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正文

小说连载:少林轶事(16)

(2025-09-08 15:38:58) 下一个

 

少林轶事

(16)

 

寒风卷过枯枝,声响似呜咽一般。

石锁紧着“药”字的木牌,冰冷的触感让他纷乱的心绪稍稍安定。玄悲大师的身影早已消失在密林深处,未知的前路只有独自面对。

城西七十里,百草集,回春堂。

他默念着这个地名,辨别了一下方位,将干粮和碎银子贴身藏好,一头扎进漆黑的荒野之中。他不敢走官道,只能凭借微弱的星光和往日山地生活的经验,在枯草丛中崎岖的小径上艰难穿行。

夜露打湿了他的裤脚,荆棘划破了他的手背。身体的疲惫和伤痛远不及心中的迷茫与沉重。那个“玄难”的影子如同鬼魅,在他脑中挥之不去。这人究竟是谁?为何救自己之后再利用?玄悲大师口中的“故人”和“旧账”又意味着什么?

还有少林寺...…慧真师兄他们是否安全?方丈和大师们又面临着怎样的压力?

种种念头交织,让他一路思绪不宁。天亮时分,他终于看到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轮廓,想必就是百草集了。他不敢贸然进入,躲在一处山坳里,等到日上三竿,镇上人声渐起,才整理了一下衣衫,低着头混入人流。

百草集名副其实,街道两旁多是药材铺子,就连空气中都弥混着各种草药的奇特气味。石锁稍作打听,很容易就找到了那间名为“回春堂”的药铺。

铺面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齐,一个伙计正在柜台后打着算盘。石锁深吸一口气,走进药铺。

“小哥,抓药还是问诊?”伙计抬起头,笑容可掬。

石锁没有说话,只是将木牌轻轻放在柜台上。

伙计的笑容瞬间收敛,拿起木牌仔细看了看,又抬眼打量了一下石锁风尘仆仆、带着伤痕的脸,眼神微变。他不动声色地将木牌收起,低声道:“跟我来。”

伙计引着石锁穿过前堂,来到后院一间僻静的厢房:“小哥稍候,我去请掌柜。”

不多时,一个身着长衫、面容清癯、约莫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走了进来,手中还拿着那枚木牌。他目光锐利地扫过石锁,语气平和:“小兄弟如何称呼?这木牌从何而来?”

“晚辈石锁。”石锁恭敬行礼,“是...…是一位大师指引而来。”

“大师?”掌柜眼中精光一闪,“可从中岳到此?”

石锁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掌柜的神色缓和下来,露出一丝了然的微笑:“果然是玄悲大师的安排。老夫姓吴,乃回春堂掌柜。小兄弟既是大师所托,便请安心在此住下。外面风紧,暂且不要外出。”

他吩咐伙计送来热水、饭菜和干净的衣物,甚至还有一小罐治疗外伤的药膏,安排得周到贴心。

石锁心中稍安,道谢后,忍不住问道:“吴掌柜,您...…您和玄悲大师...…”

吴掌柜笑了笑:“故人之后,曾受少林大恩。小兄弟不必多问,安心静养便是。若有消息,老夫自会告知。”

石锁知道江湖规矩,不再多言。他确实疲惫到了极点,吃饱喝足,涂上药膏,倒头便睡。

这一觉,便是一天一夜。

醒来后,身体恢复了不少,但心中的焦虑却不减反增:自己被困方寸之地,外面的风云一无所知;客客气气的掌柜绝口不提外界之事,只嘱咐自己安心休养。

又过了两日,实在按捺不住的石锁趁伙计送饭时,旁敲侧击地想打听一下洛阳的消息。

那伙计只是摇头,讳莫如深:“小哥,掌柜吩咐了,不让您操心外面的事。最近不太平,官兵到处抓人,您还是安心待着好了!”

抓人?抓谁?石锁的心又提了起来。

这天夜里,他正辗转反侧,忽听墙外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哨声、仿佛夜枭啼鸣般三长两短。

紧接着,厢房的门被轻轻推开,吴掌柜闪身进来,神色凝重,低声道:“小兄弟,快起来,跟我走!”

石锁一惊,立刻翻身坐起:“出了什么事?”

“别问那么多,快!”吴掌柜语气急促,吹熄了油灯,拉着石锁悄无声息地来到后院墙角。那里竟然有一个被杂草掩盖的狗洞。

“从此处出去,沿墙根向西走百步,有一棵老槐树,树下有人等你。切记,无论发生什么,不要回头,不要停留!”吴掌柜将一个小包袱塞进石锁怀里,用力推了他一把。

石锁不及细想,匍匐着钻出狗洞。外面月色昏暗,冷风扑面。

他刚依言向西走了不到五十步,就听到回春堂方向传来一阵激烈的砸门声和呵斥声!

“官府查案!开门!”

火把的光芒瞬间映亮夜空!

石锁心脏骤跳,咬牙发力向老槐树狂奔!果然,树下阴影里,停着一辆毫不起眼的骡车,车夫戴着破旧的斗笠,低低催促:“上车!”

石锁跳上车,骡车立刻启动,不紧不慢地驶离了百草集,融入了茫茫夜色之中。

车厢里还有一人,同样戴着斗笠,看不清面容。

“你是谁?”石锁紧张地问道。

那人缓缓抬起头,斗笠下是一张陌生的、带着几分市侩精明的脸,但眼神却异常沉稳。

“奉玄悲大师之命,接你去个地方。”那人声音低沉,“吴掌柜暴露了,王浚的人查到了那里。幸好我们的人发现得早。”

“大师呢?他在哪儿?”石锁急问。

“大师自有安排。”那人并不直接回答,“现在的你是关键人物,王浚和那伙神秘人都在找寻。大师吩咐,你必须安全,绝不能暴露行踪。”

骡车在山路上颠簸前行。晃荡了大半夜,停在一处偏僻的小山村外时,天色微明。

“下车吧。村里第三户,门口挂着鱼篓的人家,会收留你。”那车夫说道,“记住,在此安心等待,切勿与人接触。若有事,大师会派人来找你。”

石锁下了车,骡车立刻掉头离去,很快消失在山道尽头。

他望着眼前这个只有十几户人家、样貌贫瘠而封闭的小山村,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无力感。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件被搬来运去的东西,完全无法掌控命运。

他依言找到第三户人家,门口果然挂着一个旧的鱼篓。他迟疑地敲了敲门。

开门的是一个满脸皱纹、眼神浑浊的老妪,看到石锁,似乎有些惊讶。

石锁不知该如何介绍自己,只得硬着头皮低声道:“是...…是大师让我来的。”

浑浊的眼睛盯了他片刻,侧身让道,哑声道:“进来吧。”

屋里家徒四壁,只有简单的土炕和灶台。老妪话很少,只给石锁端来一碗稀粥和一块薯饼,便独自坐在门口晒太阳,仿佛没有石锁的存在。

石锁在此住了下来。日子仿佛又回到了回春堂状态,甚至更加封闭。老妪几乎没话,村民也对突然出现的陌生少年视而不见,诡异的平静笼罩着整个山村。

他每天所能做的,只有帮着老妪劈柴引火,其余便是望着远处的山峦发呆。焦虑的心被藤蔓一样缠绕,越收越紧。玄悲大师怎么样了?少林寺怎么样了?那个“玄难”到底想干什么?

度日如年!

一个傍晚,在门槛上发呆的石锁,忽然看到村口走来一个熟悉的身影!

虽然穿着普通的农家衣衫,但那挺拔的身姿和走路的姿态…...

“慧真师兄!”石锁几乎要跳起来,激动地冲了过去!

来的果然是慧真!他看起来消瘦了些,但眼神依旧锐利。他一把拉住石锁,迅速来到屋后僻静处。

“师兄!你怎么找到这里的?寺里怎么样?大师呢?”石锁迫不及待地连声发问。

“嘘!小声点!”慧真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是大师留下的暗号指引我来的。寺里暂时无恙;方丈按计划发出了书信,附近州府反应不一,但至少王浚明面上不敢为难少林。大师他...…”

慧真顿了顿,面色凝重起来:“大师独自去追查那个‘玄难’了,至今...…尚无消息。”

石锁的心沉了下去。

“师兄,那个‘玄难’太可怕了,他...…”

“知道。”慧真打断他,眼神复杂,“大师离开前曾过话与我,说...…‘玄难’很可能与三十年前寺内的一桩旧案有关。”

“旧案?”

“我也不知详情,似乎涉及一位叛寺的前门,以及...…失传已久的少林绝学。”慧真低声道,“大师怀疑,‘玄难’即当年其人。他潜伏三十年,如今现身,所图绝非小可,王浚之事,可能只是他计划的一部分。”

石锁听得目瞪口呆。三十年前的旧案?叛寺前门?失传绝学?这听起来如同小说一样的离奇故事,怎么会在现实中发生?。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等!”慧真咬牙道,“等大师的消息。另外,慧明师兄那边也有进展。”

“发现了什么?”

“他们监视黑风涧古道,发现果然有异常动静。一伙形迹可疑者试图重新清理栈道,其中...…参杂有塞外人的面孔。师兄他们擒获了一个落单的,正在加紧审问。”

线索似乎正在逐渐汇聚,但真相却愈发扑朔迷离。

“师兄,我不能一直躲在这里!”石锁抓住慧真的胳膊,“我要做点什么!”

慧真看着他焦急的眼神,沉吟片刻,道:“确实不能一直躲着。大师临走前也曾言,若他久去不回,或可让你去一个地方。”

“哪里?”

“离此不远,有座荒废的古寺,名叫‘兰若寺’。”慧真压低声音,“大师交待,若事有不测,可去寺中‘塔林’第七座残塔下找寻。...…有人在那里留了物品,或有指向作用。”

他紧紧盯着石锁:“但此地极其危险!王浚、“影刺”、甚至‘玄难’一伙都一定紧盯!你...…”

“我去!”石锁毫不犹豫,眼中燃烧着坚定的火焰。被动等待和逃亡已经让他受够了,他必须主动做点什么,为自己,也为少林!

慧真看着他,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跪在山门前、眼中只有仇恨的少年,如今那火焰依旧燃烧,却多了些不同的内容。

“好。”慧真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与你同去。但切记,一切小心,事不可为,立刻撤离!”

是夜,月黑风高。

两道黑影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山村,向未知与危险并存的荒废古寺潜行。

一直寡言少语的老妪家窗口,传来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声。

命运的齿轮,再次加速转动。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