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 文:刘慈欣 诵:戈以文止
[引子]
父亲的生命已走到了尽头,他用尽力气呼吸,比他在井下扛起二百多斤的铁支架时用的力气大得多。他的脸惨白,双目突出,嘴唇因窒息而呈深紫色,仿佛一条无形的绞索正在脖子上慢慢绞紧,他那辛劳一生的所有淳朴的希望和梦想都已消失,现在他生命的全部渴望就是多吸进一点点空气。但父亲的肺,就像所有患三期矽肺病的矿工的肺一样,成了一块由网状纤维连在一起的黑色的灰块,再也无法把吸进的氧气输送到血液中。组成那个灰块的煤粉是父亲在二十五年中从井下一点点吸入的,是他一生采出的煤中极小极小的一部分。
刘欣跪在病床边,父亲气管发出的尖啸声一下下割着他的心。突然,他感觉到这尖啸声中有些杂音,他意识到这是父亲在说话。
“什么,爸爸?你说什么呀爸爸?”
父亲突出的双眼死盯着儿子,那垂死呼吸中的杂音更急促地重复着……
刘欣又声嘶力竭地叫着。
杂音没有了,呼吸也变小了,最后成了一下一下轻轻的抽搐,然后一切都停止了,可父亲那双已无生命的眼睛仍焦急地看着儿子,仿佛急切想知道他是否听懂了自己最后的话。
刘欣进入了一种恍惚状态,他不知道妈妈怎样晕倒在病床前,也不知道护士怎样从父亲鼻孔中取走输氧管,他只听到那段杂音在脑海中回响,每个音节都刻在他的记忆中,像刻在唱片上一样准确。
后来的几个月,他一直都处在这种恍惚状态中,那杂音日日夜夜在脑海中折磨着他,最后他觉得自己也要窒息了,不让他呼吸的就是那段杂音,他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弄明白它的含义!直到有一天,也是久病的妈妈对他说,他已大了,该撑起这个家了,别去念高中了,去矿上接爸爸的班吧。他恍惚着拿起父亲的饭盒,走出家门,在一九七八年冬天的寒风中向矿上走去,向父亲的二号井走去,他看到了黑黑的井口,好像有一只眼睛看着他,通向深处的一串防爆灯是那只眼睛的瞳仁,那是父亲的眼睛,那杂音急促地在他脑海响起,最后变成一声惊雷,他猛然听懂了父亲最后的话:
“不要下井……”
|
读听刘慈欣的科幻小说,除了基于专业知识的科幻外,浓浓的人文情怀是刘的特点,也是他的科幻文章吸引人的地方,就像古龙的武侠小说说的是侠士,而金庸的武侠小说说的是人。
在这里贴过刘的“带上她的眼睛”,认为这是他的最具人情味的典范,文中那位航天局的工程师每到世界的一个地方,就会躺在地面,把自己的心更紧的靠近那个困在地心深处的地航飞船的领航员,每次听到这里,都会被深深感动。飞船的出事是由于碰到了地质断层从而坠落到了地心,这里煤矿燃烧气化试验失败从而引发了地火,也是由于地质煤层断裂的燃煤“导火线”而引发的。地质短裂啊,那些无处不在的而又无法精确预测的断裂,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可以在征服太空的行程中有如此多的壮举,而在向地球进军的征途中却总是举步维艰。
不过呢,想想,人类征服地球并不需要向地壳地幔深处进军。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就可以把地球转个圈;刘慈欣也幻想过“流浪地球”,这地球都要流浪了,还费什么劲这里打洞,那里钻窟窿的?这地火一烧就十八年,难怪今年的夏天这么热~:)
(听此文要耐心,分次听吧。占用了你的时间,道个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