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讲过日本等级规范的问题
即一个人,对上司一定要恭谦,对下级一定要有架势。这是日本日常生活的中每个人每天都是如此。五分钟前对上司毕恭毕敬,回到家就对老婆吆三喝四。《菊与刀》第三章【各得其所】对这种现象有全面阐述。
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就是认为天皇等级顶端,日本人则是天皇之下却在其它民族之上。美国投了两个原子弹,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样美国就在日本之上,中韩还在日本之下,这不是理论推理,而是今天实实在在的日本国民心态和外交姿态。日本人的世界观就是一个等级世界观,平等在日本文化中是不存在的,在日常生活总也是不存在的。
这种日本等级心态我们在现实中可以看到,在《菊与刀》中也有阐述。我们可以说日本文化就是如此,是一种客观现象。我在
《菊与刀》还讲到日本文化是唯心主义文化,认为精神可以战胜物质,所以,既便日本武力不如对手,日本一样会开战。即所有信息表明日本没有胜算的情况下,日本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并不会减少。
所以,中国要和太平洋战争中的美国一样,不要指望日本不会重演偷袭珍珠港事件,而是必需准备一战而打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不能有中间的停火谈判。我们不能改变日本文化,不能改变日本等级观念的世界观,但是,可以改变中日等级位置,这是美国做出的榜样。
《菊与刀》百度就能找到电子版,免费下载,关心中日关系的人都应该读一读。
你不能代表所有的人说: 都是盲人摸象啊,
我强调的一点是"本性难移", 所以说: 人民的基本个性,和它的国民性,变化是缓慢的.
如 --
中国人的大而化之, 日本人做事比较确实,敏感;
中国人专注自己, 日本人会考虑到别人;
中国人不太愿意守规矩, 日本人已经养成了守规矩的习惯;
...
所以,在中国的机会很多,因为有很多需要改进工作必须要做.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4771/201408/6551.html
擅长拿日本人的文章批评中国文化,很有点鲁迅的气质,还随意删除不同于他的意见评论,很有一帮追随者。他也是你们了解日本文化和思维的好地方。
http://www.amazon.com/Emperor-Matthew-Fox/dp/B00EIBUW3C/ref=sr_1_1?ie=UTF8&qid=1407511377&sr=8-1&keywords=emperor
至于《菊与刀》是本误人子弟的垃圾书,尤其是其中对罪感文化耻感文化的荒唐论述
是啊,日本人自己写的,美国人写的有关当代日本社会和文化的书不可胜数,中国人却还在念念不忘1947年的《菊与刀》,而其作者连日本都没有去过,只是采访在美日本侨民。这不是低估此书的价值,而是对中国人知识老化的担忧。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人都是盲人摸象,都有局限性。如何能更客观一点,这就是摆在所有想研究问题的人面前的问题。我认为,一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各种意见都应当听,绝不能符合自己胃口的听,不符合的就排斥。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20年前日本人到中国摸得一清二楚,可当时的清国人想当然,战未开,胜负已定。现在到日本的旅游的人很多,经常和他们交流,几乎每个人都对日本有不错的评价。这就是全球化给人类的一个非常好的礼物。
邓小平曾论述过好的制度与坏的制度对人的影响,这一点我是赞同的。中国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中国人变得勤快,也证明了这一点。日本文化在中国隋唐以后,基本上学习了中华文化比较优秀的部分,近代脱亚入欧又学了欧洲的先进文明。在自身的文化、中华文化、欧洲文化三者的融合上取得进展,在欧美以外的地区实现了民主宪政。当然也有负面的影响,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二战之后,美国人对日本文化进行强行洗牌,这些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日本的国民性。未到日本的对日观与来日二十年后的对日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确实是。但希望你能全面的收集第一手的,最好是原文资料。而不是有倾向性的选择符合自己先入观的资料,别人写的,翻译的二手资料。
"...要想研究日本,不妨来日本生活一段时间..."
===
在那生活一段时间当然是个好方法,可以亲身验证一些事情,
但是,你若真正有兴趣, 尽量地收集各种资料:从新闻,杂志,书籍,与人交流...照样可以得到很多信息的.
"一个民族的进化是很快"
但是,人民的基本个性,和它的国民性,变化是缓慢的.
如: 中国人从前就马马虎虎, 过了大概几百年还是马马虎虎.
同意吗?
那要看它的走向了,考虑因果关系就对了,
对上的书和文章一定是有的,像你这位才女就可以写,不过,记住:必须照实写!
研究文化方面的书是没有过时的!
因为文化都是连续性的.
中国伦理学的这一前提,日本从未接受。伟大的日本学者朝河贯一在论及中世纪两国的这种差异时写到:“在日本,这些观点显然与天皇制不相容,所以,即使作为学术理论,也从未全盘接受过”。事实上,“仁”在日本是被排斥在伦理体系之外的德目,丧失了它在中国伦理体系中所具有的崇高地位。”
摘自《菊与刀》。
京都最古老的禅宗寺庙建仁寺是一所唐代寺庙的翻版。可惜的是对于中国人而言,要想看看汉唐中国的建筑只能去日本
......系里最有傲气的一位教授叫村上,和我导师合用一个实验室。不管有无烟丝,那根泛着亮光的咖啡色烟斗总横叼在嘴边,似乎要借助烟斗里的过滤器,拒绝吸纳人世间的肤浅、庸俗和粗鄙。在整个生物系,或者说整个实验楼,没有第二个人使用烟斗。我和他打过几次招呼,但从来没有得到过回应。想不到,有天晚上竟被他叫到办公室喝酒聊天。在他严肃、深沉的表情面前,我不敢随意发话,只好忍着由他先开口。他点燃烟斗,翘着二郎腿,问我:“你来自中国的何处?”
“四川省,有四条河的地方。就是《三国演义》里刘备和诸葛亮建立的那个蜀国。先生想必也喜欢《三国演义》吧?”
“当然,一般人都会喜欢,但男子汉要看《金瓶梅》。你说是吧?”
“那本书在中国是禁书,升斗小民是不让读的。”
“为什么?” 他有些惊奇。
“因为是黄色小说。”
他哑然失笑,随即说道:“那么好的书为何要禁止呢?你们中国人写的书,外国人能读,自己人不让读,真是奇怪!”
我调侃道,“表面上禁止的书,实际上禁止的是思想啦,因为有坏点子的人很多。”
“那《矛盾论》 呢?也不让看吗?那可是非常有思想的!”
“不,那是毛泽东写的哲学论文,没人敢禁止,但也没多少男子汉对它有兴趣。村上先生,你为什么喜欢《矛盾论》呢?”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作为一个研究者,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 ”
“独创性!”
“不错。然而,为什么很多人都没有呢?”
我一时没有答案,搪塞道:“上帝没有赐给。”
“不对。是读书的缘故!读书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具备批判性思维,哪有独创性可言?毛泽东要解放人的思想,他的《矛盾论》就是旨在揭示事物发展的基本原理,提醒人不要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潭。毛泽东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深邃的洞察能力,而且善于概括、总结、表达,让普通民众都能理解,接受其哲学思想。这是其他的领导者,尤其是日本政治家难以望其颈背的。”
看来村上表面上的冷静、深沉,是由其内在的远见卓识使然。唯具有自尊、独立和自信的品质,才能不因人废言,集百家所长,成自家所有。如此小小的一个生物系,居然有这么多人,既掌握了萌芽于西方的先进科技,又具有东方文明的人文素养,不能不令人起敬。再看看大小书店里有关中国政治、文史及风土人情的书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一想到全日本不知有多少人对中国了如指掌,心中难免会掠过一丝忧虑。想必他们也早已熟读《孙子兵法》,只是不愿同我分享“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罢了。
反观我们对日本的认识就令人颇感羞愧。学者们缺乏兴趣和道义去挖掘日本的国民性,因此至今没有一本象《菊与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那样剖析日本人的书问世,甚至连一部详细、客观的中日战争史书也没有。老百姓对日本的一知半解,大多都来自充斥阶级仇、民族恨的抗日电影、电视或被金盾、绿坝过滤后的“安民告示”......
用这本书来解释日本,就好像西方人以为中国人还留着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