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说,饺子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只是小时候,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平时吃顿饺子还是挺不容易的。但到过年时,无论如何一家大小也要一起吃饺子。我们家是年三十下午和大年初一一天都是吃饺子。正月初五还是饺子,所谓“破五”。
我结婚以后,生活条件已大大改善,吃饺子已经是平常事了。平时周末我们常带儿子回我父母那里,哥哥一家也常从县城回来,姐姐家离父母最近。周末一家人聚在一起常包饺子。每逢包饺子,虽说是大家动手, 大多还是母亲最忙乎, 我们则一边给母亲打下手,一边聊天、 说笑。 待面和馅准备就绪,我们便一齐动手包饺子。饺子煮熟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准备吃饺子。孩子们玩得似乎忘了饿,要几次三番地叫,才进来洗手吃饺子。母亲总是最后一个坐到饭桌前。
逢年过节,我和先生总是带上儿子回他老家。只要我们回家,一大家人早早地就忙乎上了。父亲忙着烧火,嫂子和姐姐们忙着准备饭菜,母亲看着孙辈们跟小羊、小鸭的玩儿就笑得合不拢嘴。儿子最喜欢跟着哥哥、姐姐们登梯子上房,或是蹲在爷爷脚前,跟爷爷一起拉风箱,往灶里添柴,这些乐趣可是城里小孩体会不到的。饺子熟了,一人一碗。男人们则不着急吃饺子,他们先得围着一桌子菜喝酒。先生也陪着老父亲和哥哥、姐夫们,虽然他喝酒只是“意思意思”。大年初一一大早,饺子还没吃完,拜年的就一拨一拨地来了。他们连屋也不进,只在院子里喊几声,待屋里老人答应了,他们就在院子里磕头拜年,说几句吉祥话儿,然后就去下一家了。吃完饺子,我跟着几个妯娌也要出去转一转,到婶子、大娘家拜个年。
我们全家来美国以后,包饺子的机会就更多了。 离我们所在的实验大楼不远有一片荒草地,草地里有一小片韭菜,不知是谁的父母来探亲时开的荒,留下这片韭菜。我们来之后时不时有人招呼一起割韭菜,然后每家分一把,回家包饺子。后来每逢周日,不管有没有韭菜,我们家几乎都会包饺子。后来,家里添了小儿子 。小家伙的到来给我们带来新的欢乐,也带来许多繁忙。那段时间我们依然见缝插针地包饺子。 我和先生白天上班,晚上把小家伙哄睡之后一起包饺子。多是我备馅,先生和面。然后我擀皮,先生包。这时我们好像才有时间静下来,边包饺子边聊聊天,有时也会打开笔记本电脑,上网找个电影看一看。等包完了,常常发现我们的馅和面的量是不多不少。饺子包好之后,码放到小锅拍儿上,放入冰箱冷冻室,次日一早收入塑料食品袋中冻起来,就成了速冻饺子。这速冻饺子就留给小儿子,每次煮上六、七个,就是小家伙的一顿饭。那几年, 我们边工作边带娃,大儿子常常自己照顾自己,一家人忙并快乐着。
大儿子高中毕业后离开家去上大学,每年只回来有限的几次。大儿子放假回家来, 全家就象过年一样, 一定一起包顿饺子吃。 因为妈妈总想给儿子做最好吃的,而老家话儿说:好吃不过饺子。
初一早上的饺子,三十晚上包好,但是初一一天都吃饺子,好像记忆中不是这样...
谢谢博主带来这么多的童年回忆...
新春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