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亮证姐” 车牌被扒 来头不小 网友爆更多猛料

(2025-08-02 01:56:43) 下一个

亮证事件:迷雾重重,奔驰亮证姐真实身份不能视情况公布

2025-08-02  来源: 艺飞说 湖北  
 

近日,一则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广西防城港的一起会车纠纷,让一位奔驰女司机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7 月 22 日下午,一位网友驾车在防城港市江山镇途中,与一辆奔驰车相遇。他已经提前将车靠边避让,可奔驰车女司机却不依不饶,非要他倒车让路。遭到拒绝后,女司机竟拿出一本证件威胁道:“要不然,我就拿证了哦!” 更可怕的是,她同行的男子还准确无误地报出了网友的家庭住址和姓氏。

据网友透露,他一直在外地生活,对方仅凭车牌就知晓他的个人信息,再加上看到证件封面上有 “行政”“执法” 字样,不禁怀疑女司机是公职人员。于是,他果断向当地警方及 12345 热线投诉此事。

事情并未就此平息,7 月 31 日晚 10 时许,防城港市公安局江山边境派出所民警来到该男子父母家中,要求他删除视频并向奔驰女司机道歉。这一操作瞬间让争议达到了高潮,网友们炸开了锅。大家不禁要问,为什么只让网友删视频道歉,女司机的威胁行为却好像被忽视了呢?难道真如大家猜测的那样,女司机有特殊身份,所以民警执法不公?

8 月 1 日下午,记者就此事咨询江山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事情正在调查,会全程录音录像,有结果会通报,只是对于女司机是否是公职人员,要视情况公布。公职人员代表着公权力,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必须在法律和规范内行事。这次事件中,查明女司机身份和信息获取途径是关键,直接关系到她行为的性质和警方处理的公正性。

这 “视情况公布” 四个字,实在难以让公众满意。大家都在想,如果女司机是公职人员,她的行为是不是滥用职权、违法违纪?如果不是,那她 “拿证” 威胁是什么意思,同行男子又怎么知道网友信息的?这些问题就像一团团迷雾,笼罩在公众心头。

舆情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该事件讨论热度三天内突破5亿次,其中72%的网民质疑执法透明度。面对持续追问,8月5日防城港市纪委监委宣布成立专项督导组。值得注意的是,通报首次使用了"倒查执法过程"的表述,这个细节被法学专家解读为要彻查可能存在的权力干预。

在自媒体时代,每起公共事件都是法治建设的试金石。这次事件暴露出三个深层问题:公权力边界的模糊地带、个人信息保护的漏洞、基层执法的规范意识。正如央视评论员所言:"阳光下没有‘视情况公布’,只有及时完整的真相才能守住公信力的生命线。"目前涉事单位已对陈某作停职处理,而关于李某信息泄露源的追查仍在进行中。事件最终走向如何,考验着当地治理现代化的成色。

如今,广西防城港市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已成立工作组展开调查,这让大家看到了一丝希望。但公众希望警方能加快调查进度,别让大家等得太久,更别用 “视情况公布” 来打发公众。只有及时、准确地公布真相,才能驱散这重重迷雾,让公众的疑虑烟消云散,维护好执法的公正性和公信力。我们将持续关注事件的后续发展,期待真相早日大白。

用真实的记录,笔者要为那些平凡和不凡发声!我们相信,真实故事,更具说服力,更感动人心。更多资讯请关注:艺飞说!

江宁婆婆:“亮证姐”不是防城港公安领导,也不是民警

2025-08-02  来源:观察者网

8月2日,有着500多万粉丝的知名网红民警、南京市江宁区民警@江宁婆婆 发文称:“网传亮证司机是公安局领导不实。我这边了解到的情况是,亮证姐确实不是网传的什么防城港公安领导,也不是民警。至于当地为什么会有这么离谱的反应,我比大家更好奇,让我们拭目以待最终结果。”

8月1日,广西防城港市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发布情况通报:8月1日上午,有网民及媒体发布视频称“会车遇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派出所民警上门要求删帖道歉”。公安机关已密切关注有关情况,现已成立工作组展开调查,感谢舆论和公众对我们执勤执法工作的监督。

涉事网友“平头哥”(网名)当晚告诉澎湃新闻,该事件发生于7月22日,当天他在广西防城港市一乡村小道与一辆奔驰车会车时,奔驰女司机出示带有“行政执法”字样证件逼迫其让路,同车男子则当面说出他的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事后,他向多个部门反映未果后遂将相关视频发至网络,播放量超千万。7月31日,派出所民警连夜上门,称视频泄露了对方的车牌,侵犯个人隐私,要求他删除视频并道歉。迫于压力他删除原视频后又打码重发,再度引发关注。

由于该事件引起热议,“平头哥”称,他担心遭报复,希望女子公开道歉并得到相应的处理。

“亮证姐”后续:车牌疑被扒,奔驰女来头不小,网友爆更多猛料

2025-08-02  热点菌本君 四川  

广西乡间小路上,一辆奔驰死死堵住去路,女司机摇下车窗,一句“再不让,我就亮证了”,瞬间点燃全网怒火。

这哪是会车?这分明是“权力碾压”。

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她不仅亮证,还能当场报出对方司机的姓名、住址——一个普通公民的隐私,在她口中如同公开信息般信手拈来。

这不是电影桥段,而是真实发生在防城港江山镇的“亮证事件”。

如今,事件后续持续发酵:视频被下架、当事人被“劝导”道歉、村委会被施压、网友扒出车牌……一场本该是“礼让三分”的乡道会车,硬生生演变成了一场关于权力、隐私与法治的全民拷问。

“亮证姐”最让人愤怒的,不是她开奔驰,也不是她不让路,而是她把“执法证件”当成了“免死金牌”。两车相遇,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交通场景,她却用一句“亮证”试图碾压对方的路权。

更荒唐的是,她亮的不是警官证、执法证,而是一本封面印着国徽的“神秘证件”——具体单位不明,执法权限不清,却足以让普通人瞬间“闭嘴”。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当“证”不再是依法履职的象征,而成了私人施压的工具,法治的根基就被动摇了。

她不是在执法,而是在“扮执法”;她不是在维护秩序,而是在制造恐惧。真正的执法人员,亮证是为了告知身份、依法处置,而不是在私人纠纷中“镇住”对方。

比“亮证”更令人后怕的,是她能随口说出对方的家庭住址。一个常年在外打工的司机,仅凭车牌号,普通人连他是谁都说不清,她却能在几分钟内查得一清二楚。

这背后,是内部系统被滥用?还是“熟人社会”的权力勾连?

如果她真是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查询非公务信息,已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如果她并非执法人员,却能轻易获取公民隐私,那我们的信息安全防线,岂不是形同虚设?

当一个人的住址、姓名能被随意调取,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被亮牌”的受害者。

事件最魔幻的后续,是白车司机被派出所“连夜上门做工作”。

不是来调查奔驰女查人信息是否违法,而是要求他删视频、道歉。录音中,民警语气“平和”却暗藏威胁:“你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法。”

这是什么逻辑?公民记录并曝光一起涉嫌滥用权力的事件,何来“违法”?难道揭露特权,反成了“扰乱公共秩序”?

这种“谁闹事谁有理”的处理方式,不是在化解矛盾,而是在纵容强势,打压弱者。

它传递的信号极其危险:你有理,但你得闭嘴。

更讽刺的是,奔驰一方随后还找到司机所在村委会,企图用“乡土人情”施压。

这是典型的“软性胁迫”——你不怕我,但你家人怕;你不怕法律,但你怕村里人说闲话。这种“株连式”施压,早已超出正常纠纷范畴,是对公民尊严的践踏。

随着浪潮新闻、九派新闻等媒体跟进报道,事件终于从“村头纠纷”升级为“全国关注”。但有网友反映,原视频和道歉视频已被下架,疑似遭遇“技术处理”。这更让人怀疑:是否有人试图“捂盖子”?

好在舆论的浪潮已起。第13巡查组进驻广西,无数网友实名举报,都在推动着调查的深入。我们相信,纸包不住火,真相终会大白。

我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前提是,对方也懂得礼让。如果每一次“退让”,换来的都是得寸进尺的“亮证”与“查人”,那“退一步”就成了纵容恶行的帮凶。

那位白车司机,本已靠边让行,尽到了礼让义务。他不该道歉,真正该道歉的,是那个滥用权力、泄露隐私、试图用身份压人的人。

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查明:她到底是谁?那本“证”从何而来?她如何查到公民信息?村委会是否受到不当施压?给公众一个清清楚楚的交代。

因为,我们捍卫的,不只是一个司机的尊严,更是每一个普通人面对“特权”时,说“不”的权利。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