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毛泽东就是上山下乡建国立业的

(2020-12-25 08:28:28) 下一个

毛泽东就是上山下乡建国立业的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译文: 我从小就心怀凌云壮志,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冈山。走了千里来寻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到处都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还有汩汩畅行的流水,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隘口,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

风和雷在运动,旌旗在招展,这就是人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犹如弹指的一刹那。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或鳖,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攀。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译文:  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岿然不可撼动。

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3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译文: 万木直入青云,延绵千百里,雄奇的大山飞上南天。我旧地重游见到了什么,多了一些楼台亭阁。在五井碑前,在黄洋界上,汽车飞驰盘旋。江山如画,但古时这里曾是沧海。

三十八年恰似一瞬间,人间变了,如天翻地覆。犹记得当时战火纷飞,九死一生如同昨天。独有一腔豪情,天边一轮明月,气势如风雷磅礴。雄鸡一声高唱,一切妖魔鬼怪全都烟消云落。

井冈山是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转折地,是培养他的军事天才的最初摇篮,也是他作为马背诗人的难忘起点,毛泽东对井冈山一直念念不舍,愈到晚年愈是魂牵梦绕。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他抚今追昔,豪情满怀,奋笔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

这两首作品属于同时、同地、同境、同题的作品,内容、意境、情感、格调、结构甚至词语均有许多贴近或类似之处。如“千里来寻故地”与“故地重来”;“旧貌换新颜”与“人间变了,似天渊地覆”;“风雷动”与“风雷磅礴”;“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与“弹指三十八年”。

两首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井冈山的思念之深、归心之切。井冈山是新中国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毛泽东为井冈山的巨变而欢欣鼓舞。毛泽东慨叹时间飞逝,往事如昨,而井冈山的意义与影响却永不消逝。“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对“久有凌云志”的毛泽东而言,当年的血雨腥风都闯过来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纵然年事已高,自应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是何等的壮怀激烈!相比较而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更有思想深度,更富有哲理旨趣。而从毛泽东同意将其公开发表来判断,他本人显然对这首词也更为中意。

作品简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毛泽东写于1965年的一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67年1月号。 作者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以登井冈山为题材,在忆旧颂新中将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实践精神相结合,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熔于一炉,慷慨激昂,表达了作者要继续革命的英雄气概。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选集》(四卷)、《文集》(八卷)、《诗词》(共43首)。

毛主席坚决主张重塑民族精神和改造民族文化,毛主席毕生倡导的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史的高度文化凝聚,革命文化中斗争哲学鼓励中国人民勇敢地迎接活动的挑战和考验。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传统文化,给了毛主席最坚实的根底和最丰富的营养。他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的典范。他的身上,既体现出了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又凝聚着新文化灵动的大智慧。作为一代伟人,毛主席终身乡音未改,其湖南人的食性亦保持终身。

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影响着毛主席。毛主席的狂草书法独树一帜,吟诗作赋更是他终身的爱好,毛主席打天下除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外,毛主席笔杆子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1937年国难当头,毛主席亲笔撰写了《祭黄帝陵文》,“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其文笔犀利、其立意高远让同时发表的国民党《祭黄帝陵文》黯淡失色,更表达出了中华儿女奋起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为民族独立解放而奋斗的决心。1946年毛主席在参加完重庆谈判离开重庆之后将一首《沁园春•雪》寄给了柳亚子先生,第一个获得毛主席墨宝的柳亚子读后内心大为激荡,将该词首次公开发表在重庆的《新民报晚刊》上,重庆十几家报刊纷纷转载咏雪词,一时间成为社会各界谈论的焦点,在重庆乃至全国各地广为传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包括在内的国统区的所谓的文人感受到了旷古奇才一代伟人的胸怀和气魄,更让蒋介石深感望尘莫及。

毛主席一生都在读书,“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十多年寒窗之中,他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籍杂书,潜心研读世界名著及各种流行的新思潮,对中国近代的思想家、革命家热烈崇拜,对世界英雄豪杰异常敬仰。毛主席对读书的态度是读而不死,不做书的奴隶,而让书为其所用。他的许多文章道理新鲜文笔流畅思想开阔,这对改造旧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够驾驭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古为今用,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养料和思想土壤。这就是毛主席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学习不光要在学校中书本中学,  更重要的要到群众生活的实践中学习,  上山下乡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机会,  可以学到书本之外的更多知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wudaniang 回复 悄悄话 你知道你何以能发出这篇文章吗?你翻墙了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