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网友蓓蓓曾对阅读《百年孤独》有如下描述。
《倚天屠龙记》中大敌当前,张无忌向张三丰学习太极剑。
张三丰一招一招地演示下来,最后持剑归原,问道:“孩儿,你看清楚了没有?还记得了没有?”
张无忌道:“看清楚了,已经忘记了一小半。”
张三丰又问道:“现炒现卖,难为你了,现在怎么样了?”
无忌答到:“已忘记了一大半。”
众人甚是担心,张三丰点点头,问道:“现在呢?”
无忌沉默半晌,满脸欣喜:“这下我可全忘了,忘得干干净净了。”
张三丰笑道:“不坏不坏,忘得真快。”
蓓蓓说,要知道张三丰传授给张无忌的是“剑意”,而非“剑招”,所以“全忘了”才能得其精髓,才是最高境界。
读书也是一样。“全忘了”或许适用于这本“史上最难读的书”《百年孤独》,因为反正什么也记不住了。
02
读《百年孤独》是什么阅读体验?一些网友给出了以下答案。
读不懂
开天眼了
好书难读
读得很吃力
必读之经典
灵魂被震碎
文笔太惊艳了
在余震中读完的书
人名看的我各种乱
迫不及待想读第二遍的书
读完第四遍才算真得看懂了
开了好几次头才终于看完的书
一个阅历不够的人无法看懂的书
真心佩服作者无以伦比的想象力和难以言表的震撼
经典中的经典。马尔克斯不是在写文学,他是在创造文学。
你读懂了吗?我想,我只明白了百分之一。余下的,我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思考。
03
最近读了《百年孤独》,前后刷了两遍。我不敢说是读懂了《百年孤独》,但大概其是个什么故事,我弄明白了。
一刷的时候,我被故事中庞大的人物关系网闹懵了,晕头转向的。亲,您是在挑战我的记忆力吗?!
《百年孤独》,情节离奇,人物众多,这也正是它的看点之一。
信息量好大呀,可魔幻了,导致我有一段时间总是晕晕乎乎的,不明白那么一长串一长串的名字和众多的人物关系,是什么和什么,总有一种不明觉厉的崇拜感。是真的吗?真有这样的人吗?真能这样生活吗?
也幸好没有被书中的繁杂吓倒,参照网上提供的人物图谱,一点一点地,我慢慢啃出了百年孤独的味道。原来这是一部锻炼记忆力的荒诞史诗啊!
那叙事的开端,荒诞的魔幻,象征的手法,夸张的艺术。
那预言的运用,神话的移植,宗教的糅合,史实的影射。
都不亚于是一场气势磅礴的头脑风暴,一次酣畅淋漓的精神洗脑。
原来故事还可以这样讲啊!
原来世界文学史还可以回归于神话啊!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马尔克斯写不到的,《百年孤独》似乎要无休止地挑战我们的神经。
也或许是现实生活太平淡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麻木许久的大脑不至于混沌成浆。
感谢阿加西·马尔克斯为万千读者创造了一个无法超越的梦幻国度。
魔幻现实主义太震撼了!!!
04
遥想当年,聂鲁达曾被记者问到对于《百年孤独》的看法时,聂鲁达从容不迫地说:“这是继堂吉诃德之后,写得最好的一部西班牙语小说。”
可是他当时根本就没有看过《百年孤独》。
回到宾馆之后,聂鲁达对妻子说:“你得把这本书给我找出来,我刚才惹大事了!”
读完之后,聂鲁达没有修正对于《百年孤独》的任何看法。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是《百年孤独》中开篇的第一句。
它也是全书中出现的最多的,也最有深意的一个句式。多年以后,当***的时候,谁谁谁将会想起***。
短短的一个句子,就囊括了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也所以说,马尔克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叙述方式。“这种叙述让小说回归到了叙述的本质。”
多年以后,当许多中国作家写下了自己小说开头的时候,将会回想起第一次阅读《百年孤独》的那个遥远的午后,譬如陈忠实,譬如余华,譬如莫言...
多年以后,当我翻看《百年孤独》的时候,我忽然感觉自己并不是单独呆在房里。背对着窗口光线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他双手放在膝盖上,端坐在那里。那时他还不到四十岁...
为爱阅读的你推荐一个有趣有料的北美公号文集:维罗阳光
第一次怀疑自己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