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857)
2023 (2384)
2024 (1331)
2025 (31)
新冠确诊数压垮医护 香港寻最佳隔离方式
https://www.dw.com/zh/%E6%96%B0%E5%86%A0%E7%A2%BA
香港新冠疫情持续延烧,连日来也出现数名5岁以下孩童病逝的案例。部分专家告诉德国之声,港府应该接受香港现阶段无法重返“零确诊”,并努力将抗疫措施朝“缓解”的方向推动。
(德国之声中文网) 自上周起,香港便持续受到奥密克戎变种病毒 (Omicron) 所带来的冲击,确诊人数从2021年底的1.25万人,增加至周一已累积超过6万人。21日通报的数据中,也包含了13个病亡案例,包含一名11个月大的女婴。
根据《香港01》的报导,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讲座教授刘宇隆22日在香港电台的节目中表示,过去10日,香港已有3名5岁以下孩童因感染新冠病毒病逝,他还说相关的儿童都出现脑水肿、上呼吸道感染与急性脑炎的症状,担忧Omicron BA.2的变种病毒已出现变异。
中国的新冠防疫专家钟南山周二(2月22日)凌晨录制影片,以广东话向香港市民喊话。他提到,由于奥密克戎确诊者症状较轻,死亡率也较低,所以呼吁香港市民不用过于担忧。然而,他说在60岁以上的族群若大批感染奥密克戎,死亡率仍会明显增加。他说:“要遏止香港疫情,预防传播是关键。”
目前香港仍呈现病床与隔离设施不足的情况,《香港01》在报导中称至少有3万名确诊患者仍滞留家居。钟南山在影片中表示,已确诊者不宜居家,要另行隔离,并说虽然目前香港在隔离设施这方面面临困难,但政府正在尝试建立方舱医院来应对。
香港大学公卫学院的助理教授葛瑞苹 (Karen Grepin) 认为,在香港本来就已是空间与住宅有限的城市之前提下,她很难想像当局如何突然提供足够的空间让所有新冠确诊者都在指定的设施进行隔离。
她说:“目前香港的情况是,多数的确诊者都在家中等候,而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资讯或资源去明白该怎么做才能在不传染给家中其他人的情况下,安全的康复。若政府能将医疗资院运用在对的地方,香港或许能找到降低家中隔离感染的方法。”
葛瑞苹预测,未来几周,香港的确诊数会出过整个城市医疗量能所能负荷的范圍,且重症患者的比例会增加。与此同时,不少医护人员也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感染奥密克戎,这也会导致医护人员无法提供治疗。
她告诉德国之声:“这就是专家所谓的医疗体系崩毁。我认为现阶段,若香港能从中国大陆得到额外的医疗资源,包含建造更多的病床或派更多医护人员来协助治疗病患,这能帮助香港面对接下来非常挑战的几个月。”
同样是担心医疗资源不足,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的临床助理教授薛达 (Siddharth Sridhar) 认为,除非居住环境不允许,否则轻症或无症的新冠感染者都应该待在家中隔离,这样才能减少追踪接触者与检疫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薛达表示,根据香港大学所模拟的疫情发展趋势,这波疫情将在3月达到高峰,并到5月才逐渐的趋缓,而若港府在疫情趋缓后,持续严格的要求感染者进行隔离,那香港或许在几个月后,还有可能重新出现零确诊的情况。他建议,香港当局应该更广泛使用抗病毒药物,防止确诊者发展成重症,并继续提高疫苗施打率,尤其是在老年族群的部分。
港府宣布,香港的疫苗通行证将自周四 (2月24日) 开始实施,会适用于商场、街市及百货公司等地,而12岁以上的香港市民在进入这些场所前,必须最少已接种一剂疫苗。
目前为止,香港政府仍公开强调其对抗疫情的策略仍是以所谓的“动态清零”为基准,也重申目前香港没有计画进行大规模封城。不过,有部分专家也强调,虽然清零政策在新冠疫情初期证实是最好的策略,但一旦病毒开始在社区流窜,确诊数到达一定的数量,有关当局就应该将对抗疫情的策略朝“减缓” (mitigation) 而非“清除”(elimination) 的方向推动。
在香港担任家庭医生的欧文斯 (David Owens) 在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表示:“我们必须接受香港不可能回到零确诊的情况,并将我们的精力集中在确保疾病造成最小的伤害上。现在香港的情况是,盡管政府的许多行动都是朝缓解的方向进展,但政府的政策沟通仍然是围绕著清零政策。我认为对抗疫情策略朝‘减缓’的方向发展是无法避免的趋势。”
他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透过保持社交距离等与“减缓”相关的措施来降低医疗系统所承担的压力。欧文思说,若当局能减少人与人的接触,这便代表人们被感染的接触点减少了,慢慢的,整体疫情的趋势便会较平稳。即便总确诊数或许仍会与采取‘清零’政策时相同,但这些确诊个案会在更长的区间内发生。他认为,这么做便能降低医疗体系在短时间内必须要面对的病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