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本不限制就会成洪水猛兽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是卡尔•马克思说的话。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什么?还真看到了一个“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吸血鬼。这是幻觉吗?不是,因为你,我,每个人,现在已经是资本掠夺的对象。某呗、某条、某付……其实都在透支你的信用,压榨你的价值。而毛主席,早在1949年建国之前,就警告人们:可以利用资本,但必须有限制。毛主席的经济思想:战略经济家。
说到毛主席,你会想到哪些“标签”?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战略家,诗人、书法家、散文家、哲学家……只有一个标签很少出现:经济学家。的确,很少有人把毛主席跟经济学家联系到一起。就连毛主席自己也说过:搞经济,我们还不懂要学习。久而久之,很多人以为毛主席不懂经济,不会搞经济,只会搞政治和军事。这实在是一个绝大的误区。对毛主席确实不能以经济学家来评价。毛主席关注的,不是一个微观经济现象;毛主席贡献的,不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与一般经济学家相比,毛主席拥有独一无二的标签:经济战略家。毋庸置疑,毛主席是战略家,他的战略思想和成就,不仅体现在军事、政治,还体现在经济领域。这种战略很早就萌芽,经过不断完善,建国之后趋于成熟,谓之“毛泽东经济思想”。
土地革命时期:一手抓革命,一手抓经济,经济为革命服务。土地革命时期,除了起义、井冈山、游击战、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主席还在干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搞经济。土地革命时期,毛主席提出的总体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听起来简单,但实施起来很难。为什么呢?因为缺。缺什么呢?什么都缺。农村包围城市,注定了红军要在农村活动,跟敌人打游击战,要在山区建立根据地,后来一度建立了自己的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也就是常说的中央苏区。这些根据地有一个共同特点,地处边陲,经济落后,全靠农业和小手工业,几乎没有工业,经济水平比清末民初好不了多少。
红军也是人,也要衣食住行,也要吃喝拉撒,红军不会自己种地,很多时候要靠当地百姓支援,但老百姓也穷,自己都吃不饱,没有多少余粮。国民党为了消灭共产党,除了军事围剿外,还进行经济封锁,禁止油、盐、糖、布等物资流通,这些物资都是生活必需品,缺了少了,红军日子只有一个字: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搞好经济,就无从搞好政治和军事。但这个道理不是人人都明白。当时,中央苏区内部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搞革命主要是“扩红”、打仗,革命时代战争忙的不得了,哪有闲工夫搞经济?谁说搞经济就是“右倾”,就是投降主义。只有革命胜利,战争结束,天下太平,才能搞经济。二是认为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当前应该集中主要力量搞经济,实行“大盐业计划”、“大军工计划”,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搞活经济以后再考虑革命战争。两种观点针锋相对,闹得不可开交,但有一点共同之处:都是错误的,都解决不了问题。这个时候,毛主席站出来说话了,他用两篇文章,搞清了经济建设怎么搞,一篇是《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篇是《我们的经济政策》。
毛主席的文章一向言简意赅,他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要不要进行经济建设?当然需要!毛主席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政权,都要高度重视经济建设,不搞好经济建设,就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怎样处理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毛主席批判了两种错误认识,他首先批评“只讲革命战争,漠视经济建设”的观点:“只有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军事上的进攻,给敌人的‘围剿’以有力的打击;才能使我们有力量去扩大红军……使我们的红军减少自己找给养的这一部分工作,专心一意去打敌人。”然后,毛主席批判了“以经济建设为一切中心”的观点,他说:“只有在国内战争完结之后,才说得上也才应该说以经济建设为一切任务的中心。在国内战争中企图进行和平的……只是一种瞎想。这些工作每件都是为着战争,而不是离开战争的和平事业。”最后,毛主席提出了他对把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的认识:“ 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是为着它的,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
就这么两段大白话,就把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的关系说透了,用不着长篇大论,这就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精髓,但凡上过几年学,都能读的懂。如果你认为毛主席只是写写文章,搞搞理论,那就大错特错了。毛主席是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要切实经济建设问题,才能壮大中央苏区。在“一要打仗,二要建设”的指导思想下,毛主席把很大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中央苏区不光搞农业,还搞工业,还制盐、采矿、伐木,建立纺织厂、被服厂、兵工厂等,甚至开展对外贸易,经济搞得有声有色,很好地解决了经济基础问题。与此同时,毛主席还根据所有制事业,将经济成分分为三类: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并提出“同时并进”地发展三种经济。
面对当时占绝对优势的私人经济,毛主席观点很明确,他说“目前私人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所需要的,应当提倡和奖励私人经济”,只有经过长期发展,“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才会成为经济方面的巨大力量,将对私人经济逐渐占优势并取得领导的地位。”概括成一句话:私人资本可以利用,甚至可以提倡和鼓励,但不能占据支配地位。
抗日战争时期,发展经济要靠寻求外资,最适合与美国合作。中国和美国是什么关系?是敌非友。即便在抗战时期,美国支援中国抗日,主要受益对象也是国民党,而非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主要是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延安,跟当初的中央苏区一样,抗日根据地也要发展经济,但面对的困难更大更多。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面对的是国民党的围剿和封锁;抗战时期,八路军面对的是日军的扫荡和封锁,比国民党军队凶狠不知多少倍,美国的援助遥不可及。但毛主席考虑的很长远,他提出利用美国资本发展根据地经济。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却是真实的。
毛主席提出发展经济不应局限于意识形态束缚,他认为苏联在二战中遭受巨大牺牲,自顾不暇,我们中国指望不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被严重削弱,也没有能力帮助中国;只有美国非但没有遭受损失,还得到进一步发展,所以只有美国才是“援助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合宜的国家,而且也是完全有能力合作的唯一国家”。超越政治制度、超越意识形态,这是什么思路?这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毛主席提出与美国合作,引进美国资本,帮助发展经济,不仅局限于发展抗日根据地经济,还放眼长远和国家发展,考虑到抗战结束后,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1945年,抗战结束,国共探讨建立联合政府,毛主席又提到了经济发展战略。一个新兴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依赖资本。资本从哪里来呢?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自己积累,二是对外掠夺,三是借助外援。欧美列强是靠对外扩张和掠夺积累资本,我们倾向于自己积累,但我国基础差,底子薄,需要很长时间艰苦奋斗,而借助外援可以节约,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毛主席是很赞成的。
1945年《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毛主席指出:“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但欢迎外国投资是有条件的,,毛主席说:“对于中国人民与外国人民都有利的事业,是中国在得到一个巩固的国内和平与国际和平,得到一个彻底的政治改革与土地改革之后,能够蓬蓬勃勃地发展大规模的轻重工业和近代化的农业。在这个基础上,外国投资的容量将是非常广大的。”毛主席的观点有多么超前?即便放现在也毫不过时。只是抗战结束后,美国一根筋地认为共产党是敌人,选择了支持蒋介石和国民党。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美国人失去了与一个蓬勃发展的政党合作的机会。
建国之初,积极引导私人资本,不能任其自流。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在即。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言》。这份宣言由毛主席亲自起草,回答了一系列关系新中国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际上相当于一份基本建国纲领,纲领很宏大,既有政治问题,也有经济问题,以及其他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经济问题,确切而言是资本问题。
毛主席和共产党人接手的,是一个资本社会。这个社会中,资本被“四大家族”掠夺,财富集中到少数官僚特权集团,进而形成官僚资本,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整体健康。面对这样一个资本社会,该如何对待资本问题?毛主席这样回答:“中国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占了现代性工业中的第二位”,“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但资本不能任其自流,肆意扩张。资本是个好东西,任何时代都缺不了,没有资本流动,经济很难大发展,但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统治者一直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资本的作用,比如“重农抑商”,就是限制商业资本。
古人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但他们懂经济,知道商人重利,若不“重农抑商”,允许商业任意发展,商业资本壮大,向下会掠夺农民,控制农业;向上会插手政治,侵夺政权。资本不是洪水猛兽,但若不加约束,它可能会变成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毛主席提出,可以利用资本,但必须有限制,不能任其泛滥,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
“但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如同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不受限制任其泛滥的……它将被限制地发展……限制和反限制,将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毛主席告诉我们,资本可以利用,但需要限制,社会主义国家应当限制资本。
但资本本身就有逐利的本性,它会一味追求利润。对资本而言,没有合法非法,没有道德不道德,哪里利润高,就向哪里去,这是普通规律,好比水往低处流。“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从这个角度讲,资本是中性的,逐利是其本性。
对一个国家而言,可以允许资本扩张,但又应当适当节制,不让资本涉足政治,不让资本控制政权,这是最好的状态,否则私人资本就变成了官僚资本,甚至垄断资本。当私人资本垄断了政权,国家就被私人资本绑架,国家的一切政策首先考虑的将是私人资本的利益,而不是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特征。所以,当私人资本在国家无限扩张,甚至以垄断地位实现利润最大化,威胁到大多数人利益或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陷入巨大风险时,国家就必须出手加以限制,反垄断调查就是手段之一。现在你应当可以理解,为什么你觉得有些所谓“高科技企业”,让你感觉特别方便,让经济看起来十分繁荣,国家却要对他们加以限制,实施反垄断调查?国家对准的不是企业,而是资本,有些明星一样的企业家,他们不是你表面看到的慈善家,而是真正的资本大鳄,他们要吞噬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过你浑然不知而已。
70多年前,毛主席就看穿了一切,并且警告我们,我们一度认为这是过于畏惧资本的力量,但现在知道了资本的力量,为时还不算晚。我们要永远铭记毛主席的警告:对资本主义的限制和反限制,将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这种斗争还会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