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奇石

职业: 外科医生 业余爱好: 旅游, 文学, 京剧, 工作之余喜欢写些怀旧散文, 随笔
个人资料
剑门奇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闲话膏滋药(膏方)

(2025-11-21 05:30:38) 下一个

            

 

       入冬以来,家乡的各大小医院,门诊部,诊所,甚至有中药饮片的药店请了个中医坐堂的,凡是有中医的都纷纷打出“冬令进补——膏方”的宣传。异曲同工说尽了冬令进补对人体健康的好处,冬令进补又离不开膏方,我们家乡将此称为“膏滋药”。前年我在国内与一位在我们那儿颇有名望年高德劭

 

的老中医及他的一位徒弟一起喝茶聊天,因季节已到了霜降,即将要立冬,于是渐渐地就聊到了有关膏滋药的话题,本文所述及的这方面的知识都出自这师徒俩之口。

     所谓膏方,是根据各人体质、病症,由中医师开具的药方,将中药饮片经过煎煮浓缩加入胶类(最常用的阿胶,阿胶是用驴皮熬制而成),黄酒,冰糖或蜂蜜,红枣等收膏而成。适合中老年人、女性、亚健康人群如疲劳乏力,失眠,以及大病后,大手术后,产后等体质虚弱的人及慢性病患者。可扶正固本,起到滋补强身调理脏腑虚损、改善气血不足,从而达到滋补强身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它之相较于普通中药汤劑,膏滋药体积小,易于携带储存,因加入了好多辅料,所以口感较好。一般可于饭后半小时或一小时服用,若其中有人参的则服药期间忌服萝卜,有腹泻发热时需暂仃服用。至于膏方为什么在冬天服用,这是因为中医认为冬季是封藏的季节,由于环境与气候的影响,人体精气藏而不泻,营养物质容易被充分吸收利用和储藏,此时进补可补充人体一年中的消耗,调整机体状态。冬季又是肠胃吸收功能相对较强的时候,此时服用能更好地滋补人体的五脏六腑,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纠正亚健康、防病治病的作用。冬令进补不仅在人,其实植物亦是如此,种庄稼不是也有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句话吗,农村里冬季给农田施基肥应该也是这个意思。当然现在也有对一些在冬季易发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等病采取冬病夏治,所以也有少数在夏天服用膏滋药的,但这毕竟是少数。

      膏方早期记载可见于《黄帝内经》中关于外用马膏的记载,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大乌头膏等被认为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录,唐初孙思邈在其《千金方》中亦有记载。膏方在宋朝逐渐普及,兼具治療与滋补作用,明清时盛行,且受到宫廷的重视。

      听了师徒俩的侃侃而谈,让我对膏滋药有了些粗浅的认识。我问老先生,他已过耄耋之年,但精神瞿铄,耳聪目明,是不是每年服用膏滋药?他说他从不服用,膏滋药不是每个人都适宜用,服用的人总有些原因,不能把它当做补药吃,不是有句老话说“是药三分毒”。他身体健健康康的根本就不需服用,他是所有保健品都不用的。只是保持适当的饮食,规律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心态,不嗜烟酒。即使偶染疾病,也是服汤药,一是见效快,二是可随时修改药方。并且他也不排斥西医,他认为中西药是各有千秋,二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他很钦佩前辈老先生张锡纯先生,张老很早就有《医学中衷参西录》问世,其核心思想是”以中为本,以西为治“。强调将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对等的结合,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相济为用,不拘泥于传统而不断创新,书中的观点其实已是后世提出的中西结合。他说自己年轻时也参加过中学西培训班学习,所以他有时也开西药。他说现在人们对膏滋药的认知方面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西药有付作用,中药则没有,其实不然,药是用来治病的,没来由的吃些中药加重胃肠道肝脏的负担,有百害而无一利。以前的中药很考究产地,所以好多中药店的墙面上大书“道地药材”四个字,而现今市上的中药饮片都是种植的,其中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成分超标的现象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不良药商还用假货冒充,最常见的是假冬虫夏草,是用棒虫草、地蚕等冒充,对人体只有损害;而且即使是冬虫夏草也是用来治病的,主要用于肺肾疾病,现在好多人用来当补品吃,实非必要。有一次有人请他鉴别一些虫草,居然有一些虫草是将两根断的用细铁丝串起来的,服用者岂不同时”补铁“了!再如膏滋药中的阿胶,到处打着山东东阿的牌子,真是天晓得,现今农村里都不养驴子了,而阿胶的需求量又那么大,哪里去找那么多的驴子?有报道说如今的所谓阿胶用猪皮替代的还不算过分的伪劣(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阿胶厂家都是如此无良)!另外如今膏滋药的加工也不敢恭维。如今膏滋药的大行其道与医院、中医的过度宣传有关,特别是在药店内正襟危坐的所谓坐堂医生,这些是不是真正的中医也成问题,好多是冒牌货。再加现今人心不古,以前所称的“医者仁心”,好多医务人员把这“仁”字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要把一付药开出,价钱越贵越好,这样他的提成也多,完全纯粹是为逐利。某些所谓的名医光是开一个膏方其开方费用动辄几百元,一料药数千元,甚至多达八九千元。当然也不光是中医,西医的药品回扣很是可观。最近传来家乡一家三级医院的院长和药剂科长、采购科长相继落马,祸起萧墙的是一个药商被抓,此药商在给两家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转款时每人达数万之多。医院为追求利润也扩大宣传,还打出什么“膏方节”的招牌,人家生病来到医院术医,医院却当做是节日,岂非笑话,真是佛头上着粪,有失医生的职业道德与起码的人品了。老先生说到这儿,竟然脸红脖子粗,颈侧的青筋暴起,我赶忙劝他息怒,对他的人品我真是肃然起敬,但愿医务人员都能像这位老先生以救死扶伤的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老先生还说了不少医务界的负面传闻,因怕得罪人,所以老先生反复交待,让我烂在肚子里。

        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名臣范仲淹说“不为良相,当为名医”,此典出自南宋吴曾撰《能改i斋漫录》与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中。把名医与忠臣良相等同,二者都能通过不同方式为百姓解除疾苦,可见医生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但愿那些黑良心的所谓医生及药商及早悬崖勒马,否则终将遭报应(最近得知家乡某乡镇卫生院的一位退休留用医生县梁自尽,据说就是与药回扣有关),那怕不是他自己,也将殃及其儿孙。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