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我此前讲了三讲,和看官一起切磋真声假声,头声哨声,音色音域等。我在此群组里也多次讨论了唱歌对身体健康的作用。这次我们再继续探讨头声的获得。
我认为,头声应该是颅腔振动,就是大脑壳振动。这是一个声乐的异端邪说。一般讲头声,往往是指鼻腔,蝶窦,额窦等空腔的共鸣,颅腔里边有大脑,不是空的。但是,我们常识中空腔,其实也不是空的,而是有空气,即腔壁与腔体介质不同。大脑和脑壳也是不同介质,一个和豆腐一个的介质,一个是骨头。但一般人都接受胸腔共鸣,所谓胸声,胸腔内也不是空的,有肺在里边。既然可以接受胸腔共鸣,接受颅腔共鸣就不会有太多障碍。其实,这个很好判断,这是共鸣的振动是可以摸得到的,把手轻轻的放在前额,放在后脑勺,进入状态的时候,我们就能摸到振动。面罩歌唱,按照笔者的意见,就应该是颅腔共鸣。
我们看看头颈的骨骼结构,就会发现,我们气管声带发声的振动,可以通过颈椎传导到颅骨。所以,头声的获得,就应该是放松喉咙颈部肌肉等,好让颈椎振动起来,有颈椎振动传导到颅骨。
颅骨振动,就和我们敲木鱼一样,引发颅腔共鸣。
我们再看看头颈的骨骼结构,就发现头骨其实就是两大块,上边是和面骨一体的颅骨,下边是下颚骨,就是下巴骨头。头声的获得,一定要牙关放松,使得颚骨和颅骨脱钩脱节,不至于拖累颅腔共鸣。所以声乐最关键的功夫之一,就是下巴是自由的,和颅骨没有耦合。如果下巴不能自由,必然压抑颅骨振动,无以引起颅腔的共鸣。
头声的获得,感觉就是发声往咽壁靠,也就是往颈椎骨靠。骨骼的振动传导是能量耗散最小的。贝多芬晚年耳朵聋了,就是咬着筷子抵着钢琴靠骨头来听音乐的。
头声,我说的头声,就是颅腔共鸣,对大脑有按摩作用,可以防治帕金森和老年痴呆症。所以,老年人学唱歌,一定要练头声的获得。
中国传统的理疗有按摩,有负压(拔火罐),有红外(热敷)等等。心脑血管病,大多数是血脂太高堵塞血管,尤其是末端毛细血管的堵滞,会导致脑萎缩,脑萎缩导致老年痴呆。振动疗法缓解帕金森症状已经很流行了,网上搜索一下就有。最安全的振动而且是最有效的振动,当然的歌唱的头声导致的颅腔共鸣,颅腔共鸣按摩大脑,疏通毛细血管。
退休是人生的新起点,让我们唱歌,让我们用头声唱歌。唱歌能焕发青春,这是唱歌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