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轶事
(10)
翌日清晨,寒霜铺地。
石锁被召至戒律院禅房。玄悲大师与方丈皆在,慧真师兄亦肃立一旁。
“石锁,”方丈开口,声音比平日更显沉凝,“经昨夜商议,寺中决定遣人前往洛阳,面见留守张大人,陈明黑风涧之事,探听朝廷动向,并设法查清那神秘纹饰的来历。此行干系重大,亦风险难测。”
石锁的心猛地一跳,隐约预感到了什么。
玄悲接话道:“慧真师侄领队,另有两名沉稳弟子同行。你,也一同前去。”
石锁愕然抬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一个心中仍怀仇恨、入寺不过数年的俗家少年?如此重要的任务?
“大师...…我...…弟子年轻识浅,恐难当此任...…”他下意识地推拒,不是畏惧,而是深知责任之重,远超个人能力。
“非是要你独当一面。”玄悲目光如炬,似乎看穿他的心思,“你随行即可。多看,多听,多学。你非僧侣,身份便于在市井中行走探查。且...…”老和尚顿了顿,“你心中之结,或许也需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寻一个答案。”
最后那句话,轻轻叩动了石锁的心弦。他心中的仇恨,在黑风涧的鲜血与迷雾中,似乎被搅动得更加混沌,却又隐约指向某个未知的方向。
他不再犹豫,深吸一口气,单膝跪地:“弟子遵命!定当竭尽全力,辅佐慧真师兄!”
“起来吧。”方丈温言道,从袖中取出一封火漆密信,“此信需面呈张留守。此外,寺中会给你们备些盘缠和必备之物。记住,此行非为逞强斗狠,首要在于打探消息,见机行事,保全自身。遇事多听慧真决断。”
“是。”石锁双手接过密信,只觉得那薄薄的信笺重逾千斤。
“即刻准备,午后出发。”玄悲最后吩咐道。
退出禅房,石锁的心仍在怦怦直跳。他回到简陋的居所,开始收拾行囊。几件换洗的粗布衣裳,一小包伤药,还有那柄陪伴他许久的、刃口已磨秃了些的柴刀——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将其塞进了包袱最底层。
午斋过后,出发的时刻到了。
山门前,慧真带着另外两名武僧已准备停当。他们都换了寻常百姓的深色布衣,但挺拔的身姿和精光内敛的眼神仍难掩其身份。马匹不宜远行且目标太大,他们选择步行。
玄悲大师亲自送至山门处。老和尚没有多言,只是逐一看了看四人,最后目光落在石锁身上。
“红尘万丈,是非纷扰。守住本心,方得清明。”玄悲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人耳中,“去吧。”
“谨遵师叔教诲!”慧真四人齐声行礼。
石锁最后看了一眼巍峨的少林山门,看了一眼远处棚户区升起的袅袅炊烟,看了一眼玄悲大师那如山岳般沉稳又深邃的身影,转身跟上慧真等人的步伐,大步流星地向山下走去。
离了嵩山地界,景象逐渐不同。官道上行人车马渐多,时而可见拖家带口、面有菜色的逃难百姓,与偶尔疾驰而过、神色倨傲的官兵驿马形成鲜明对比。路旁的村镇,大多显得萧条破败,墙垣上甚至残留着兵火劫掠的痕迹。
“这几年,世道不太平。”慧真低声叹道,眼神中带着悲悯。
石锁沉默地目睹这一切。他自幼在山村生活,虽清贫却安宁,后来突遭匪劫,也是瞬间倾覆,之后便入了少林。这是他第一次真正走出嵩山,看到这乱世下的民生多艰。个人的仇恨,在这幅广阔的苦难图卷前,似乎又被冲淡了几分。
晓行夜宿,非止一日。
越靠近洛阳,气氛似乎越发微妙。盘查的关卡增多,官兵的眼神也愈发警惕,对过往行人,尤其是他们这等精壮男子,盘问得格外仔细。好在慧真经验老到,应对得体,只说是一同去洛阳投亲访友的乡民,倒也顺利过关。
但石锁敏锐地察觉到,慧真师兄的眉头越皱越紧。
“师兄,有何不对吗?”一次过关后,石锁低声问道。
慧真目光扫过远处一队盔甲鲜明、似乎不同于寻常州县的军士,低声道:“洛阳周边的防务,似乎格外紧张,调动的像是...…王浚的直属兵马。”
王浚!这个名字让石锁心头一震。
几经周折,巍峨的洛阳城廓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那是一座巨兽般的雄城,城墙高耸,门阙森严,远非沿途所见的任何城镇可比。但一种无形的压抑感,也随着距离的接近而愈发浓重。
排队入城时,他们看到了城门口张贴的海捕文书,上面绘着几个面目凶悍的头像,罪名是“啸聚山林,滋扰地方”,但落款和印章却有些模糊不清。
“不像寻常官府文书。”一名同行的武僧低语。
慧真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噤声。
进城之后,更是别有天地。宽阔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一派繁华景象。然而,在这繁华之下,却暗流涌动。随处可见巡逻的兵士,眼神锐利地扫视着人群。一些深宅大院门前,护卫明显增多,气氛紧张。
他们按照计划,先找了一间不起眼的小客栈住下。
安顿好后,慧真将石锁叫到一旁:“师弟,你身份便利,可先去市井之间走走,听听近来洛阳可有甚异常传闻,尤其是关于嵩山方向或...…王参将的。我们去留守府附近探探情况,晚些在此汇合。”
“是,师兄。”石锁点头,他正想好好看看这座巨城。
独自走在洛阳的街道上,石锁感觉自己像一滴水汇入了大海。周围的喧嚣和繁华让他有些目眩神迷。他竖起耳朵,努力从嘈杂的市声中分辨有用的信息。
酒肆茶棚里,人们多在谈论物价、生意或者一些八卦趣闻。但当他刻意走近一些看似走南闯北的行商或老人身边时,隐约能听到一些压低的议论。
“…...听说东面不太平啊,好几股绺子闹得凶...…”
“嘘...…慎言!什么绺子?谁知道是哪路人马…...”
“…...王大将军最近兵马调动频繁,说是剿匪,可这阵仗...…”
“...…唉,这世道,生意难做啊,关卡查得严,动不动就扣货...…”
“…...可不是,听说前两天还有一队胡商被扣了,说是来历不明...…”
胡商?石锁心中一动,想起那诡异的木牌纹饰。他声色不动地靠近聊天者。
那几人却警惕地看了他一眼,立刻转移了话题,聊起了风月。
石锁心中失望,但并未放弃。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目光扫过两旁店铺的招牌和货物,希望能找到类似纹饰的线索。
不知不觉,他走到了一处相对偏僻的街巷,这里多是些经营皮革、药材的店铺,气味混杂。忽然,前方传来一阵呵斥和哭喊声。
只见一家药材铺前,几个兵丁正粗暴地推搡着一个老者,店铺里的药材被扔得满地都是。
“老东西!说不说!那批货到底哪来的?”一个队正模样的军官厉声喝问。
“军爷...…军爷明鉴啊...…都是寻常山货...…小民守己安分...…”老者跪地哭诉。
“放屁!里面明明混着紫晕藤!那是军管药材!说!是不是从黑风岭那边流出来的?”
黑风岭?石锁耳朵立刻竖了起来。那就在嵩山区域!
“没...…没有啊军爷...…小民不知道什么紫晕藤…”老者磕头如捣蒜。
那军官显然不信,骂骂咧咧地指挥手下:“搜!给我真真搜!把这老家伙带回去严加审问!”
石锁心中一惊,隐隐觉得这事或许与少林、与那古道有关。他正犹豫是否要上前再看个究竟,忽然感觉肩膀被人从后面轻轻拍了一下。
他浑身一僵,猛地回头!
只见一个头戴斗笠、看不清面容的灰衣人站在他身后,低声道:“小兄弟,看热闹莫要太近,惹火烧身。”
石锁心中警铃大作,下意识握紧了袖中暗藏的短刃:“你是何人?”
那人却不答,只是压低斗笠,快速塞给他一个东西,然后转身混入人群,眨眼便消失不见。
石锁愕然,低头看向手中。那是一个小小的、折叠起来的油纸包。
他迅速走到无人角落,打开纸包。里面并非什么密信,而是几根干枯的、带着奇异紫晕的藤状植物——正是刚才那军官所说的“紫晕藤”!
除此之外,油纸上还用一个奇怪的炭笔画了一个简易的图案——那扭曲盘绕的纹路,竟与古道中发现的神秘木牌碎片上的纹饰,相似几分!
石锁的心脏狂跳起来!
这人是谁?是敌是友?他为何给自己这个?这紫晕藤和图案又意味着什么?
他猛地抬头望向那人去的方向,只有熙攘人流,早已不见那灰衣斗笠客的踪影。
无数的疑问和一种强烈的不安感,瞬间将他笼罩。
洛阳这座繁华的巨城,在他眼中,顿时变成了一个巨大而危险的迷宫。而少林的命运,似乎正与这迷宫中隐藏的秘密,紧紧地纠缠在了一起。
他不敢久留,将油纸包小心收好,匆匆向客栈方向赶回。他必须立刻将这一切告知慧真师兄。
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在洛阳城宽阔而陌生的街道上。
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