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60)
2018 (398)
2019 (358)
2020 (353)
2021 (347)
2022 (360)
2023 (339)
2024 (783)
2025 (21)
毛泽东:我讲6次6万句也不听
毛泽东抱怨说:“你们到处挂像……有的还在大门口塑个像……你们在门口站岗,让我陪着你们站岗。你们两个小时一换回去了,我却仍站在那里没人换,倒成了我为你们站岗了……”
毛泽东:“说我讲的话一句顶一万句,不设国家主席我讲了6次,一次就算一句,也有6万句,可他们就是不听,连一句也不顶……。“
毛泽东:“搞那么多塑像,大理石的、花岗岩的、不锈钢的。你们在家睡觉,让我在外面站岗,风吹日晒雨淋,好不残忍呀!“
毛泽东:“林彪、恩来及文革小组各同志:此类事劳民伤财,无益有害,如不制止,势必会刮起一阵浮夸风。请在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讨论一次,发出指示,加以制止。”
《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建造毛泽东塑像的活动进入一个高峰期。
1967年5月4日,“第一座”巨型毛泽东全身塑像在清华大学落成。这座巨型毛泽东塑像,是清华大学红卫兵“井冈山兵团”组织塑造的。1967年5月6日的《人民日报》头版还报道了建造时的“盛举”。其实,在清华大学毛泽东像落成之前,山东、贵州等地已经有了几座大型塑像。
在清华大学建造毛泽东巨型塑像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群起响应,大量建造毛泽东塑像。1967年7月1日,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发出了有关林彪指示《关于建造毛泽东大型全身塑像的通知》。该通知说:“建造大型的毛主席全身塑像,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要求。我们部队也应当这样搞。”,“凡有代表性的大军事机关,其驻地有大院、有广场的地方”,“都可以搞”。要求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应立即按林彪的指示执行。
毛泽东对这种现象十分不悦。
毛泽东曾对警卫战士抱怨说:“你们到处挂像……有的还在大门口塑个像……你们在门口站岗,让我陪着你们站岗。你们两个小时一换回去了,我却仍站在那里没人换,倒成了我为你们站岗了……”。
直到现在,群众中还广为流传着毛泽东批林彪的话:“说我讲的话一句顶一万句,不设国家主席我讲了6次,一次就算一句,也有6万句,可他们就是不听,连一句也不顶……搞那么多塑像,大理石的、花岗岩的、不锈钢的。你们在家睡觉,让我在外面站岗,风吹日晒雨淋,好不残忍呀!”
毛泽东批林彪的话:“说我讲的话一句顶一万句,不设国家主席我讲了6次,一次就算一句,也有6万句,可他们就是不听,连一句也不顶……搞那么多塑像,大理石的、花岗岩的、不锈钢的。你们在家睡觉,让我在外面站岗,风吹日晒雨淋,好不残忍呀!”
毛泽东:“说我讲的话一句顶一万句,不设国家主席我讲了6次,一次就算一句,也有6万句,可他们就是不听,连一句也不顶……。“
毛泽东:“搞那么多塑像,大理石的、花岗岩的、不锈钢的。你们在家睡觉,让我在外面站岗,风吹日晒雨淋,好不残忍呀!“
7月10日,林彪将《关于建造毛泽东大型全身塑像的通知》转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于7月12日作了如下批示:“退林彪同志。此件不发。中央已有指示。”
当塑像之风刮遍全国之时,毛泽东看到中共中央办公厅送来的《文化大革命信访简报》第280期上刊登的《全国各地群众正在积极塑造毛主席巨像》简报后,毛泽东写下批语:“林彪、恩来及文革小组各同志:此类事劳民伤财,无益有害,如不制止,势必会刮起一阵浮夸风。请在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讨论一次,发出指示,加以制止。”
毛泽东:“林彪、恩来及文革小组各同志:此类事劳民伤财,无益有害,如不制止,势必会刮起一阵浮夸风。请在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讨论一次,发出指示,加以制止。”
在毛泽东作出这次批示后,中共中央在1967年7月13日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建造毛主席塑像问题的指示》,其中提到:“现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转发你们,希望你们认真执行。广大革命群众强烈要求建造毛主席塑像,确实是出于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但是,建造毛主席的塑像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这只能由中央统一规划,在适当时机、适当地点建造,才可能做好。现在某些群众组织那种匆匆忙忙的做法,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会造成政治上的损失。”
这个指示发出后,各地仍继续要求兴建毛泽东大型塑像。中共中央又于同年9月13日再次发出了《关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七一三”指示的通知》。1969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又发出了《关于宣传毛主席形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文件。毛泽东亲自在这个文件上批示“照办”。
《独生》是:中国走资派特色政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
有媒体统计,在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家庭平均有四个孩子。
走资派邓小平篡权复辟资本主义后,于1979年推出了《独生子女》政策,将《坚持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经三十五年以来,除外灭了无数小生命之外,致使许许多多的中国家庭发生了巨大变变。
有研究表明:“我们发现,独生子女政策出生之后的孩子明显不信任别人、不值得信任、更害怕风险、更缺乏竞争力……同时也更加悲观、责任心更差。”
根据中国走资派特色政府放宽独生子女政策的新规定,有些家庭可以生二胎。不过,这些家庭很快挥挥手、好像赶走了这个念头。这些家庭说,要过好生活,二胎太贵了。“并不是说我们不想多要孩子,而是我们不能为他们提供太多的机会……面对其他孩子的竞争,我的孩子就会觉得输了。”
从2016年1月1日起,所有中国夫妇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这标志着延续了长达三十五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的终结。在过去三年中,结束独生子女政策的进程大体上分为三步:2013年3月,中国走资派特色政府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卫生部合并为新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八个月后,也就是2013年11月,中国走资派特色政府宣布将政策部分放宽,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二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据估计在新规下有超过1100万的夫妇符合生育二胎的条件,但截至2015年8月,却只有169万份申请,占符合条件总人数的15.4%。第三,也就是最后一步,在2015年10月,中国走资派特色政府宣布从2016年起所有夫妇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在最新的变化中,中国走资派特色政府已经开始减少对夫妻再生育的管控。在这一步中,一项更为显著的变化是,无论夫妻生育一胎或二胎都不再需要获得政府批准,只需要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登记即可。虽然仍未解除所有限制,且中国走资派特色政府官方语言仍使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说法,但彻底结束独生子女政策似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中国家庭将来可以自由选择何时生育以及生育多少孩子。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将被作为公共政策制定中最昂贵的教训被公众牢记。
独生子女政策虽然在降低中国的人口增长方面作用有限,但在其实行的35年内,却产生了数以千万的单孩家庭。中国目前有1亿5千万单孩家庭,其中约一亿家庭是独生子女政策的结果。对于这些家庭,政策造成的伤害是长期性且无法弥补的。随着中国社会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之间的比率下降,人口老龄化不仅对中国社会本身带来严重的负担,也为很多达到工作年龄的独生子女们带来了苦恼。此外,中国三十年来新生儿的性别比例一直严重失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性别选择性堕胎及杀害女婴。所以,中国目前大概有2000-4000万的“剩男”。
在政策部分放开阶段,年轻夫妇们不温不火的回应很大程度上证实了江苏在07年至09年所进行的先驱性的研究成果——中国目前的低生育率更多是主动选择而非政策限制的结果。在东亚其它地区,如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鼓励生育政策和亲家庭政策也并没能使低生育率有所上升。因此,中国终结独生子女政策也不太可能使出生率显著增长。
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显然不是自愿性质的。为了执行这一政策,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绝育和堕胎运动。单单是1983年,约2100万人出生,1440万人做了堕胎,2070万人(主要是女性)做了绝育手术,此外,同年还有1780万例插入宫内节育器手术发生。这些手术大部分是非自愿的。
我们的后代将会带着困惑和疑虑来审视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对许多人来说这一政策都难以理解——为什么所有的国家都在二十世纪下半叶面临人口快速增长的挑战,唯独中国走到了这样一个极端;为什么在一个基于尊重家庭、亲属和孝的社会,政府却强制执行了这样一项终止了至少一代人亲戚联系的政策;为什么中国在生育率已经大幅下降时实行这样的政策;为什么中国经过这么长时间才结束这项贻害无穷的政策。面对所付出的高昂代价,不仅需要从政治和公共政策制定上进行反思,学术界也应反思如何参与以及误导了公共政策的制定。
独生子女政策失败的教训值得好好总结,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自愿计划生育服务的重要性,尤其是它在减少和避免计划外生育,以及在改善妇女和儿童的生活和促进性别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获得安全、自愿的计划生育服务是一项基本人权。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服务,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生育率是不可能迅速下降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也开始意识到妇女在生育决策中的核心作用,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服务质量问题。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结束,中国需要对年轻夫妇们有一个清晰迫切的再教育计划,让他们对计划生育和卫生服务机构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并对他们的生育做出明智的选择。中国应继续提供免费和安全的自愿计划生育服务,关注其服务质量并保障妇女生殖健康。
自2002年开始,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多次称:“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 独生子女家庭的五种风险 首先是孩子的成长风险,主要是夭折、重病的风险。
据统计,每1000个出生婴儿中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岁之前死亡。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农村地区曾经有过一个孩子但现在无后的家庭有57万之多。
独生子女的生存风险直接影响着家庭的生存风险。在生命周期早期出现的生存风险可以通过补偿性生育得到消解,如果是大龄独生子女夭折或者发生严重伤病残事件,对家庭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其次是孩子的成才风险。“独柴难烧、独子难教”由于父母的爱过分聚焦、期望过高、养教方式不甚科学等原因,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家庭深深受到成才问题的困扰。一旦独生子女父母重病、死亡或离婚,对独生子女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将带来严重不利的影响。
第三是家庭的养老风险。如果前两个风险发生,养老风险必然发生;如果避免了前面的风险,养老风险依然存在。子女家庭的经济状况、两代人的关系、居住安排等诸多因素,依然可能使老年父母发生生活照料风险、精神赡养风险甚至经济供养风险。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功能比多子女家庭弱小,而且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具有惟一性,缺乏起码的回旋余地。如果独生子女迁移、外出或者出现意外事故,独生子女父母就缺乏可替代的家庭养老支持,不存在其他形式的家庭养老支柱。
同时,独生子女父母的高龄化也会导致养老需求的变化,越是到独生子女父母的晚年,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就越大,现实困难就越多。
第四是社会的发展风险。前面的风险如果发生一定会波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因为独生子女必然要走向社会,那么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就至关重要。
第五是国家的国防风险。一旦发生战事或者需要独生子女及其家庭奉献的时候,国防的风险也是多少存在的。
独生子女是负担最重的一代人
穆教授分析说,在所有的计划生育家庭中,独生子女家庭是风险最大的家庭。一旦遭遇非常事件导致孩子夭折或者严重的伤病残,“风险家庭”就转化为“残破家庭”和“困难家庭”,如果没有外界的支持和帮助就很难摆脱困境。它们的存在时刻提醒着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保障和人道关怀问题。
以往,有关独生子女的负面问题更多地集中在孩子素质发展方面,最著名的报告就是1986年涵逸的《中国的“小皇帝”》。2004年,杨晓升的报告文学《只有一个孩子—— 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华艺出版社,2004年6月),让人们将更多关注转向遭遇了子女夭折风险之后的独生子女家庭命运。
独生子女因其独生而成父母的“惟一寄托”,孩子所提供的精神效用是独一无二的,简单说,孩子对中国人来说就是情感的寄托和希望的化身。
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独生子女是负担最重的一代人。独生子女家庭到了生命周期的晚期迎来的是“独子女老龄化”甚至“无子女老龄化”的挑战,他们缺乏最起码的回旋余地。
独生子女这一群体远离了兄弟姐妹的血缘亲情,缺乏伙伴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远离了手足情深的感受、互相学习的机会、彼此帮助的可能。这是极其珍贵的亲缘文化的损失。
中国特色政府管治下有多少不结婚不生孩子的?
2013年11月,中国放宽了独生子女政策,获准生二孩。无情实施了35年以上的计划生育政策终于放松后,有些人以为会出现小规模的婴儿潮。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估计,新规定将使生二孩的夫妇多出1100万对。其中有200万对会在新规出台后的第一年这么做。但是,到2014年底,申请必要许可的人还不到110万。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与父母辈相比,越来越多“80后”,“90后”把单身视为一种正常选择。“30多岁了还没结婚”,“20多岁了还母胎SOLO”等现象在年轻人中见怪不怪。
越来越多适龄青年不想结婚。
“如果成家了,绝不会像现在这么自由。”如果不是家人偶尔催婚,一个人觉得这样的生活也挺惬意的。
有人也曾十分焦虑,积极相亲,但几段恋爱都无果而终。想法慢慢变了。“婚姻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舒服,而不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现在时间和收入完全由自己支配,不需要迁就任何人,我很喜欢这种状态。”
某女和男友已经恋爱7年,并放弃了结婚计划。“每次一谈到结婚,就跟着很多麻烦和问题,比如融合两个家庭、买婚房、生孩子,双方家庭分歧都很大。”后来她和男友达成默契,只恋爱不结婚。“结婚与爱情无关,它只是给双方关系套上了道德和法律的枷锁。”
眼下,越来越多适龄青年选择不结婚,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从2015年起,我国一人户占比逐年增加,已经从2015年的13.15%增加至2019年的18.45%,我国家庭正呈现单身化趋势。
对一些年轻人来说,不结婚是一种主动选择。在一项“哪些原因让你不想结婚?”的网络投票中,获票最多的选项是“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享受单身生活”。对另一些年轻人来说,不结婚则是被动接受。一位受访者坦言:“每天‘996’,哪来时间恋爱结婚?”
社交媒体上,“年轻人不结婚”话题引发广泛讨论。网友纷纷表示:“单着不好吗?为何要去尝爱情的苦”“每天都有恐婚新理由”“结婚才需要理由,单身不需要理由”“找不到合适的绝对不将就”……
随着单身青年渐多,“单身经济”悄然兴起,单身生活也变得越来越舒适和便利。面向年轻人的饭店推出“一人份”套餐,单身公寓市场火爆,迷你小家电和小型厨具持续畅销,甚至出现了“个人定制旅行”“一个人的婚纱照”。
中国特色政府四十多年来的瞎折腾,将中国人瞎折腾到越来越少。
吴连登:“江青的工资是243元。工资领回来我就记到账上。她的个人花销由她自己负担。主席的账我叫一号账,江青的账我叫二号账,他们都是各花各的钱,这是主席交代的,就是现在通常说的AA制。所有的采购花销由我来办,然后晚上回来记账,从牙膏、手纸到菜钱,都要详细记录。当时的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每个月要签字,定期给主席看。”
转载《毛泽东家庭财产真相》一文摘录: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刘 畅 《 环球人物 》(2008年第14期)
《毛主席和江青AA制 》
给毛主席管家,吴连登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主席的工资总不够用。
“很多人不信,中国共产党领袖,国家主席还这么紧张?毛主席的工资404.80元,每月的固定开销:党费10元;主席的房屋包括家具全是租用的,一月费用84元;两个孩子的学费,原来每人15元,随着物价上涨,提高到每人30元,这些钱都由毛主席负担;江青还有一个姐姐住在这里,每月生活费30元,也由主席支付;冬天还要取暖费30多元。大约固定花销为200元。”
吴连登算着毛主席的几大开支:“吃饭每月100元左右,哪怕是从中南海供应科拿回的一棵菜,也要付钱。主席还有很多民主党派的朋友,请黄炎培、章士钊他们,也是主席自己掏钱。另一个开支是抽烟,每个月将近100元,还要有几十元的茶叶。主席在外面开会,我总要带着茶叶去;如果没带茶,就算是在大民大会堂开会喝一杯茶,临走主席也要求我付给他们一杯2角钱。”
吴连登说,原本毛主席领取的是国家一级工资,总数是610元。三年自然灾害后,他带头将自己的工资从一级降到了三级,404.80元。“一直到主席临终的时候,这个数目再也没变过。”
“毛主席没有其他方面的补贴吗?”记者问。吴连登肯定地回答:“没有。主席还不如我们工作人员,我们出差和加班还有补贴,但是主席除了工资,没有任何额外收入。他说他不能开这个头。”吴连登有时也很为难,“我们去外地出差,人们认为能请主席吃顿饭,是莫大的荣幸,但是过后我都会去把饭钱补上,这是主席的硬规定,没人敢违反!主席说,如果他走到哪里都付帐,下面的人谁也不敢不付。”
毛主席还有一笔开支:湖南老家经常来人,有的是经济困难,有的是来看病,交通食宿和走时带的一点生活费,都由毛主席负担。“所以钱很紧张,我说这个家不好当。钱不够用时,我只能为难地去找毛主席。每一次我都拿着账本,先给他逐一汇报这个月的开销,主席一看我的架势,就会问‘钱又不够用了?’然后我要自己打报告,后面附上账单,一笔笔,清清楚楚,主席签上字,我才能到中央特别会计室去领主席的稿费。但也不能月月如此,那就是我管家的失职,所以主席家的钱最难管。”
江青的工资,也由吴连登管理。“江青的工资是243元。工资领回来我就记到账上。她的个人花销由她自己负担。主席的账我叫一号账,江青的账我叫二号账,他们都是各花各的钱,这是主席交代的,就是现在通常说的AA制。所有的采购花销由我来办,然后晚上回来记账,从牙膏、手纸到菜钱,都要详细记录。当时的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每个月要签字,定期给主席看。”
吴连登说江青最大的支出,可能是购买摄影器材和冲洗胶卷。“江青自己不摸钱,毫不夸张地告诉你,甚至有一次,她让我拿三元面值的人民币给她,我们国家哪里发行过这种钱?女同志需要打扮,她经常让我去给她改一些衣服,或者购置一些东西。没钱的时候,她也会把白色的衣服染成灰色,再过段时间又染成黑色来穿。有人说江青拿牛奶洗澡,这个在毛主席家里是没有的,我负责采购,没有买过那么多牛奶。江青当年用过的比较奢侈的东西,就是发胶。当时我不知道这叫什么名字,喷在头发上有泡沫那种,非常难买,只有友谊商店可以买到,每次都是我去。”
吴连登记得,江青喜欢京剧,常叫一些京剧界的朋友来开会。“但她每次都是中午11点散会,下午接着开,让他们回去吃饭,减少开支。后来,江青因为钱不够花,还曾欠过新华社8000块钱。”
1976年毛主席逝世以后,有谣言说他的身家过亿。当然了,这个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完完全全是一个《谣言》。反共者己认识到《谣言反共是死路》。因为毛主席艰苦朴素了一辈子,毛主席也是从第一次领《工资》开始人生的活动的。当然,社会上只要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就存在着资本家发《工资》,打工人领《工资》的事实。
但在中国共产党信仰为穷人打天下时,尤其是在初期的革命时期毛主席基本上是不领工资的。称其为《供给制》。不发工资没有薪水因为没有谁来提供军费。靠老百姓提供基本的食物和一些伙食费。伙食费有尾子时分发给干部和士兵作零化钱,是《官兵一致》的,干部不准多吃多占的。所以从毛泽东到士兵是同样的待遇。
毛主席第一次领工资,还是毛主席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的时候,当时毛译东每个月的工资是八块大洋。显而易见,这个工资对于民国时期的广大穷苦农民和工人来说已经算是高薪了。
要知道在当时中华民国那个年代,底层工人每个月只有一到两块大洋的工资,至于说农民的收入还要更少。当然了,如果与大学老师和教授相比,毛主席的工资就算是低收入人群。一位普通老师的月薪最少也有五十块大洋,像从美国留学被请到北京大学的如胡适这样的教授每个月的工资足足有两百块大洋之多。
中华民国的国民党党史馆还收藏了一张薪资单,这张薪资单上收款人便是毛泽东。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心生疑惑,中华民国时期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要拿500大洋换毛泽东人头,为什么还会给毛泽东每月开工资呢?不急,这是后来的事。话说毛泽东每月的这份工资的数额在当时也算不菲,每个月足足有一百二十块大洋,要知道这可是一名大学普通教授的月薪了。
这是中华民国孙中山的国民党政府,孙中山的国民党之所以会给毛泽东开工资,是因为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毛主席在孙中山的国民党政府挂职,当时毛泽东在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以及农民部身兼数职,所以才会有这么高的工资。当然了,后来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篡权,对共产党员及国民党内的左派实行《四一二大屠杀》。随着国共两党逐渐走向了对立,毛泽东的这份工资自然也就暂停了。
1955年,新中国延用了《民国时代的资产阶级法权》,开始施行工资分级制度,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等级划分,根据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职务,由高到低一共分出24个等级。其中第一级工资最高,属于国家主席,军委主席级别,按照规定,第一级每个月工资为600元。
之后每降一级逐级减少50块钱,也就是说周总理当时的工资就是550元。但是毛主席看过这个方案以后,毛泽东提出了反对意见,理由便是每个级别工资相差太多,这样容易导致贫富差距过大,一定要让工资差距合理,确保相对一点的公平。制定者们作了修改。
就这样在第二版的工资分级方案中,第一级工资变成了594元,第二级工资变成了536元,后面的分别为478元、425元、387元等等。在这个方案中,每个级别工资差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工资级别越低,相差越小,到了后面可能两个级别工资只相差5块钱。
在这其中,部队军人的工资要比普通老百姓要高,毕竟那个时候军人随时都有可能为国家牺牲,军人工资定高一点也就情有可原了。方案实施以后,起初毛主席领了几个月工资,后来毛主席却主动要求降薪,毛泽东一降再降,一直降到了404.8块钱以后,毛主席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毛主席的工资一直都是这个数,从来没有再涨过。对于一位国家领导人来说,四百多块钱的工资显然不够用。后来毛主席的管家吴连登就曾表示过,四百多块钱对于毛主席一家人来说捉襟见肘。
吴连登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当时毛主席两个女儿需要上学,不算平时的生活费,她们学费就要60块钱(当时还没实行免費教育)。毛主席每个月还要支付房租84块钱,党费10块钱,取暖费30块钱。毛主席妻子的姐姐生活困难,为了照顾她,毛主席额外还要支付30块钱。
这些钱加在一起已经一百多了,如果再算上家人的生活费以及烟钱和茶钱,基本上已经接近四百元了。如此说来毛主席的薪资待遇真的不高,幸亏李讷的母亲,也就是毛主席最后一任妻子江青,她每个月还能开两百多块钱,这才勉勉强强够用。
不过江青喜欢摄影,也喜欢看欧美电影,所以平时为了这些爱好,她也要花不少钱,不仅每个月她自己都不够花,还需要从家庭开销里面拿出来一部分进行补贴,因此毛主席一家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存款。
虽说毛主席的工资不够家庭开支,但是毛主席的稿費却不少,而且毛主席逝世后,还是留下了上百万的稿费遗产,又是怎么处理的?
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大人们都知道,毛主席生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唯独不为自己和家人谋半点私利,领袖风范,廉洁自律,古今中外,堪称第一。
到人民大会堂开会喝一杯茶,到基层调研吃饭,老百姓给送了一点茶叶,都要自己付费。身上穿的睡衣都打了几十个补丁。并不多的工资还要接济家在农村生活困难的身边工作人员和亲戚。所以去世后没有给家属子女留下一分钱的遗产。
毛主席生前多年积攒下的稿费,在毛主席去世后,走资派邓小平说:“主席生前没有安排,那就全部上交中央办公厅交了党费。”所以,按照走资派邓小平的意见,全部上交给了中央办公厅交了党费。
邓小平的这个决定和毛主席生前稿费的最终处理结果,当年是传达到全体中国共产党的全体党员的,所以当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全体党员的都知道。
而中国共产党的全体党员们不知道的是,邓小平自己的遗产有多少?和《邓小平文选》的稿费有多少?又是怎么处理的?至今无公开过。
由于走资派邓小平的带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大官小官的个人财产是不公开的。也是人们不知道的。
而周总理身后的遗产,到邓颖超同志去世时清点,全部家产也只有5000元人民币存款。按照他们的安排,也全部上交给了中央办公厅交了党费。
朱德去世后的遗产总共只有多年积攒下的存款20306元,去世后,全部上交给了中央办公厅交了党费,同样也没有给子女留下一分钱。
1994年5月29日,民进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在瞻仰韶山毛主席纪念馆时题词:“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雷洁琼说:“毛主席是中国人民心中的太阳!”
所以,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后,举国悲痛,万民空巷。人民是发自内心地崇拜毛主席,敬仰毛主席,怀念毛主席。这种感情,古今无人能比。
1981年,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就曾找过毛主席的大女儿李敏商谈遗产问题,当时李敏表示:“我只要父亲留给我的那一份,剩下的我不要”。那么毛主席的遗产中究竟留下了什么呢?
毛主席作为一国领导人,参加外事访问的时候,各国领导人为了表达敬意,都会多多少少送一些礼品。在这其中包括各种珠宝,营养品以及纪念品。
经统计毛主席收藏中光金表就多达十块,家里还有燕窝,人参等名贵补品,金银类的首饰,珠宝类的藏品也有不少。按理来说,这些都属于毛主席的个人财产,但是毛主席却不认为这些是自己的,只不过他在这个位置上,所以别国的领导人才会送给他。
按照毛主席的说法,这些财产都属于人民,所以后来毛主席才会将这些财产全部上交国库。至于说吃的这些,因为不易保存,都送给了工作人员一起享用。
平日里毛主席生活十分节俭,除了抽烟喝茶这些爱好以外,毛主席基本上没有任何物质上需求。有一次毛主席的手表坏了,送修期间,毛主席便向国库借了一只,等到自己的表修好以后,毛主席又将这块表还了回去。
著作在新中国毛泽东时代是没有《稿费》一说的,《毛泽东选集》在国内是没有《稿费》,很多国家出版发行了《毛泽东选集》这部作品,这也意味着,毛主席的《稿费》收入是来自友好外国的,因为各国发行毛主席的作品,也都需要支付稿费。
当然了,毛主席为了这部著作也是没少耗费精力,平时工作之余,毛泽东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写作。1951年,毛主席特意在石家庄待了两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专心修订《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所以毛主席也和普通人一样,都是靠着劳动来换取劳动报酬。
当时因为毛主席每个月都有很多的稿费汇来,因此当时中央特意成立了一个财务室,这个财务室就是专门负责管理毛主席的稿费,平日里毛主席的工资不够全家开销,所以毛主席便会从稿费中支取一部分,这样算下来,在毛主席逝世后的时候,毛泽东的稿费总剩余是124万元,可以说,这笔钱无论放在哪个年代,都是一笔巨款了。
在这笔稿费的处理上,毛主席也不是大手大脚,除了极少部分用在了补贴日常开销中之外,剩下的钱毛主席也都用来还共产党活动时欠的债和帮助一些特别请求毛主席的人了。
比方说在革命年代,曾有一个叫章士钊的人为我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得知章家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于是他便经常自掏腰包补贴章家,对此毛主席称这是在报答章士钊当年的恩情,是在“还债”。
还有毛主席在家乡的亲戚,以及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毛主席得知他们谁家里有困难需要帮助,毛主席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当时毛主席在老家的堂弟毛泽连生活非常贫困,所以毛主席生前一直补贴照顾堂弟的生活,并且在晚年还嘱咐女儿李敏,让她也要多照顾叔叔毛泽连。
毛主席的生活是很俭朴的,当时毛主席在家时总是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和拖鞋,家里吃饭虽然是四菜一汤,但却都是菜市场上最便宜的食材。接见外宾时总是一套中山装。未见毛泽东穿过西装。如今的走资派官员西装一件又一件,而且还是免费定制的。当然政府出钱。
毛主席逝世后的遗产一直到了1981年,当时中央办公厅才打算处理掉这笔遗产,说起来毛主席生前是曾表态要将剩下的稿费全部充公的,但中央办公厅商量后,却还是认为应该分给毛主席的儿女,因为他们的日子过得都不是很好。
李敏作为毛主席的大女儿,当时中央办公厅找到她商量遗产的时候,李敏只是说要毛主席留给她的那一份,李敏虽然知道毛主席留下了上百万的遗产,但却只拿走了毛主席生前使用的一些旧电器,放在自己家里留着作纪念。
虽然中央办公厅后来又给李敏汇款了8000块钱,但李敏却根本舍不得用,等到1991年毛主席的老家韶山修建毛主席铜像的时候,李敏便将这笔钱捐了出去,也算是自己尽了一份力。
余下的毛泽东《稿费》,走资派邓小平一句话《全部上缴》,而邓小平自己的都留给了儿女。这就是真共产党和假共产党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