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试想一下,忙碌了一天的你,正挤在人山人海的地铁,你能用什么方法把自己从世俗的世界抽离出来,摆脱掉一整天的虚情假意呢?
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就可以。
道长仅用一页书,就可以隔离现实与虚空的世界,让行走在人世间烟火气中的你,得以喘息。
磁性的嗓音,悠扬的乐曲,和在户外拍摄的浓浓的市井之气,这些大融合就可以让你安静下来。
道长几乎不NG的娓娓讲述,从一本书背后的家长里短讲到文人八卦,又从渊源典故讲到逸闻趣事,道长悠哉游哉地讲给你听,就好像他也陪你坐在车里。但是,当你睁开眼睛时,他却已经消失在路的尽头了。
有的时候,看着《一千零一夜》的画面就想哭,因为你看到了北京的胡同巷子,看到了跳皮筋跳房子的小孩儿,看到了坐在家门口摘菜的街坊,看到了打羽毛球正酣的大哥大姐,你就会不由自主地走神。
那些熟悉的街头实录,让你在凉意深深的夜晚特别想家,那就是你生活过的一组又一组的画卷啊。
所以你能把一档文化读书类节目,活活地看成了ASMR。
再加上它的编曲太棒了,听过之后还想听,就像吸了鸦片一样上瘾,它是音乐才子张亚东完成的。
所以,所谓文化,可不就是在这闲暇之处激荡出来的嘛!
ASMR(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一个用于描述感知现象的新词。其特征是一种对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者感知上的刺激,使人在颅内、头皮、背部或者身体其他范围内产生一种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刺激感。
02
不鸡汤,不狗血,从头到尾,《一千零一夜》只有一个爱穿斗篷的中年男人,在异国他乡或午夜街头,像梦中呓语般地给你讲文学。
他慢慢地一边走一边讲,而这一讲就是三年,现在仍在继续,已经是第四季了。
很多人喜欢看道长的《一千零一夜》不外乎以下原因:
道长是一个像宝藏一样的男人
道长很好地阐释了男人如果不够帅,就一定要有学识。
我是在午饭的时间看,有道长的陪伴,再难吃的东西也感觉津津有味。
只是想告诉道长,不仅他的节目很好睡,隔壁房间的杨照《史记》效果也不错。
寻觅一本好书就如同寻觅知己,每个爱看道长节目的人,一定会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目。
道长推荐的大部分书,我都会去看,结果书越看越多,一不小心我就变成了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节目算是给浮躁社会的镇静剂,或者说是解药。吃了道长读书的药,才能让自己有灵魂,才不会丢失自己。
感谢道长开拓了我们这些普通读者的读书视野和读书深度,也很佩服他能坚持做这样一件事。
读书不只是为了装潢,更多的是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感谢道长与我们分享文字的力量,《一千零一夜》就是浮躁年代里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真是一波又一波的真情告白啊!
03
梁文道从2007年的《开卷八分钟》,到2015年的《一千零一夜》,他一直在致力于引导更多的人读书,也一直以一位长久陪伴的阅读Mentor出现。他常常于不惊处,点燃了那些情怀求知者心中的火。
读书,本来就是一种可贵的回归,它是静态的,深沉的,系统的。
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原来知识从来不只是一篇文章,而是博闻,而是兼听互参;原来学问也从来不是道听途说,而是系统修为;原来情怀也从来不是大众的政治正确,而是虽千万人而吾独往的坚守。
在浅薄化,碎片化,娱乐至死化,标题主义化的时代,在观众只需要动动手指调个台就能让自己嗨起来的时代,拥有读书的情怀反倒是一件奢饰品了,而道长就更像是华语综艺界的一股清流。
没有人情纠结,没有利益瓜葛,道长淡定如水,却细水长流。
梁文道曾在《圆桌派》中说过,《一千零一夜》其实是给一小部分人看的,他并不在意所有的人都能看懂。
但是,就有很多人想努力地成为那一小部分的人。
在看节目中,他们看看停停。停下来去消化道长说的话,停下来去查资料,停下来去找道长介绍的书目延伸阅读。而一次又一次地停下来,就是一堂又一堂的课程研究。
道长就像是一个精神领袖,把短短40分钟的读书节目,居然做到了稳居豆瓣9.9的高分宝座。
所以原来,媒体是可以这样传播知识和能量的!
为爱阅读的你推荐一个有趣有料的北美公号文集:维罗阳光
什么是氧气男人呢?放狗没查出来,我就猜测是宝藏男人吧,不知道对不对。
“灵性路上多学些东西”,说得好,我们都在努力着。
我最近在研究Art of Living 也算是在灵性路上多学些东西
谢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