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不要上山下乡宁要留洋啃老躺平

(2021-12-29 06:03:37) 下一个

不要上山下乡宁要留洋啃老躺平


其实上山下乡的主要是城里的, 包括城市居民、工人家的、干部家的、军人家的、知识分子家的、做生意家的等等。农民家的不存在选择不选择上山下乡, 因为本来就在山上乡下, 不读书了就上山下乡干活了。那时代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和干部家的几乎是平起平坐的。改革开放后走资派否定抹黑控诉了上山下乡, 坚决不要上山下乡, 宁可要出国留洋啃老躺平的。

出国留洋宁要洗碗扫厕所, 也不要文革中扫大街,  前者是心甘情愿的, 后者是共产党逼的。出国留洋宁要改行当工厂工人, 也不要在中国研究所医院当科研员医生。出国留洋被分尸、强奸、奸杀、失联、枪杀、吸毒贩毒当妓女等, 这是个别现象。上山下乡中女孩被农村干部强奸是普遍现象。宁要被外国洋人,  而不要被农村干部。

啃老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生事物。之所以说是新生事物是因为带有普遍性。其实啃老古今中外都存在, 民间传言"富不过三代"可能就是啃老的战果, 所以古今中外一定存在的。而如今啃老有几个特色, 是独生子女政策下的一个副产品。在社会制度转型期间大量的积累的公有资产被私吞后, 得益的群体不少, 所以能成立啃老的群体也就大了, 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多数底层群体老的都不能自保,  小的如何能啃老?

躺平就是消极怠工。原因就很复杂了。躺平是近期网络流行词。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另外在部分语境中表示为: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躺平看似是妥协、放弃,但其实是“向下突破天花板”,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年轻人选择躺平,就是选择走向边缘,超脱于加班、升职、挣钱、买房的主流路径之外,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年轻人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不消费,维持生存最低标准,拒绝成为他人赚钱的机器和被剥削的奴隶。听上去,它就是老一代人所说的思想消极,不求上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过它更具有主动选择和反抗行动的意义,因此被称为中国年轻人的思想解放,一种无声和无奈的反抗。

改革开放后的知识青年又或是在校高年级学生与毛泽东时代的知识青年或高年级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知识青年要上山下乡,现在的知识青年不用上山下乡了。刚开始改革开放的初期在"学习改变命运、上大学能脱离农村进城市"的号召下,  一部分学生"一心只读能改变命运的书" , 学习成绩很好, 但因缺少锻练造成身体不好,而成绩不好的身体倒是很好因为顽皮爱玩。但是随着"杀出一条血路"不断往深水区改革开放因摸不到石头了,  知识青年甚至大学生博士生满大街都是了, 学习改不了命运了之后, 现在的学生普遍成绩不好,身体也不好了。因为现在的学生普遍有手机,体力智力都不行了。

他们不爱学习、不锻炼身体,没有人生理想,对未来发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过一天算一天,整天松松垮垮,缺乏青少年应有的阳光与阳刚。这种精神状态,与网络上热传的“佛系”、“躺平”现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当前中国的知识青年的学习状态出现普遍的危机,即学生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对学业任务消极应对,以至于出现大量的隐性辍学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打瞌睡、讲小话、发呆的学生不在少数。放学后,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写家庭作业,有的学生则通过手机扫码、拍题上网直接获取答案。考试时,很多学生直接拒绝答题,索性趴在考场睡觉。

某县一位校长沮丧地说,2020年所招录的1200名新生中,600分的总分最高分不超过180分,全县200分以下的学生占到20%。中小学的校长均表示,自己所培养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都在不断下滑,学生普遍变懒了。身体状态不佳并不是指学生经常生病,而是指他们的身体活跃度不高,缺乏青少年应有的活力与朝气。

毛泽东时代的大中小学,下课后校园里立刻充满了欢声笑语,早上的全校师生进行广播操随着高音嗽叭里的音乐节拍多么有活力。学生们会利用仅有的课间10分钟打打球、跑跑步、跳跳皮筋、跳跳绳、玩玩单双杠,感觉学生身上有使不完的劲。现在下课后,学生都变得十分安静和沉闷,要不聚在一起聊游戏,要不趴在桌上睡觉,还有的蹲在墙根发呆,稍微调皮一点的就跑去抽抽烟、打打架。即使国家要求所有中小学要留有大课间时间,但是做课间操时,学生也提不起精神,做操松松垮垮,早晨晨跑时也有气无力,毫无生气。

沿海发达地区两位乡镇中学老师同时反映,虽然发达地区中小学生打架现象、霸凌现象得到了有一些治理,似乎学生变得似乎规矩了很多,但是放学之后曾时有发生, 有钱人家的孩子看不起穷人家的孩子。普遍学生们的身体变得弱不禁风,根本没有三四十年以前的学生有血性和阳刚之气了。

如今中国青少年萎靡的精神状态,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表现得更加明显。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分为三个群体:一部分是进入到普高就读的学生,这部分青少年由于有高考目标和严格管理,精神状态会相对积极昂扬;一部分是进入到职校的学生,这部分青少年缺乏明确的目标,加之学校管理宽松,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会更加萎靡,手机不离手,来无影去无踪;还有一部分群体是初中毕业之后就进入社会的青少年,但是他们“既不进学校也不进工厂,而是躺在家里玩手机”。沉迷于网络世界。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和网络娱乐项目的开发,手机成为知识青年最亲密的玩伴,他们最喜欢打手游、刷抖音,似乎只有在虚拟的游戏和消遣的视频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

相比于枯燥乏味的学业课程,游戏和视频不需要复杂的逻辑思考,充满趣味性和消遣性。一些中小学生放假回家后,可以抱着手机不离手,有的学生在寒暑假玩手机可以连着两三天不睡觉。在城镇和村庄,只要是有青少年出现的地方,几乎都是抱着手机痴迷地玩着游戏的景象。尽管特色政府进行了游戏治理,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游戏公司预留了诸多策略空间给予青少年持续地玩游戏。

对于父母而言,他们面对子女沉迷游戏、不学无术、无视锻炼的行为毫无办法。尤其是由于农村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有限,无论他们是否外出打工,都难以有效地教育和引导子女。最近媒体发现,随着留守儿童问题化的报道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回到家中陪伴孩子成长,但是父母回乡仍然无法解决孩子沉迷游戏、精神状态不佳的问题,因农民工父母长期和子女分居而又不善于与未成年人沟通,亲子之间经常发生管教冲突。

此外,一些父母自身都沉迷游戏,更加缺乏权威管教孩子。毛泽东时代强调的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强身健体和责任培养功能,但是随着深化改革开放,特色政府不提倡劳动教育, 而因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青少年的父祖两代人都弱化了对子代的劳动教育,不让他们做一点点家务,也不让他们承担家庭责任,而是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给予他们全方位的呵护。有的爷爷奶奶,看痴迷打游戏的孙子打游戏不吃饭,还专门将饭送到床边。一些外出打工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亏欠,对孩子的诉求有求必应,当他们需要手机时,立马就答应购买。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知识青年的问题,与特色政府对学校不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考核能力和教育能力受限所导致的管理失效有关。学校丧失了针对学生德、智、体进行全面考核的能力,只鼓励学生考上大学改变命运, 不论学生是否掌握了基础知识,将学生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几十年下来大学生甚至博士生满街都是时,  不要说对学习成绩好的大学生博士生也改变不了什么命运,  甚至求职找份普通工作维持生存都难时,对在校学生的影响就使他们对学习的消极敷衍,被动地应付就不难理解了。当拼命工作后还买不起房、买不起车、结不起婚、生不起娃、消不起费时,年轻人不躺平又能干什么?  推翻重来没有这理想信仰也没有兴趣,  要拼命996奉献自己也没有想过, 在精致的利己主义大环境下只能如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