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23)
2020 (75)
2021 (101)
2022 (144)
2023 (104)
2024 (67)
2025 (1)
《关于冬天》 文:苏童 诵:Tony 厄尔尼诺现象确实存在,一个最明显的例证是现在的冬天不如从前的冷了,前几年的冬天那么马虎地蜻蜓点水似的就过去了,让人不知是喜是忧。冬季里我仍然负责在中午时分送女儿去学校,偶尔会看见地上水洼里的冰将融未融,薄薄的一层,看上去很脆弱,不像冰,倒像是一张塑料纸。我问我女儿早晨妈妈送她的时候冰是否厚一些,我女儿却没什么印象,事实上她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地上长出来的冰,那种厚厚的结结实实的冰。 北方人在冬天初次来到江南,几乎每个人都用上当受骗的眼神瞪着你,说,怎么这么冷?你们这儿,怎么会这么冷?人们对江南冬季的错觉不知从何而来,正如我当年北上求学时家里人都担心我能否经受北方的严寒,结果我在十一月的一天,发现北师大校园内连宿舍厕所的暖气片也在滋滋作响,这使我对严冬的恐惧烟消云散。 记忆中冬天总是很冷。西北风接连三天在窗外呼啸不止,冬天中最寒冷的部分就来临了。母亲把一家六口人的棉衣从樟木箱里取出来,六个人的棉衣、棉鞋、帽子、围巾,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必须穿上散发着樟木味道的冬衣,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必须走到大街上去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天来了,街道两边的人家关上了在另外三个季节敞开的木门,一条本来没有秘密的街道不得已中露出了神秘的面目。室内和室外其实是一样冷的,闲来无事的人都在空地上晒太阳。这说的是出太阳的天气,但冬天的许多日子其实是阴天,空气潮湿,天空是铅灰色的,一切似乎都在酝酿着关于寒冷的更大的阴谋,而有线广播的天气预报一次次印证这种阴谋,广播员不知躲在什么地方用一种心安理得的语气告诉大家,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正在南下,明天到达江南地区。 冬天的街道很干净,地上几乎不见瓜皮果壳之类的垃圾,而且空气中工业废气的气味也被大风刮到了很远的地方,因此我觉得张开鼻孔能闻见冬天自己的气味。冬天的气味或许算不上一种气味,它清冽纯净,有时给鼻腔带来酸涩的刺激。街上麻石路面的坑坑洼洼处结了厚厚的冰、尤其是在雪后的日子,路人们为了对付路上的冰雪花样百出,有人喜欢在胶鞋的鞋底上绑一道草绳来防滑,而孩子们利用路上的冰雪为自己寻找着乐子,他们穿着棉鞋滑过结冰的路面,以为那就叫滑冰。江南有谚语道,下雨下雪狗欢喜。也不知道那有什么根据,我们街上很少有人家养狗,看不出狗在雨雪天里有什么特殊表现,我始终觉得这谚语用在孩子们身上更适合,孩子们在冬天的心情是苦闷的寂寞的,但一场大雪往往突然改变了冬天乏味难熬的本质,大雪过后孩子们冲出家门冲出学校,就像摇滚歌星崔健在歌中唱的,他们要在雪地里撒点野,为自己制造一个捡来的节日。 江南的雪让人想到计划生育,它很有节制、每年来那么一场两场,让大人们皱一皱眉头,也让孩子们不至于对冬天恨之入骨。我最初对雪的记忆不是堆雪人,也不是打雪仗,说起来有点无聊,我把一大捧雪用手捏紧了,捏成一个冰碗碗,把它放在一个破茶缸里保存,我脑子里有一个模糊的念头,要把那块冰保存到春天,让它成为一个绝无仅有的宝贝。结果可以想见,几天后我把茶缸从煤球堆里找出来,看见茶缸里空无一物,甚至融化的冰水也没有留下,因为它们已经从茶缸的破洞处渗到煤堆里去了。 融雪的季节是令人厌恶的,太阳高照着,但整个世界都是湿漉漉的,屋檐上的冰凌总是不慌不忙地向街面上滴着水。路上黑白分明,满地污水悄悄地向窨井里流去,而残存的白雪还在负隅顽抗,街道上就像战争刚刚过去,一片狼藉。讨厌的还有那些过分勤快的家庭主妇,天气刚刚放晴她们就急忙把衣服、被单、尿布之类的东西晾出来,一条白色的街道就这样被弄得乱七八槽。 冬季混迹于大雪的前后,或者就在大雪中来临,江南民谚说邋蹋冬至干净年,说的是情愿牺牲一个冬至,也要一个干净的无雨无雪的春节。人们的要求常常被天公满足,我记得冬至的街道总是一片泥泞的,江南人把冬至当成一个节日,家家户户要喝点东洋酒,吃点羊羹,也不知道出处何在。有一次我提着酒瓶去杂货店打东洋酒,闻着酒实在是香,就在路上偷偷喝了几口,回到家里面红耳赤的,棉衣后背上则溅满了星星点点的污泥,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通。现在我不记得母亲是骂我嘴里的酒气还是骂我不该将新换上的棉衣弄那么脏,反正我觉得冤枉,自己钻到房间里坐在床上,不知不觉中酒劲上来,竟然趴在床上睡着了。 人人都说江南好,但没有人说江南的冬天好。我这人对季节气温的感受总是很平庸,异想天开地期望有一天我这里的气候也像云南的昆明,四季如春。我不喜欢冬天,但当我想起从前的某个冬天,缩着脖子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听见我们街上的那家茶馆里传来丝弦之声,我走过去看见窗玻璃后面热气腾腾,一群老年男人坐在油腻的茶桌后面,各捧一杯热茶,轻轻松松地听着一男一女的评弹档说书,看上去一点也不冷,我当时就想,这帮老家伙,他们倒是自得其乐,现在我仍然记得这个冬天里的温暖场景,我想要是这么着过冬,冬天就有点意思了。 |
小时候我家经常能吃到活鱼。因为我家附近就有几条河。家里养猫也需要经常捉些小鱼晾干了给它们烤熟了放在米饭里吃。夏天捕鱼简单,但是很少有大鱼,都是小鱼小虾。冬天是在冰上打个洞后把水用桶淘出来后就可以直接捡鱼了,鱼会大些。亲戚们住的地方鱼更多,哪次过来都带些自家截的鱼,是用鱼篓截的鱼。我家没有试过。现在想来,儿时的记忆还蛮开心有趣的。:)~
活鱼的味道就是不一样,一吃便知。有一次去一家餐馆,看到菜单上有鱼,也没多问,就点了。鱼端上来吃了几口,就知道不对,叫来服务员问,这鱼不是活鱼吧?服务员解释,来这里点鱼的不多,我们没条件养活鱼,这些鱼都是今天刚从超市买回的新鲜的.... 我拦住她,不用解释了。 我也知道这是家小餐馆,下次来不点鱼吃就是了~:)
活鱼就好,下火锅活鱼吃起来特别的滑嫩。有些食物口感好就是好,有些食物味道好口感不好也愿意吃,个人侧重点不一样。我喜欢吃鸡蛋羹和嫩豆腐,牙口不好的不用咬了,抿抿就可以慢慢品味地当“汤”喝了。:)~~~
我家以前也钓鱼,海鱼和湖鱼都钓过。也不是都好吃,有些鱼有土腥味,吃了一次也不去钓了。还是钓螃蟹比较好玩,每次都能抓几只,不空手回家。那是以前的事,最近几年没有碰过鱼竿。~
估摸着就是普通的鱼,什么无污染呐,野生呐,都是忽悠,我们吃的人也都心知肚明,大家都不说破而已。 鱼又不会开口说话,它能说出“我是野生的”吗?~~:)
人呐,有各种回忆,上点小当,其实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哈哈哈!您的描述笑倒我了。知道要出血,脑袋嗡的一下也禁不住国内吃喝的美食诱惑,搅得人们眼花心开花,钱也舍得花啦。:)~~~
服务人员宰的就像您这样舍得花钱的。哈哈。也没太听明白,那到底那条鱼:味道鲜美吗?哈呵!和不是这条河里的鱼相比有什么不同?嘿嘿!
哈哈。也许给您看得那条鱼是活的,后来上来的那条是当天刚去上帝的。听说很多饭店的后厨房都这么干。我听您讲故事真是听的津津有味啊。谢谢您的有趣的幽默的诙谐的“文字特写镜头的趣事”了。:)~
是的,要论吃喝的花样,国内当然是名目繁多,搅得你眼花心花,钱也花。
那次去一家还算有名的火锅店,坐定,服务生上来说,刚到了从城外一条没受污染的河里捞来的鱼,这鱼,一是没受污染,二是野生,味道鲜美,要不要尝尝?听完推介,我脑袋嗡的一下,知道今天要出血了,可也只有硬着头皮呀,心不甘情不愿的点头说了“好”,服务生去了厨房,拎出一个小桶,里面有一条尺来长的鱼,在水里游着,服务生指着鱼说,就是这条。报了个价,当然不低,我挥了下手,要她去拾掇,不一会儿,她就把收拾好的鱼端出来倒进火锅里了。汤一开,赶快把鱼捞起,分到几个人的盘里,趁热吃掉,千万不要有诸如“味道鲜美吗”“和不是这条河里的鱼相比有什么不同”类似的愚蠢问题,闷着头把鱼吃掉,不要有是否吃亏上当的念头,何必要给自己闹心呢~:)相信类似的经历,回国的人多少都会遇到,不要想太多,吃完火锅,嘴巴一抹,念叨念叨锅里的美味,这就很好了!~:)
您描写的美好“吃事”绘声绘色的,谢谢分享。不觉得让人也随着您的文字走了一遭那和蒙古包风情相近的“帐篷之火锅”。现代人有福了,可以照样学样,可谓是算是别出心裁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幸运之行了。:)~
感觉现在国内好玩好吃的地方真多,当然和很多年前的感觉没法比了。便捷,有趣,舒适,是很多国人追求的游玩的基本理念了吧。喜欢新鲜事物的人都想出去看些不常见的,特别是书本里提到的地方,都是自小一直向往过的特想去的地方。去了之后有的还是依然的好,有的实际印象比较一般。~~
谢谢你分享冬天里的“偷懒”和快乐,是啊,冬天不光是有寒冷,更多带给我们的是快乐!
你提到的室外野餐,现在国内吃饭的名堂和花样是越来越多了,让吃客可以甘心掏钱去领略那异样情调的“吃瘾”。那次回国,和朋友去到一个城郊外的餐厅,很远,但路边有指引牌,到达目的地后,一眼望去,好多个帐篷支在野外,白色的,看去像一个个的大蘑菇。
老板迎我们进帐篷,里面很宽敞,当中燃着一堆熊熊的篝火,我们围着篝火坐下,每人面前有一个特制的放盘蝶的小桌,老板要我们去两个人去厨房看和定菜,随即就送上来好多碟开胃零食,大抵是皮蛋、花生米、蜇皮、鱿鱼丝、五香豆干、炸臭豆腐等等,供我们在等候主食的空档里边吃边聊。
不多一会,火锅烹制好了,一个铁架车上挂着一口特大的火锅推进了帐篷,两个服务员抬着,把火锅挂上了帐篷中央吊着的一个大铁勾,老板问我们喝什么酒,这种场合自然只能是白酒了,老板给每人斟上一杯,有不会喝酒的,老板也给杯里倒上一点垫底的酒,说道,不会喝没关系,就让这点酒在杯里放着,是个意思。老板举杯,略微向前斜一下,算是敬酒之意,一口干了,我们也干了杯中的酒,老板再给续上,双手一抱拳,说,欢迎各位光临,我们今日一见,好像多年前我们在草原上见过一样,都是熟面孔,各位来到小店,吃喝嫖赌玩好(喔,不是这句,是说吃好喝好~:),各位不要想那花费,那都是小事,蓝天白云之下,今日一聚,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我就不打扰了,有事朝帐篷外叫一声,我立马就到。嗬嗬,看这位,多会说话,花费是小事?我们掏出银子,还得笑眯眯的奉上。这位趁改革之风,开了这家独具情调的小酒店,若是搁清朝,凭他的言吐,这位保不准能中个进士,给吏部发派到某省去做个总督啥的。
不过他说的也没错,这帐篷,虽然像蒙古包,但不密闭,晚风徐来,抬头可见天,脚旁是喳喳篝火,锅里是滋滋热汤,这顿饭,吃得好生畅快。临别时下起了小雨,主人早有准备,两个服务员撑开大的油布伞,把我们的人一个一个送上车。这古色古香的油布伞,很配那帐篷包,现已不多见了。我们去了两部车,等我们都坐进了车里,回头望去,老板和服务员还站在雨中,向我们挥手,车开动后,再看那些渐渐离开的白色帐篷,很像林清玄写的那些山坡旁盛开的百合花,在雨中摇摆着,把这一个香气弥漫的傍晚,种入了我们的回忆里。
我家在东北,怎么活法也跳不出冬天去。天寒地冻,冬天也喜欢猫在热被窝里。早上上学不爱起来,我妈妈就一遍一遍地叫,都是说了很多次,才起来。要是周末就躺在热被窝里吃早饭,可以想象么?我的懒洋洋就是那时养成的么?!慵懒的惬意温暖呢~
以前经常在油管上看一些吃的视频,看一些南方人在冬天的时候,围在火炉旁吃火锅,好像是个特别建造的小房子,没有取暖的设施,和主房子是分开的,小房子的中间就是一个大炉子,他们吃饭就在里面做饭来吃。就是一个所谓的特制大厨房了吧,说是现在不经常用了,因为建了现代厨房在自家居住的大房子里,但是他们也怀念过去的吃饭方式,就偶尔去那个小房子里去煮饭烧菜或是大家围坐炉子旁吃火锅,有一段时间,我天天看吃的视频,看着特馋人,后来出去野营的时候,就也开始在野外吃火锅了。感觉挺好的。野外吃火锅,别有另外一番滋味吧。
说起冬天来,有趣的事也挺多的,一时也说不完。过年有好吃的,可以去冰上玩,能吃到糖葫芦。去亲戚家串门的机会能多一些,去谁家都要大吃一顿的。别的季节会少很多这样的聚会的。还可以放很多鞭炮。我喜欢玩那种一点着就在地上转的烟花。看着一圈一圈的转来转去的挺有意思的。要是跑到自己脚边,还要吓的跑开,觉得是比较有趣的一种烟花吧。:)~
后来学习北方,在堂屋里放一个炉子,破一扇窗玻璃,用铁皮烟囱把煤烟排出窗外,屋子里就暖和多了。晚饭时分,一家人围坐在炉子旁,炉上放一个汤锅,里面有肉菜等等,虽没有火锅高大上,各种食料混着煮,就取个名叫“一锅熬”吧,屋子里又是热气腾腾,把寒冷隔绝到屋外,这顿晚饭,也是其乐融融了。当然,安个炉子,虽说有烟囱通外,终归是平添不少飞扬的灰尘,有爱干净的家庭,就宁可挨冻也不要这不太干净的炉子了~:)
可在学校的寝室和教室就不能有这样的待遇了,尤其晚上在合班教室看书,手可以笼在袖筒里不拿出来,翻书页可以用嘴唇舔着翻,脚就不行了,又不能在教室弄出声响,只有站到走廊里拼命跺脚,直到觉得有一股热热的血流到脚后跟了,再回到教室里装模作样看那破书。过去说“十年寒窗”,那不是形容词,那是真真切切的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