,陪伴我的人。是他们的仁慈和体贴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力量。我第一个要看的人是安妮·莎莉文,我亲爱的老师。我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教我,是她让我知道了外面的精彩世界。我要仔细地端详她的脸庞,不仅是观察脸的轮廓,看看和我想像中的是否一样,而且还要找到她脸上流露出来的同情心、爱心和耐心。她就是带着这三心,完成了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然后,我要看看家里每一件东西,仔细地慢慢地看,任何一件细小的东西都不会放过。最后,我要看看每一本读过的书。这些书都是盲人版的,凸凹不平,它们在漆黑一片里,向我揭示了人类生活的千姿百态。
第二天,我要起个大早,迎着曙光,踏着暮色,去看日月交替的奇妙。白天,我要赶去纽约自然博物馆,那里有浓缩了的地球历史,世界的过去和现在。我要在在那里呆上一天。我以前经常去,每次去时,都要用手去摸每一件展品:动物在土生土长环境里漫步的图片;巨大的恐龙骨骼;人类进化过程的介绍。摸着摸着,我渴望有一天能够亲眼看见它们。晚上,我要去看戏。虽然我经常去戏院看各种演出,可是演员的表演,戏的情节,都要由陪我去的人不断地写在我的手心上。现在,我要用我的眼睛去看。我要见见哈姆雷特,一个迷人的男人!我读过几百本书,或者说,我摸过几百本凸凹有致字母印成的书。看了这出戏后,我就可以把其他的在脑子里一一地画出来。
第三天,我仍然早起,急着去看黎明时更多的精彩。然后,我要去看看现实中的人间仙境和芸芸众生。我要去纽约帝国大厦,我保证,居高临下看到的景色不会让我失望。我要去第五大道上走走,去曼哈顿兜风,去贫民窟看看,去工厂转转,去中央公园逛逛。我要站在最繁忙的十字路口,看人来人往,我要看出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伤。看见人们微笑,我会为他们高兴;看见人们坚强,我会为他们自豪;看见人们遭罪,我会为他们难受。
第三天正在接近尾声。子时到了,暂时的光明消失了,永久的黑暗重新笼罩了我。可是这时候,我的脑子里充满了精彩的回忆,以至于根本没有时间去遗憾。
假如你知道,不久的将来你也会失明,那么,你要看的也许和我看的不一样。可是,我敢保证,假如你已经失明,又赐于三天的光明,你一定知道如何使用你的眼晴,去看些什么。每一样映入眼帘的东西,都是那样亲切,而这世界也会把最美好的通通向你展现。
我是又瞎又聋,而你却是耳聪目明。我给你一个建议:尽情地用你的眼睛去看,仿佛明天你就要瞎了一样,也请尽情使用其他的感官。用你的耳朵去听声音、鸟叫、弦乐、木管乐、铜管乐、打击乐,仿佛明天你就要听不到声音了;用你的手去触摸万物,仿佛明天你的触觉就要消失了;用你的鼻子去闻花香,仿佛明天你就要闻不到气味了;用你的舌尖去品尝美食,仿佛明天你的味蕾就要消失了。放纵你的感官吧,但是我敢保证,眼睛看到的一定是最赏心、最璀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