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咖的第七界

走走、读读、想想、看看
原创文字,谢绝转载
正文

从上东城需要铂金包的妈妈到某某学区的鸡娃母亲

(2021-05-03 07:21:16) 下一个

一直认为:人,作为高端灵长类动物,是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带动这个世界起飞的翅膀,一个是行路,另一个是读书。现今世界停摆了。只能在家读书看剧了。这篇是读了《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看了《陪你一起长大》、《三十而已》、和《小舍得》之后的杂感吧。

每每看国剧,都能把我的三观震得稀碎。去年看的《三十而已》便是其中之一。女主之一的顾佳为了让儿子能上顶级国际幼儿园,不惜高额贷款买下了高档小区君悦府的江景房。因为住顶楼王太太的先生是幼儿园的董事,一封推荐信基本可以让孩子入园。顾佳勇闯小区的富豪太太圈。作为母亲,为儿子争夺教育资源,初衷无可厚非。然而在先敬罗衫后敬人的富太太圈,要有特别强大的抗打击能力。首次踏入贵太太圈聚会,全圈合影,顾佳发现,众太太发的朋友圈竟然把她裁下去了。原因是她的包包逼格不够。

 

 

鄙视链,赤裸裸的鄙视链。顾佳背的是一个香奈儿包,限量款,徽章,在chanel帝国也算称王了。可还是被赤裸裸地嫌弃了。因为那个圈的太太们人手一个爱马仕,有限量版、有订制款。似曾相识的剧情,让我想到一本书《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Primates of Park Avenue”)。它的作者温妮斯蒂·马丁,大学主修人类学,后于耶鲁大学取得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博士学位。她以人类学、人类学史与精神分析史的视角、以一位纽约上东城(曼哈顿都这么叫)两个孩子的妈妈的亲历写出来的文字。有学者的深度,有母亲的温度。读了之后,再看现在热播的国剧,只能感叹天下老母亲都是一样的。

 

如同温妮斯蒂开篇缩写,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上东区,那是精英阶层居住、社交和购物的专属社区。”  无论是在大苹果上东城,还是魔都浦东新区、徐汇区,或者帝都的海淀区,妈妈的焦虑都是大同小异。《陪你一起长大》所在的是夏阳路小学学区。那里一所幼儿园大班的才艺表演,让我耳目一新。不到6岁的小朋友新月,用法语(第二外语)诗朗诵,钢琴独奏,还跳了一段芭蕾舞。文化课也是样样数一数二。牛娃一场表演令众妈妈焦虑指数飙升,从此扬鞭策马,奋力鸡娃。我也是从这部剧里学习了鸡娃这个词。于是一众妈妈蜂拥请教牛娃妈妈,新月上那些辅导班,一周几次英语、法语课,等等等等。听了牛娃学数学,学逻辑,英语更是从两岁开始,与母语一同学习。法语也进步神速,可以朗诵法语诗。一众老妈妈不止焦虑了,而且有自家娃已经输在起跑线上的挫败感,血压飙升,甚至早更。

 

还没上小学的6岁的孩子,需要学两门外语吗?要每天刷题刷到手痛,痛到无法练琴吗?6岁孩子应该在阳光下嬉戏玩耍,在玩耍中学习常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庭教育远胜于补习班吧。著名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而在孩子的一生中,能起到这样作用的,往往是来自家庭的教育。特别是来自母亲的教育。如果每个上东区的母亲把教育演化为育儿战争,那家庭能岁静,孩子能健康成长吗?

 

 

这几部作品里,不同的角色演绎出各色各类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资质的孩子,不同程度的焦虑产生的形形色色的鸡娃方式和后果。焦虑的原因是什么?

  • 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随着世界一线城市发展,比如纽约、上海、东京,人们有钱之后,两种供给就吃紧了,一是房地产市场,二是学校。在曼哈顿是私立学校吃紧。从电视剧里看,二是学区里的小学,比如夏阳路小学。人口增加,要分流到新建的小学。于是就有妈妈大闹学校,甚至对校长大打出手。怕孩子不能入学口碑好的学校。归根结底,怕输在起跑线上。再回到《三十而已》。4岁幼童申请顶级幼儿园,要面试孩子,更要用英语分别面试爸爸和妈妈。剧中顾佳这个人设,是外语学院毕业。我想问,国人平均英文口语水准是否达到可以在面试时自如表达了呢。如此这般,孩子的起跑线是不是自己的原生家庭呢。如果这样追溯几代,究竟哪里是起跑线呢,是某某省某某县小旮旯村?

 

人生处处是起跑线。在网上看到一篇文字,说在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叫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简介上写着,98five大学】985.211失学失业者的新校园,分享失败故事,讨论如何脱困。曾经别人家的孩子,如今感觉成了父母的累赘。小组已经聚集了8万多个成员,他们可都是曾经的牛娃呀。

 

所以,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本身就是伪命题。

 

  • 在教育内卷时代,每个娃和他们身后的妈妈都是内耗品

内卷, 来自英文“ involution”,与之对应的是 evolution,即演化。直观地说,内卷就是向内演化,或绕圈圈。延伸到某个行业,指的是低层次的激烈竞争,不能让行业进化到更高的阶段,这就是内卷。大家越努力,造成的无谓损耗反而越大,而蛋糕却还是原来那么大,可是吃蛋糕的人和吃到蛋糕的难度却都增加了。

聚焦小升初的《小舍得》非常好地诠释了教育内卷。当老师让班里参加课外补习班的同学举手,全班只有4个人没举手。所以,没去补习班的娃自然没有去的娃成绩好。在这个唯分数论的时代,没参加补习班的娃离学渣不远了。于是,你加班一小时,我就加班三小时,你学习到12点,我就学习到凌晨2……高节奏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日趋白热化的竞争,只是压力之下的无奈之举。在这样越来越病态的竞争之中,大家的精力被无意义地消耗。这就是我给内卷的定义,低水平无意义重复。当每个人都疲于竞争,孩子很可能失去一些极为宝贵的人生经历。

《小舍得》里的非典牛娃-可以背圆周率1000位

标准鸡娃妈妈

《我需要铂金包》里很形象地诠释了内卷现象:这世界就像一个剧场,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观众也不得不这样做。 人科动物要是没有归属感,不能真正融入群体,就会迷失自我。普通娃,普通人,都是在做低水平无意义地重复(我对内卷的定义)。在鸡娃妈妈一句都是为了你好的裹挟下,卷 ……

 

补充:

  • “Primates of Park Avenue”译成《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有些牵强吧,《公园大道上的灵长类生物》更适合。
  • 《小舍得》值得一看。这是一部现象级爆款剧。什么是爆款剧/作品?套用网络语言,就是要么制造痛点(恐惧/焦虑),要么满足爽点(即时满足)。《小舍得》聚焦小升初的三个孩子和他们的家庭的种种剪不断,理还乱。一个大家庭三代人的矛盾,特别是外祖辈的情感纠缠与对撞。它抓住了社会情绪,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超额符合爆款剧的标准。

《小舍得》的幕弹有点意思

 

又找来小说读。电视剧的改编还是蛮多的。喜欢夏君山写给南俪的纸条上的话:每一个人都该有自由的灵魂,个性,无畏,生命的想象,还有野性。所以无法忍受这样的补课、筛选和焦虑;舍不得这样被掠夺、消磨、损耗的童年。

 

近来听说要禁播,因为它贩卖焦虑给观众。拜托,难道连教育竞争、社会内卷也不能直视?非要把头埋在沙子里,一味地做岁月静好状?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影视评论,请移步:《月亮河》和她背后的故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