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在一个多元而法治的国家,自尊不仅是个人立身之本,更是国家立国之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尊严则体现为政策的独立、公正与理性。即使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加拿大也不应通过羞辱他国、煽动恐惧、贬低不同声音的方式,来制造“团结”的幻象——面对中国这一全球性大国,加拿大若以谣言为依据、以偏见为前提制定外交政策,不仅有损国家的战略格局与国际形象,更将腐蚀国内社会的法治根基。一个不能维护法治的国家,也无法保障人权;一个失去外交理性与自尊的国家,也难以在世界立足。
事实上,加拿大与中国之间拥有55年的正式的外交关系,两国同为联合国成员国,并在多个国际机制中展开合作。加拿大政府长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这是国家对国际社会的承诺。然而,近期国会辩论和政治表态中出现了违背这一立场的言论,例如以“台湾是一个国家”为前提展开政策讨论,这不仅削弱了加拿大外交政策的一致性和公信力,也使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显得摇摆不定、缺乏战略定力。
与此同时,加拿大政坛内部分重要人物,如总理卡尼,试图依托欧洲力量,对抗来自美方的压力。此战略虽然满足加拿大和欧洲双方意愿,但没有基础设施支撑,难以见效。乌克兰冲突以来,欧洲就有意愿进口加拿大液化天然气,而加拿大也有意愿出口液化天然气给欧洲,但终究不成气候。从现实情况看,欧洲国家在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强硬对抗时,也显得难以形成有效制衡。卡尼更是在近期宣布放弃对美国的关税制裁,并拒绝公布今年的财政预算,引发市场和舆论对加拿大经济前景的担忧。这一系列举动不禁令人质疑:加拿大经济是否已经不堪一击?在此背景下,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加拿大是否应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以中国这样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战略伙伴,或许能为加拿大注入新的活力,弥补在对美和依赖欧洲两难局面下的政策空缺。卡尼战略是建设加拿大基础设施,自强加拿大。但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政府已经债台高筑,纵观全球,要建设基础设施,就加入一带一路,这是各国有案例可循的途径。以为能够对抗中国而建设加拿大,是一种傲慢的幻觉,很可能就和加拿大的电动车战略一样,让加拿大陷入更大的困境。
在这类争议中,加拿大华裔群体常常成为“替罪羊”。许多华人不仅熟练使用中英文媒体,还与祖籍国保持联系,往返于中加之间,具备独到的跨文化视角。毫无疑问,他们是加拿大社会中最了解中国国情、最具有国际视野的人群之一。然而,每当华人提出理性看待中国的观点时,便容易被污名化为“外国代理人”。这种轻率的标签化,不仅加剧了对华人的结构性歧视,也削弱了国家决策中应有的多元声音和深度思考。
加拿大历史上对华人的歧视并非偶然。从建设太平洋铁路时依赖华工,到历史上的排华法案,加拿大至今没有从殖民主义思维中解脱出来。今天,这种对华人的忽视仍在影响国家战略。忽略华人群体丰富的国际经验和对中国现实的深刻理解,不仅让加拿大在全球博弈中失去了一个重要智库,也使得国家在制定对外政策时少了一份务实和全面的考虑。
必须正视一个现实:全球格局正在重塑,中国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全球性力量。试图通过否认、贬低甚至敌视中国来制定对外政策,已显得既不切实际也有损国家长远利益。当前,加拿大面临着欧美之间的两难局面和美国内部政策的强硬,而放弃对美国关税制裁、延迟公布财政预算的举措,更是暴露出加拿大经济的脆弱之处。在这种情形下,加拿大若能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关系,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构建双边合作,或许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国际空间。一个拒绝了解现实、固守冷战思维的国家,很难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立足。
更令人为之忧虑的是,无论执政党还是反对党,面对特朗普对加拿大的歧视性关税,加拿大有影响力的政客都一致坚持联美制中的地缘政治策略,潜意识中将加中关系简单定义为“敌我矛盾”。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不仅危险,也极不负责任。它将国家拖入一种情绪化对抗中,破坏了政策制定所需的冷静和理性。加拿大在这个快速变局的世界里,更需要的是包容多元、兼听则明的战略眼光,而不是简单的敌我划分。
华裔群体绝非“外国代理人”,而是构成加拿大社会多元体的重要部分。他们的理性声音和深刻见解,不应被忽视,而应成为国家战略思考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尊重法治、坚守外交承诺、倾听多元声音,这些不仅是维护国家自尊的体现,更是提升国际地位、保障国家利益的根本所在。只有在理性与公正的基础上构建对外政策,加拿大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尊严、有远见,并在新时代国际舞台上稳固立足的国家。
加拿大经济是移民经济。加拿大经济需要移民。由于移民,加拿大族裔多元化已经是既成事实。对华的帝国主义政策是白人至上政策。以此政策无以统一加拿大国家认同。种族主义在国际政治中的表现就是帝国主义,对华帝国主义政策导致社会歧视华裔是必然的现象,是种族主义一个硬币的两面。对华不讲道理,不讲事实,无视法制,就变成社会对华裔不讲道理,不讲事实,无视法制的种族歧视。这在新冠疫情期间是大家经历过的现象。对华帝国主义政策只能是强化加拿大种族歧视思潮,导致社会分裂,削弱了加拿大人的国家认同。阿省独立浪潮就是加拿大国家认同削弱的体现。加拿大国家认同正发生危机。阿省,萨省和魁省独立思潮泛滥,严重削弱国家凝聚力,加上经济下滑,导致社会动荡。如此发展下去,内战风险也难以排除。加拿大必须摆脱殖民主义思想的历史束缚,建立铁路华工纪念日,尊重少数族裔对加拿大做出的贡献,以此凝聚国家共识。卡尼强国战略需要全加拿大人同心合力,需要社会消除种族歧视,需要鼓励个族裔对加拿大建设贡献力量。对华帝国主义政策是行不通的,只能导致加拿大社会和经济双螺旋下滑:经济不好生活水平下降,导致罢工,罢工使得经济更加下滑。为什么不设立铁路华工纪念日鼓励加拿大人为国艰苦奋斗呢,为什么坚持殖民主义心态分裂社会呢?
加拿大要走出困境,必须摆脱殖民主义心态的束缚,必须抛弃对华帝国主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