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曾经说过,“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 ”。经典阅读就可以弥补你对很多事物的认知短板,增强你经历和阅历上的不足。按部就班读经典,先后几天,终于读完了艾米莉·勃朗特的经典名篇——《呼啸山庄》。
“经典”就是那个让你敬而生畏,不敢去亲近的东西。越是古老,你就越想束之高阁,而阅读它的原动力就越低。
《呼啸》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我被大段大段的,只用虚词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式搞得虚头八脑。要知道,我可是刚刚亲近完毛姆,对于他的‘惜字如金’的写作技巧,我倾心到了只有毛姆,没有他人的地步。
在勃朗特那个年代,人们崇尚那种“能否写出复杂的长句,是衡量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的写作年代,而毛姆文字中的硬朗和简洁,就是对先前写作风气的创新和背叛。
毛姆这样介绍《呼啸》,“在我眼里,整本书都是用一种习作者的笨拙的手法写成,整本书的风格都是矫饰而夸张。。。总是热衷于使用华丽的辞藻,生怕简单的词句会影响作品的效果。”
也因此,为了理解原著,我就找到一些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来看。迄今为止,《呼啸山庄》已经被翻拍成电影很多次,虽然电影和小说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虽然电影不能百分之百地还原名著,但是通过看电影,我也收益不少。这之后,我就开始了第二遍的细读《呼啸》。
通常爱情故事是常被作家们拿来进行艺术创作的有效题材,不管是一流的作家还是末流的,但是最终能被认定为‘爱情经典’的,也只是凤毛麟角。《呼啸山庄》就是被举世公认为爱情悲剧的有力代表。
《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她和两个姐妹,《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艾格尼丝·格雷》的作者安妮·勃朗特,并称为“勃朗特三姐妹”,在当代文坛上大放异彩。
一块怎样的土地,才能养育出这样彪悍的民风?
约克郡是《呼啸山庄》的环境背景,也是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生活的地方。
约克郡是英格兰北部的一片荒野,有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和星星点点的房舍,是一个单调苦寒的地方。
在这样一片土地上,剽悍淳朴的自然民风,孕育了勃朗特三姐妹,尤其对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影响更甚。
看完《呼啸》,让人不由联想到烈烈冷风下的图腾。一块没有精雕细琢的大石,就那么巍然矗立在孤寂的原野。它庞大,黝黑,紧缩双眉,就像个傲然于世的鬼魅。
毛姆说,“我不认为还有哪部小说能像《呼啸山庄》这样,将爱情的痛苦,迷恋的残忍如此执着地纠缠在一起,并通过这般惊人的力量描绘出来。它使我想起埃尔。格里科的一幅伟大的油画:乌云下是一片昏暗的荒芜原野,雷声隆隆,有行人拖着长长的影子在荒野里东倒西歪地跋涉,一种不属于尘世的气氛使画面变得恍惚,人们恍若窒息着。忽然,浅灰色的天空劈开一道闪电,是给画面增添神秘而令人恐惧的最后一笔。 ”
一位怎样的作者,才能写出这样乡土气息的巨作?
《呼啸》通篇透着乡土气,是从头到尾狂野不羁的乡土气。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艾米莉·勃朗特,那个‘膜拜溪谷,负轭犁田’的未开化土地,对她孤僻性格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相较于另外两个姐妹,艾米莉不大合群,她生性羞涩,喜欢离群索居。绝大多数,她都是过于阴郁和沉闷,少有强烈明朗的欢乐,也因此艾米莉有着看似病态一样的极端人格(听说她有断背情节?!)。但是瑕不掩瑜,艾米莉·勃朗特依然被盛赞为是写作天才。
天才虽然是天才,但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能给予天才陶冶和哺育的,就是约克郡的荒野精神。
一个怎样强悍的人,才能做出这样极致的报复?
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列克利夫的悲痛,而且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且互相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强的思念。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就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我不会像是它的一部分。。。我对林顿的爱就像森林中的树叶,时间会改变我的爱,一如寒冬改变树木。我爱希斯克里夫,他就像地下亘古不变的岩石,他是我感性,实在的,必要的快乐源泉。我就是希斯克里夫,他永远永远在我心里,他是作为我自己而存在的,所以我们是不能分离。
故事的男女主角,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他们俩是非常得像。一个是彪悍自私,反复无常;一个是桀骜不驯,邪恶癫狂。
一个人死了,另一个人怎能独活?!当凯瑟琳病死后,希斯克利夫就变成个披着人皮,四处复仇的魔鬼。
她们两个之间的爱,超出了物质之外,是段非常人情感上的精神苦恋,而最终他俩也变成了生死相契,永不分离的孤魂野鬼。
《呼啸山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根据一位知乎网友的回答,《呼啸山庄》就是一个淋漓尽致的狗血爱情剧。
“一个孤儿被富人收养,与富人家小姐青梅竹马,相爱相知。没想到小姐口口声声说爱他,却转身嫁给有钱人,于是孤儿伤心远走。过了几年回来,孤儿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但是仇还没有复,小姐却羞愧虚弱地死去。孤儿就把他所有的仇恨都发泄到小姐的丈夫,小姐的女儿,和小姐的身边所有人的头上。最后孤儿也死掉了。喔,还有一个史上最爱多管闲事的,自以为是的仆人女佣。她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
因为这是一个复仇的故事,所以在书中就有很多毛骨悚然的可怖描写。这让每一个阅读者都会有心神不宁,夜不能寐的感觉。其中最恐怖的画面,就是那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夜,一双敲击门框的窗外小手,不停地说着,“让我进来,让我进来~~~~。”
我们承认,虽然《呼啸山庄》是个粗鄙原始的轶闻稗史,但这也掩盖不了,艾米莉·勃朗特以一个高屋建瓴的艺术视角,把发生于漫长岁月中的,两代人的爱恨情仇,刻画的是意悲而远,动魄惊心。
读后感精选
- 现在实在没法喜欢这么拧巴扭曲的爱情了,那时候的人都太容易死了;凭什么林顿的性格那么懦弱,那么害怕西斯科力夫,并任凭他摆布?感觉里面的角色不食人间烟火。
- 感想1穷山恶水出刁民2人物关系就两种极端,要不恨得要死,要不爱的要死3书里人类的神经和生命就像面条一样脆弱。
- 少女时只会懂得《简·爱》的好,要真正成人,并绚烂地爱过伤过之后,才会明白《呼啸山庄》的珍贵。
- 觉得那时候人爱得深沉,纯属可做的事太少了,整天被拘在荒蛮的碉堡里,想想都可怕。
- 喜欢里面浓烈,病态的感情 ,荡气回肠。
- 像希斯克利夫这般危险的爱人,选择抛弃安逸去和他生活或藕断丝连真是一场注定会失利的赌注!两百年前英国庄园腥风血雨的爱情观,有些凄厉,有些生猛,或许我不理解这凶恶的复仇,但是我懂得,爱情他有吞噬脊骨的尖锐牙齿。
- 一个疯子用自己的爱情作为复仇的动力操控着一群没有勇气的懦夫。
- 不管是她的自私,还是他的残忍,都无法阻挡他们相爱的宿命。
- 用一辈子惩罚自己惩罚他人的方式来爱着已经消失的爱人。
- 过了很久始终不会遗忘那窗边的手。
- 这部书给我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的阴影。原以为是爱情小说。有点像复仇记吧。不过主人公本身性格就有缺陷。总之,是哥特风格。
- 这刻骨铭心的爱,缠绕今生后世。浓烈的令人难以忘怀。
- 勃朗特三姐妹中唯一让我欣赏的就是艾米利,虽然呼啸山庄表现出来的狂野和激情显得生活是那么杂乱无章,但是怎么也好过简爱作为女屌丝的自卑与自傲。
- 你说,一个人的内心要有多么荒芜,才能在笔下创造出这个让善良和暴戾如斯纠结的所谓爱情故事。
- 荒原上居民的扭曲的人生观。。。这书告诉我们人无论如何都不能脱离社会,不然就会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 看的我很心碎,很压抑。
- 11岁读的时候简直被哥特式的荒原吓哭,后来再读是被希剌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情吓着了。
- 小说的世界可以完全是爱情,爱情是全部,事业欲望全是衍生品。那么成长也是在这一系列变化里最引人注目的。不管后来的目的是什么,一切全是为了活着,更好的活着。只是最爱的那个人不在了,那么生活就只是一个空壳而已。等领悟的时候,已经是离开的时候了。
- 无法形容第一次看时的震撼。
- 情节很棒,废话太多。
- 哥特式小说,过多巧合。
- 在英国北部风声犀利的荒原沼泽上,在一段封闭原始的时空里,又黑又脏的小野孩希刺克利夫爱上了带给他全部幸福与痛苦的凯瑟琳。
- 诡异阴森。。。还告诉我们,变态往往都有着不幸的童年和执着的性格。
- 童年时代最恐怖的小说。
- 复仇的毒火,残忍的折磨,荼毒的爱情。幸好,还有美好的结局。
- 荒凉的山庄,荒凉的人生。
- 经过毛姆的分析,我才第一次注意到,故事的结构别有深意。艾米莉想躲起来。经过别人的视角来讲故事,可以把自己那可怕的狂热激情巧妙地隐藏起来。我们的作者,还真是孤僻。
- 最讨厌的名著,阴森、偏执、主观意淫。
- 相比较写出稳重缓慢理性踏实的《简爱》的金牛座姐姐来说,狮子座妹妹这本阴郁、疯狂、浪漫、惊心动魄的爱情更让人记住,凯瑟琳死了还是活着对希思克里夫都没太大意义,她存在过,改变了他。一切就这样发生了。对他来说,他活着就像死了,而她死了却像活着。
- 不喜欢这本书。作为名著,真的是比较一般。自私得那么理直气壮,但是你的自私也并没有让你保有所谓的独立。有些悲剧需要自己负责。
- 喜欢一篇评论的标题:有情皆孽,无人不冤。
- 独一无二的爱情,就是那荒原上盛开不败的石楠花。
-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整篇小说文笔不够流畅,缺少美感。整日笼罩在黑云阴霾之下的两个庄园,人与人之间仿佛也只有最浓烈的爱恨。希斯克里夫的爱深刻到神经质的爱让人动容,女主死前和他的对话是全篇最精彩的部分,触目惊心。结局像是阴霾后的一缕阳光,爱恨终结在教堂前的墓地。
- 有关于爱情的种种: 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热烈的互相爱恋,却由于世俗的顾忌而选择了背弃内心);林顿和凯瑟琳(结婚的一对,不对等的爱);小凯瑟琳和小林顿(结婚的一对,谁也不真正爱对方,男的由于受到恐吓,女的由于怜悯);小凯瑟琳和哈利顿(不是一见钟情不是青梅竹马,爱情从最初的鄙视和憎恨中萌芽,但由于两人的心总向着一处,一个是渴望去爱和尊重,另一个是渴望去爱和被尊重,却是达成爱情最美的模样,化成一股力量去改变一个人)。人世间的爱情千万种,最平凡,最简单,最温暖的莫不是温和的互相爱恋,互相尊重,互相陪伴。
- 一个人的爱恨,两代人的恩仇。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那是种灵魂融在一起不分彼此的爱,一种爱着自己的爱。这种深切的东西一旦崩塌,就注定疯魔——复仇只为填补极度绝望下的空虚。这部分最为精彩,使得整本书如醇酒般令人回味。到第二代,埃德加与小凯瑟是疯狂之爱延续下的悲剧。也许艾米莉还是心存怜悯之心,结局时真有冬日回暖之感——哈顿和凯瑟琳的互动真是萌煞我也。乌云之下,现出数缕微光,风也不呼啸了。此外,也喜欢林顿先生,他的温善使故事达到一种美妙的平衡。
- 当年是睡前读的,那些阴影久久不能散去。。。
- 倒霉的林惇一家。。。
- 虐恋带给我的深刻印象,读的时候透不过气。
- 初中时阅读。书不厚,但读起来很难。读不进去,至今只读一遍。她姐姐和妹妹的名著反而让我一读再读。
- 绝对阐释了什么叫一家子神经病,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好人。
- 开头部分吓到我了,这是我对它唯一的记忆。
- 对于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的爱是那样的矛盾,自以为可以通过嫁给埃德加来帮助希刺克厉夫却是伤害,而这伤害却蔓延了。。。哈里顿是其小辈中最可爱的一位。
-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感觉,靠,这男的有病,完全看不懂,觉得那座庄园不是庄园,是精神病院,唯一感动的是最后有情人牵手释怀。
- 艾米丽勃朗特的阴冷至极。
- 天啊,像是疯子写的。
- 完全颠覆了我的爱情观。
- 好难读的书,如同嚼蜡。
- 我果然比较偏爱艾米莉,呼啸山庄的故事内容虽然有点作,但是带来的强烈情感是《简爱》里没有的。
- 我喜欢这种凄厉的笔触。
- 感觉勃朗特姐妹的书都比奥斯汀的好看呢。
- 比《简爱》站的更高。
- 因为某个世界文人百强的排名,论坛上掐架。夏洛蒂76,艾米莉77。不知是个哥们还是个姐们说:“我可以容忍艾米莉排77,但我无法容忍她排在她姐姐后面。”看完《呼啸山庄》我算是明白这话了。PS:翻译问题有扣分。
- 看进去的是中文版,憋出来的是英文评论,HEATHCLIFF就是通过一次次的让读者对所谓ROMANTIC HERO的幻想破灭而令人印象深刻,而CATHERINE就是一个拒绝成长的野姑娘,他们的爱情因为彼此的认同感而建立,却一直停留在儿童期,所以相似的情况,年轻的一代会有不同的结局。一切都是那么的相似,一切又全面目全非。GOTHIC NOVEL的爱情总是有点偏执。
- 一个字:虐。
- 报复到了最后伤的最深的是自己。
- 别人的天堂在我是毫无价值的,我也不稀罕。
- 勃朗特三姐妹中最出色的一本书。
- 狂风暴雨般的爱与恨,猛灌烈酒般的阅读感受。
- 读完以后怎一个压抑了得?!
- 震撼。抄了很多发疯的句子。
- 只有蕴藏无限潜能内心火热的艾米丽勃朗特,才能写出远胜于《简爱》的《呼啸山庄》。
- 一群变态的故事。
- 年少时被这种歇斯底里的爱情shock到了。
- 死了棺材也要开个门连在一起,前半部的爱情疯狂且绝美,后半部分的爱情沉闷且无奈。
- 帮一个朋友写论文,看掉了这本N久以前看得烂尾的小说,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人物刻画,在英国小说界都是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
- 能写出这么纠结的书的女作者,让人没有办法不去关注她本人,有人说天才和智障原属同类,即大脑构造都异于常人,只不过分居俩个极端而已,要是这么理解的话,会不会好受点或将注意力稍微转移到书本身。
- 开头看了很多遍才懂。
- 一本读得很辛苦的书,相比更爱小简。
- 我趴被窝里读,还是冻得我直哆嗦。。。
- 男人的复仇如此可怕。
- 看完第一卷要被Catherine这个bitch气死,背叛爱情的人永远不会被原谅;第二卷开始下一代的命运,傻白甜Catherine二代太蠢以至于她命落于此也不让人替她难过,看到这一度想扔书。不过Emily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故事写的跌宕起伏,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于是真的柳暗花明又一村,Catherine二代终于开窍了,和哈雷顿这个真正的男一号过上幸福生活。所以Emily是相信真爱的啊,只有抛下一切成见去追求所爱,才能有happy ending不是吗!
- 希思克利夫是国外文学里爱的最癫狂的情圣。
- 刀割一般的苍凉与华丽。
THE END!
(勃朗特三姊妹画像,由左往右分别为安妮、艾米莉、夏洛蒂。绘于1835年左右。)
记录北美生活 有态度 有温度
力读人间好书 有广度 有深度
长按 识别二维码 加关注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欣赏
他弟,是他们唯一的兄弟,由于长期酗酒,吸毒,后传染上了肺病而死去。是不是由于他弟的性格问题,才把自己涂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