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个人资料
lily0824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青青瑞士行(14)-莱茵河畔记

(2024-03-08 08:05:20) 下一个

因为很喜欢《莱茵河之恋》这首歌,因而我对西欧的“母亲河”,也是罗马帝国边界的莱茵河抱有割舍不断的喜爱之情,为此还专门自驾过德国的“莱茵之路”。之后又在荷兰和法国走过莱茵河畔的无数城市,觉得莱茵河畔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样:“莱茵河畔,像诗那样美;莱茵河畔,美丽而宁静”。

不过,这些国家所拥有的莱茵河相比瑞士的来说,都是下游。此次瑞士之行,我们一定会在莱茵河畔畅游。而我们的瑞士之旅,正是从莱茵河畔的瑞士“文化之都”-巴塞尔开始的。但我们并没有沿着莱茵河逆流而上,而是开进了侏罗山和阿尔卑斯山内部去欣赏瑞士无以伦比的壮美风光。当我们兜兜转转走出阿尔卑斯山后,我把车从苏黎世湖直接开去了莱茵河上的莱茵瀑布(Rhine Fall)。

沙夫豪森

施泰因

莱茵瀑布

莱茵河

走出“高高在上”的阿尔卑斯山,瑞士立体的风景画便消失不见,代替崇山峻岭的是大量农田和玫瑰花田,沿途的建筑也随着平坦的地势而变得平淡无奇。这样的景色让我们觉得瑞士“人间天堂”的称谓有些浪得虚名,也让我对莱茵河畔应该有的期望值开始降低。我百无聊赖地按照谷歌地图往莱茵瀑布开,谁知道谷歌地图最后指明的目的地居然让我从高坡处跳下去。没办法,我让先生看车,一个人左拐右拐,走去了莱茵瀑布。

这个莱茵瀑布是莱茵河在其1200多公里的流程中唯一的一个大瀑布,也是欧洲流量最大的瀑布。有人说,它周边的地形形成于50万年前,而它则形成于大约1万5千年前。虽然我对瑞士莱茵河畔平坦的地形和不出众的景色略有微词,但当我看到气势磅礴的莱茵瀑布后,莱茵河畔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回来了。瑞士把莱茵瀑布岸边打理得非常漂亮,干净整洁的步道上悬挂着各国国旗,好像要开万国大会一样。站在国旗下,眼前是宽约150米,落差有23米的莱茵瀑布。只不过,这个大瀑布被一块柱状岩石分成了两部分,但一点儿也不影响它的美观。我在冰岛、挪威和加拿大的班芙公园等地看过很多瀑布,可看到莱茵瀑布时,还是被水量充沛,轰隆作响的它吸引,觉得它给瑞士的莱茵河畔增添了无限光彩。

莱茵瀑布

莱茵瀑布

莱茵瀑布

莱茵瀑布

莱茵瀑布

莱茵瀑布跟世界第一大的尼亚加拉瀑布一样,也可以坐游船近距离欣赏。因为先生在等我,也因为我在美国坐游船欣赏过尼亚加拉瀑布,所以我舍弃了游船,在此停留多时后,把车开到了离莱茵瀑布4公里远的沙夫豪森(Schaffhausen)小镇。这个位于莱茵河畔的小镇因莱茵瀑布而生,因莱茵瀑布而长。当初来往于莱茵河上的运货商为了绕过无法通行的莱茵瀑布上的激流,他们便在沙夫豪森所在地卸货和存储货物。于是,小镇便来到了人间。19世纪,该镇因为莱茵瀑布丰沛的水量而建造了水力发电厂,并凭借此发电厂完成了工业化。今天,人口不到4万的沙夫豪森是瑞士高级钟表品牌之一的万国表(International Watch Co.)总部,它是瑞士为数不多没有把总部设在侏罗山区的钟表厂,我们正是因为它才来到的这里。

位于莱茵河岸的沙夫豪森老城不允许机动车辆进入,因而我们只能把车停在城外,然后穿过城门,走进了与德国接壤的沙夫豪森老城。如果不跟瑞士阿尔卑斯山内的小城相比,沙夫豪森老城还是可以入我们法眼的。中世纪的老城干净整洁,游人也不多,很清爽。可是见过立体又缤纷的阿尔卑斯山小城后,平面的沙夫豪森老城在我们眼中就没什么过人之处了,它跟法国和德国的很多中世纪老城很相似。我们走过它的大街小巷,对它一点儿也喜欢不起来。

沙夫豪森

沙夫豪森

沙夫豪森

沙夫豪森

沙夫豪森

万国表总部

走出老城,我们去寻找我们中意的莱茵河。令我们意外的是,莱茵河水在沙夫豪森竟然是翡翠色的,这种美丽的颜色让我们一下子对沙夫豪森小镇好感倍增。可我们的好感还没持续几分钟,就被万国表总部毫无特色的建筑大楼打回了原形。我们想不通,为什么设计出驰名世界手表的万国表总部不请名师建造出一个别具一格的大楼。这样的建筑造型让我们想走进去看看世界名表的想法都消失不见,对沙夫豪森失望极了。不过,当我们爬上修建于16世纪的穆诺城堡(Munot Castle)后,我们阴沉的心立刻变得晴朗起来。

这座城堡是沙夫豪森的象征,最早可追溯到1379年建造的防御工事。当沙夫豪森于1501年加入瑞士联邦后,特别是1529年宗教改革后,这里的人用25年的时间加强了这个防御工事,即穆诺城堡。今天,城堡的里面是空的,像一个大广场,也像一个监狱,有点阴森的感觉。每天晚上9点,敲钟人会敲响塔楼上的钟,就如16世纪时一样,这5分钟的钟声是城镇大门和小酒馆关闭的标志。虽然穆诺城堡内部没什么可看的,但站在城垛上,却可以欣赏到老城区和莱茵河的美妙景色。城堡下的斜坡上,覆盖着绿色的葡萄园,葡萄园里种着著名的黑皮诺葡萄。葡萄园下,就是沙夫豪森老城,城中的两座哥特式教堂塔尖一下子让老城有了立体感。与老城相偎相依的是哺育了欧洲无数国家的莱茵河。我们站在城堡上,吹着凉爽的微风,看着眼前愉悦双眸的美景,心情大好,觉得这就是《莱茵河畔》那首歌中的样子。

穆诺城堡

穆诺城堡

穆诺城堡

穆诺城堡

如果说我们在与德国隔莱茵河相望的沙夫豪森还没看见浓浓的“德国风”,那当我开到同样位于莱茵河畔的施泰因(Stein am Rhein)后,我们便觉得来到了德国。这个小城的建筑风格跟德国的很多老城一样,漂亮得让我们看到它的第一眼就爱上了它,难怪它被誉为“莱茵河畔的宝石”,也难怪它被评为瑞士最美的十座小城之一呢。它是我们去过的莱茵河畔小镇中最喜欢的。

施泰因和沙夫豪森位于同一个州,但沙夫豪森是首府。不过,施泰因却在沙夫豪森的上游,同时扼守着博登湖下湖(Bodensee Untersee)莱茵河的出口。此湖位于瑞士、德国和奥地利的交界处,也被称为康斯坦茨湖,湖上留有新石器时代的房屋遗迹,中世纪时变成了主要交通中心,11世纪前一直是小渔村的施泰因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而随博登湖“起舞”。这个时候,奥托王朝最后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将圣乔治修道院从今天的德国迁到了这里,随后施泰因便成了“凤凰”。凭借着独一无二的莱茵河出口的优势,也凭借着亨利二世赋予修道院广泛贸易的权利,施泰因迅速成为主要道路交汇的战略要地,并迅速繁荣壮大,15世纪时还短暂获得过自由国家地位。

施泰因

施泰因

施泰因

施泰因

我们不知道今天人口不到4千的施泰因在中世纪时是如何地繁华,但我们知道跟德国“拴到一条绳”上的施泰因在二战后期遭到了美军的轰炸。幸运的是,小城中心还保留了古老的中世纪街道规划,现在由房屋组成的城墙和城门遗址也被保留了下来,还保存着至今仍是该地区晚期哥特式建筑重要典范的中世纪修道院。而让我们最欣喜,最震惊的是,老城中每座房屋上的富有特色的湿壁画。不过,在我穿过莱茵河上的大桥开进小城后,我们还不知道施泰因会带给我们这意料之外的惊喜。

开进小城,我们刚好找到了一个停车位,可必须得付零钱。我们手里没有那么多零钱,也不知道去哪儿换。正在我左顾右盼之时,一位化着浓妆的奶奶把车停到了残疾人的车位上,她帮我们付了2块瑞士法郎,我们对她千恩万谢。还没走出停车地多远,“德国风”便迎面吹来,此地到处都是15世纪前后兴建的德式木筋屋。这种中世纪欧洲人发明的“墙上的梁”,是把条状木材交叉在墙面上,用来支撑房屋。这些“木筋”是房子的筋骨,而不是一种装饰图案。后来,人们将露出的“木筋”涂上颜色,与房屋的色彩相融合,凸显出装饰效果,给人以美感。

施泰因

施泰因

施泰因

施泰因

我们在德国、法国和丹麦等地看过很多木筋屋,但还是百看不厌,施泰因的这种建筑曾为它赢得了第一个华克(Wakker)建筑奖。走进古朴的小镇中心,我们的目光不再被木筋屋所吸引,而是立刻聚焦在了布满墙面的精美湿壁画上。湿壁画,是墙壁绘画最持久的形式。画家要先在墙上抹上粗糙的灰泥,然后在这层灰泥上画草图,再在其上覆盖一层潮湿的"细灰"层,并在上面重画一遍草图,最后用以水调和的颜料作画。这样,画作就会和墙壁永久地融合在一起。这些绘画题材很广泛,有描述市井生活的,也有描述古希腊哲学家和亚历山大大帝的,还有中世纪宗教和历史故事的,每幅画都活灵活现,精彩绝伦。因为这些多姿多彩的湿壁画,施泰因才有了不同于莱茵河畔其它小镇的独特风情,也让它赢得了“中世纪壁画小镇”的雅称。

施泰因

施泰因

施泰因

跟这些湿壁画相得益彰的是中世纪的青石路、盛开的鲜花和灵动的喷泉,以及露天咖啡馆和酒吧。我们漫步在这个中世纪氛围满满的小镇中,任慵懒而温柔的暖阳照耀在我们身上,悠闲惬意地享受着阳光和小镇带给我们的美好,觉得小镇犹如一幅被展开的长画卷,也觉得小镇是一个活着的中世纪美术馆。我们走到小镇的后方,那里即是大名鼎鼎的莱茵河。虽然这里的莱茵河水不是翡翠色,但宽广的河面却让我们的视野无比开阔。而施泰因老城,宛如宝石一般,漂浮在河中心,其后是从河岸一直铺展到山丘上的连绵的葡萄园,那是另一幅美好的画卷。两种画卷交织在一起,让我们流连忘返。看着眼前的美景,《莱茵河畔》的歌声不自觉又飘荡在耳边:““河流像替我轻奏曼驼铃,悠悠地细唱心中恋情。摇着那小小花伞,看山色青青,你的歌可更动听 ...... ”

路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lily0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xc8585' 的评论 : 谢谢你的赞。
lily0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圣塔露西亚' 的评论 : 三个月,真是美好的时光。
wxc8585 回复 悄悄话 赞!!
圣塔露西亚 回复 悄悄话 38年前在瑞士呆了3个月,曾去过这个瀑布,不大,但是人们都会去玩玩。瑞士人好像都生活平和,都没有什么急事。很好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