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渲染中国恐惧症,西方在浪费发展机遇

(2022-11-04 18:31:47) 下一个

China Phobia: A Wasted Opportunity 

https://www.amazon.com/China-Phobia-Opportunity-Karim-Alwadi-ebook/dp/B0B5XM4M29

by Karim Alwadi  (Author), Mohammad Kheir Alwadi  (Author)

How can we prevent the growing ChinaPhobia phenomenon from turning competition into mutually destructive conflict?

ChinaPhobia - A Wasted Opportunity is an informative book, unbiased towards either China or America. It has been written in the form of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 father-a former journalist and senior diplomat-and his businessman son. Both academics present the facts combined with insights gained from years of observations of China.

Part one describes the factors that have led to ChinaPhobia: pace of China's economy, gravitational shifts towards Asia, territorial disputes, lack of soft power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resignation as the 'world's factory', Covid-19, and tries to explain China's cultural and political thinking.

The second part of the book concerns changes within the economic partnership which led to the increasing distrust of the US government and corporations towards China, reflected not only in their trade war, but also in growing US and Western support for China's red-lines including Taiwan, Hong Kong, Xinjiang and Tibet. It is mirrored in an ongoing behind-the-scenes arms race, which has a paramount impa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regimes-and on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irdly, China's increasingly sensitive ambition towards global leadership is explained, and the roles of various think tanks and experts on both sides is analyzed objectively.

Urgent questions are addressed in the final part of the book. Without a timely response, inflating ChinaPhobia could become the biggest threat to global peace, economic growth and stability, poison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coming years.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means of mitig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专访叙利亚两代“中国通”:渲染“中国恐惧症”,西方在浪费发展机遇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薛丹  -2022-11/02
 

【环球时报驻叙利亚特派记者 薛丹】编者的话:《“中国恐惧症”——被浪费的机遇》是叙利亚前驻华大使穆罕默德·海依尔·瓦迪和他长期生活、工作在中国的儿子卡里姆·瓦迪(中文名肖克)合著的新书。在书中,他们以对话的方式,谈了对中国发展和西方患上“中国恐惧症”的认识。该书英文版由世界著名出版商企鹅兰登书屋今年8月底出版,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获得亚马逊网上书店五星级好评,登上新书榜前20名,引发欧洲《现代外交》网站、阿联酋《国民报》、菲律宾《马尼拉时报》等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在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有不错的销量。《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分别专访瓦迪父子,他们在讲述对中国的最新观察时,还驳斥了西方一些国家制造“中国恐惧症”的做法。在他们看来,西方渲染的“中国恐惧症”给世界和平、经济增长和稳定带来威胁。

叙利亚前驻华大使穆罕默德•海依尔•瓦迪和儿子卡里姆•瓦迪生活照。

告诉读者“谁是敌视中国的失败者”

穆罕默德·海依尔·瓦迪上世纪90年代任叙利亚《十月报》社长、总编时首次到访中国,2000年至2009年任叙驻华大使。为帮助阿拉伯国家民众更好了解中国,他出版过《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和中东》《中国社会》等著作。

环球时报:您能给中国读者简单介绍下《“中国恐惧症”——被浪费的机遇》这本书吗?

瓦迪:这本书是我和儿子卡里姆·瓦迪,也就是肖克一起创作的,书中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脱贫攻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该书分析了美国推行对华政策失败的原因。在我看来,美国对全球领导权从西方转移到东方深感担忧。美国失败的对华政策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构成威胁。美国还让世界陷入更多的冷战和热战。当前,一些西方国家更是企图利用各种机会攻击中国,扭曲中国形象。因此,该书旨在揭开真相,详细解释中国的立场,分析中国人如何思考和如何看待西方,讲述世界如何看中国,以及告诉读者“谁是敌视中国的失败者”。

瓦迪父子合著的《“中国恐惧症”——被浪费的机遇》一书封面。

当前,各国人民期待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渴望迎来更加和平安全的世界。美国只有摆脱对中国的敌视和“中国恐惧症”,才能使美国和世界“双赢”。

环球时报:中国的世界观与西方的世界观不同,中国的和平崛起被一些西方国家视为“威胁”。您认为西方国家现在应如何与中国相处?

瓦迪:当今世界正深受战争、冲突和紧张局势的影响。中国是最重要的大国之一,中方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正逐步获得国际共识。此外,维护多边主义、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理念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方案,发挥了关键作用。和平崛起的中国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西方却大肆歪曲中国的和平崛起,歪曲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叙利亚前驻华大使穆罕默德•海依尔•瓦迪

环球时报:今年年初,中叙两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您怎么看两国的合作?

瓦迪:共建“一带一路”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进行合作搭建了一座真正的桥梁。我相信,备忘录的签署将为叙利亚克服经济困难、加深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的历史友谊提供更多机遇。

“不想看到又有一个‘恐惧症’影响我们的生活”

卡里姆·瓦迪(中文名肖克)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留学,其以中文完成的《真实的黎巴嫩真主党》一书2015年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获得高度评价。目前,他在中美等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员,并创办了几家不同领域的企业,专注于共建“一带一路”领域的投资及项目开发事务。

卡里姆•瓦迪(中文名肖克)

环球时报:亚马逊网上书店对《“中国恐惧症”——被浪费的机遇》一书的介绍是:“我们如何防止日益增长的‘中国恐惧症’将竞争变成相互毁灭的冲突?该书内容丰富,对中国或美国都没有偏见。”能讲讲你们写此书的初衷吗?

肖克:2017年前后我们有了写此书的念头。我观察到美国国防体系把中国定位为“潜在对手”,而历史告诉我们,一旦美国国防体系认准“敌人目标”,一般来讲政界、商界以及社会层面都会有连锁反应。同时,长时间参加共建“一带一路”的投资开发项目,我也观察到一些西方媒体的偏见,它们正试图影响与中国合作的国家。所以,我意识到需要第三方来解读中国真实的想法,以及中国人追求的“中国梦”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和父亲都认为,迫切需要整合全球力量来应对世界面临的气候变化、贫困与饥饿等挑战,如果中美两个大国能化解分歧、联手合作,将给人类提供一个黄金机遇。而西方一再渲染的“中国恐惧症”,如果导致反华现象升级,那么我们将失去这个宝贵机遇。从个人角度,我出生在冷战时期,来自阿拉伯和俄罗斯联姻的家庭,我感受过西方的“苏联/俄罗斯恐惧症”,作为穆斯林,我也感受过“伊斯兰恐惧症”。现在中国是我的家,我在中国组建家庭,所以,最不想看到的是又有一个“恐惧症”影响我们的生活。

环球时报:这本书引起很多国家媒体的关注,也在欧美和澳大利亚等国有不少读者。该书是否帮助一些国家的民众改变了对中国的认识?

肖克:我听到最多的是国外读者说,西方出版的涉华图书大多带有偏见,“难得有这本书这样客观、中立的内容”。这本书相对成功的一个因素是,视角“非中非西”,我们从非中国也非西方的角度来深度讨论“中国恐惧症”这个问题。这是个如此敏感和复杂的问题,但我认为很有意义。因为大多数外国读者没有我们父子这样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经历,很多人的文化背景也与我们不同,所以外国读者对这种通过家庭对话、讨论中国问题的方式很感兴趣,让它成为一本畅销书。

环球时报:当一些国家视中国为“威胁”时,中国以自己的智慧和方式应对挑战。在您看来,导致美国近些年推行对华政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欧洲《现代外交》网站9月5日刊登了迪维扬.舒金达尔的署名书评,舒金达尔是印度新德里空中力量研究中心的研究员。

肖克:国与国之间的政策是否失败取决于是否有清晰的目标和政策。首先,我们认为美国不一定非常清楚自己对中国的要求是什么。如果美国的目的是遏制中国发展,那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中国的发展是内在驱动的,我们在书中重点谈了“中国为什么不会成为第二个美国”,不会称霸世界,中国人的历史文化背景不支持霸权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正如今年7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晤时所说,“许多人认为美国正患上越来越严重的‘中国恐惧症’,如果任由这种‘威胁膨胀’发展下去,美国对华政策将是一条走不出去的死胡同”。其次,我们在书中告诉美国人,中国的目标从来不是超越或取代美国,即使将来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也不会影响美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反而有助于帮助美国摆脱困境。

环球时报: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布报告《美国的商机以及中国就是商机》,呼吁美政策制定者转变对华错误认知和政策,正确看待中国并加强美中经贸合作。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您会给美国决策者哪些建议?

肖克:我不是美国问题专家,但有很多美国企业家朋友,有的在美国,有的在中国。在写这本书的3年时间里,我比较深入地了解了美国企业在华的情况。美国企业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受益,它们来华投资不是搞慈善活动,可以说在经贸领域中美双方“谁也不欠谁”。外商在中国“赚快钱”的时代过去了,包括我本人在内都要适应。但大家也清楚,如果谁放弃中国市场这块“蛋糕”,别人就会去争,前者闹不好就被行业踢出去!美国企业家是世界一流的,他们很清楚这一点。毫无疑问,中国将继续开放,继续拥抱世界。而且,中国在后疫情时代,还会加大欢迎外商投资的力度。

《马尼拉时报》相关报道

环球时报:能谈谈您在中国的生活吗?

肖克:我2001年定居北京,娶了中国妻子,两个孩子均为中国国籍。我刚来北京时,很多人见面打招呼还说“吃了吗”。前几年,中国人响应中央号召,开始“光盘行动”。我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很多政绩。十几年来,我们坚持让孩子们拥有中国国籍,是因为我坚信中国护照会越来越有“含金量”。中国共产党永远是孩子们的坚实后盾,我当时认为,中国护照是我能给孩子们的最好礼物,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   

“说真的,中国人对输出意识形态没兴趣”

环球时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有叙利亚记者在记者招待会上提问,并和《环球时报》记者谈道,她认为中共二十大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将引领中国的未来发展,也将影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您认为她的话在中东国家民众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吗?

肖克:确实如此,中共二十大和中国的未来发展对全球来说非常重要。我常说,中国现在的经济体量和国际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可能连很多中国老百姓都无法想象。中国在全球扮演着重要角色,必将意味着很多中国国内的事变成国际热点。中国人吃什么、喝什么、用什么影响着世界上很多中国人可能从来没有关注的地方:很多家庭靠中国游客“吃饭”,靠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这就是我常说的“中国的事变成了世界的事”。

环球时报:您怎么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肖克:我的认识是,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让中国老百姓过好日子。十几年来,我在很多国家参加活动时都会讲中国在方方面面取得的进步。我提醒那些总是“俯视”中国的外国人,一定要客观,要去了解真实的中国。现在有些过去误读中国而没有与中国合作的人也觉得自己“吃亏”了。我教育孩子要永远学习中国文化美德,包括谦卑和包容。中国是一个学习型大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学习型政党。我认为,这是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成功的一大因素。中国青年人现在越来越自信,我希望他们继续保持这种自信,弘扬中国大国风范。

环球时报: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您认为,这一倡议已经或将要给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哪些变化?

肖克:无论是对中国来说,还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共建成果是显著的。中国提升了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相关国家百姓也过上更好的生活。我本人也是参与者和受益者。谈论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时,还要看“竞争对手”在做什么。最近几年,有个别批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也出台类似倡议,想跟中国竞争。我最近出席一场活动时,有的国家与会者对“一带一路”说三道四,我反问他,如果觉得中国方案不好,为什么你们也出台类似计划?当然,其他国家的方案是否能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我希望它成功,毕竟竞争永远是好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一大成功之处也在于使其他大国开始推出类似的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计划,如果它们能真的这样去做,无疑是对人类的贡献。 我在中国生活20多年,接触过各行各业的人,从来没有听任何人说过“中国输出意识形态”。说真的,中国人对这个没有兴趣。而且,在国际事务中,哪里需要中国出手相助,中国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中国愿意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供其他国家参考。一些国家会借鉴中国的经验,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多样化是我们地球最美的一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