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2025 (1)
上一章讲到弗洛伊德心理发育5阶段,弗洛伊德认为性冲动不是青春期忽然冒出来的,而是从小一步一步发育起来的,如果小时候心理发育出现障碍,就会影响到以后的性取向和性行为。
Erikson则注重关切社会文化对个人精神成长的影响,把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精神成长分为8个阶段。
第一阶段婴儿能感知的社会就是母亲。这个阶段对精神的影响是个人能否信任这个世界。这个阶段是0-2岁。这个阶段的心理发育在于建立对社会的信任,心理发育健康与否,不在于母亲提供的食物是否高级好吃,也不在于母亲对他有多亲热,而在于母亲能否照料细致。母亲要体察他的需求,知道他哪声哭声是饿了、渴了、困了还是尿了。这个阶段要使得婴儿感觉到一个可以信赖的世界,使得他以后一生的生命中,无论如何艰难困苦,都能对生活充满希望。母亲偶尔的疏忽和太忙照顾不及时并不是大问题,相反,母亲没有必要尽善尽美地照顾好婴儿,因为,面对一个存在危险和威胁的世界是正常的心理准备,一个健康发育的心灵对世界的危险要有一定程度的感受。最怕的是对婴儿不在乎,甚至虐待婴儿,使得婴儿感受到到一个不可信赖的外界,使得其以后的生活态度变得孤独,不愿意交往,焦虑,没有信心完成自己想干的事情,乃至自暴自弃,萌生自杀倾向等等。
第二阶段幼儿感受到的社会是父母,年龄在2-4岁,是学会走路离开母亲自己探索世界的开始。这个时期要培养自主的心态,这一段时间要放手让小孩自己学会简单自理,学会自己穿衣服,学会自己大小便,他们有能力自理的生活小事都尽量让他们自理。他们爱把玩具怎么耍就由他们耍,尊重和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样可以建立有意志可以自主独立的人格。反之,过度溺爱和保护会养成害羞多疑的性格,对成年后融入社会造成困难。从弗洛伊德心理结构模型来看,和上个阶段母亲不必无微不至一样,这阶段父母不能娇惯着婴儿,不能让他时时事事如意。因为这阶段是自我从本我发育出来的时期,自我是在本我需求和外界刺激之间寻求解决方案的经纪,如果这阶段生理需求总是得到及时满足,婴儿就不知道有外界,以为自己就是世界、世界就是自己,妨碍了其自我意识的发育。
第三阶段儿童感受到的社会是家庭。Erikson的理论是社会对精神成长的影响,随着一个人社会活动圈不断扩大,其精神也不断成熟。这个阶段年龄约4-5岁。对于独生子女,此阶段没有兄弟姐妹是一个精神成长的社会缺陷。要第二个孩子,不可隔太多年,否则长子女到这个年龄段依然没有弟弟妹妹。这个年龄要肯定小孩的主动性,不要管得太严,有些不太出格的调皮能允许就不要制止。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小孩的主动性和首创性。管得太严,小孩就胆小怕事,做错事以后内疚感太深。这个时期的品德是有目的性,要培养小孩有目的有计划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如自己能够独立把积木搭成一个设想形状,自己有能力独自画一幅画,自己有能力折一个折纸等等,父母兄弟不能在半边急了帮他完成甚至越俎代庖,这阶段能够独立完成而无需父母兄弟姐妹的帮助很重要。到吃饭时间小孩还没有完成的东西可以稍等一下或让其饭后继续,千万不用以为小孩玩的东西不重要,不尊重他们的玩耍,小孩如果总是不能完成自己的计划,就会烦躁,经常的烦躁会造成以后暴躁的脾气甚至有暴力倾向。如今玩具一般都标明了适合年龄段,低年龄段的玩具不能独立完成之前不要急于给高年龄段的玩具,保证每个玩具他都能独立完成很重要,总是不能完成计划和目的是一种心理挫折,对心理发育不利。对于有能力的幼儿就鼓励他完成更复杂更难完成的玩具,如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拼图之类,或很多天才能画完的图画等等。
第四阶段的社会圈扩大到学校和邻里,这个阶段年龄约5-12岁。这个阶段的品德就是能力,能力就是品德。一定要肯定其能力,多赞扬其完成的事情,不要急于批评没有完成的事情,甚至对没能完成放弃掉的事情有意忽略不提就当没有发生过。这个阶段相当于弗洛伊德5阶段说的潜伏期。弗洛伊德认为一切生活动机都起源于性冲动,这个性冲动的能力总是在那里,它要么升华成正面的生活激情,要么无处发泄而纠结为精神病。按照Erikson,这个阶段的美德就是勤奋,就是弗洛伊德的力比多能量升华到学习、兴趣、艺术、体育等等的阶段。如果这些力比多能量得不到升华,就会纠结成许多移情怪癖。这个阶段也是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开始形成的时候,也就是弗洛伊德心理结构模型中的超我形成的年龄。如果少年在这个阶段有积极向上的勤奋的生活节奏,他们人生就有生活激情,反之他们会感到无能、无助,低人一等,没有自信心,丧失自尊心,丧失生活动力,一生碌碌无为了无情趣。
第五阶段社会圈扩大到伙伴和同学。这个年龄段约为13岁到19岁。这个时候的心理发育主要是形成弗洛伊德模型中的自我。自我的形成就是在伙伴中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你在伙伴中经常领头组织事件吗?你在伙伴中经常出谋划策吗?你在伙伴中经常调解恩怨吗?自我形成的问题是:我是谁?我能成为什么人?我崇拜的偶像是谁?我认同那个团伙?这个阶段的美德是哥们义气,在社会矛盾冲突是心理超我和本我冲突中找到平衡点。无论你在伙伴中扮演什么角色,都得讲义气。自我把此前形成的才能和兴趣在社会中组合成一个角色。这是培养社交能力的年龄段,这个时候要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参加集体活动,如参加球队、歌咏队、话剧团、无线电小组等等,最好在活动中有机会承担一定的责任,找一个角色。这个阶段是弗洛伊德5阶段里的青春期,性角色也在此阶段形成,是男孩还是女孩,性取向和在这个阶段形成。这个阶段力比多能量很强,一定要有社会活动,不能老呆在家里。住校生的集体生活很有益处。如今住宿生学校越来越少,这个趋势很不好。如果这个阶段自我形成出问题,以后待人接物就会手足无措,在公司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又没有去做。
第六阶段是婚育期。这是成家立业的年龄,约从20岁到39岁。这阶段同事、伙伴、朋友组成一个很大的社会圈。这个时期的美德就是爱。这个时期爱和被爱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要有爱的能力,也要有接受爱的能力。爱与接受爱可以建立很强的社会关系纽带,心理的变化主要是增加亲密的感受,和配偶的亲密,和子女的亲密。精神上寻求浪漫的社会关系。如果找不到亲密的浪漫的社会联系,就会陷入孤独寂寞。
第七阶段是事业期,约从40岁到64岁。这个时期的美德是关爱。心理上要有慷慨的心态才能幸福。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生活、同事亲朋、方方面面都能照顾到。如果没有关爱的品德,很容易就失去生活动力,觉得生活索然无味。能够给别人关爱,有人接受你的关爱,才能觉得自己在社会上还有价值,还能对社会有贡献。
第八阶段是老年期,从65岁到寿终。这个阶段的美德是智慧,心理的健康在于保持晚节,做事坚持原则,有始终如一的原则性。个人的自我实现在于对社会有贡献,对人类未来有贡献。思考人类,回顾人生,一生无憾,小我融入大我,可以坦坦荡荡乐观开朗。否则就会对自己一生感到失望,乃至对人类和世界感到失望。
从Erikson的8阶段理论我们可以看出,离开社会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如今某些学者专家把个人利益个人自由放在社会利益之上,鼓吹个人自由是健全社会的基础,这是因果倒置,是权贵阶层把自己掌握的财富和支配的资源用于某私利推卸社会责任的借口。从Erikson的理论来看,健全的社会是个人自由充分发展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人类发展是无限的,一个人要能够得以充分发展其才智和天份,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而其个人的自我实现必然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只中。人来之于社会,回归于社会,这就是Erikson8阶段心理成长历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