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857)
2023 (2384)
2024 (1325)
2025 (51)
https://www.pixpo.net/post612353
美國總統特朗普連日來高舉關稅大棒「扯著嗓子」妄圖中國就範,中方則警告將予以「堅決回擊」。中美間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LawrenceH. Summers)當地時間9日在《華盛頓郵報》撰文給出了貿易戰威脅不了中國的五個理由。
薩默斯在文章中稱,隨著兩國發生貿易戰的可能性日益上升,經濟邏輯與真相似乎首先成為犧牲品。而在一些事實問題上,應該是沒有分歧的。
1. 新興經濟體崛起為全球經濟主要參與者傷害了美國,不是貿易協定本身(協定本身甚至已經相當優厚),全球經濟趨勢也不是美國能夠逆轉的。
「首先,全球化與貿易對美國經濟造成了嚴重破壞,但這與過去的貿易協定沒有多大關係。」薩默斯稱,現在清楚的是,進口增加,尤其是來自中國的進口,給製造業工人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在美國中西部地區表現的極為明顯。但太多的傳統分析錯誤地將這歸咎於貿易協定,也未能意識到出口帶來的起到補償作用的就業收益。
《華盛頓郵報》文章截圖
薩默斯認為,現實情況是,美國經濟在上世紀80年代基本上是開放的,而且每一份主要貿易協定都減少了其他國家的貿易壁壘,這遠遠超出美國在貿易壁壘方面所做出的改變。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情況更是這樣,美國僅僅承諾按照最惠國條款繼續保持市場開放,但卻贏得了中國經濟政策的重大調整。
文章稱,造成經濟混亂的真正原因不在貿易協定,而是新興市場崛起為全球經濟主要參與者。考慮到美國在全球合作中的出口利益及其他更廣泛的利益,美國也似乎渴望遏制這種情況,但這遠不是它能夠阻止的。
2. 中美貿易談判已經取得巨大成績,中國超額完成降低經常帳戶順差的目標,匯率已經升高,智慧財產權保護已經加強。
薩默斯寫道,其次,儘管特朗普說與中國的談判沒有取得任何成果,但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薩默斯稱,就在幾年前,中國經常帳戶順差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在重要國家中還是最大的,而且為保持出口需求,人民幣維持低匯率,此外,中國的個人電腦上使用的大部分軟體與主要城市銷售的電子產品都是盜版的。
薩默斯(資料圖@視覺中國)/哈佛大學前校長,1999-2001年擔任美國財政部長,2009-2010年擔任歐巴馬政府經濟顧問
不過,現在中國對全球的貿易順差遠遠低於幾年前美國的談判目標,中國已經花了大約1萬億美元支撐人民幣匯率,而且中國對(美國產品)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遠比幾年前好的多。當然,主要問題仍在,但從經驗來看,沒有「威嚇」的多邊壓力無效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3. 技術轉移的公司往往是立足於中國的跨國大公司,它們本來就不能算嚴格意義的美國公司,對美國國內就業更沒有太大衝擊。
薩默斯稱,第三,中國通過合資企業要求來獲取智慧財產權,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將生產從美國外包出去的企業的問題,對美國工人來說不是問題。總部在美國的公司經常抱怨說,如果要進入中國市場,就必須與要求它們轉讓智慧財產權的中國同行創辦合資企業,然後自己經營。
「這些抱怨往往是準確的。」薩默斯表示,不過請注意,這裡通常涉及的是在中國為中國生產的相關企業的案例,因此對美國就業影響很小。在許多情況下,企業的大部分股東也都是外國人,向許多政府繳納稅款。諷刺的是,一個譴責外包的政府卻如此看重為「那些將生產轉移到中國的企業」說話。
特朗普(資料圖 @視覺中國)
4. 美國一意孤行不受全世界其他國家待見,中國則受到支持與同情。
薩默斯在文章中稱,第四,雙邊貿易「威嚇」對美國來說不是一個有效的策略。儘管有一些國家對中國貿易與商業行為感到威脅,但近幾個月來,由於美國對WTO與全球體系的漠視,美國貿易政策不幸地讓世界大多數國家站在了中國一邊。
薩默斯認為,許多國家站在中國一邊,不僅使得中國更容易抵制美國,而且還削弱了美國制裁的有效性。中國仍然可以將產品出口到其他市場,而使用中國產品的美國生產商卻因被迫支付關稅而失去競爭力。
歷史清楚地表明,上世紀90年代初,針對日本進行的貿易鬥爭,付出了巨大成本的同時卻收效甚微。
5. 美國言而無信,威脅沒什麼意義。
薩默斯認為,第五,威脅必須是可信的,才能有效。最近幾周,每當美國推行其策略時,市場就出現小幅崩潰,而每次表現出退讓時,市場又會反彈。
薩默斯稱,這種情形之下,美國到底會不會用行動兌現這些威脅?如果不可信,人們又為何要預測中國做出強烈反應?薩默斯表示,自己從最近一次與中國高級官員的會面中明確感到,他們認為美國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們更多的是困惑,而非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