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或多或少的碰见过一两个外教。这些外教的英语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但是像这样一位外教,可算是佼佼者之一吧。
他曾在小城四川涪陵师范学校教过英语。
一般的外教在教学任务结束以后,就和学生拜拜了。从此天涯一方,互不相见。
可是,他不一样。他和他的中国学生建立了非常好的个人友情。即便在他的教学合同结束,搬去北京成为独立撰稿人以后,他还会每隔六个月给班上的几十个学生写一封信,了解一下他们最近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这是1999年的事情。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他把自己和中国学生们交往的经历写成了一篇长文,发表在了”New Yorker”(纽约客)上。
阅读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中国年轻人的真实状况。
我离开中国已经太久太久了。虽然我和国内的亲人有着经常的接触。但是对于生活在中国改革大潮下,年轻人的生活情况知之甚少。这篇文章让我近距离地了解了他们的一些真实情况。
文中提到其中一件事是电梯的付费安装。对我印象颇深。
在我们那个时代,中国的高楼基本上是没有电梯的。我父母的家就是在八楼上,每次我周末回家 ,帮他们换煤气罐,要扛着重重的煤气罐,气喘吁吁地从一楼爬到八楼。当时就在想要是有电梯该多好啊。
像这样没有安装电梯的旧式高楼,在中国的城市中应该不会少。
他的一个学生看到了这个情况,抓住了这个商机。和人合伙建立了一个电梯公司,专门为这些旧式楼房安装附加的电梯。
建电梯的资金从哪里来?中国人从不缺乏商业头脑和智慧。
羊毛出在羊身上,谁用电梯谁出钱。
一楼的住户不用电梯,所以不用出钱。其它的住户,按照楼层的高度出资。
电梯安装好了以后,如果你付了电梯使用费,你就会得到一把开电梯的钥匙。电梯可以开到你所居住的楼层,而不是到其他的楼层。
如果有客户不愿意付电梯使用费,他的选项就是走楼梯。
这个商业模式我觉得很聪明。这样既方便了住户,也为商家带来丰厚的利润。一举两得。
所有公司经营的电梯里面全部装有摄像头。只要在手机终端点一下App,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监测电梯里的一举一动。
学生带着曾经的外教。开着奔驰车,在小城里各处转悠,参观公司为客户安装的电梯。
这位外教可以说是一位中国通了。他写的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做“Going Up” (向上)。
文章的题目也反映了中国的巨大变化和继续“向上”发展的态势。
读完这篇文章以后,我对文章的作者产生了兴趣。在网上搜寻了一下,才知道这位“外教”非同寻常。
2011年,完成了“纽约客”驻中国记者站的工作以后,和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一起搬到了埃及。
2019年,出版了他的新书“The Buried” (”被埋葬了的”)。
这是我在新年里要读的第一本书。期待着这位曾经的“外教”,带我到那神秘的埃及古国里一游。
这位外教的名字叫 Peter Hess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