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换角度评价毛泽东时代功过是非

(2024-06-01 12:16:24) 下一个

换角度评价毛泽东时代功过是非

 

 

《去伪求真》。12月26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世界人民的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诞辰周年纪念日,人们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向毛泽东同志坐像三鞠躬并瞻仰了 毛泽东同志遗容,共同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  全国上下各族人民都在以各种方式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周年,新一波的毛泽东热潮已经席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充分展示了广大劳动人民对毛泽东主席的无比热爱和崇敬之情,这种党 心民意的洪流是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现在主流中流行的有关毛泽东「建设有过」的「过」主要表现为「强调阶级斗争而耽误了经济建设,使人民生活贫穷」。  这种评价是对是错?  我们只有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去实事求是的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毛泽东时代为什么强调阶级斗争?

要正确评价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理论,首先必须明确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之间长期武装斗争的性质是什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之间长达28年的生死博斗并非一般的政权之争,而是激烈的阶级斗争,这才是历史事实。  在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后,蒋介石反动集团人还在心不死,他们盘踞台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时刻妄图夺回失去的「天堂」;被打倒的地富资本家和潜伏的美蒋 特工、土匪、反动会道门从没停止破坏捣乱,国内的阶级斗争明暗交错,异常激烈。  从国际环境来看,以美帝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红色政权虎视眈眈,施用各种手段封锁包围、颠覆和演中国。  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是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两个阶级阵营的公开较量,而美国中情局五十年代开始实施的《十条诫令》则是针对中国和平演变的隐蔽战争,这种意识形态的渗透 实质就是阶级斗争的激烈表现且至今没有停止。

 由于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剥削思想根深蒂固,不断侵蚀人们的思想。  如果我党在夺取政权后不加强思想战线上的意识形态斗争,放弃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就必然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革命队伍中必然会出现贪官污吏,这些新生资产阶级必然 会同无产阶级进行殊死搏斗,这种阶级斗争反映到党内就成了两条路线的斗争。  建国初期粉碎高岗反党集团和文革时期粉碎林彪反党集团的斗争,充分证明了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激烈性。

在急风暴雨般的阶级斗争暂时平息后,阶级斗争依然存在,这是阶级社会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任何否定阶级斗争客观存在的结果,必然以丧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为始, 以丢掉无产阶级政权为终,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就是最好的证明。  毛泽东强调「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是当时国际国内历史环境下的必然,是在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双重进攻下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正确决策,是在蒋介石反动集团反攻倒算和封建剥削 思想糖衣炮弹面前确保共产党人防腐拒变的长鸣警钟。  如果中国共产党推翻了蒋家王朝资产阶级政权后又产生新的资产阶级,那么我们与朱元璋、李自成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共产党还称得上是马列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吗?  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理论虽然曾经「伤害」了极少数人,但是,如果这种「伤害」是为了跳出历史周期律,为了避免李自成悲剧重演而清除隐藏在革命队伍中的刘宗敏、牛金星,那又 何错之有?  身为共产党人是应该以个人荣辱为评判标准,还是应该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为评判标准呢?  当有些人埋怨毛泽东抓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糟得很」时,中国共产党该不该为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和实践培养、造就了一支强大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无产阶级 革命队伍,确保了中国没重蹈苏联亡党亡国的覆辙而重新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呢?

毛泽东到底懂不懂经济建设?

这个问题争议很大,正反两方面的评论文章差别也很大。  我只想问问当今自我标榜的经济学家们,你们对中国特色了解多少?  你们谁能写出《论十大关系》这样的政治经济巨作?  谁更懂得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发展之路?

毛泽东是一位意志坚定的人民领袖,他在一些喝过洋墨水的精英眼里甚至还有点“土气”,但是这点“土气”使毛主席更了解中国,更知道怎样建设中国、发展中国 。  在这方面实事求是介绍毛泽东时代伟大成就的文章很多,我在这里不想重复新中国从零起步,用了不到三十年时间发展成世界第七经济强国的经济奇迹,只想从另一角度列举 几例毛泽东逝世后被迫下马的高科技经济建设项目来论证毛泽东晚年是否面临经济崩溃的边缘。

1.运10大飞机:1970年8月立项,1976年7月第一架下线测试,1980年9月26日首次试飞成功,先后飞抵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郑州、合肥、广州、昆明、 成都等国内主要城市,并七次飞抵拉萨。  试飞证明运-10飞机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基本设计在当时与波音相差仅仅几年的水平,同处于试飞测试阶段,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1986年因3000万元改进研制经费预算未通过而下马。

2、直-7、直-8直升机:中国空军设计制造,1975年定型,基本性能与当时的俄罗斯米8和法国AS332性能参数十分接近,1978年原计划投入试验生产时下马。  还有其性能绝对可以与当时欧美国家的武装专用直升机匹敌的直-8,原定于1979年试验生产,1980下马。

3、歼9、歼10战机:设计定型于1975年的前鸭翼布局的歼9战斗机,与同时代出现的美质F14A,法国幻影IIIV都是同一个级别,其性能与作战能力均不在后者 下,原定于1979年生产,但于80年初被下马。  原计划的歼10战斗机,是在歼9基础上的持续研发的,它的气动布局远比现在的以色列半F16要好很多,80年代初被迫搁浅,后被以色列将技术拿了过去。

同时期下马的还有:装备与美国同时期同级别同档次和同等能力的大型平板雷达(即最早期的多普勒三坐标雷达)的大型驱逐舰计划;最大搭载能力达到6枚弹头。  每枚当量12万吨,可搭载3枚弹头2枚欺骗弹头覆盖USA的“DF7计划”;具备了“二次加载”机制的反导计划;优于日本同期技术的长城、曙光大型计算机项目; 工业自动化项目;数字焊接系统等等高新科技项目一百多项。  这些被下马的尖端科技项目在二、三十年后有的被作为高科技高代价引进,有的重新上马巨资研发。  如果硬要说毛泽东“建设有过”,那只能是在国防、民用高科技领域步子迈得太快,差点坏了洋奴买办们的“好事”。

如何看待毛泽东时代过紧日子?

要讲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分辨什么叫贫穷,什么叫富裕。  贫穷不只是缺乏钱财,生活拮据,也包含资源分配是否平等,是否能够维持一个健康的家庭、能否教养小孩、能否参与社会活动,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和服务的不足是否逐步改变或改善等 。  而富裕的意思是指经济宽裕,充裕丰富。  贫穷是相对富裕而言的,具有时空性、相对性。  新中国是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白手起家,面临的是物质匮乏、农业落后、工业几乎从零起步、百废待兴的艰难局面。  建国初期的一、二十年属创业阶段,创造的财富除了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既要建立起涉及民生的基础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等社会福利体系,又要用于扩大再生产 ,加强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巩固国防,为国强民富打基础。  因此,全国人民只能勒紧裤带、流血流汗、艰苦创业,唯有这样,才能健康快速地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如果在经济基础极端薄弱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生活,那才是不懂经济的败家子。

 虽然创业期间是艰苦的,但是毛主席主席始终关心人民的物质生活改善,把人看成是「第一个最可宝贵的」。  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毛主席不仅制订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著名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字方针。  而且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通过兴修水利,开荒造田、科技兴农、杂交育种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增加粮食生产,保证人民生活需要。  与此同时,在当时艰苦环境下为了将有限的生活资料惠及全民,确保每个人平等享受物资供应,毛泽东采取了计划定量供应生活资料的票证制度,确保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公平合理性,有效 预防了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的产生,维护了社会稳定。

在毛泽东时代,虽然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仍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即使在全民经商、科研让道的改开前期,票证制度仍然维持了十余年,粮票制度直到1995年才最终取消,这充分说明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改善人民生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有一个 渐进的过程。  后人一时也办不到的事为什么非要强求毛泽东必须办到呢?  建国初期面临的一穷二白的贫穷是万恶的旧社会造成的,并非毛主席、共产党之过。  毛主席一直在努力改善民生,而且克服一切困难建立起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人民福利制度,虽然那时物质相对匮乏,但并不贫穷,人民群众所享有的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等 福利保障甚至比现在还富足,被联合国评定为最公平幸福的国家,这样的民生成就堪称世界奇迹,没有一颗真正的为民之心是根本办不到的。  毛泽东时代贫乏的是部分物资,富足的是全民福利,生活品质稳定提升。  我们可以说,今天能吃饱,是完全建立在毛泽东时代提供的农业基础上的。  这里我要问今天的富豪们,无论你们后来积累财富方式是否合法,只要你是白手起家,肯定经历过创业初期的苦日子,那么你会怎样评价自己曾经的艰苦创业时光呢?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十分重视人民政权巩固、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他不但为新中国设计好了一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康庄大道,而且领导全国人民通过艰苦奋斗,流血流汗, 在险山恶水中开山搭挢,奠路基铺土石,完成了最艰难险阻的基础工程,开辟出了一条平坦而宽广的通往「四个现代化」的幸福大道。  毛泽东逝世后,后来者在此坚实的路基上铺上了水泥沥清,就把功劳归于自己并否定前人打下的基础,这种人既不求实,也无诚信,更无良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高校毕业生要到工厂农村部队去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口中,文盲率高达80%以上。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后,一场大规模的识字扫盲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其中,西南军区文化干事祁建华发明的“速成识字法”在全国范围广泛推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先后四次开展扫盲运动,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文盲率。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把《工农教育》有中国共产党政府提到国家议事日程上来……,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之初就迅速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设立了大量的夜校、冬学和识字组,孩子教妈妈识字、夫妻互教互学的动人场面随处可见。这首《夫妻识字》就来源于著名作曲家马可在延安时期创作的秧歌剧。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政府是为《工农教育》的。不是为少数有钱人的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开办学校到文革也只有十几年,那些工农子女从扫盲到小学中学上课学习,教的老师都是旧中国留下来的老的教育方法。又有谁能做到让这些学生都能懂得“微积分“?文革中的工农兵大学生不懂“微积分“能怪谁?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保持高等教育的连续性,新中国共产党政府提出“维持现状,立即开学”的方针,全国高校基本单独招生。

1952年,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开始,招的都是旧中国留下来的初高中生,有的还是私人教的,也是参差不齐的大学生。直到1966年“文革”前,高校招生一律实行的是全国统一命题,一次考试,分批录取的办法。同时也有部分高校自主招生,招生工作的原则是阶级路线与政治和学业兼顾,生源主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其他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

1957年,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毛泽东主席讲到:“我们高校的学生,据北京市的调查,大多数是地主、富农、资产阶级以及富裕中农的子弟,工人阶级、贫下中农出身的还不到20%。全国恐怕也差不多。这种情况应当改变。”这一时期,毛主席的教育方针已经明晰:“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

1958年,中国政府作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十五年左右普及高等教育。”1958年一年,全国新增普通高校两百多所,平均每三天就有两所高校成立。到1960年,全国高校的数量已经由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了1960年的1289所。

1964年春节,毛泽东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毛主席批评了当前的教育方法和考试制度。他认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对的,但是办法不对。课程太多,压得太重,是很摧残人的,”“现在的考试办法是对付敌人的办法,而不是对人民的办法”。此时,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已经很明确,抵制“精英教育”,强调“平等教育”。

196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新的办法”:从本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下放到省、市、自治区办理。高等学校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坚持“政治第一”的原则,贯彻执行党的阶级路线。《通知》指出,从1966年起招收的新生将来毕业后,可以分配当技术员、干部、教员,也可以分配当工人农民。

从此,“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十六字方针就成了中国大学录取方法。

1967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合发出《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这个通知发布后,自11月起,全国中小学生陆续回到课堂,新生也开始入学。

上海机床厂的培训经验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注意。1968年,为了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上海机床厂举办了一次培训。1968年7月22日,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人民日报》刊载了《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毛泽东亲自写了一段编者按。他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后来人们把毛泽东这段话称为“七二一指示”。 同年9月,为了贯彻“七二一指示”。上海机床厂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学制为两年,学生毕业后仍回厂工作。此后,“七二一工人大学”的教学模式逐步向上海市以及全国的工厂企业推广。

“七二一指示”的发表,构成了毛泽东主席培养大学生的两个相互结合的方针:一个方针是,高校毕业生到工厂、农村、部队去参加劳动和军训,当普通劳动者或士兵,接受工农兵再教育;一个方针是,从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中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后再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种通过相互结合的两个方针来培养工人、农民、解放军大学生,或者把大学生改造成为工人、农民、解放军知识分子的思路,就是毛泽东设想的“教育革命”的方向。

1970年—1976年,“工农兵”和“大学生”,这两个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词汇一经结合产生了惊人的“化学反应”,一场前所未见的高等教育模式成为事实。
ZGBD 回复 悄悄话 哈哈有意思
ZGBD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居然還有如此可愛的毛粉,跟從墳墓裡爬出來的人說的話一樣。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毛泽东时代为什么不搞计划生育








毛泽东时代为什么不搞计划生育?毛主席为什么不搞计划生育?

毛泽东认为《人》是第一要素,因为没有哪一个发达国家是靠计划生育富起来的。

没有人,你住大别墅,只能与鬼同享用;没有人,城市将变成鬼城。

毛主席为什么要让“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因为农村接地气,那里可以呼吸到最新鲜的空气,吃到新鲜的食物,那里可以强健人民的体魄,那里可以保存实力培育和发现人才。

《人》一旦离开土地就没有灵气。

毛主席为什么不允许私人乱开采和出卖地下资源?

因为毛泽东知道资源的宝贵,毛泽东有着战略家的思维。

毛主席为什么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人》最可怕的是死于安乐。

既然人类有战争存在,国家就要有忧患意识,国家只有充足的粮食储备,推荐微信搜索公众号"国际军事内参".遇到自然灾害才能应急处置。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惶。

奔驰车能充饥吗?

高楼大厦能应对敌机空袭吗?

速生蔬菜能储备吗?

塑料玩具能防空吗?

毛主席为什么能在百废待举的情况下,领导科学家们造出两弹一星、核潜艇?

这些成果至今还在有力地威慑着侵略者。

护卫着我们的子孙后代。

为什么走资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

培育了几十几百万的贪官。

使大批优秀干部坠落为罪犯。

几千万良家儿女沦落为失足青年即妓女。其中有被迫和自愿的。

由于(鼓励人们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大面积的制造和使用农药、化肥、三聚氰胺、甲醛、苏丹红、瘦肉精、一摸红等等毒素;医院追求经济利益进行过度治疗、过度用药)上千万人被毒死。

大批技术能手变成了下岗人员。

大批良田被种上了钢筋水泥。

大量宝贵的地下矿产资源被无序的破坏性开采,并且以低廉的竞争价格出让给了国外。

各级地方政府靠出卖土地招商引资。

等等等等 ...  

许多个为什么?

如今人们才如梦方醒!
野彪 回复 悄悄话 道理大家其实都知道。但这是文学城哦,这里是反华和反毛的大本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