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人生易老天难老战地黄花分外香

(2024-06-09 10:20:04) 下一个

人生易老天难老战地黄花分外香

 

 

 

毛泽东诗词欣赏

采桑子 重阳 (1929.10)

作者: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像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本于古乐采桑曲。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题解】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

毛泽东诗词《采桑子·重阳》赏析:

据《毛泽东年谱(1893—1949)》记载:“(1929年)10月11日,农历重阳节,当时临江楼庭院中黄菊盛开,汀江两岸霜花一片,毛泽东触景生情,填词《采桑子·重阳》一首:‘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词通过度重阳,咏菊花,赞秋色,抒发了诗人毛泽东的人生感悟和革命豪情,独具神韵,极富旷古绝伦的艺术魅力。毛泽东以特有的胸怀、气魄和艺术眼光,谱写了一曲革命人生的壮美颂歌。

毛泽东的逆境人生多感慨。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6月下旬,在龙岩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红四军内部关于建军原则和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等问题发生意见分歧。

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未能被多数同志理解和接受,毛泽东也因此未能继续当选前委书记。此后,毛泽东身患疾病,在闽西一边养病,一边开展地方工作。10月,毛泽东带病坐着担架赶到刚解放不久的上杭,住在汀江岸边的临江楼。第二天,适逢重阳节,毛泽东倚楼远眺,诗兴油然而生,吟成这首《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身处逆境时写的感怀之作。大病初愈的毛泽东心情复杂、百感交集。起句“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短暂,而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则比较缓慢,好像不容易衰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这里反用其意,以“天难老”反衬“人生易老”。

1964年1月,毛泽东对英译者口头解释说:“与人间比,天是不老的。其实天也有发生、发展、衰亡。天是自然界,包括有机界,如细菌、动物。自然界、人类社会,一样有发生和灭亡的过程。”

“岁岁重阳”,每年都有重阳节。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有饮宴祈寿之俗。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既是“天难老”的特点,也是“人生易老”的证明。

每年都有重阳节,景色依旧,而人的年龄却不断增加,特别容易使人感慨人生短暂。

面对重阳节,想到人生短暂,悲观者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观者表达“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929年的毛泽东年富力强,但又身处逆境,对于像毛泽东这样一个胸怀宏图大志而又深感创业维艰的人来说,内心的体验是极其丰富的。

单纯看词开头这几句似乎有些沉闷,略感压抑,但毛泽东终究是有伟大抱负的政治家,不会因时间无涯、人生有涯的感慨而消沉衰颓,反而更加激发起“及时当勉励”的紧迫感。

毛泽东吟咏菊花有新意。

“战地黄花分外香”,作者毛泽东笔锋突然一转,写出今年重阳节独特的感受和不同寻常的意义。

“黄花”即菊花,典出《礼记》:“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菊花与重阳习俗有密切关系,重阳节也被称作菊花节。早在西汉,中国就有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重阳节登高赏菊,也是千百年来诗人吟咏的传统主题。

如王勃《九日》:“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杜甫《复愁》:“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在不同的手迹中有不同的文本。

初稿作“但看黄花不用伤”,后改为“野地黄花不用伤”和“大地黄花分外香”。

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诗词》时才定稿为“战地黄花分外香”。

客观地说,初稿的“但看黄花不用伤”最能反映毛泽东当年写诗时的心境状态,但它的境界不如定稿。

改成“战地黄花分外香”,给读者创造出一个色香俱佳的非凡意境,原来的感伤情绪一扫而空,显得格外开朗洒脱。

着一“战”字,把战地的环境和氛围烘托出来了,从而为此词涂抹了一笔革命色彩。

古代诗人中,把菊花和战争、战场联系在一起的并不多。

唐代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道:“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表达了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

唐末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人把菊花与战争相提并论,但充满了血腥杀气。

“战地黄花分外香”化用杨万里的“若言佳节如常日,为底寒花分外香”,与元好问“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的句意完全相反,将消沉情绪转化为激扬的格调。

毛泽东笔下的战地菊花与革命战争联系在一起,经受丹心热血抚育,因而更加芳香四溢。

1996年1月28日,《文汇报》所载《舒同与毛泽东》一文中写道:“1932年春漳州战役结束,毛泽东同舒同第一次会面。打扫战场时,毛泽东握着舒同的手说,早就知道你了,看过你的文章,见过你的字。毛泽东边走边从弹痕遍地的地上捡起一颗弹壳,轻轻地说:‘战地黄花呵!’舒同会心地一笑,他为毛泽东如此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如此神妙的结句所触动。”

这是革命家的视角, 这是思想家的气魄, 这是革命乐观主义的自然流露。

毛泽东激越豪迈赞秋景。毛泽东词的下阕通过吟咏秋景表达对待秋天的态度。“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一年一度的秋风猛烈地吹来,与春天明媚和煦的春光迥然不同。

秋季不及春天那样万紫千红,嫩绿娇黄,香郁迷人,但秋风具有扫荡酷暑、荡涤尘埃的巨大威力。“劲”字写出了秋天强劲有力的个性,也隐隐透露出诗人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春夏秋冬四季中,秋以萧瑟凋敝、满目苍凉等特质给人以悲伤之感。“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

绝大多数古代诗人每每将悲情愁绪与草木摇落、万物凋零的秋景联系在一起,以萧瑟的清秋意象传达人生的烦闷、生命的忧患。无论是风格婉约的柳永、李清照,还是词风豪放的苏轼、辛弃疾,在红衰翠减、万物凋零的秋天,都禁不住感伤身世,悲从中来。

然而,毛泽东没有附和古代文人的悲秋情调。“胜似春光”一句,寓意非凡。在毛泽东看来,秋色比春光更加美好,更有魅力。

毛泽东打破了肃杀哀婉的文人悲秋传统,高扬赞秋情愫,展现出辽阔豪迈的艺术境界,彰显了豁达激越、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

“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高气爽,水天相接,这是对“胜似春光”的具体诠释。虽是绘景写实,却又胸襟宽广,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壮阔之感。

如果说“战地黄花分外香”是芬芳秀丽的近景,表达诗人对战斗胜利的温馨心境,那么“寥廓江天万里霜”则是辽阔壮丽的远景,寄托诗人对革命前途的美好遐思,余韵悠扬。

“万里霜”之“霜”不是霜雪之霜,而是秋色的代字,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霜”,色彩斑斓,绚丽迷人。

这首词的原稿是下阕在先,先描写秋天的壮美和江天的寥廓,再感悟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无限。

诗人毛泽东进行修改时,将上、下两阕互易位置。采用这种“挪移法”之后,原先字里行间透出的抑郁情绪锐减,先抑后扬,境界变得更加开阔,更使人感受到生生不息、激越豁达的活力。

这是毛泽东创作于逆境中的作品,有沉郁的思索,但全然不见怨天尤人、消沉郁闷的牢骚与哀叹,呈现给世人的是积极乐观、豁达昂扬的人生追求与洒脱心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高考》一直存在《方法》变了







毛泽东时代的《高考》是一直存在的。只是《高考》的《方法》改变了。走资派邓小平篡权改革开放后的《高考》用对付敌人的《方法》了。有些人不认真读《文革》的有关文章。看看走资派邓小平是怎么对待一个"赤脚兽医"的。文革中《高考》交白卷事件证明有《高考》。

再看走资派特色政府官方网对"高考"的注解:高考全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全国统一选拔性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一般是每年6月7日-8日考试。

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高等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 全国统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是按旧中国的考试制度。

1977年,走资派邓小平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是为了改变个人的命运。

只有"恢复高考"。

唯独没有取消高考的注解。

这就是走资派邓小平反对抹黑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的阴谋。

文革中直到学校停课搞文化大革命结束时的1968年7月21日,毛泽东对《人民日报》文章《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作出批注:“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据此,七·二一大学遍地开花,开始了工农兵学员的招收。从一九六九年试点大学招生到一九七0年扩大招生再到一九七一年后全国各大学校招生。从工人农民解放军中选拔学生后各招生学校出题数学、化学、物理和写一篇作文进行摸底考试。之后等待学校通知, 接通知后去学校报到。这就是工农兵学员。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六年每年都有《高考》的。

从一九六九年试点大学招生到一九七0年扩大招生再到一九七一年后全国各大学校招生。从工人农民解放军中选拔学生后各招生学校出题数学、化学、物理和写一篇作文进行摸底考试。之后等待学校通知, 接通知后去学校报到。这就是工农兵学员。

不懂得《共运》以及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修正主义的斗争胡扯什么废话。

站在走资派的立场上就是会抹黑文革和毛泽东。没有别的思路的。

用"开会"骗去坐了十五年的牢叫"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吗?

不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 除了反对还会有什么呢?

想反共产党就自己写文章反。没有人去你那儿胡搅蛮缠评论的。

张铁生被枣山大队推荐考大学工农兵学员,他在公社招生组“考生登记表”中的“本人志愿”一栏填写了兽医、农田水利两个专业。作为生产队长,他要率领社员锄草抗旱,没时间复习功课。

本来县里通知称,考前会组织考生统一复习3周,张铁生认为有这3周足够。

不料县里后来取消了复习计划,但张铁生不知道。

6月27日,接到通知的张铁生赶到县城,成为最后一个到达的考生。

1973年9月,根据张铁生想学兽医或农田水利的志愿,有关部门分配他到辽宁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学习。

张铁生成为辽宁农学院工农兵学员。1974年3月,张铁生和师生们一起到农村。在4个月时间里,张铁生和同学们为生产队治疗牲畜疾病,并且为农村培训了一批赤脚兽医。

1976年10月10日张铁生大学毕业,回到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继续插队务农。

1976年10月17日,辽宁省知青办的一位领导和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的一位干部乘吉普车来到村里,以到锦州开会的名义,将张铁生带走。从此张铁生开始了监禁生涯。

有关部门起初将张铁生安置在兴城县当地驻军的军营内。一位军代表向张铁生传达了中央粉碎“四人帮”的文件。张铁生当即表示:“这是政变,右派上台了。”

被安置在军营一个多星期后,张铁生的思想始终无法转变,随后又被带到沈阳,继续参加学习班转变思想,但仍无果。

张铁生对辽宁省知青办的一位领导说:“希望组织上尽快给我一个结论,我好早点回农村去,改变生产队的落后面貌,实现我的理想。”

这位领导劝张铁生赶紧表态转变思想,揭发批判毛远新,但张铁生并未领会其中涵义。

1976年11月18日,《山西日报》刊登《二月里的反革命噪音》,揭露张铁生1976年2月在山西进行“反革命煽动”的言行,这拉开了揭批张铁生的序幕。

12月,张铁生被押到沈阳市郊陈相屯,单独关押在某防化部队的院子内,每天24小时处在监视下。

对张铁生的批斗会随之展开,第一站就是他的母校铁岭农学院。

在批斗会上,张铁生得知自己被定性为“新生的反革命分子”,从铁岭农学院批斗会上被押走时,只有董礼平一人送别。

《批斗会》很熟吧! 文革开始对"地富反坏右"的《批斗会》,反右中的《批斗会》等都有邓小平的影子吧! 毛泽东在文革初就说"地富反坏右"早己定性, 错定的也己脱帽还批什么!

12月14日晚,在锦州开完批判会后,张铁生被关进沈阳看守所。

辽宁知青的典型人物柴春泽、吴献忠、刘继业等人也相继被关进看守所。

张铁生不仅被撤销党内外职务,还被开除了中国共产党党籍。

1983年3月,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公开审理张铁生反革命案。

在审理过程中,张铁生没有委托律师辩护,并拒绝法院为他指定辩护人。

在辩论发言时张铁生表示,自己只是个不明真相的“小将”,在复杂的路线斗争中犯了应当被宽容谅解的“错误”。

法院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阴谋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张铁生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刑期自1976年算起。

张铁生不服判决,以没有反革命目的、构不成反革命犯罪为理由,上诉至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上诉被驳回,维持原判。

文革中分散的造反派红卫兵几乎都是这样一个个被关被杀被消失的。

假如分散的造反派红卫兵都集中在天安们, 邓小平恐怕不用坦克用大炮轰了。

有些人不认真读文章。为了便于读, 在文章中再读一篇。看看走资派邓小平是怎么对待一个"赤脚兽医"的。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走资派邓小平在高考上耍两面派






1966年6月1日,中共中央(注:此时的中共中央主事的是刘少奇和邓小平等一线领导)批转高等教育部党委《关于改进1966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请示报告》后,当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当年的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紧接着18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彻底搞好文化革命彻底改革教育制度》,文章说,旧的招生考试制度已成为革命运动的绊脚石,所以“不仅招生制度要改革,学制、考试制度、升留级制度等等也要改革,教育内容也要改革……初小可以学些毛主席语录,高小可以学更多的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等文章。中学可以学《毛泽东著作选读》和有关文章。大学可以学《毛泽东选集》。”同时决定全国所有高等院校在1966年停止招生,高考被废除。

中共中央主事的是刘少奇和邓小平等一线领导。在这很短时间内刘少奇和邓小平等一线领导完成的一系列动作是刘少奇和邓小平想搞的文革。刘少奇和邓小平要"初小可以学些毛主席语录,高小可以学更多的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等文章。中学可以学《毛泽东著作选读》和有关文章。大学可以学《毛泽东选集》。”是何居心? 是和毛泽东通气了吗?得到毛泽东认可吗? 文革开始的五十天内刘少奇和邓小平做了很多对抗毛泽东的事。如同林彪一面称毛泽东"四个伟大", 另一面谋划暗杀毛泽东。如此复杂内幕下毛泽东写了第一张大字报进行反击。最后反击成功。然而毛泽东逝世了, 小丑们都一个个跳出来翻案了。就如一个张铁生也关了15年。

对于当年废除高考,毛泽东有没有指示或批示,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毛泽东有关废除高考的任何文字资料。1966年6月1日,中共中央同意并批转的《关于改进1966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请示报告》亦并没有取消高考的内容。然而,当刘源6月10日将北京四中高三(五)班致毛主席的信放置刘少奇的案头不过两天,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便作出废除高考制度及当年高考推迟半年进行的决定。自1952年以来已实施14年的高考制度,说废除就废除了。须知八年抗战,国民党政府都坚持一年一度的高考制度。为了解决撤退到大后方的高校和流亡到大后方的学生招生高考的困难,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用飞机空运试卷到各考点。刘少奇如此不顾及民意,只是为阻止毛泽东回归一线,竟以几千万在校学生的命运作赌注,是可忍孰不可忍?!实在匪夷所思啊!

刘少奇、邓小平的这步棋绝非教育改革问题,而是设局,妄图嫁祸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的如意算盘是:废除高考,将会民心丧尽,女一中、四中的信是写給毛泽东的,人们自然而然地误认为废除高考是毛泽东的决策。毛泽东将背负人民的骂名,背负历史的骂名。废除高考将导致全国停课,势必造成天下大乱,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还能进行下去吗?毛泽东还能重新回到台前吗?就是我刘少奇、邓小平下台,我也要留个烂摊子给你毛泽东!不幸的是,刘少奇、邓小平的阴谋得逞了。这是中国的悲哀,历史的悲哀。

毛泽东之所以发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旨在反修、防修,避免资本主义复辟,不让劳苦大众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当然教育革命是一项具体内容。网各"居士"通过大量的周密考证,当年的废除高考以及全国性的“停课闹革命”,压根儿不关毛泽东的事。结论是:1)、关于废除高考,未作任何指示;2)、关于废除高考,刘少奇、邓小平不曾向亦不必向毛泽东请示甚至通报,而是刘少奇、邓小平的一大阴谋;3)1966年5月至7月下旬,毛泽东一直在南方,不在北京。

更重要的是,最知情的孔丹、刘源都没有披露毛泽东与废除高考有关的半点信息。此外,记者与当年在北京四中高三(五)班就读的“大师级”学者周孝正(居士于2012年9月28日在北京京西宾馆曾与周孝正有一面之交,他见我谈吐不俗,还把他的家庭电话和邮箱号留给了我)作过一次谈访。

记者:如果不介意的话,谈谈你们班在1966年写的废除高考的那封信吧!

周孝正:可以。我们班47个同学,当时以全班同学的名义給毛主席写信,倡议废除高考.....后来就登在《人民日报》上了。

记者:听说你们这所学校有很多高干子弟,来自上面的信息很灵通。

周孝正:是的。林彪孩子林立果,刘少奇的孩子都是我们学校的。孔丹(学生党员,团支部书记,写信就是由他率领的。博主注)是孔原的孩子。孔原当时是中央调查部部长。实际上我们班有的高干子弟知道“上面”有这个意思,他们就来一个倡议,况且上面也要利用我们学生。(引自《在高考风云中沉浮的学子细述当年》................

须知,周孝正是著名的反毛学者,连他都不得不承认“‘上面’有这个意思”,“况且‘上面’也要利用我们学生”。这里的“上面”分明是指刘少奇、邓小平一伙,而不是毛泽东。如果是毛泽东,不知有多少反毛文章面世了。总之,当年废除高考倘若与毛泽东有半点干系,早就你知我知天下尽知了。故奉劝全国当年的在校生,千万不要错怪毛泽东。除了走资派、官二代、红二代、富二代外,我们都是受害者,然而,真正最大的受害者,是毛泽东,是他参与创建的中国共产党,是他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专政集权》只会存在资本主义






《专政集权》只会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 所谓选举产生的总统议员都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只是为资本服务的。只是为了《钱》而提供服务的。离开了资本家的《钱》,离开了执政党作为一国的最大的资本家财团给议员们发工资,每年涨工资之外,这些议员愿意会免费为《谁》服务?被选上作为面试成功获得一份工作而己。各个议员都得听令于该党的党领之《专政集权》举手表示同意而己。

共产党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 所以不可能也不允许也不可能更是不存在"专政集权"的。(请注意:如今的俄罗斯和中国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不同的是前者也同西方一样“民选“。而中国走资派是隔几代指定的。他们都不是共产党。)

真正的共产党执政的各行各业上上下下各级领导部门中都有工农兵参加。军队中有士兵委员会 , 干部没有特殊待遇,没有将军和士兵的不同伙食标准,官兵同吃同住。工厂中工人参与工厂管理和决策。农民为人民公社社员, 管理者产生于社员中间。

共产党人的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

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共产党宣言中说,有人责备我们共产党人,说我们要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要消灭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
  
好一个劳动得来的、自己挣得的、自己赚来的财产!你们说的是资产阶级所有制以前的那种小资产阶级的、小农的财产吗?那种财产用不着我们去消灭,工业的发展已经把它消灭了,而且每天都在消灭它。
  
或者,你们说的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吧?
  
但是,难道雇佣劳动,无产者的劳动,会给无产者创造出财产来吗?没有的事。这种劳动所创造的是资本,即剥削雇佣劳动的财产,只有在不断产生出新的雇佣劳动来重新加以剥削的条件下才能增加起来的财产。现今的这种财产是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中运动的。让我们来看看这种对立的两个方面吧。
  
做一个资本家,这就是说,他在生产中不仅占有一种纯粹个人的地位,而且占有一种社会的地位。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
  
因此,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
  
因此,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时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专政集权》只会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 所谓选举产生的总统议员都是为少数人服务的。

共产党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 所以不可能也不允许不存在"专政集权"的。各级领导中都有工农兵参加。军队中有士兵委员会 , 干部没有特殊待遇, 同吃同住。工厂中工人参与工厂管理和决策。农民为人民公社社员, 管理者产生于社员中间。

共产党人的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

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一位拥有很高成就的理论工作者这样写道——

“在人民看来,毛泽东是他们永远的骄傲,毛泽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灿烂升华。其品格,虽珠峰不足以夺其高;其思想,虽大海不足以夺其深;其功勋,虽日月不足以夺其光。”

一位曾经为保家卫国出生入死的老军人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中外历史上流星般闪过的众多风云人物,大多数只创造过局部的业绩,留下过瞬间的灿烂。而毛泽东作为太阳式的历史巨人,却代表和塑造了整整一个时代的辉煌。毛泽东创造的宏业伟绩将永载史册,永久闪烁在时空画卷和人民的记忆中。”

更多的人是普通人,虽然他们不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如此的情真意切的语言表达出来,但会用更加深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怀念——

默默地在胸前别上一枚像章;轻轻地唱起“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在毛主席的塑像前虔敬地献上一束鲜花……

人们为什么怀念毛泽东?

怀念毛泽东,是在怀念一个时代,同时也是在表达一种对未来的向往。

也许,我们可以把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的历史,简单地划分为两类。

第一类,少数人统治、剥削、压迫多数人;

第二类,多数人统治少数人。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绝大多数时间处于第一种状况,只有极少数的时间,如毛泽东时代,属于第二种状况。

从这个角度来看,毛泽东时代是相当“反常”的,和历史上的一切时代,都有本质的区别。

说毛泽东时代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这不是一句空话或溢美之词,而是指当年的一切制度安排,一切政策的制定,首先考虑、服务的是劳动群众阶级,是大多数人。

这样的制度和政策,我们可以罗列出很多——

包括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劳动者参加企业管理开辟道路的鞍钢宪法、农村的赤脚医生制度、七十年代的工农兵上大学制度、着眼于提高整个工人阶级政治水平的“七二一工人大学”制度、“五七道路”……,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时代,是一个高度民主的时代,这种民主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实质上的。

由于大多数人被压迫、被剥夺几千年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文化水平还不够高,政治经验也不丰富,所以这样一个“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实践,必然充满了挫折、乃至痛苦。

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把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的崭新世界,是一个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高度一致的世界,因此,也是一个代表了人类社会未来的世界。

有人说,怀念毛泽东就是“怀旧”,就是想“回到过去”。

这种说法,如果不是无知,就是蓄意污蔑。

只有对这个世界仍然充满希望,对未来美好的理想社会仍然充满信心的人,才会怀念毛泽东!

毛泽东时代,是一个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世界。

这样的世界,一定要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定要“斗私批修”,抑制少数精英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冲动,防止他们重新爬到多数人头上,重建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所以,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包括缺乏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劳动群众阶级缺乏足够的政治成熟、中国革命的胜利过于辉煌以至于很多人笃信一种红色版本的“历史终结论”等……,很多时候,毛主席不得不靠自己的一人之力平衡整个精英集团===文革。

毛主席意识到了这种状况的危险性。他说,“我是准备跌的粉碎的”,同时,他也是达观和坦然的,“物质不灭,不过粉碎罢了。”

毛主席在长征途中,有词咏山“天欲坠,赖以拄其间”。

事实上,他又何尝不是阻止天塌地陷的擎天一柱呢?

毛主席身后,他的担忧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现实。

新自由主义肆虐的世界,变得极度腐朽、极度不合理——极少数人迅速暴富,攫取了大多数人创造的财富,反过来还要污蔑大多数人是“垃圾人口”,必欲除之而后快!

由于毛主席的去世,全世界的精英都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甚至无恶不作。

但毛主席已经证明了,把“颠倒世界重新颠倒过来”是完全可能的,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世界,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可以做到的。

怀念毛主席,不仅是一种情感,首先是一种政治。

怀念毛主席,就是要从毛主席领导亿万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伟大革命实践中汲取信心、勇气和力量,学到理论、经验和方法,然后身体力行,去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新世界!

“这是最后的斗争,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毛泽东选集》英文本翻译出版








英国劳伦斯出版公司出版的《毛泽东选集》英文本,第1版就能印刷12000册。查阅相关资料显示,21世纪初期(零零年代),专职研究毛泽东人数最多的国家是英国——有3000多专业学者。当时,日本出版毛主席的著作品种最多的国家,出版品种至少千种以上。

当下,全世界有至少50多个国家与地区也翻译出版了毛主席著作,有至少20个国家以20种文字翻译出版《毛主席语录》。

?在中东地区,伊拉克政府曾组织翻译、选译毛泽东的著作,1958年的发行量为9万册,到1959年达到33万册,1955-1961年累计发行超过50万册。叙利亚大马士革出版社翻译阿拉伯文版《毛泽东选集》1-3卷、毛泽东著作单行本多种,并把中国图书发行到沙特、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等国家、地区。

1962-1966年五年间,中国书刊在加纳的发行量为138万册,坦桑尼亚53万册,尼日利亚85万册,阿尔及利亚64万册、埃及56万册。毛泽东著作在非洲是极其广泛的“畅销书”。

乌拉圭共产党所创办的人民联合出版社曾翻译出版毛泽东著作每种订货基本在1000册以上,。

古古巴书店、新民主同盟所的光华书店,曾发行毛泽东著作每种2000册至5000册。

?70年代上半期,墨中友协和国际补偿公司发行毛泽东著作,每次订购数量均超过万册,例如1974年进口毛泽东五篇哲学著作8万册、1975年提出进口《毛主席语录》10万册。

哥伦比亚的70年代,各种革命党派、革命组织发展,积极订购毛泽东著作,毛泽东著作为代表的中国图书由1967年的6万多册增到1971年的40多万册。

1992年,阿根廷一家书店翻印西班牙版《毛泽东选集》两卷本,很多书店供不应求,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就销售1000部。委内瑞拉仅有600万人口,而且文盲极多,毛著作却极其畅销。

?看看毛主席的世界影响,中国历史上无人可比!

毛泽东,世界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

毛泽东的著作,也是世界各国大量的政治家、军事家——包括他的阶级敌人的必读书。

毛泽东的阶级敌人——资产阶级、欧美日政客、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家,也把他的著作视为企业管理和政治谋略、军事战略学习的必读著作。

中国对于人类世界影响力最长远、深刻的文化“输出”,就是中国自己创造性特征的共产主义革命文化的“输出”,是世界无产阶级伟大导师毛泽东缔造的“毛泽东文化”的“输出”。

这种影响力,比元朝时期中国对世界影响力还要大。元朝影响到了欧洲和广大的亚洲以及部分的非洲,但是对于南北美洲没有影响。

而且,元朝的影响力仅限于武装力量和政治统治等硬实力,而毛泽东思想的世界影响和历史影响,在于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军事理论、文化思想、经济思想等软实力领域,比蒙元深刻得多、持久、广泛得多,对于全人类解放事业特别是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巨大!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真实经济概况








1949----1979年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真实的经济概况

1949~1979年,新中国毛泽东时代工业总产值从约 142亿元成长到4 681亿元,成长32倍。

1949~1979年,新中国毛泽东时代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有迅猛增长。

1949~1979年,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发电量由43亿度增加到2 820亿度,增加了65倍。

1949~1979年,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原煤产量由0.32亿吨增加到6.35亿,增加近19倍。

1949~1979年,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钢产量由15.8万吨增加到3 448万吨,增加211倍。

1949~1979年,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棉纱产量从32.7万吨增加到263.5万吨,增加7倍。

1949~1979年,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329.5亿元增加到1979年的1,698亿元,以可比较价格计算,增加8倍多。

1949~1979年,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主要农产品产量也有明显成长。

1949~1979年,新中国毛泽东时代中,特别是粮食产量在30年中由1.12亿吨增加到3.048亿吨,平均每年增长3.5%,大大超过人口每年2%的成长速度。

1949~1979年,新中国毛泽东时代,国民所得从358亿元成长到1978年的3 350亿元,增加9倍多,按可比价格计算,30年约增长4.5倍,年平均增长15%,按人均数额计算,从66元增到343元。

1949~1979年,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国民所得中用于消费的部分也增加较快,1952年只有477亿元,1979年增加到2,195亿元,增加4.6倍。

1949~1979年,新中国毛泽东时代,扣除人口成长因素,近30年人均消费额成长1.6倍。

毛泽东时代新中国(1949~1976)经济发展成就,综合体现为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起飞和增长,从1952年到1979年,新中国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8%~9%,国民收入平均每年递增7 %(见表2)。新中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中国现代化的推进打下了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实现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变迁。

在现阶段特定的内外社会背景和条件下,一种贬抑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言论总是若隐若现。西方产权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籍张五常教授不顾主要事实,对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建设成就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声称「共产制度在中国推行几十年,行不通也是事实。 」新中国「是人类历史的大悲剧」等。张的荒谬之言遭到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程恩富、左大培、李炳炎、顾征民等人的实证性批驳。在与张五常的论战中,程恩富教授如此写道:「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多年,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封锁、对外援助较多和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尽管没有完全扭转一穷二白的遗留状况,但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改善比过去快,与世界多数国家的经济差距在缩小。

相比在走资派邓小平“猫论“指导下的改革开放的今天是:

吾笑贫不笑嫖娼小姐爷叔同床睡

搞活特色市场下密友亲朋结成党

经济挂帅向钱看 保护环境往后放

国财更名变私产 那顾道德耍沦丧

先富起来一小帮 游戏规则资商量

尽早把钱弄到手 黑猫白猫皆无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