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毛主席的《党内通信》当年曾被扣压

(2017-08-24 15:19:41) 下一个

毛主席的《党内通信》当年曾被扣压!

作者:05txlr 

《读毛泽东同志的<党内通信>有感》使俺想起了一件陈年旧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马建猷,一九六五年一月三日在北京开会期间,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我将深藏心里已五年的隐忧疑问,大胆向您反映。

【一件事是:一九五八年夏湖北等省放出了水稻亩产数千斤的高产,我省组织参观团前往取经,我在参观中发现这些高产是浮夸、虚报,仿学必然造成生产上的巨大损失。于是向参观团的领导提出,但却当即遭到批判。参观后给省委写报告也不准讲调查了解的实情,只能按公社书记介绍的写。回省后,我用私人信函向有关领导反映参观见到的真实情况。泸州专署的一位副专员曾对我说,“你何不写信告到毛主席那里去。”结果,到了一九五九年即有人来追查这位副专员同我的谈话。我对此一直想不通,难道不准一个革命干部向主席反映情况吗?难道向主席反映情况的内容还有什么限制吗?

【另一件事是:一九五九年三月我下放泸县石洞公社,四月初看到一封主席写给生产队长的信。当时我迫不及待把这封信向社员宣读了,社员们无不欢天喜地。接着,我又回本单位向职工读了。没想到,不几天,听说主席这封信不往生产队发了,许多生产队根本不知道主席写过这封信。我单位支部书记还批评我,说我向社员和职工宣读主席的信是歪曲主席写这封信的意图。把主席的信收起来不宣传的事,在四川不是个别县、个别单位,干部对此很不满,但又不敢说。这里面究竟是什么原因?值得主席注意了解。】

从马建猷信的内容看,他说的“一封主席写给生产队长的信”,就是高境先生网友引用的《党内通信》。

毛主席收到马建猷的这封信时,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正在北京召开,他当即批示把信转发给参加会议的同志:

印发工作会议同志们。这位人民代表的信写得很好。他提出的批评是正确的。今后千万不要做那些危害人民利益的蠢事。

毛 泽 东
一九六五年一月十三日


马建猷的这封信和毛主席的这个批示说明:

1,当时,人民群众、包括基层干部给毛主席写信反映情况,有些人是不赞成的、反对的,甚至是要加以阻挠的;

2,当时,毛主席给基层干部、包括人民群众写信交流想法,有些人是不赞成的、反对的,甚至是要加以扣压的。

但是,这样做似乎并没有割断毛主席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只要看看从那时起直到现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就可以知道了。事实证明,有些人这样做是十分愚蠢的。

所以,毛主席告诫这些人,“千万不要做那些危害人民利益的蠢事”!

附1:

给基层干部的信 (党内通信)

省级、地级、县级、社队、队级、小队级的同志们:

我想和同志们商量几个问题,都是关于农业的。

第一个问题:包产问题。南方正在插秧,北方也在春耕。包产一定要落实。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示,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注:一)例如去年 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已,实在办不到。有何益处呢?又例如,去年亩产五百斤的,今年增产二、三百斤也就算成绩很大 了,再增上去,就一般说,不可能的。(注:二)

第二个问题:密植问题。不可太稀,不可太密。(注:三)许多青年干部和某些上级机关缺 少经验,一个劲要密。有些人竟说愈密愈好。不对,老年怀疑,中年也有怀疑的,这三种人开一个会得出一个适当密度,那就好了。既然要包产,密植问题就得由生 产队、生产小队商量决定。上面死硬的密植命令,不但无用,而且害人不浅。因此,根本不要下达这种死硬的命令。(注:四)省委可以规定一个密植的幅度,不当 作命令下达,只给下面参考。此外,上面要进行研究,到底密植程度以何为好,积累经验。根据因气候不同,因地点不同,因土、肥、水、种等条件不同,因各种作 物的情况不同,因田间管理水平高低不同,作出一个比较科学的密植程度的规定,几年之内达到一个实际可行的标准就好了。(注:五)

第三 个问题:节约粮食问题。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此事一定要十分抓 紧。每年一定要把收割、保管、吃用三件事(收、管、吃)抓得很紧很紧。而且要抓得及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注:六)一定要有储备粮,年年储一点,逐年 增多。经过十年、八年奋斗,粮食问题可以解决。(注:七)在十年内,一切大话,高调,切不可讲,讲就是十分危险的。(注:八)须知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 人口的大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注:九)

第四个问题:播种面积要多的问题。(注:十)少种、高产、多收的计划,是一个远景计划,是 可能的。但在十年内不能全部实行,也不能大部实行。十年以内只能看情况,逐步实行。三年以内,大部不可行。三年以内要力争多种。目前几年的方针是:广种薄 收与少种多收的高额丰产田同时实行。

第五个问题:机械化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有十年时间。四年以内小解决,七年以内中 解决,十年以内大解决。今年、明年、后年、大后年这四年内,主要依靠改良农具,半机械化农具。每省、每地、每县都要建一个农具研究所,集中一批科学技术人 员和农村有经验的铁匠木匠,搜集全省、全地、全县各地比较进步的农具,加以比较,加以试验,加以改进,试制新式农具。试制成功,在田里实验,确实有效,才 能成批制造,加以推广。(注:十一)提到机械化,用机械制造化学肥料这件事,必须包括在内。逐年增加化学肥料,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第六个问题:讲真话问题。(注:十二)包产能包多少,就讲能包多少,不讲经过努力实在做不到而又勉强讲做得到的假话。各项增产措施实行八字宪法,(注: 十三)每项都不可讲假话。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与自己也不吃亏。应当说,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 愿”,(注:十四)使下面很难办。因此,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注:十五)

以上六件事,请同志们研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以求得真理为目的。我们办农业、工业的经验还很不足。一年一年积累经验,再过十年,客观必然性可能逐步被我们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注:十六)我们就有自由了。什么叫自由?自由是必然的认识。

同现在流行的一种高调比较起来,我在这里唱的是低调,目的在于真正调动积极性,达到增产的目的。如果事实不是我讲的那样低,而达到了较高的目的,我变为保守主义者,那就谢天谢地,不胜光荣之至。(注:十七)

毛泽东

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注:一)

“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示,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是“教唆”农民抵制当时的瞎指挥风。当时有些干部不管实际情况,不问下情,给下面群众乱下指示,硬要群众执行。在中央,毛主席是最最坚决地反对这股瞎指挥风的。不料后来有人硬把这股风派在他身上。

(注:二)

那是反对浮夸风,当时不少干部吹出亩产一万斤,三万斤,十万斤,十几万斤的“卫星”。不过一般是一分面积的试验地。大面积,则是一千多斤、二千多斤甚至更高的产量。这一罪名后来也栽在毛主席身上。其实毛主席一贯地不相信,也反对这种浮夸的。

(注:三)

当时有人搞试验田,密植程度到了种子撒下去,田里黄澄澄的一片。并把反对这种做法的人说成“右倾”。看来毛主席是右倾定了。

(注:四)

这也是反对瞎指挥风

(注:五)

这是对干部的要求,要他们脚踏实地,不要瞎指挥。而且在毛主席看来,究竟密植多少,那时根本没发决定,谁也没有发言权。只有经过几年试验才能了解。“因 气候不同,因地点不同,因土、肥、水、种等条件不同,因各种作物的情况不同,因田间管理水平高低不同”是说要因地制宜,深入了解实情,不能凭自己灵机一 动。注意“比较科学”、“实际可行”八个字。

(注:六)

针对当时有人提出“放开肚皮吃饱饭。”而 发。不料后来这一说法也说是毛主席提倡的。还有一个说法,说是柯老提出的。实际情况是,有人提出这一口号,柯老虽未加以彻底否定,也认为片面,又补了一句 “鼓足干劲搞生产。”后来这笔烂账就扣在他的头上了。真正提出这一口号的反而逃之夭夭了,而且似乎他们才是反对“放开肚皮吃饱饭。”的,自然只有罪过才需 要推给别人。(柯老:柯庆施同志,当时为政治局委员,华东局与上海的书记,一九二零年受李大钊同志委托,组建CY,是党内最老资格的成员。不亚于一大代 表。电影《开天辟地》花很大的篇幅写旅欧支部,对CY却一笔带过,只是让邓小平出来说了一句:“我算一个”他是一九二二年才参加CY的。电影《大浪淘沙》 告诉我们,CY仅次于CP,和GCD是兄弟关系,而且这个老弟比大哥年龄还大。后来全部转为GCD员。毛主席也曾是成员之一。所以他算在1920年入的 党。)

(注:七)

可见,毛主席并不认为当时粮食问题已经解决。而在五八年底,有人就一口咬定由于粮食大增产——他们认为已有一万多亿斤。中国的粮食问题已经解决了。

(注:八)

明确地说反对说大话,唱高调。——但这不妨碍后来有人仍然硬要把说大话,唱高调归罪于他。

(注:九)

我们中国1958年有认为“中国的粮食问题已经解决了”因此吃饭已经不是大问题的人,现在这又不吃饭的活神仙,嘲笑“土里刨食”。鄙人是个大俗人,不得不靠土里刨出的食来活命。不过那些不吃饭的活神仙,似乎消费的粮食和靠粮食喂大的畜产品比我多得多。

(注:十)

有人由于认为中国的粮食问题已经解决了,所以提出以后要少种地,把大批的土地开辟为花园。我在那时就亲耳听到有人说过。当然,我听说的人都是小角色。就好像现在在我耳边发出“是毛搞浮夸”的噪音的都是小角色,但决不等于上面没有人带的头。

(注:十一)

从这儿看到,毛主席根据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当低。不知算是右倾还是算小生产方式?

注意:“在田里实验,确实有效,才能成批制造,加以推广。”我国的插秧机研究就走过一段弯路。上海研究插秧机时,有人就是不支持。只有柯老支持。后来样 机到广州去试验成功。这时柯老在北京。有了成绩就谁都想要,当初反对的人听说成功了,马上下令生产五万台。可是生产出来的机器不能用,大多报废。那些人又 缩回去了,这下罪过又必须推给别人,于是说柯老:“都是你支持的,你负责。”六一年就下马了。六二年,毛泽东提出了可恶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后,当 初搞插秧机的人就要求平反。后来终于找出原因,当初的样机是用干木材造的。成批生产后,用的是湿木料,不久变了形。到了十年浩劫的极左时代,插秧机终于开 始推广。不过据说已被小日本盗走了,并得到了专利权,我们中国生产反而侵了他们的权。

(注:十二)

再次反对说假话。

(注:十三)

指:水(水利)、肥(肥料)、土(改良土壤)、种(培育优良品种)、密(合理密植)、保(植保)、工(农用工具改革)、管(田间管理)。是毛主席提出的提高农业产量的八个途径。

(注:十四)

“一吹、二压、三许愿”:一吹:指吹牛,造夸大的数字。二压:指逼迫下面夸大数字。三许愿:指以给好处诱使下面夸大数字。

(注:十五)

有人对毛主席的做法,包括写和下令传达《党内通信》,说是“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毛主席就提出“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不料这在后来成了毛 主席搞浮夸的“证据”。理由就是他说了“干劲一定要有”。不知是不是改为“干劲一定不能有,假话一定要讲。”就更好些?有人就是这么做的呢!

(注:十六)

当时那些搞浮夸风、瞎指挥风的人,似乎已经真理掌握在自己手里了,唯有自己才最正确。可在毛主席看来,认识水平还很低,“我们办农业、工业的经验还很不足。”须再过十年,才“可能逐步被我们认识”,而且还是“在某种程度上”。

在现在,事后诸葛亮们也许会在毛主席这篇《党内通信》中,用放大镜找出浮夸风、共产风和瞎指挥风等的“根据”来。有什么办法呢?在当时毛主席可是最最“右倾保守”的了。

人的认识不能没有个过程。毛主席意识到自己这一不足。可见不是象有人说的那样:“只是到六零年大跃进失败后,毛才跟外国领导人说,经济建设还没有经验, 因此目前还没有什么长期的设想。”不过到了三届人大后,毛主席已经有了规划了,那就是到2000年,分两步实行四个现代化的规划,其第一步七十年代已经在 我国实现了。

(注:十七)

在那个时候,有人是要当“大跃进的化身”的,是比毛主席更坚决的促进派。 毛主席也就只好下定决心当个右倾机会主义者,准备被开除党籍了。后来忽然认为大跃进失败了,那就赶快把责任推到毛主席身上,大跃进不是他发动的吗?于是浮 夸风、共产风和瞎指挥风,这个屎盆子必须赶快扣在他的头上。不由分说。

这有人肯定存在,是谁,我可不能乱说。不过文化革命中说是刘少奇。当然这是十年浩劫的冤假错案,决不可以相信。

至于柯老的对立面就不提也罢。谁有资格能与他抬杠呢?

附2:

党内通信[1]


毛泽东
(一九五九年三月二十九日)

中央各部委党委或党组书记,各市委书记,省(自治区)委书记:

上海几个县的材料[2]可阅。

城市,无论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财政金融贸易事业,教育事业及其
他事业,凡属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执行,一定要征求基层干部(支部书记,车
间主任,工段长),群众中的积极分子等人的意见。一定要有他们占压倒多
数的人到会发表意见,对立面才能树立,矛盾才能揭露,真理才能找到,运
动才能展开。总支书记、厂矿党委书记,城市区委书记,市委市府所属各机
关负责人和党组书记,中央一级的司局长同志们,我们对于这些人的话,切
记不可过分相信。他们中的很多人几乎完全脱离群众,独断专行。上面的指
示不合他们胃口的,他们即阳奉阴违,或者简直置之不理。他们在许多问题
上,仅仅相信他们自己,不相信群众,根本无所谓群众路线。有鉴于此,尔
后每年一定要召开两次五级,或者六级,或者七级的干部大会,每次会期十
天,上层基层,夹攻中层,中层干部的错误观点才能改正,他们的僵化头脑
才能松动,他们才有可能进步,否则是毫无办法的。听他们的话多了,我们
也会同化,犯错误,情况不明,下情不能上达,上情不能下达,危险之至。
每年这样的大会开两次,对于我们也极有益处,可以使我们明了情况,改正
错误。这里说的是城市问题,乡村问题同样如此,我在前次通信中已经大体
说过了。

毛 泽 东
一九五九年三月二十九日
 根据中共中央文件刊印。(有手稿)

注 释

〔1〕 这是毛泽东关于城市各项事业每年要召开两次五级或者六级、
七级干部大会问题给中央各部委党委或党组书记、各市委书记和省(自治区)
委书记的一封信,题目是毛泽东拟的。

〔2〕 指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一九五九年
三月二十八日报送的两个报告。一个是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魏文伯三月
二十六日关于南汇、川沙两县五级干部会议情况的报告。其中说,南汇、川
沙两县的五级干部会议大体分三阶段进行:第一段大鸣大放,揭露问题,分
析原因,提高认识;第二段讨论管理体制、政策和具体贯彻执行问题;第三
段组织一次生产大高潮。目前两县会议都在讨论管理体制和政策问题,同时
又向会外群众作了广播。事实证明,召开一竿子到底的会议,把政策交给群
众,是最容易见效的。另一个是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农村工作部部长马
万杰关于上海县和七一公社干部会议情况的报告。其中说,这里的会议,在
县委书记、公社书记讲话以后,来势很猛,时间只有一天半到两天半,放的
东西直接、具体,放过以后,心平气和。群众的动态一是担心再变,二是顾
虑下面的干部能不能贯彻主席和市委的指示,普遍关心工资问题。目前出勤
的多了,干群关系也有变化,群众把干部当知心人了。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月)第167-168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