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文H

滌荡襟怀须是酒,优游情思莫如诗。
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安达卢西亚的早春之行(十四)格拉纳达(1)老城漫游

(2023-07-17 08:04:26) 下一个

格拉纳达(1)老城漫游

昨天正午时分,我们乘火车,抵达这次安达卢西亚之行的最后一站,格拉纳达Granada。在游完格拉纳达后,我们将直接取道马拉加机场,乘飞机返回英国的伯明翰。火车费时一个半小时,并不比坐长途巴士车快多少,但票价几乎是大巴车的三倍。

格拉纳达,位于科尔多瓦的东南方约一百五十公里处。塞维利亚、科尔多瓦和格拉纳达三城,安达卢西亚最有代表性的三座城市,就地理位置而言,大致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科尔多瓦在顶上,塞维利亚和格拉纳达一西一东在两腰的底端。

格拉纳达是一座只有二十来万人的城市,从火车站坐出租车,不到十分钟就到了我们预定的民宿,依旧是在老城内。说是民宿,但实际是一家公司在经营,有专门的服务员答疑解惑,有电梯上下。打开我们在四楼的套间,有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皆宽敞整洁,设备一应齐全,暖气烧得热乎乎的。房间外,两面皆有阳台,极目望去,蓝天下,屋舍连绵,鳞次栉比,皆红瓦白璧,安达卢西亚民居的标准打扮,整洁且古老,耐看。远处,最高大的穹顶,带着岁月的深褐色,应该是大教堂。在欧洲旅行,最高大的建筑,往往就是教堂,一眼就能看见。

在西班牙语中,格拉纳达是“石榴”的意思。西班牙王国的国徽上,其底部就有一个小小的石榴。这是伊莎贝拉女王和斐迪南国王特意添加在王徽上的(图1)。双王陛下在1492年攻取了这名号叫石榴的摩尔人纳斯瑞德王国(Nasrid dynasty 1230-1492)的都城。这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穆斯林的最后据点。从这以后,整个西班牙成了基督教的世界,整个欧洲也成了基督教的世界。

图1

一走上街头,迎面见到的又是此次旅游的“老熟人”,广场上的伊莎贝拉女王和哥伦布的塑像栩栩如生。哥伦布正在向伊莎贝拉女王讲述他的远洋探险计划,一坐一立,一个口若悬河,一个听得专心(图2)。这座雕像塑于1892年,以纪念哥伦布获女王支持,首次探险发现美洲四百周年。

图2

于是,问题来了:女王到底是在哪里会见哥伦布的?初查资料,还真是一个疑案。一说是在科尔多瓦的基督教君主城堡,一说是在格拉纳达。显然,科尔多瓦人认为,前者是真;而格拉纳达人认为,后者属实。这和咱们中国的南阳和襄阳争诸葛亮一模一样。细查资料,这才有了较为靠谱的解释,两城的述说均属实。

哥伦布第一次见女王陛下的确是在科尔多瓦,是在1486年,那是哥伦布游说国王的开始。而最终两位国王同意全力资助哥伦布的航海探险,是在格拉纳达城外的一处叫圣塔菲(Santa Fe)的地方,那是1492年,是在双王刚刚征服格拉纳达,完成了西班牙的统一大业而心情高兴的时候。这位意大利热拉亚(Genova)人,经过了六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和西班牙王室签订了著名的《圣塔菲协议》,开始去实现他的梦想。人类从此也就迈出了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的第一步。当然,这也是人类首次推行全球化的第一步。

今天,我们的主要节目是参观格拉纳达的主教座堂。这是我们开始此次旅行以来,参观的第四座主教座堂。笔者对教堂颇为痴迷,但并非信徒的那种。窃以为,教堂不仅是安放信仰的地方,亦是藏有历史、艺术、社会风俗和技术演进的所在。因此,旅行所及,必看教堂,而教堂中,无论建筑、绘画、雕塑、装饰,均驻足欣赏,徘徊细看。

不巧,今天正逢周六,在教堂售票处被告知:“大教堂上午要做法事,谢绝游客,下午请早。”果然,在街边大教堂的一个小门前,人群集结,有军人、有修女、有官员、有女士,皆衣冠楚楚,神色庄重(图3)。

图3

好在老城不大,居所不远,于是,下午重访,十分钟就到了。

此大教堂的正面很高大,需离开一段距离远观,方能看出一些名堂(图4)。正面看起来挺朴素,显示出文艺复兴风格所特有的对称和平衡感,且带有巴洛克的一些建筑特点。主门构建相对说来比较简单,远没有马拉加和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大门那样有繁复的雕塑和装饰。据说,此教堂始建于1523年,而竣工则是在一百八十年后。其间,换了至少五任主建筑师。西班牙人修教堂,有的是耐心。一般的教堂,由几代人来修,子孙相继,那是很平常的。巴塞罗拉的圣家堂大教堂就是明证,自1882年开建以来,至今尚未完工。

图4

一开始,此教堂按哥特式起建,主教座堂里的大部分厅堂,抬头就能看见哥特式的穹顶(图5)。随着时代的推进,艺术风格逐渐演变,新上任的建筑师开始采用文艺复兴的风格,如教堂内一侧的礼拜堂和其上的穹顶(图6、7)。

图5-7

而进一步的变化则是中央主厅以及管风琴的巴洛克风格(图8、9)。正是这种建筑师们与时俱进的努力,造就了这座大教堂复合多变的建筑格局和装饰风格。

图8、9

中央主厅最是耐看,最好坐下来慢慢欣赏。这里正好面对大教堂的主祭台,是平时教徒们听主教大人宣教的地方,管理者在这里安置了很多长椅,此时正好供我等休息。坐下来后,疲劳缓解,全身舒适,心情放松,观赏起来就更加仔细。

此处空间宽敞,气场通达,四周的墙、柱、拱门多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配以金色条纹勾画边缘,使得周围的建筑看起来色调明亮,庄重圣洁。中央祭台处的穹顶极高,染为淡绿色,点缀着金色的星星,给人星空高远的感觉(图10、11)。穹顶下的两层彩色玻璃窗,描画着圣经故事,再下面的两层,装嵌着多幅油画,并配以灯光,整体看上去富丽堂皇,精致大观。人坐于此处,无论是否信徒,当仰望星空,面对着这种高大和华丽,顿有上帝浩大,浮生渺小的感觉。

图10、11

天主教的教堂,不仅建筑风格多变,而且集雕塑、绘画、珍宝、古物、圣器于一堂,教堂就是艺术殿堂。图12的油画难能可贵,圣家族看上去,犹如平常人家,有世俗生活气氛而图13的雕塑展示的是圣人降魔,比例协调,表情生动。

图12、13

令人吃惊的是,在这里还看见一尊木雕座钟,其上的浮雕图取多点透视的中国传统艺术手法,浓浓的中国风味。浮雕上,亭台楼阁、花枝柳树、古塔长桥,皆是华夏特色;仕女、书生、官员、将军,皆为中土服饰,唯有天上飞的天使,不知其来历,颇为奇异(图14)。

图14

在主教座堂一侧,建有皇家礼拜堂(Royal Chapel of Granada),其建成时间是1521年,当时,主教座堂尚未开工。现在,这座王室礼拜堂与主教座堂连成了一体,可视为大教堂的一个部分。皇室礼拜堂现在对公众开放,另有一门供参观者进出,也另收门票(图15、16)。这是一处王室陵墓,安葬着伊莎贝拉女王和斐迪南国王。此外,这里还安葬了一些他们的后代。由于是皇家陵墓,禁止拍照,故无内部照片可供分享。

图15、16

堂内观者众多,皆肃穆缓行,少有声响。最主要部分是用大理石精心雕刻的石棺,石棺上安躺着双王墓主,以及下一代的国王们。石棺颇高,需使劲垫脚方能看见尊容。近墙处有一祭坛,神圣而庄严。大理石的石棺下有一个小墓室,观者可通过石梯依序而下,鱼贯经过一门,在门外可看到逝者的铅棺,铅棺内应该就是他们的骨殖,至今尚存。此外,礼拜堂内有一博物馆,展示了伊莎贝拉女王的王冠和权杖等王室重器。

双王陛下选择安葬于格拉纳达是有深意的。正是在这里,他们结束了穆斯林摩尔人的最后一个王国的统治,建立了统一的基督教王国,并为西班牙的大国崛起铺平了道路。

参观出来,沿一小巷回居所,却在不经意间又看见了伊莎贝拉女王(图17)。这次看见的是她年青的时候,乃一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头戴王冠,手握权杖,神情严肃,立于一家书店窗前。可见,伊莎贝拉女王至今仍然生活中西班牙人的心中。

图17

西班牙人的宗教热情颇高。其热情高的第一个表现是,有很多年轻人参与宗教活动,这和英国的情况有点不一样。其热情高的第二个表现是教堂数量多,几乎每个街区都有。图18是居所附近的一座教堂,教堂中展示有雕塑《最后的晚餐》。虽不知雕塑者为何人,但塑像神态逼真,技艺不凡(图19)。周日晚间散步,再入,正逢教堂举行宗教音乐会,参加者甚众,座无虚席。台前,演奏者多中青年,男女均有,情绪高昂,时而细笛横吹,如泣如述;时而鼓号齐鸣,声震廊宇(图20)。西班牙人的宗教情怀,由此可窥知一二。

图18-2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