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从日本语看为什么日本不能与中国韩国平等相处。
日本语是粘着语系,词序在句子机构中没有作用,而词的语法成分由粘着的语法词来确定。这与一些中国古文字一样。
如“日本者,岛国也”一句,“者”的语法功能表明“日本”是主语;而“也”的语法功能表明“岛国”是谓语。在日语中,“岛国也,日本者”也是合乎语法的句子。同样,文言文中“然”表明前边的词是副词。如“忽然而至”表明“忽”是副词。
日语还有敬语。晚辈尊敬前辈要用敬语。注意,晚辈在前辈前说话,只能用敬语。敬语不是语法修辞问题,也不是谴词用字的问题,而是语法问题。如“者”和“也”在日语中有两个,一个是晚辈对长辈用的,一个是长辈对晚辈用的。所以日本不能称赞中国和韩国,无论中国对日本多么慈善,只要日本人称赞中国,他们就必然有“自虐”的感觉。这注定日本要么自视为世界最优秀民族,要么自视为最劣等民族,日语语法使得日本文化不可能融入平等国际社会。
日本人效忠天皇,因为日语中不可能有贬低天皇的日语,如果有的话也是语法错误。
日语语法注定日本要么臣服美国,要么臣服中国,否则世界永无宁日。日语造就了日本奇特的文化,及其诡异的社会心理。亚洲人不但不能指望日本对二战认错,而且不能指望日本与邻国和平共处。亚洲小心,美国小心,世界小心。
70年代中日刚刚恢复邦交,有日本女教师来中国教日语。当时中国穷,请不起许多外教,一个日本外教当然要教许多学生,学生有男有女。学生都很认真,模仿纯正日语。其后,女生到日本后,日语真的很棒,顶呱呱;男生到日本后,日语一塌糊涂,语法错误不可救药。为什么?因为日语分简语语法和敬语语法。女人对男人说话要说敬语语法,男人对女人说话要说简语语法。所以女生说话非常得体,她们是跟女老师学的;而男生说话一无是处,因为他们跟的是女老师。明明应该用爷们儿语法的场合,偏偏用了娘们儿语法,尽闹笑话。以后中国教日语,特别重视敬语简语区分,当然,科技日语速成班例外。
西方人比较平等,因为他们语言表达本身是平等的。如brother,不像中文分为哥哥弟弟。My brother,没有辈分区别,中文兄弟,是有辈分区分的。而日语辈分的区分,是表现在语言行为上的,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语法;长辈对晚辈说话,必须用简语语法。有教养的女人用敬语说话,表示谦卑。跟女老师学出来的男生,用敬语太多,与自身社会地位不符。不懂敬语和简语的运用,不得日语精髓。
有日本女影星,名誉、地位、财产都是拔尖的,可是一旦结婚以后,无论丈夫多么无赖,她都顺顺服服。出门为丈夫提行李,在家为丈夫洗脚。她婚前属于日本社会菁英,婚后就是家庭主妇。为什么?因为有教养的日本女人能够正确使用日语语法,而正确的日语语法是妻子对丈夫说敬语,丈夫对妻子说简语。地位高下,由语法规定下来,所以日本社会有许多其它民族看不懂的现象。
所以,日本上层社会往往会做出令人发指的荒唐行为。表现在对中国外交上特别突出。如政府议员们一夜之间祖籍变成了钓鱼岛,将家事、国事、外交大事变成儿戏。无理划定东海中线在先,其后更要求中国交出中线中国一侧地址资料。这种行事我只在幼儿园时期与小朋友抢积木玩具是经历过,如今却看到日本政要毫无廉耻地做出来,而日本舆论居然还容忍纵容,可见这些事不能用小泉白痴来解释,而要找日本人总体的社会心理根源。
设想日本神社供奉的战犯牌位。在如此庄重的地方,对这些战犯的用语就会用敬语语法。一旦用了敬语语法,就隐含了战犯高贵的地位,并对其行为赋予法理正义的解释。为什么德国承认对战犯的裁决,而日本社会始终对战犯尊敬有加?很可能到时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的裁决,翻译成日语时都用了敬语。只要用了敬语,就已经在事实上将日本战犯的地位置于国际法庭之上,而审判结论已无关重要。用敬语宣诉罪状,隐含国际法庭犯上作乱行为,抹杀了国际法庭的正义性。日本教科书为什么不说侵略中国而说进入中国?很有可能日语对天皇和战犯用敬语,对其它亚洲民族用简语,在语法上确定大日本的天授神权,时日本在亚洲如何行事都合理化。日本人总是说亚洲其它国家要求教科书如实诉史使得日本人有“自辱”的感觉。如果教科书对战犯史实用敬语陈述,则越揭露战犯的罪恶,就越会使学生有犯上作乱得自辱感觉。
小泉访问中国的时候,中国人期望他能就日本二战罪行对亚洲人民忏悔,结果小泉只写了“忠”“恕”两字。忠者,忠君之事,表示战犯无罪,只是效忠天皇,合乎天理;恕者,要求亚洲人民宽恕日本战犯。难道中国没有宽恕日本人妈?中国没有放弃战争赔款吗?宽恕一词因该由受害者嘴里说出来才是仁慈之举,从迫害者嘴里说出就是恶毒之词。小泉“忠”“恕”两字,说白了,就是我捅你一刀,是忠君之事,合乎法理,没有罪;你不宽恕我,我就再给你一刀。果然,日本又要在钓鱼岛和东海对中国下刀子了。既然第一刀无罪,而且还得到宽恕;那么第二刀,第三刀,就会源源不断地伺机而来。
由于日语的语法不能允许有平等国家关系,所以,在历史上,日本与邻国和平相处的时期,都是日本臣服时期。唐朝臣服中国,当今臣服美国,是日本与邻和平共处的典型例子。一旦日本只对天皇用敬语,对其它国家政府都用简语事,日本就会侵略邻国,韩国中国首当其冲,俄国不能幸免,美国不能幸免,东南亚不能幸免,它军事力量所及地区都不能幸免。
希望在日本的留学生,留心研究一下日本翻译国际文献所用敬语还是简语,历史教科书中对日本二战行为的叙述所用是敬语还是简语,日本媒体对亚洲其它国家政府所以语法是否与对本国政府所用语法一致。当中国人对日本学生说日本军队在南京屠杀了30万中国人时,日本学生却研究究竟是杀了30万零1人,还是29万9千9百99人,这种心理状态,使我有理由怀疑,历史教科书问题,不仅仅是“侵略”与“进入”字眼问题,也不仅仅是杀没杀人的史实问题,而且是语法的潜移默化问题。抗议日本修改教科书人士,切切不要掉以轻心,不要被日本人在语法上给耍了。
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书,必须确定全部用简语语法,对天皇也不能例外,否则国际法庭和正义和服性无法彰显。与日本外教文献的互换,中国必须要确认日本没有滥用语法防碍平等外交往来,不是日本外交文献和媒体对敬语语法的带有成见地滥用,我无法解释日本人认为自己为优越于其它民族的概念如何形成。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亨廷顿还是一位学者。但基督教文明与亚洲文明的冲突中,如果美国忽视了日本文化与世界和平格格不入的特点,美国就会不可避免地遭遇第二次珍珠港事件。如果日本语言不彻底废除敬语语法,如果美国想避免珍珠港事件重发,美国对日本就只有两种选择,完全控制或彻底毁灭。
但,再一次想说:日本确有许许多多值得让我同胞好好学习的地方,从总体上说日本人的素质要高于国人。
12月10日
等级森严
早就听说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无论在政府、学校还是公司里,级别高一点就会很NB,整个社会从骨子里认同和遵守这样一个“有秩序”的“和谐社会”。在公司里,大老板不下班走人,部长们就得候着;部长不走,课长不能回家;课长不走,职员不能走-虽然没有任何明文的规定要大家这样做。要是有事破坏了规矩,必须先走的话,就是“失礼”。最常用的几句话之一“失礼します”(失礼了),部分地说明了这实在是一个“礼仪之邦”啊。
我没有机会深入接触政府和公司的等级制度,只在学校里知道有限的几个人,但是也对这样的等级制度有了一点了解。
实验室的四年生有七、八个,只有4个人每周有6天时间来实验室,每天从中午1、2点学习到晚上12点,其他几个很少来,也不是学习的样子。平日里老板晚上回去得都很晚,正常情况下12点回家,早上9点就来上班。这4个四年生每天只有等老板回家了自己才能回,哪怕你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总之我从来没有看到哪个人哪一天在老板之前回家的。实验室现在加我有3个博士生,最特别的要数S君了,他在本校呆了7年,进这个实验室和老板混了4年多,真正是这里的二老板。只有他敢于抢老板的零食,敢和老板讨论什么问题(反正不是学术问题),而那4个学习刻苦的四年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S君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他不受上级的约束,可以在想走的时候随时走人,且不和老板说“失礼”之类的话;他的特别之处更在于,当他有事呆在实验室或者在打游戏而迟迟不回家的时候,那4个四年生是绝对不能回家的。这不,前天晚上我1点回家的时候他们还在,我看到S君在打游戏。昨天我问Y君什么时候回的家,他告诉我4点。真不可思议啊。S君在当晚10点到12点的时候在实验室的沙发上睡觉,12点有精神了开始打游戏。那几个小孩子瞌睡了只能在书桌前打盹。奇怪的、不可思议的等级制度。我在猜想S君是否知道大家不回去是因为他还没有回,他是否考虑过告诉大家可以先回?或许,对一个外来者,这看上去不可理喻的一切都是杞人忧天,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无可置疑地把这样的等级秩序看做是理所当然的规范,一点儿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最近经常从新闻上看到报道说,学校里(尤其是中学)的“いじめ”(学生间的欺辱、虐待)很严重,有几个学生不堪忍受自杀了,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不愧是全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国家啊,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自杀开始向小孩子蔓延了。有朋友说,实验室的这种等级行为,是一种变相的欺辱。我不是当事人,不知道他们必须忍受迟迟不能回家的疲惫时,内心是否充满了痛苦和抱怨,如果他们一点儿没有这样的意识,那还能算被欺负吗?
引文:封建时代,日本形成了繁密的等级制度.明治政府宣布从法律上取消等级制度,事实上却大量保存这一制度,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地渗透到日本人的生活之中.这种等级制度及其孕育的等级观念一方面使日本人"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维持了社会的秩序;另一方面又与日本人优秀论相结合,使日本人一度用等级观念来看待国际关系问题,进而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语言是文化的最主要构成。对一个民族的思维有重大的影响。确如作者所言,日本这种语言上的不平等,造成了日本人很难平等的与别的民族相处。虽然经常听到日本人标榜他们的文化是「和」的文化。但究其根源就在于,对他们这个民族来说「和」是太难得的东西。有位西方的朋友(他的妻子是日本人)曾给我说过,日本的历史就是一本战争史。
也正是由于这种语言上的不平等,造成日本人的口是心非,多少有一些分裂人格的倾向,既有谦恭伪善的一面又有凶残暴虐的一面。在平时言谈中多为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暧昧难懂,甚至于日本人之间有时都不太弄得清对方的意思。也正因为如此,只有当日本处于略势的时候才会谦恭和平的对待别的民族,甚至达到对强者崇拜的程度。当得势的时候就往往会欺压别人,根本无「和」可言。因为几乎每个日本人都是在这种欺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从语言开始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虽然,这种欺压现象现在有一些改变,但很微小,几乎可以认为没有。也是因为虽吸收了许多西方的文化,包括引入民主的制度,甚至许多西语的单词,但语言的本质没有变,根本的文化特点就难以改变。
最后,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要说,虽然日本有这些的糟粕,但也确有许多值得让我同胞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