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正文

小说连载:少林轶事(9)

(2025-09-01 15:54:18) 下一个

 

少林轶事

(9)

 

火把在玄悲手中摇曳,将那奇异纹饰的木牌碎片映照得忽明忽暗。那纹路扭曲盘绕,似鸟非鸟,似兽非兽,透着一股蛮荒诡异的气息,与内地样式截然不同。

“不止一拨人?”

这话像一块冰,投入众人本就紧绷的心湖。石锁感到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不仅仅因为这幽深古道的阴冷。

“师叔,这是…...”慧明凑近细看,因伤痛而苍白的脸上满是惊疑。

玄悲沉默着,将碎片小心收入袖中,目光如电,再次扫过那片被清理出的空地和那些杂乱的脚印。脚印有深有浅,有新有旧,显然在不同时间有多人至此。

“除了军靴印和流寇的杂乱足印,还有几种...…”一位精于追踪的武僧蹲下身,指着地面几处模糊的痕迹,“这种底纹很特别,像是某种编织草鞋,但质地极硬,不似我中原常见。还有这里,步伐跨度极大,落地却轻,像是身负轻功,却又…...有些别扭。”

线索纷乱,指向不明,却共同渲染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这条被遗忘的古道,仿佛成了漩涡的中心,吸引着各方魑魅魍魉。

“继续向前。”玄悲的声音打破沉寂,不容置疑,“务必探明栈道现今状况,以及前方究竟有何关卡。”

队伍再次沉默前行,但气氛愈发凝重。每个人都握紧了手中兵刃,警惕地注视着黑暗中每一个可能的角落。

栈道损毁出乎意料,许多地段完全塌陷,只剩悬崖边几根腐朽的木桩,需要极其小心才能借助岩壁攀爬而过。脚下是无底深渊,阴风呼啸而上,吹着衣袂猎猎作响,火把几欲熄灭。

石锁全神贯注,跟着前面师兄的落脚点,一步步挪移。有几次踩松了石头,碎石滚落深渊,久久听不到回音,惊人一身冷汗。他从未经历过如此险境,平日所练的武功,在此地更多转化为对身体的精准控制和超越常人的胆魄。

慧明因伤势,行动颇为艰难,但他咬牙坚持,一声不吭。玄悲不时出手,在他即将失足时用一股柔劲将他托回。

又行进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了一道巨大的断裂带。延申的木栈道在此完全中断,只看见崖壁对面几个光秃秃的凿孔,距离这边足有四五丈远,下方漆黑一片,深不见底。

路,似乎断了。

“看来此路确实不通了。”慧安喘着气,脸上露出失望和后怕。

玄悲却走到断崖边缘,仔细勘察着两侧岩壁。他伸出枯瘦的手指,在布满湿滑苔藓的岩壁上细细摸索。

“此处…...有过东西。”他忽然道。

众人不解。

老和尚示意将火把凑近。只见在岩壁几个不起眼的凸起处,留有深深的、新鲜的摩擦痕迹,绝非自然风化所成。

“是缆绳。”那位擅长追踪的武僧立刻判断,“不久前,有人在此架设过索道!过去了之后,又将索道撤除或毁掉了!”

这意味着,已经有人通过了这道天堑!而且是有备而来!

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对方心思之缜密,手段之决绝,远超那些流寇。

玄悲望着对面漆黑的崖壁,沉默良久。对面是否就有传说中的关卡?通过的人又去了哪里?是朝廷的人,还是那神秘纹饰的主人?目的何

疑问重重,压在心头。

“师叔,现在怎么办?”慧明问道。

玄悲收回目光,果断道:“此地已非我等数人所能深入。退回从长计议。”

返回的路同样艰险。但或许是心中装了更沉重的事,反而让人觉得路途不再那么漫长。

当他们终于从那个阴冷的洞口钻出,重见天日时,所有人都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夕阳正将最后的余晖洒向群山,天空一片凄艳的橙红。

回到黑风涧主战场,留守的少量武僧已简单清理了现场,正等待着他们。

见玄悲等人面色凝重地归来,留守弟子立刻迎上。

“师叔,寺里传来消息。”一名弟子恭敬递上一封密信,“方丈已依您吩咐,将情况密报嵩阳县令和洛阳留守张大人。但...…”

弟子顿了顿,面露难色:“但嵩阳县令似乎颇为惶恐,言辞闪烁,只说要上报朝廷定夺。洛阳留守张大人那边...…暂无回音。”

玄悲接过信,快速浏览,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但石锁却敏锐地感觉到,老和尚周身的气息似乎更冷峻了几分。

官府的反应,出乎寻常,是推诿?还是...…另有隐情?俘虏口中王参将的影子,再次阴影笼罩。

“知道了。”玄悲将信收起,“收拾一下,即刻回寺。”

“师叔,这些俘虏…...”慧真指着那些被捆缚的流寇。

“一并押回,严加看管。他们是重要人证。”玄悲道,目光扫过那个透露了“王参将”信息的年轻俘虏,微微颔首。那俘虏吓得低下头,不敢对视。

回寺的路上,气氛压抑。夕阳将队伍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也拖着沉重的负担。伤员们的呻吟声更让人心头窒闷。

石锁默默走着,脑海中不断回放着古栈道中的黑暗、深渊、诡异的木牌碎片、撤除的索道…...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一个少年复仇想象的边界。他原本以为的江湖,是快意恩仇,是刀光剑影,但现实呈现给他的,却是错综复杂的阴谋、冰冷残酷的牺牲和深不见底的迷雾。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拳头和刀棍,能解决的问题其实很少。

回到少林寺时,已是星斗满天。

山门依旧巍峨,钟声依旧悠远。寺内的气氛,却让人感觉明显不同往常。巡守的武僧增了量,警惕倍增。见到玄悲大师归来,值守弟子明显松了一口气,迅速打开山门。

方丈早已在禅房等候。烛光下,两位少林魁首对面而坐,神色皆是从未有过的严肃。

玄悲详细禀报了古道中的发现,尤其是那神秘的木牌碎片和被撤除的索道。

方丈听完,久久不语,手指缓缓拨动着念珠。

“多事之秋啊!”良久,方丈长叹一声,“王浚跋扈,居心叵测。洛阳留守张大人素来明哲保身...…官府态度暧昧。如今又添不明势力觊觎古道...…中岳嵩山,已成是非之地。”

“少林避世虽久,然树欲静而风不止。”玄悲缓缓道,“魔氛已迫近山门,恐难独善其身。”

“依你之见...…”

“两条路。”玄悲目光沉静,“一,紧闭山门,加强戒备,静待其变。但若对方势大,或朝廷…...有所倾向,恐成坐困之局。”

“二呢?”

“主动应对。”玄悲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遣人赴洛阳,面见张大人,陈明利害,探听风声。同时,广派耳目,查清那神秘纹饰来历及古道另一端之详情。知己知彼,方能寻得一线生机。”

方丈沉吟片刻,重重颔首:“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便依你之言。赴洛阳之人,须得机敏稳重,武功足可自保...…你看派谁去为宜?”

玄悲目光微抬,看向侍立在一旁的慧明和...…静候在门外的石锁。

“慧明伤势未愈,不宜远行。寺中精锐经此一役,亦多带伤需休整。”老和尚缓缓道,“或许...…可让年轻人历练一番。”

方丈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微微皱眉:“石锁?他年纪尚轻,阅历不足,且心中仇恨未泯,恐误大事。”

“玉不琢,不成器。”玄悲道,“后生心性有变之兆。此次黑风涧之行,表现堪用。且他身份特殊,并非正式受戒僧侣,在外行走,有时反比僧人更方便。可派慧真带领,再选一两名稳重弟子同行,以他为辅,见机行事。”

方丈思忖良久,终是点了点头:“也罢。便如此安排吧。”

禅房外的石锁,并不知道自己重任临肩。他帮着安顿好伤员,又去斋堂喝了碗热粥。身体疲惫不堪,但精神却异常清醒。

他走到柴院那堆熟悉的木柴前,却没有拿起柴刀,只是静静地站着。夜风吹过,带着远山的寒意。

慧明不知何时来到他身后。

“师父。”石锁察觉到,连忙转身。

慧明看着他,眼神复杂,最终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因伤势而沙哑:“早些休息。接下来...…恐怕还有更难的路要走。”

石锁怔怔地点了点头。

更艰难的路?

他抬起头,望向洛阳上方的夜空。那里星河璀璨,却仿佛隐藏着无尽的波澜诡谲。

少林的钟声再次响起,悠扬沉浑,一如既往地安抚着山林夜色,仿佛在为出征的的脚步送行。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