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货币有三种价值:一个是购物能力的价值,即一个单位的货币能买多少东西,这个价值的变动表现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第二个价值是信贷价值,银行贷款借来了信用值多少钱,标度为利息。第三个价值是现对外币的价值,用汇率来衡量。
前面第一节讲到,货币的三个功能中,有交易媒介和信用两个功能。这两个功能恰恰与货币的前两个价值对应。让我们用第一节的货币信用观点来考察一下。
宏观经济说,经济过热会导致通货膨胀。回到市场模型。我卖了东西到市场上,留着钱作为储蓄,会计上来说就是市场中的资产与我的储蓄等值。你将这个钱借给别人,别人就可以用这些钱买市场上的资产。如果你借不到钱,那就证明市场上没有剩余资产可买。这是静态模型,用一般会计原理来理解很合乎道理。但经济系统是个动态系统,静态是平衡不能解释经济发展问题,经济要发展不能拘泥于静态平衡,而要追求动态平衡。银行系统可以放大信用,在动态平衡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
据说,银行借放大信用来发横财的办法,是从一桩意外的事故里发现的。就是有一个银行职员盗窃了银行一大笔款,十九年都没有人发现。银行一想,那么一大笔钱,贷出去十九年可以发多少财呀?怎么能放在柜子里不见了都不知道呢?原来,你借钱买了东西,卖东西的人得了钱以后又放回银行,如此一来,银行几乎可以做无限的无本生意,你要钱我就贷给你,我行里没有就向同行拆借,这样这个银行系统就可以收更多的利息了。
就每一个贷款来说,贷款的人要先消耗一部分社会资源,过一段时间才能补偿消耗的这些社会资源,这是信贷跨时交易的经济含意。但作为整个经济系统来说,任一时刻仍然可以时时刻刻动态平衡,一个公司消耗的社会资源马上又其它公司生产出来。
所以,信用发达是现代经济的基础。能尽量争取到贷款的企业,才有可能迅速发展,无须等待长久的资金积累。
但是,一旦银行信贷扩张过度,破坏了动态平衡,使得买东西的人多于卖东西的人,这就会产生通货膨胀。这就是经济学的货币学派的基本观点:经济不增长,是货币(信用)不足,通货膨胀是货币(信用)过量。
动态平衡的观点就是,社会时时刻刻生产的商品与消费的商品平衡。在这个动态平衡条件下,货币(信用)越多,经济发展越快。如果货币(信用)供给不足而破坏了动态平衡,就会导致经济萧条,如果货币(信用)供给过多而破坏了动态平衡,就会导致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