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这个理论立论的依据实际是“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立论的依据不是“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吗? 是的,这是毛主席这个理论的立论依据,但我们依此进一步引申一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才是这个理论立论的根本依据。这个根本依据,实际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形态实际反映的是“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毛主席在他的《矛盾论》中,阐释了下面的观点:
“当马克思、恩格斯把这事物矛盾的法则应用到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的时候,他们看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看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及思想等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中,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
“马克思把这一法则应用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研究的时候,他看出这一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制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于在各别企业中的生产的有组织性和在全社会中的生产的无组织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阶级表现则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制度所包含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是所有有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的各国所共有的东西,对于资本主义说来,这时矛盾的普遍性。但是资本主义的这种矛盾,乃是一般阶级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东西,对于一般阶级社会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说来,这是矛盾的特殊性。然而,当着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切矛盾的特殊性解剖出来之后,同时也就更进一步地、更充分地、更完全地把一般社会中这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普遍性阐发出来了。”
说得多好和多么明白啊!“一般阶级社会中”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实际是毋宁说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根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特殊表现,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则决定和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这个矛盾的阶级表现”,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构成的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则可以像马克思那样,从中“看出”人类其他各阶级社会之间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由毛主席阐发的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原理实际告诉我们:不管哪种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从反映和决定这一社会制度的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中去寻找,都是由这一社会的生产方式的矛盾所决定的。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的矛盾性质,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形态,决定着这个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决定着这个社会的运动发展变化,并且推动这个社会向新的社会过渡并为新的社会所取代。
由此,我们看出:奴隶社会,主要的生产方式是奴隶主独占奴隶和生产资料,严格地讲,奴隶就是没有人身自由的生产资料,无论是“十万维耦”的生产,还是“一百维耦”的生产,其性质都是一样的。主要的阶级,则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因此,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奴隶和生产资料的奴隶主独占制与奴隶主生产的个体化(?)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封建社会,主要的生产方式是地主对生产资料具有独占权,而农民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主要的阶级,则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因此,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的地主独占制与地主生产的个体化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必然也是由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所决定的,并且它应当是这样一种性质的矛盾:它必须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存在,并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消亡而消亡;它必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它必须是决定社会主义社会根本性质并把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区别开来的矛盾;它必须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中始终起支配作用并决定社会主义社会主要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历史阶段之中,唯一具有以上四个方面特征的社会矛盾,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实际是毛主席早就指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矛盾”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表现。
其实,毛主席在他的晚年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中,已经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讲得比较清楚了:“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
毛主席又说:“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因此,要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
将这两句话联系起来理解,就不难得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社会主义商品制度即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这一基本矛盾,使毛主席看到,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的社会化与社会主义公有制都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一定发展水平的社会化生产必然要求与一定发展水平的公有制相适应,超前与滞后,都会阻碍和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化生产在向前发展,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社会主义公有制也在向前发展,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正是这个根本性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因而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根本性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正确调整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直至建成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客观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而走资派改革开放后的一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一般)直接当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殊),这样似乎让走资派们篡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显得顺理成章、有根有据。
但这样做注定是徒劳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就没有把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当作任何社会形态的主要矛盾,因而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如果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且由此可以推断出这就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倒也省事,因为除物质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外,人类社会哪个不存在这个“主要矛盾”?
人类社会自从诞生那天起,岂不就进入了千年王国?.
然而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此的历史除原始社会以外,却是一部阶级斗争史,从来就不是什么千年王国,因而走资派们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成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呢?
显然,马克思主义视野里的主要矛盾从来就是一个社会形态的主要阶级关系。
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在封建社会里,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主要矛盾显得比较复杂,但在毛泽东看来,主要矛盾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的仍是主要的产生资产阶级和保持无产阶级本色之间的关系,其中一部分反映为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即敌我之间的矛盾,而大部分反映的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关系即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和斗争,就是这种阶级关系的集中概括和最经典的表述。
毛主席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毛主席在八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同时,毛主席对两条道路矛盾的科学内涵做了科学的诠释,毛泽东说:“我们现在的任务跟过去不同了。过去主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那个任务已经完结了。那么,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的锋芒是对着资产阶级,同时变更小生产制度即实现合作化,主要矛盾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概括地说,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57页)
在毛主席看来,中国无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基本的是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对抗性的敌我矛盾,只是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的时候,才转化为对抗性的敌我矛盾,这已为1957年的反右斗争所证实。
而在民族资产阶级或者说资产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之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之间的矛盾,概括地说“就是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毛主席其实就是把集体主义的思想行为作为无产阶级或社会主义的思想行为看待的,而把个人主义的思想行为则作为资产阶级或资本主义的思想行为看来的,因而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基本的和主要的斗争就是坚持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就是姓“公”还是姓“私”的斗争,“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
因而社会主义就是要将这场关于《公》与《私》的所有制的斗争和意识形态的斗争进行到底,《文革》作为社会主义的一场自我革命,其根本纲领就是《斗私、批修》。
毛主席的这个论断完全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论断,它从根本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和运动发展的实质。
改革开放后,走资派们为了否定文革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重拾了党的八大认定的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以为中国共产党早就有了科学正确的认识。事实不是那么一回事,那个认识不是中国共产党全党的认识,而是秀才陈伯达的认识。
落后的生产力与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从来也不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当然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一,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根本不具备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所必须具有的四个基本条件和特征。
第二,这个矛盾不过是社会主义社会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因为这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顺理成章、天经地义。
第三,这个矛盾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改革的根本理论基础和实践的依据,因为中国共产党不能从中逻辑地推导出社会主义社会必须进行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体制的改革。
第四,这个矛盾不可能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工作重心转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一个有着一定合理内核但又是蹩脚的、矛盾的基本路线——的立论基础。
总之,走资派们提出这样一个主要矛盾不过是为了否定而否定罢了,它可能得逞于一时,不可能欺骗于长远,随着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人民群众已越来越认识到这个所谓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一个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及基本特征格格不入的矛盾。
无论那些反对毛主席的败类小丑们怎样辱骂毛主席,说毛主席这不是那不是,企图把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彻底否定。也无论他们和主流精英如何否定毛泽东时代,把那个伟大时代说得一无是处。
同时又把他们鼓吹的符合他们利益需要的所谓改革开放说得何等天花乱坠,美妙绝伦。
但是,自从毛主席逝世后,已经翻身解放成了国家主人的工农大众又逐渐沦为奴隶,被重新踩在脚下,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这却是千真万确的有目共睹的事实。
说毛主席那么不好?毛泽东时代那么糟糕?但在旧社会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在毛主席领导下却由奴隶变成了社会主人!生活在毛泽东时代却破天荒的第一次感受到做人的尊严。而后没有了毛主席,又成了下等人!又成了雇佣奴隶!受他人剥削!被他人欺负!再次当牛做马。
这究竟是为什么? 领导我们事业的还是中国共产党吗?现今的社会还被称为社会主义吗?只是没有了毛主席,为什么劳苦大众就不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了!又必须再成为被他人奴役的奴隶?
那些反毛泽东的败类小丑们说,难道你们生活水平没提高吗? 你们还像毛泽东时代那样忍饥挨饿吗? 原来这是那些败类们唯一可以拿来为自己壮胆的理由?只要经济上有变化,一肥就可以遮百丑,即使大多数人重新成了奴隶,甚至在卖妻卖子,也要歌功颂德,也可以天天唱着好日子过上神仙似生活,无需关注普通人的感受。
可是,在毛泽东时代以前的旧社会,劳苦大众祖祖辈辈究竟过的什么日子?他们知道吗? 为什么故意不说旧社会更苦呢? 竟然说出这等混账话。毛泽东时代是比现在的物质生活要差些,但毛泽东时代再发展下去变好吗?难道一直停留在1976年吗?按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下去也一定会好的。事实上,1976年不是比1949年在各方面都好了很多,这本来是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一点也不奇怪。
要真实的毛泽东时代若与解放前相比,那就不知好到那里去了,真有天上地下之别。
要说忍饥挨饿,解放前才真是如此,一辈子如此,祖祖辈辈如此,上无片瓦,下无立锥,家无隔夜粮,手无半分银,再穷再苦,没人过问没人管,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保长甲长和地主老财还三天两头来拉丁派款和催租催账,动辄就有坐班房或收地收房撵人的危险,那日子哪是人过的。没有过过被剥削和被奴役日子的人,哪有这种切肤之痛。
这样的苦日子,凡是在旧社会生活过的穷苦人,谁的心头没有一本账,只有官僚地主资本家和他们的帮凶在那个社会过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剥削寄生腐朽的生活,才根本无法理解穷苦人那时的悲惨日子,才把毛泽东时代糟踏得不成样子。
当然,这更是他们阶级本性和阶级仇恨的一种必然。在毛泽东时代,不准他们再欺负奴役穷苦人,要把他们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又极不情愿,怎不仇视那个伟大时代?
过去没有条件表现出来,只好把仇恨深埋心里,后来,有了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邓小平要在中国复辟资本主义的条件,他们就胆大起来,放肆倾泻深埋心中仇恨了。
事实上,在毛泽东时代,过去的穷苦人不仅政治上做了主人,经济上也翻了身,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在农村的穷苦人分了田地,成了土地的主人,组织起来走上集体化道路,依靠人多力量大,以利于提高生产能力,战胜各种困难,谁家出了什么问题,还有可以依靠组织和集体的力量帮助解决,再困难也不像过去那样单家独户的苦熬,无人问津。
反毛的败类小丑在渲染毛泽东时代生活困难时,根本不敢提及组织和集体力量作用的问题,甚至无耻到攻击土改分田到户,集体化是把田地又收走了,根本否认社会主义集体化对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伟大意义,充分反映出他们反共反人民反社会主义反动嘴脸多么丑恶。
在城市,工人阶级成了整个国家的领导阶级和社会的主人,再不受他人剥削,为他人劳动,而是为国家为自己而工作,劳动热情和自觉性都空前高涨,生活状况与旧社会根本不可以同日而语。
至于毛泽东时代是否都过着忍饥挨饿的日子,如果不是白痴,有谁会相信这样的鬼话。说这种话的人,岂止没有良心,根本就没有人性,连做人的起码资格都没有。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至少经历了27年时间,一些地方物质生活困难的时间,也就是1960年前后一段,也只在部分地方因自然灾害造成后较为严重,并非全国都一样,怎么就成了整个国家在整个毛泽东时代的物质生活都那么困难呢?这不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典型吗?还那去找更典型的事例!
而且,在三年困难年间,上至中央主席、总理、总司令,下至普通百姓,基本生活状况都一样,没有人搞特殊,无视人民生活困难,自己却过着山珍海味,骄奢淫逸的生活,这样的情景,中国历史上那朝那代有过,这个世界上那国那地有过?
最近一些反共败类肆意吹捧蒋介石,但是,在那时年年有饥荒,一些饥荒严重的地方,当年都有上百万甚至数百万人在饥饿中死亡,蒋介石和官僚买办与地主老财们不照样过穷奢极欲的生活吗?
有人还会乘人之危,采取种种卑鄙手段去谋取暴利,发国难财,加深百姓的困难,有谁去过问过饥寒交迫中的劳苦大众?任何一个有点人性的人也不会如此不顾事实胡说八道。
在毛泽东时代那段困难时期,为什么全国上下能够万众一心,勒紧裤带都团结一致的去战胜困难,没有人骂娘闹事,难道不正是人们当家作主人后心中是非分明吗?
现在反毛泽东败类们妄想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颠倒黑白能办到吗?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生活就有明显提高,为什么有人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就骂娘,不正是在毛泽东时代过惯了平等生活的人们宣泄对当时呈现眼前的各种不平的不满吗? 他们把毛泽东时代说得那么糟,为什么在困难年间都没人骂娘?
因为那时人人平等,让人看到希望,相信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能够克服困难,带领大家走向更光明的未来。后来在吃完肉后,放下筷子就骂娘,是因为大家从当时的不平等中,预感到更严重的不平等正在等待他们去承受。他们本来都很理性,骂娘也好,不骂娘也好,并不是对当时的物质生活有无意见,而是对当时的政策及未来的发展走向的一种表示。
那些反毛败类,为了彻底否定毛泽东吋代,不择手段可以说不要脸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胡说什么毛泽东时代是白白浪费了的30年,是“到了崩溃的边缘”,是“贫穷”的时代。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所以,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也被轻飘飘一句话给全否定了。
如果毛泽东时代真如他们胡说那样一事无成,白白浪费了时间,那么,就在那段时间内中国怎么就从一个传统的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拥有一切门类的现代工业国,从火柴、自行车都造不出来到成功发射了两弹一星,成了继美国苏联以后拥有最尖端武噐的国家,试问,中国社会这种翻天覆地的巨变,不是毛泽东时代创下的令全世界都赞叹不已的丰功伟绩的表现,而是天上掉下来的,或是别人恩赐的吗?这是三岁小儿都明白的事理,怎么在一些白发老人那里反倒糊塗起来了呢?
没有毛泽东时代创下的伟业,以后的改革又改什么,没有前人种的树,后人又在那里去乘凉。当别人托着你才能望见大海的时候,怎么能辱骂讥笑托着你的人看不见大海,这种人的本性岂止是一般忘恩负义,恐怕与禽兽无异。
再说现在的物质生活,同过去比较确实有所提高,但是,都又过去40多年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也仅仅是有所提高而已,根本就没有与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相适应。因为全国人民共同创造财富中的大部分都被极少数人窃为己有了,他们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主要的受惠者,是真正的既得利益者,包括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一般的资产阶级,也就是通常说的民营资本所有者阶级。
当这些富翁们大捆大捆的把百元大钞装进自己的腰包以后,给老百姓留下几个分币,以示老百姓也共同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这不十分可笑吗? 难道就该自我满足,就该歌功颂德,就该老老实实听任他们摆布?
《囯际歌》的歌词中说“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和肉”,难道我们囯家的现实不正是这样吗?不管一些人发明了什么美名,如所谓的“民营企业家”,“民间投资”,“非公经济”等,以掩饰新生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不承认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但是,客观事实是某些人的主观意志始终都改变不了的。
现在,中国整个社会的两极分化的严重程度,早已大白于天下,只是那些败类们不敢公开承认罢了,用一个分配不公来掩饰。什么分配不公,这只是分配问题吗,消费品的分配为什么会出现那么严重的“不公”,难道不是生产条件即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决定的吗? 只有对生产条件占有出现了两极分化,必然才有消费品的两极分化。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掌握在谁的手里,决定生产方式的性质,也决定分配的性质,这是一条铁的规律,谁的意志也休想改变。有人企图故意制造混乱,以掩盖这一铁的规律,为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服务。他们胡说中国的两极分化,是国企垄断造成的,要解决两极分化,就一定要打破国企垄断,办法就是国企改制,和允许私企进入,实行彻底私有化。现在,铁路私有化已经雷厉风行,世界银行关于中国金融和土地私有化的所谓“建议”,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多么美妙的如意算盘。然而,这样下去的必然结果,只能是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更加固化,永远也解决不了。
贫穷确实也不是社会主义,但是,这句话用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条件下,却有不同的作用,如果用于对毛泽东时代的评价,就必然具有极大的煽动性和欺骗性。可以煽动人们对那时的生活水平提高不快严重不满,可以煽动人们不择手段去致富,迄今为止,在中国愈演愈烈的非毛化和社会上已经令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坑蒙拐骗,都与此话密切相关。
说走资派邓小平有欺骗性,是走资派邓小平把整个毛泽东时代和毛泽东时代的整个囯家都定性为“贫穷”,这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充分暴露出做出这种评价的走资派邓小平个人品质有问题,有野心家和阴谋家之嫌。
毛泽东时代之初,中国与发达国家确实差了很长一截。但是,这并非毛泽东时代的过错,原来的新中国建国基础就是一穷二白,落后于发达国家一两百年。经过毛泽东时代20多年的努力,差距缩短了二百多年,在许多领域都已经赶上或接近了发达国家当时的水平。别国有的中国都有了,怎么还能用个“贫穷”二字便把那个时代的伟大业绩和社会进步一笔勾销了呢? 所以,不是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话本身有什么错,而是其前提根本错了,完全不符合毛泽东时代的实际。
而如今走资派四十多年来的日益严重恶化的两极分化,却是中国当前最突出的实际问题,无论在那种情况下,两极分化都真不是社会主义,根本违背马克思主义,是唯有资本主义才会出现的丑恶现象。
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最坚决反对和最痛恨的就是这种社会的两极分化,既把最广大的普通群众变成了奴隶、弱者、穷人,失去了主人翁地位,又让极少数人成为专门奴役和剥削他人的新生的剥削阶级,成了新的统治者。
这方面的事实不胜枚举,这里不再赘述,仅以一具体事实证明中国的两极分化,剥削压迫程度之深,已经到了何种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间新闻广播,河北一农民在17岁儿子失踪以后,用了四年多时间,在河北、河南、山西三省寻找,至今未果。在这四年多时间里,他走遍了无数个砖瓦窑,却发现其中有上千个砖瓦窑是黑砖瓦窑,并救出了一百多个被欺骗和强制去为老板白干苦力的孩子。
听了这个消息,深感万分震惊,早就揭露过和严厉整治了多年的黑砖瓦窑,为甚么至今还如此之猖撅,愈整愈多,竟像癌细胞一样扩散,仅仅在那三个省,仅仅在那个寻子农民个人的能力范围内,就发现残暴的黑砖瓦窑如此之多,难道不是异常奇怪的怪事吗?
难道走资派改革开放后特色中国政府治下的许多地方又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又成了富人的天堂和穷人的地狱吗?
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文革时期,《三线建设》者们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兴业,在华蓥坚持因地制宜方针,发挥资源优势,成功打造出军工、能源、建材三大产业基地,成为华蓥的立市之基。
改变山区交通落后面貌。三线建设开始后,不仅中央在大的建设项目上作了总体规划安排,而且各三线建设单位与各级地方党政也共同努力争取配套设施建设,使华蓥山的铁路、公路、航运实现了全面贯通,具备了通江达海能力。
1969—1970年,经过两年多时间艰苦奋战,使襄渝铁路沿华蓥山穿境而过,在境内58公里,设有观阁、前锋、禄市、高顶山(现华蓥)、高兴、华蓥(现庆华)6个火车站。襄渝铁路开启华蓥山铁路运输从无到有的历史,也激活了公路运输建设的快速提升。围绕三线建设的需要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由上级政府或当地政府出资,对主要公路干线进行了整治改造。
1965-1978年,新修县、乡及专用公路755.4公里。1968年12月罗渡渠江大桥建成通车,全长505.7米;1976年6月开工修建广安渠江大桥,全长551米,1978年2月底建成通车。从而结束了轮渡载车过江的历史,彻底解决了汽车和行人过江难的问题。整个华蓥山区交通条件的改善,给这片沉寂蛮荒野岭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地方经济发展也乘上了时代的快车。
三大工业基地勃然兴起。由国家投资在华蓥山布点的三线建设的9大军工企业,是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的重要组织部分,集中了这个时代全国最尖端的光学工业和最精密的机械工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主要生产瞄准具、瞄准镜、红外光学观察镜、军品光学仪器玻璃、激光测距机、潜望镜、小高炮火控系统、航空玻璃、石英玻璃、光学仪器坯件、透镜洗磨机、阴性硅溶胶、引信、枪械、枪弹等军工产品,大多是国内绝无仅有的,许多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9个军工企业为保证战备需要,只争朝夕地实施建设或搬迁到华蓥山,创造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生产的奇迹。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发生后,上级把生产反坦克40火箭防滑帽等应急研发任务下达给工厂,广大职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力排文革干扰,圆满完成了任务。
《原创 三线建设与华蓥市的建立 》来源: 草根
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一个伟大历史壮举,是党中央为加强国防建设,调整国民经济发展布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985年在四川东部华蓥山诞生的华蓥市,就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是三线建设留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个活标本。
它见证了三线建设苦难与辉煌的历程,凝结了创业者的理想信念与精神风范,展现了这座新兴工业城市给革命老区带来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通过这个活标本,我们不仅能深刻了解华蓥市的前世今生,而且能真切地感受到三线建设者们为祖国和人民所作出的无私奉献,特别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典范奇迹,为华蓥建市培育了强大的根基和本源。因此,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华蓥市的建立;没有三线建设的基因元气,就没有华蓥市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涅槃重生。
二、三线建设者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兴业,在华蓥坚持因地制宜方针,发挥资源优势,成功打造出军工、能源、建材三大产业基地,成为华蓥的立市之基。
贯彻科学发展理念。三线建设虽然是以加强国防建设为根本目的,以国家意志和政治要求为强大动力;但中央在战略决策和布局中,认真分析国情,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统筹兼顾的原则,吸取大跃进时代那种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违背客观实际的狂热冒进错误教训,把因地制宜,推动资源开发,促进地方经济跨越发展,作为了三线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因而,华蓥的三线建设,不仅迎来了中央军工基地及其配套项目的布点建设,而且省、地、县共同跟进,掀起了华蓥山煤炭和建材资源开发的高潮,形成了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军工、能源、建材三大产业基地,展现出现代新兴工业的崭新风貌。
从三线建设开始,前来视察指导工作的中央和省委领导就对建设者们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兴业富民的希望和要求。
1965年10月李井泉到华蓥山建设工地视察时,看到天池湖奇美风光后非常感慨地说:“这里青山绿水,是个很好的风景区,在这里搞‘山水利用’是大有作为的。”他还明确作出指示:“由重庆市委派专人来勘测一下,把天池湖治理好,地质条件要搞清楚。”
1965年12月14日,时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分管能源等基地建设的彭德怀元帅到华蓥建设工地视察和听取汇报后,得知华蓥山煤的贮藏量很多,当即表示:“好,铁路可以从这里通过,华蓥山得天独厚,这里不光搞一个机械工业基地,还可以搞一个能源基地。”这些领导在视察中所表达的科学理念并提出的要求与希望,便成为了建设者必须付诸实践的重要指示,为华蓥山的大开发建设增强了更大的信心和勇气。
改变山区交通落后面貌。三线建设开始后,不仅中央在大的建设项目上作了总体规划安排,而且各三线建设单位与各级地方党政也共同努力争取配套设施建设,使华蓥山的铁路、公路、航运实现了全面贯通,具备了通江达海能力。
1969—1970年,经过两年多时间艰苦奋战,使襄渝铁路沿华蓥山穿境而过,在境内58公里,设有观阁、前锋、禄市、高顶山(现华蓥)、高兴、华蓥(现庆华)6个火车站。襄渝铁路开启华蓥山铁路运输从无到有的历史,也激活了公路运输建设的快速提升。围绕三线建设的需要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由上级政府或当地政府出资,对主要公路干线进行了整治改造。
1965-1978年,新修县、乡及专用公路755.4公里。1968年12月罗渡渠江大桥建成通车,全长505.7米;1976年6月开工修建广安渠江大桥,全长551米,1978年2月底建成通车。从而结束了轮渡载车过江的历史,彻底解决了汽车和行人过江难的问题。整个华蓥山区交通条件的改善,给这片沉寂蛮荒野岭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地方经济发展也乘上了时代的快车。
三大工业基地勃然兴起。由国家投资在华蓥山布点的三线建设的9大军工企业,是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的重要组织部分,集中了这个时代全国最尖端的光学工业和最精密的机械工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主要生产瞄准具、瞄准镜、红外光学观察镜、军品光学仪器玻璃、激光测距机、潜望镜、小高炮火控系统、航空玻璃、石英玻璃、光学仪器坯件、透镜洗磨机、阴性硅溶胶、引信、枪械、枪弹等军工产品,大多是国内绝无仅有的,许多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9个军工企业为保证战备需要,只争朝夕地实施建设或搬迁到华蓥山,创造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生产的奇迹。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发生后,上级把生产反坦克40火箭防滑帽等应急研发任务下达给工厂,广大职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力排文革干扰,圆满完成了任务。
华蓥山军工基地建设由此走向兴旺,凸显出在全国战略中的地位和影响,也为华蓥其它配套产业的成长发展产生巨大的先导和助推作用。特别是对华蓥山能源和建材两大基地建设纳入国家总体规划具有决定意义。
1969年5月10日,国家计划委员会确定在川东建设一个水泥厂,拟将重庆水泥厂三号窑迁到广安双河,取名“川东北水泥厂”,并明确该项目为省建设项目。
1969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批转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加速四川地区三线建设的请示(中发〔1969〕89号)中,作出了“加速华蓥山煤田开发”的决定。这两个决定,为华蓥山资源开发,建设高规格的建材和能源基地作出了明确定位。
在能源开发中,四川省革委和成都军区党委根据中央决定,组建了“四川省华蓥山煤田会战指挥部”,调集了全省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其中,新建的绿水洞煤矿、李子垭煤矿、高顶山二煤矿均为省属企业,绿水洞煤矿设计年产60万吨,李子垭煤矿设计年产45万吨,高顶山二煤矿设计年产15万吨,成为了当时全省少有的年产规模上百万吨的煤炭基地。
在建材基地建设中,省革委从省级机关抽调40多名干部组建渠江水泥厂筹备组和建设指挥部,从重庆水泥厂调集一批技术骨干,组织了2000多民工,建设了31公里长的35KV高压输电工程,11公里外的取水工程及连接厂区的输水管道安装工程,2公里的专用铁路和4公里的矿山公路建设工程。成功完成了大窖轮带、筒体、托轮等重达数十吨的超长、超高件的搬运安装任务,于1978年建成投产,年产能力达46万吨,号称“川东北最大的水泥厂“。
这些三线企业不仅对国家发挥出巨大的经济贡献作用,也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拉动和示范影响,尤其是先进的工矿企业建设和管理经验,直接催生一大批地方工业快速成长壮大,使华蓥山逐步成为了全国有影响力的军工、能源、建材产业基地。因此,三线建设是华蓥山现代新兴工业诞生之母,为华蓥新兴工业城市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原创 三线建设与华蓥市的建立 》来源: 草根
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一个伟大历史壮举,是党中央为加强国防建设,调整国民经济发展布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985年在四川东部华蓥山诞生的华蓥市,就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是三线建设留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个活标本。
它见证了三线建设苦难与辉煌的历程,凝结了创业者的理想信念与精神风范,展现了这座新兴工业城市给革命老区带来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通过这个活标本,我们不仅能深刻了解华蓥市的前世今生,而且能真切地感受到三线建设者们为祖国和人民所作出的无私奉献,特别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典范奇迹,为华蓥建市培育了强大的根基和本源。因此,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华蓥市的建立;没有三线建设的基因元气,就没有华蓥市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涅槃重生。
一、三线建设者满怀爱国激情建厂,在华蓥率先走出了一条“工农结合”之路,成功创建了全国首个工农示范区,成为华蓥的立市之本。
三线建设布点华蓥。三线建设是以加强国防建设,抵御帝国主义侵略而实施的总体战略布局,主要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涵盖了内陆腹地的13个省和自治区。中央在四川确定的三线建设重点项目为“两基一线”,即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以及成昆铁路。1964年9月11日,西南三线建设筹备小组成立“以重庆为中心的工业配套工作组”。
1965年1月25日,工作组向中央报送了《关于以重庆为中心常规武器配套规划情况的报告》,按照中央提出“靠山、分散、隐蔽”的布点要求,确定了以靠近重庆的华蓥山为中心,在周边各县选定了新建(包括迁建)冶金、化工、机械32个三线建设项目。其中将9个光学仪器厂集中分布在广安、岳池县所辖的华蓥山境内。
华蓥山是四川东部的主体山脉,绵延数百公里。广安、岳池县在华蓥山中段,有渠江和嘉陵江环绕,在中国革命史上载誉着华蓥山武装起义和红岩英烈的光辉业绩。华蓥山是川东自然资源丰沛的山区,已探明的矿藏达30余种,尤其是煤、铁、盐、石油、天然气、石灰岩储量大,品位高。
但由于山高地险,交通闭塞,当地群众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1964年秋,重庆地区常规兵器配套建设指挥部的选址工作组,深入到岳池县所辖的庆华、溪口、高兴和广安县所辖的双河、古桥、禄市、天池、新桥、梭罗等公社进行实地勘察,按照少占耕地、充分利用废旧厂房的原则,分别为9个军工企业选址,于1965年初报经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批准后,明光、华光、金光、江华、红光、兴光、永光、长城、燎原光学机械仪器厂陆续开工建设。
满怀爱国激情艰苦创业。从1965年初春开始,各军工企业的建设者陆续开进华蓥山,广安、岳池县委积极支持配合,分别成立了支援重点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民工和地方建筑材料、粮油及副食品供应,并派出人员驻各厂工地现场协调工作。
首批三线建设者来自北京、西安、长春、包头等大中城市,绝大部分是科研机构的专家和工厂的技术人员,他们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满怀为国奉献的热血理想,在这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极差的蛮荒山区与当地民工一道,不畏艰险,开山平地、筑路建房。并通过夜以继日、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和大会战的方式,快速高效地完成了“三通一平”任务。在建厂过程中,三线建设者们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坚持“先建厂后建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因陋就简,充分利用大炼钢铁时遗留下来的旧厂房,进行加固改造,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生产建设上。
修建车间厂房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一间厂房刚完工,机器设备马上搬进去安装,努力争取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完成车间生产达标能力。在住房建设中,他们借鉴当地农民建土坯房的传统,自己动手,就地取材,解决了山上供水、供电和运输困难等问题,修建起了一排排“干打垒”职工宿舍。“三块石头支口锅,烛蜡炼油照被窝,住的帐篷干打垒,喝的河沟地表水。”就是他们当时在工地上生活的真实写照。
随着三线建设各项工程的推进,搬迁到华蓥山生活的工人、技术人员及其家属迅速增多,给山区带来了粮食、蔬菜、油料等各种生活物质供应更加紧缺的压力,而且这个问题不可能长期依靠外地运输来解决。
于是,军工建设单位就与地方党政开始共同探索工农结合、厂社结合的路子,实行厂社挂钩、以厂带社、亦工亦农,这既加深工农的团结友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解决了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1965年11月,中共广安县委率先宣布双河、天池、禄市三个公社分别与明光、华光、红光三个军工企业试行厂社结合,并正式建立了相互参加管理协作机制。
工农结合成为时代典范。由于华蓥山的三线建设启动早、进展快,投产迅速,很快受到西南三线建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切。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主任李井泉,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彭德怀等领导多次到广安各地的三线军工企业建设工地视察指导工作。
1965年10月28日,李井泉到华蓥山区,视察正在新建的江华厂、金光厂、明光厂、华光厂。
1966年1月9日,再次到华蓥山,视察明光仪器厂。他每到一地,除听取各厂领导的汇报外,还到现场察看厂房和宿舍,对各级干部带头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所总结的“干打垒”、“厂社结合”等经验作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李井泉代表中央、西南局和四川省委亲临华蓥三线建设的军工企业视察,特别是他对“干打垒”、“厂社结合”经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很快见诸于各大主流宣传媒体,其中,中央新闻纪录片厂制作的一期《华蓥山上红旗飘》专题报道在全国各地播放后,华蓥山的军工企业便名声大振,成为了三线建设的一面旗帜,成为了全国推广学习的先进典型和样板。
领导在视察中所提出的“我们要搞一个共产主义工业带农业道路的样板”的希望和要求,也成为华蓥三线建设者与地方党政共同努力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因而,他们坚持在“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道路上不断推进探索。
全国首个“工农示范区”在华蓥诞生。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互助发展,人口和劳动力不断增多,生产生活物质的供需量日益增大,为三线建设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体系逐步走向市场化、社会化,工矿贸易公司、蔬菜公司、粮油加工、日用百货、饮食服务业的兴起,在华蓥山自然形成了分散而具有共性的城乡经济交流互补新形态,原有的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已难以实现统一协调,这就促使行政区划实施必要的调整。
因此,中共南充地委于1978年3月9日向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呈报《关于建立中共华蓥工农示范区委员会、华蓥工农示范区革命委员会的报告》,提出南充地区成立华蓥工农示范区筹备领导小组,示范区建立县一级党委、革委,驻区内的省、地属和其他县属厂矿企业,实行双重领导,行政上属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其它均受区委、区革委领导。
同年4月8日,中共四川省委根据周恩来总理生前的“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指示精神和华蓥山中段厂矿较多,又是华蓥山游击队革命根据地等实际,批准南充地委《关于建立中共华蓥工农示范区委员会、华蓥工农示范区革命委员会的报告》,1978年11月10日,华蓥工农示范区在国营明光仪器厂礼堂召开大会,宣告正式成立。
以工农示范区作为县级行政区划的称谓,这在新中国的国土上堪称第一。这是三线建设者在华蓥创造的一大奇迹和荣耀,他们坚持走“工农结合,城乡结合”道路是这一荣耀的来源之本,也是华蓥后来撤区建设的立市之本。1979年10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华蓥工农示范区为华云工农区,正式确定为县级行政管理区域。四川省与此同时设立工农区的仅有白沙工农区(在达县地区的万源县境内)和金口河工农区(在乐山地区峨边县境内),共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