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评说

版权说明:欢迎非商业赢利目的转载转贴我的文章。转载转贴时请注明唵啊吽笔名和博客链接。
个人资料
唵啊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资治通鉴》卷二 评说(16) :合纵合纵,乌合之众

(2006-03-31 19:59:36) 下一个

原文21

张仪者,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纵横之术,苏秦自以为不及也。仪游诸侯无所遇,困于楚,苏秦故召而辱之。仪怒,念诸侯独秦能苦越,遂入秦。苏秦阴遣其舍人赍金币资仪,仪得见秦王。秦王说之,以为客卿。舍人辞去,曰: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也。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评说21

苏秦得赵国合纵项目经理一职时,而张仪还在楚国贫困潦倒。于是苏秦就叫张仪一起来做项目,张仪来后,苏秦有意摆架子激怒张仪,张仪一气之下,入秦求职。但张仪穷得连路费都没有,苏秦暗地里资助张仪到秦国,张仪顺利通过面试,得到秦国权柄。答谢资助他的人时,才知道苏秦用的激将法让他谋得一个肥缺。因此答应苏秦在时不攻赵,使得苏秦有宽裕时间实施合纵项目。

 

原文22

于是苏秦说韩宣惠王曰:韩地方九百馀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利剑皆从韩出。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复求割地。与则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受后祸。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鄙谚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韩王从其言。苏秦说魏王曰:大王之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田舍、庐庑之数,曾无所刍牧。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輷?訇殷殷,若有三军之众。臣窃量大王之国不下楚。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乃听于群臣之说,而欲臣事秦。愿大王熟察之。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以大王之诏诏之。魏王听之。

 

评说22

韩国已经在秦国的势力范围之内,苏秦说服他脱离秦国,加入合纵。魏国正准备追随秦国,也被苏秦说服背秦合纵。苏秦说,你们都是势力强大的国家,何苦屈居人下而事秦呢。

 

原文23

苏秦说齐王曰:齐四塞之国,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绝清河,涉渤海也。临菑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不待发于远县,而临菑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斗鸡、走狗、六博、阘鞠。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挥汗成雨。夫韩、魏之所以重畏秦者,为与秦接境壤也。兵出而相当,不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则国已危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今秦之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经乎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则秦之不能害齐亦明矣。夫不深料秦之无奈齐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宝,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计之。齐王许之。乃西南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六千馀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以孤秦。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诏。委社稷,奉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大王何居焉?楚王亦许之。于是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车骑辎重拟于王者。

 

评说23

苏秦对齐国说,齐国根本不用怕秦国,齐国与秦国不接壤,秦兵到时,必然腹背受敌,因为有韩魏在后。所以齐国跟随秦国完全没有必要,而且追随秦国有损齐国大国风度。齐国听其言进入了合纵。

 

苏秦对楚国说秦楚是誓不两立的敌国,你是宁远诸侯跟随你呢还是你跟随秦国呢?前者你得诸侯的利益,后者是秦国得楚国的利益。楚国亦被说服进入合纵。至此合纵成功,苏秦挂六国相印,为纵约长(相当于欧盟主席)。

 

苏秦是做过调查研究的,他说服六国用的都是确凿的具体数字,所以非常有说服力,但数字再好,不能说明合纵的可行性。合纵项目设计有误,则再好的数据,也是垃圾进垃圾出。

 

对燕、赵和楚国,苏秦是说以利害,对韩、魏和齐国,苏秦则诱之以虚荣。苏秦对燕国说则燕国必无患矣,对赵说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对楚说: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则楚割地以事秦,说的都是利害。苏秦对韩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对魏说臣窃量大王之国不下楚,对楚国说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宝,说的都是虚荣。对楚国说合纵后五国会割地以跟随楚国,是明显的欺骗,因为前边说服五国的说辞中没有提到合纵的这一义务。由于苏秦撮合纵约没有给成员国一个统一的目标和组织原则,所以不可能有合纵的统一运作和行动。合纵各国对纵约理解是不同的,而且不知道自己的理解与其它五国不同,合纵的前途可想而知是不长命的。苏秦用确凿数据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赢得一时之荣耀。希望今天人们不要被一些有佷多数学数据经济报告和商业计划迷惑,要警惕苏秦信息不对称手法。

 

原文24

显王十七年(己丑,公元前三三二年)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以败从约。赵肃侯让苏秦,苏秦恐,请使燕,必报齐。苏秦去赵而从约皆解。赵人决河水以灌齐、魏之师,齐、魏之师乃去。

 

评说 24

史记《苏秦列传第九》(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69.htm)记载: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於秦。秦兵不敢闚函谷关十五年。其後秦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欲败从约。齐、魏伐赵,赵王让苏秦。苏秦恐,请使燕,必报齐。苏秦去赵而从约皆解。,即说合纵后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但《资治通鉴》这里说合纵第二年就被秦击败了。这段历史记载出入太大,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菜九段的辨析 http://61.135.150.152/read_elite.php?b=history&a=418633)。

 

333年苏秦合纵,前332年秦国派犀首出使齐国和魏国,然后秦、齐、魏一起攻赵,赵国让纵约长苏秦去约束齐国和魏国,苏秦不敢去齐魏,而是到燕国,结果苏秦一离赵国合纵就散了。赵国独自决河水退了齐、魏之师。

 

按合纵原则,应该是楚、赵、韩、燕一起出兵对抗秦、齐、魏。苏秦应该先去最强的楚国联络军队,苏秦反而去了最弱的燕国,可能是原来允诺楚国的各国会割地附楚根本没落实(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所以,苏秦游说的开始,就没有为纵约的运作考虑。而且还有欺世盗权盗利盗名之嫌。

 

合纵抗衡确实是六国的利益,但正如《资治通鉴》卷二 评说 (13)所说的,各国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自动形成合纵集体利益的最大化。苏秦游说合纵时,自己没有一个合纵的蓝图,至少他游说各国时用的不是一个蓝图。苏秦更多地是劝以各国自身利益,而没有强调合纵的同舟共济的集体利益。苏秦合纵游说极尽促合之能事而忽略合纵后长远运作方式的讨论,是合纵崩溃重要原因之一。

 

合纵虽然是六国共同利益,但各国承担的成本和风险却未必一样,要维持这样一个组织,必须将风险和成本按照各国在合纵中的利益按合理制定分配,这是今天公司产权设计的原则。一个组织是一个利益结合体,利益组合必须有成员利益与成本和风险的对应,成员权力和义务的对应,否则不会有有效的组织行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