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共产党必须保障工人的医疗生活

(2023-04-05 09:46:10) 下一个

共产党必须保障工人的医疗生活

 


中国共产党中央即确立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工作方针,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强调要想依靠工人阶级,就必须加强工人的工作,必须保障工人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工人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不仅适度提升了工人薪资水平,还建立了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等工人福利。

工人们尤其是国营企业和公私合营厂矿的工人随着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切身感受到“在我们国家里,人是最宝贵的财富,社会主义需要人来建设,建设社会主义也是为了人”,同时也产生了“以厂为家”的厂矿主人翁意识。

1954年车间医师制在国营企业和公私合营厂矿的推行,车间医师与车间保健站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所展现出的对工人人格的尊重、身心的关怀与新中国成立之前工厂中普遍存在着“只重机器不重人”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使工人感受到“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下的卫生工作,才能主动地积极地为工人服务,只有人民的卫生工作者与工人阶级在思想上建立着亲密的关系,才能无微不至的为保护与增进工人健康着想”。车间医师制关注工人身体,极大地增强了工人“以厂为家”的责任感,助推了生产的发展。

实行车间医师制的初衷是为了贯彻卫生为生产服务、为工人服务的方针,旨在通过降低工人患病率来节约生产成本、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为降低工人患病率,车间医师与保健站护士对工人健康进行了全方位的管理,有效缓解了慢性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对工人身心的折磨;减轻了生产和生活环境中有害因素对工人身体的侵害;降低了季节病性多发病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此外,在“预防为主”方针的指引下,车间医师对重点疾病进行了系统的防治,并通过卫生宣教工作提高了工人的卫生文化水平,有效降低了工人患病率,减少了工人因病休工带来的经济损失。这些对工人切身利益的关照,使工人深切感受到车间医师和保健站护士是真正为工人的健康与利益考虑,从而增强了对工厂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转载《卫生何以服务于工业生产——新中国成立后车间医师制引入、运作与效用》

作者:李彪

车间医师制强化了工人“以厂为家”的责任感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中央即确立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工作方针,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强调要想依靠工人阶级,就必须加强工人的工作,必须保障工人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工人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不仅适度提升了工人薪资水平,还建立了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等工人福利。工人尤其是国营企业和公私合营厂矿的工人随着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切身感受到“在我们国家里,人是最宝贵的财富,社会主义需要人来建设,建设社会主义也是为了人”,同时也产生了“以厂为家”的厂矿主人翁意识。随着1954年车间医师制在国营企业和公私合营厂矿的推行,车间医师与车间保健站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所展现出的对工人人格的尊重、身心的关怀与新中国成立之前工厂中普遍存在着“只重机器不重人”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使工人感受到“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下的卫生工作,才能主动地积极地为工人服务,只有人民的卫生工作者与工人阶级在思想上建立着亲密的关系,才能无微不至的为保护与增进工人健康着想”。车间医师制关注工人身体,极大地增强了工人“以厂为家”的责任感,助推了生产的发展。

实行车间医师制的初衷是为了贯彻卫生为生产服务、为工人服务的方针,旨在通过降低工人患病率来节约生产成本、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为降低工人患病率,车间医师与保健站护士对工人健康进行了全方位的管理,有效缓解了慢性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对工人身心的折磨;减轻了生产和生活环境中有害因素对工人身体的侵害;降低了季节病性多发病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此外,在“预防为主”方针的指引下,车间医师对重点疾病进行了系统的防治,并通过卫生宣教工作提高了工人的卫生文化水平,有效降低了工人患病率,减少了工人因病休工带来的经济损失。这些对工人切身利益的关照,使工人深切感受到车间医师和保健站护士是真正为工人的健康与利益考虑,从而增强了对工厂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车间医师制在运作过程中同样强调对工人的尊重与关怀。车间医师工作方法均表达出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主力军,车间医师和保健站护士要牢固树立为工人健康服务的思想。如南京铁路医院几个保健站的经验是必须与工人打成一片,多听取工人的意见,要注意与工人搞好关系,“工人生在草地上、钢轨上,你就应该和他们生在一起,保健站的工作人员最好熟悉工人能叫出他们的名字来,就更显得亲切和对他们关心”。对工人人格的尊重,让他们感觉新中国成立后自身地位的改变,对工人身份荣誉感增强的同时,对集体、国家的责任感也随之增强。

车间医师和车间保健站护士开展的许多工作解决了工人面临的实际困难。如实行车间医师制之前,医院门诊“不分职工、家属,一律看待,以致有的职工不愿耽误候诊时间,不愿离开生产岗位,因而小病不治,酿成大病;外伤得不到急救有时化脓,延误治愈时间”。而且大部分厂矿车间距离医院较远,挂号看病很耽误工时,如石景山钢铁厂“铸造部离医院非常远,凡是车间保健站不能解决的需要到医院看病的工人,都得上午到南区医院挂号,来回需两个钟头,如果预约的时间在下午的话,又得赶回来,下午再去,因而往返浪费的工时就更多了”。针对上述情况,电话预约挂号成为车间保健站一项重要工作,“由车间保健站代工人电话预约挂号,这样,在指定时间内,工人到医院就可看上病,节省了很多时间。通过这一改进,领导和工人都觉得车间保健站是为工人和生产服务的”。对慢性病、职业病的跟踪治疗与访视制度,也让工人感到温暖与关怀。如在对慢性胃炎病人集体治疗工作中,石景山钢铁厂车间保健站护士经常“主动地深入现场去寻觅病例,劝他们来治疗,并给他们讲解治疗方法。同时,还常常亲自把配好的药物送到现场去,交到患者手里,每次治程完毕时,也到患者的工作现场去进行了解和访问”,使工人切身感受到关怀。正如该厂修理部工人李文所说:“如今的保健站和以前不一样了,过去拿了药回家,就没有人管了,可是现在每天还有人自动地到家里来访问,这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呢”。此外,诸如“夏季在车间中用菜汤代替了盐水,工人愿意喝”“实行工间休息制”“举办孕妇食堂”等具体举措更是不计其数。这些细致的工作解决了困扰工人的实际困难,使工人“感到领导方面的关怀,领导方面则感到保健员确实解决问题”。

在实行车间医师制过程中,车间医师和保健站护士所展现的对工人切身利益的关照、人格的尊重及对实际困难的解决等细致的身心关怀,使工人切实感受到来自工厂这个集体的温暖和新中国工人地位的转变,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工人“以厂为家”的责任感。有研究指出:“除了文革初期因动乱导致生产秩序受到严重冲击之外,在绝大多数国营企业,物质激励的缺失并未导致严重的消极怠工现象”,而出现这种情形的重要原因在于“国营企业职工特殊地位的集体意识、对本单位的认同”等“以厂为家”责任感的具化表现,有效维系了这一时期工人的劳动效率。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当时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为保障工业生产的发展,卫生部于 1953 年提出工业卫生是当前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开展工业卫生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降低工人患病率来提高出勤率,以保证生产建设任务的顺利进行,所以,工业卫生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车间医师制作为被苏联实践所证明的开展厂矿预防工作、降低工人患病率的有效办法,1954年开始在全国国营及公私合营厂矿推广。通过车间医师深入工人生产生活一线,全面掌握影响工人身体健康的因素,并进行系统性防治,有效降低了工人的患病率,节约了生产成本,保障了生产的有序进行;工人身体档案的建立将其健康状况纳入生产考量中,提升了工厂管理的科学性;车间医师与车间保健站护士对工人身心的关怀增强了工人对工厂的认可与信赖,强化了“以厂为家”的责任感,保证了生产效率。随着改革开放后以市场为导向的医疗体制改革,车间医师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逐渐演变为社区医院及厂矿救护队等形式,但就其与生产的紧密结合程度及贯彻“预防为主”的力度来看,与车间医师制是有差别的。诚然,今天的国情相较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车间医师制在实行中所展现的“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卫生与工业生产的紧密结合程度以及卫生的人民性价值取向,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借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