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兴诗文

时间的河水流去,也许文字可以留下一些瞬間。一个人书写,另一个人阅读,就完成了默默的交流。或咫尺天涯,或漸行漸遠,本是緣分或命运。
正文

拙作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随笔年选》

(2017-04-26 13:53:28) 下一个

<多少风云逝忘川>被选入《2016年中国随笔年选》,这是继<黑胶流年>在2014年入选、<北大散忆>在2015年入选后,拙作连续第三年入选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随笔年选》。这篇文章发表在《读书》20163月号上,也是三联书店即将出版的拙作小集之一《在生命这袭华袍背后》中的一篇。

 

朱航满编选的《2016中国随笔年选》一如既往地精选2016年度于各大报刊或新媒体公开发表的随笔精品力作,尤其是汇聚了不少名家的佳作,像余光中、白先勇、董桥、陆文虎、王安忆、余华、刘亮程、张宗子、止庵、孙郁、叶兆言等等。

 

在<重建文章之美——序《2016中国随笔年选》>中,朱航满写道:

 

……

记忆是最珍贵的精神体验。我们重建记忆,就是重建精神世界,也还是重建道德文章。这一年,我们回顾过去,四十年前的“多事之秋”,诸多历史事件纷至沓来。于是乎,便有了很多形式的纪念与追忆。但我更看重的,则是那种可能显得比较个人化的点滴记忆,因为这其中有一种更为深沉的思考与咀嚼,不带功利,克制、低调,却怀抱着一种炽热的情怀。为此,特别遴选了这样的一组文章,分别为:李大兴的《多少风云逝忘川——我的一九七六》、赵园的《非常年代的阅读》、张郎朗的《监狱里的杨首席》、戈悟觉的《小院旧雨》。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我也相信,这样带有历史细节又充满沉思意味的文章,应该是多的。而我从这些文章的背后,读到了一种对于历史真实的尊重,对于时代喧哗的警惕,对于历史荒诞的沉思。这种不偏不激的态度,是经过那段荒诞而又残酷的岁月之后,没有被损害、扭曲,又能够直面惨痛和正视伤害的心灵,才能真正作出的最为真诚的回应。而他们几位笔下的文章,之所以能够成为我所看重的佳构,便还在于一种自觉于重建的精神襟怀,他们是能够超越一己之情绪的,而又不远离可以证实的自我印迹。我们应该重视这样有价值的声音,深沉而悠远,内含穿透之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夕阳影里一归舟 回复 悄悄话 祝贺!!有别的年份的,还没有2016,随笔、散文、杂文都喜欢。
若妖 回复 悄悄话 可喜可贺!为你高兴!
eRandom 回复 悄悄话 恭喜!晒一下原文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