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以前,我所在的公司因从双城周边的一个卫星城搬入另一个卫星城。由于场地扩大很多,从此,我们公司有了大家盼望多年的健身房。健身房内设有跑步机,摆式走步机,哑铃,各种肌肉锻炼器材,单杠,弹力带,健身球,半球 (Bosu Ball)等等。不但如此,公司还特地请了两个专职的健身教练,每天开设不同的课程教大家锻炼,什么强化瑜伽,拉经瑜伽,力量锻炼,核心部位锻炼(Core Exercise),骑车,军巡式锻炼(Boot Camp), 间歇式锻炼,下体锻炼,上体锻炼,静坐,Barr (一种借助于芭蕾和舞蹈练功动作,以锻炼小肌肉群为主的锻炼方法), 等等等等。课程时间从短到十分钟,长达四十五分钟不等。
自从有了这个健身房,我几乎每天都尽量抽时间去上锻炼课。跟着教练锻炼的好处是,教练每天所教的内容都不一样。哪怕同样是力量锻炼,这一周可能侧重于上半身,下周就可能是下半身。因为她们是专职教练,她们每次上课都有详细的备课笔记和动作要领。还因为她们都是年轻人,所以会适当的Push我们, 给我们一些压力或鼓励,从而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我的自我感觉是,自从踏入健身房跟着健身教练锻炼以来,自己的身体比以往强多了。
六年前,我开始感到在上楼梯时膝盖有点不适,腰部也常感酸痛。记得五年前,太太和我还有大姨子夫妇一同游览加拿大的班芙,由于背部不适,我几乎不能靠在驾座椅子上开车。结果大部分时间都是我的连襟来开。可见我当时腰背部问题的严重性。那段时期,我每逢回国,都去找中医针灸、按摩、拔火罐等。可能由于治疗时间短,好像没见什么疗效。回到美国,请骨科医生检查,做了MRI也查不出什么原因。医生的结论是,由于年龄增大以后缺乏针对性的运动,肌肉部分对腰腿等部没有起到支撑的作用。由于软骨之间的骨胶原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流失,从而软骨之间的间距减少。如果没有肌肉的支持,软骨之间的摩擦就会加剧,进而造成关节的酸痛。医生建议我去做理疗(Physical Therapy)。 一个疗程七次。其实理疗师(Physical Therapy)就是教你做一些针对性很强的、肢体锻炼的动作。我学会了以后, 就坚持自己做。大约半年以后,我的腰部不适状况大大的减轻了。膝盖的不适也有所好转。自从我参加公司里的健身教练指导的健身,我的这些毛病基本都好了。
在此我要隆重推荐核心部位锻炼(Core Exercise)。所谓核心部位,就是腰部、臀部和腹部包括左右两侧。有关的动作有 Crunch 上身紧缩锻炼,Reverse Crunch 腿部朝上的紧缩锻炼,Swimmer游泳式锻炼,仰卧起坐,Bufferfly Crunch蝴蝶式紧缩锻炼,Supperman 超人动作,Crossover 侧身式上身紧缩,V-Sit V字型坐,Plank 平板式支撑锻炼,双手双脚传递小球锻炼,Penguins Crunch企鹅式紧缩锻炼,Bridge桥式弓型锻炼,单腿桥式锻炼,靠墙坐,等等。这些锻炼对长期坐着工作或学习的人,尤其对码工们特别有用。
我们的教练在辅导我们的时候,常常提醒我们的一句话是:“Listen to your body.” 就是听从自己的身体。我认为话虽直白,道理却很深刻。如果按此去做,锻炼时出问题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反之则反。举个例子来说吧,十来年前,我认识一位来自北京的女教授。她是一位精力非常充沛,平时特注意饮食和锻炼身体的人。四十来岁,看上去身体非常健壮。登山游泳,跑步打球,样样都行。那排球打的,在我们业余圈子里可是顶呱呱的。我认识她是在排球场上。一天,她正在备战下午的排球比赛、与几个球友活跃在排球场上,忽然感到颈部不适。就在板凳上休息了一会儿。据后来了解此事的人说,她告诉球友, 感到好像后脑里面在隐隐流血。球友问她要不要去看医生? 她说,希望再休息一下,等她的丈夫来了以后再说。后来非常可惜,这样一个活鲜鲜的生命就此结束了。据说,她的身体平时没有任何不详征兆。家有高血压遗传史,但是她本人控制得很好,并没有高血压。我想问题可能出在她当时没有好好听从自己的身体,运动过度所致。人们常说,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如是说,并不是建议人们不去看医生;而是说,任何疾病或问题都会有前兆,如果我们能在兆头刚开始时,就有所警惕,及早防范或者治疗,就不会积劳成疾。这与听从自己的身体的概念是吻合一致的。
朋友们在微信群里经常发一些有关健康的帖子。例如某专家教你五分钟解决困扰你多年的腿痛,某老中医教你按几个穴位就能治你的腰痛,五十岁以后不可以做些什么,六十岁后应该避免什么,不一而足。其实这些忠告不是不可信,而是它们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是不一定具有特殊意义,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是不一样的。我认为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因人而异地去理解,去实践。有的人需要锻炼,有的人需要静养。有的人锻炼可以稍微剧烈一点,有的人锻炼则需要舒缓一些。
前段时期,网上流行一个视屏。一位六十七岁的大爷的身板看起来就像二三十岁的小伙子一样。他的体会是得益于长期的瑜伽和倒立拉伸的锻炼。那么,他的经验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复制呢?我看未必,因为各人的身体条件不一样,起点也不一样。如果硬是去照搬,说不定反而会伤着自己。但是有一点是我们都可以向他学习的,那就是持之以恒。
总之,我的体会是:亦静亦动,因人而异。方法不一,因地制宜。锻炼时候,听从身体。锻炼有度,轻重有序。持之以恒,方能得益。其他的那就是老天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