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随俗

大熔炉,沙拉盆,还是海纳百川更好
个人资料
莲盆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去中国留学 ~~ 第四代华裔的漫漫回乡路 (四 自我认知)

(2017-01-07 11:30:54) 下一个

对我们孩子来说,学中文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在美国生长的孩子,在学校里有和各族裔共同的经历,回家又面对不同的文化环境。这样强列的中西文化反差,我们的孩子又怎样应对呢?

相信不少华裔孩子和我家孩子一样, 小时候反感学中文,因为占了不少玩的时间。上了中学后,对自己的华裔身份敏感, 逐渐抵制来自父母的中华文化影响,试图融入主流学生群体。我理解青少年时期 peer pressure 的强大压力。我支持孩子们去追求主流群体的认同,但我不愿看到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失去自我,失去自信,失去自尊。

那么主流文化又是什么?美国现在还是以白人为多数,这些欧洲移民将欧洲的传统和文明,延伸 成了美国主流文化。这个现象很自然。但美国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和后代,包指华人。大熔炉也好,沙拉盆也罢, 每个种族的文化传统,都是美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包容并吸收各族裔 文化的精髓, 也是美国发展强大的一个原因。

我们华裔先辈修的铁路,促进了美国早期经济发展,至今还是货运 的脊梁。我们华人新移民,受过良好教育,以我们的聪明智慧和勤奋努力,在各界多有建树, 有model minority的美名。我们华裔为美国发展做出的贡献有目可睹,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争取主流群体对我们中华文明的肯定和认同。与其让我们华裔孩子在中西文化对立的夹缝中挣扎,不如和他们一起,在主流文化中为中华文化争取一席之地。虽然亚裔在美国是少数,但我们的悠久的东方文化传统,难道不该和新兴的西方文明和传统,在美国主流社会中享有同等的地位?

这篇博文标题的前半部分,是从我孩子的视角说的。这后半部分,她们并不认同。华裔孩子们大学里自我介绍时,都说我是哪个州来的, 很少主动说起父母从哪里移民来的。如果你问她们的亚裔朋友到底是华裔,日裔,还是韩裔,她们一脸茫然。她们从来不关心这个问题, 就象她们从来不问她们白人朋友的祖先是从欧洲哪个国家来的。 她们在美国生,美国长,和各种肤色的美国同学们一样。到中国是去,不是回。

这和我一个希腊裔的同事说得一样。她的祖父从希腊来,她从来没有去过希腊。但她常会做些希腊的甜品,带来办公室与我分享。每次都不忘告沂我,她家祖上是希腊来的,这些甜品是按她祖母的方子做的。我的孩子不会做中国甜品,但自己的祖上从那儿来是知道的。

其实不止对我的孩子,就是对我自己来说,回乡这个概念,好象现在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来了美国三十多年,近来去中国已经没有了回故乡那种亲切熟悉的感觉。小时候住过的平房早己被推倒盖了高楼。法国梧桐覆盖过的幽静马路,现在是宽敞的四行车道。什么微信啊,百度啊,滴滴打车啊,更让我不知所措。

去年夏天带着我家小妹回南京,领着她在各景点遊玩。我家小妹上一次去时才五岁,不记得什么,这次抓个手机,兴致勃勃 的什么都拍,什么都照。小妹一到夏天就哂得黝黑,走出去很多人盯着看。陌生人客气些的问我们是不是游泳队的,不客气的直接教训我们晒太阳对皮肤不好。到处熙熙攘攘,遊人和摊贩的喧哗,炎热的天气,我真觉得除了老母亲,故乡实在没有很多让我想念的了。

但奇怪的是,当我站在六朝古都的城墙上,看着城内城外与我记忆中完全不同的南京城,看着小妹仔细地观赏那些刻了字的墙砖,看着她认出了几个字开心的笑着,回家的感觉却不由地回到我心中。中华文化就是我的根基,家乡永远在我心里,不论我离开了多久,走了多远,并不需要实景实物的印证。家乡也在我孩子们的生命里,因为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并发展了五千年的文明。

我的先生,第三代移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他是华人,会说华语,会写汉字。从东南亚来时这么说,在美国住了三十多年了还是这么说。他的定位准确,我们是华人,华裔美国人。炎黄帝是我们的祖先,我们有古老的文化。中国是我们的故乡,美国是我们的家。

从中文学校启蒙开始,到少年时对华裔身份的敏感和抵触,再长大些,自己决定在大学选修中文课,再去中国寻根,孩子们的自我认知路走得曲曲弯弯。再往前走,接受中华文化的传承,并将我们的东方文化,融入西方社会生活,促进美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这人生的道路不尽平坦,还不时有人排挤。但我希望孩子们会胸怀坦荡的往前走,开拓她们各自的人生路。

我会陪孩子们慢慢的往前走。我不知道将来我的孩子们会不会要求她们的孩子学中文,我也不能肯定她们以后会生活在世界的哪一端,但我希望有一天她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 “我们的祖先来自中国。那里有过古老的文明,现正在不断进步,继续繁容昌盛。。。”。

然后,在更遥远的一天,她们的孩子会对自己的孩子说: “我们的祖先来自中国。那里有过古老的文明,现正在不断进步,继续繁容昌盛。。。”

(完)

 

子女教育坛 http://bbs.wenxuecity.com/znjy/3425564.html

 

有网友qqh联系,要求我授权转载这篇文章,特此公开说明。

    =======弘扬中华文化,欢迎转载翻印,敬请注明出处。(2017年1月11日) =======

 

疏影笑寒网友说得好,对中文有兴趣才会坚持下去。介绍两本书,都是发这篇文章的收获。

中文版的《汉字的故事》,作者林西莉。英文的是Empire of the living symbols.

伯乐山翁老人画的《木兰辞》。推荐这本画册,Pan Asian Publications出版的。英/中版的已卖断货,不想Amazon上高价买来收藏,就等加印版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我看东方 回复 悄悄话 一个华裔的后代, 中文写作这么流畅, 很难得。 在美的华裔, 以讲英文, 用英文教育为荣。 悲哀。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zl9876' 的评论 :
梅姐有孙子了,是有福之人。
你孙孑也有福,有爱他教他的祖母。
谢谢梅姐来访!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reamhouse22' 的评论 :
谢谢鼓励!
世世代代,永远为我们是炎黄子孙而骄傲,这是我的梦。
mzl9876 回复 悄悄话 我现在也在教我的孙儿学中文,这篇文章写得真好,很多地方深有同感。
南京街两旁的梧桐树曾让人流连忘返。。。。。。。。。。。。。。。。。。
dreamhouse22 回复 悄悄话 写的很好。很感动!这也是我的希望: “我希望有一天她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 “我们的祖先来自中国。那里有过古老的文明,现正在不断进步,继续繁容昌盛。。。”。”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hamrock100' 的评论 :
过奖了。文学城里才子才女很多,我起点底,勤努力,多读他们的文章。
谢谢鼓励!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荔枝100' 的评论 :
很高兴看到你把我补充的加进学琴的动机了。特羡慕你这样才思敏捷的。学习了。
谢谢来访。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疏影笑寒' 的评论 :
谢谢疏影提醒,加了两本书在博文后面推荐给大家。培养兴趣很重要。
很高兴你来访!
shamrock100 回复 悄悄话 赞啦, 赞啦, 这一个系列写得真好, 确实是这么一个过程。

另外楼主好有才, 中文文章写得比我这个中国上完大学的好多了。
荔枝100 回复 悄悄话 莲盆这个系列写得非常好!对于“回乡”,我和你有同样的感觉,和故乡的感情联系不在那些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在于更深的文化的根。希望我们的孩子将来都能理解这一点。
疏影笑寒 回复 悄悄话 孩子回国留学。需要孩子对中文有兴趣。
谢谢你的分享!
开心快乐!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几句闲话' 的评论 :
这样的"闲话"多多益善。
谢谢鼓励。
几句闲话 回复 悄悄话 赞啦又赞,把我们海外华人培养小孩时的心态写出来啦。赞“从中文学校启蒙开始,到少年时对华裔身份的敏感和抵触,再长大些,自己决定在大学选修中文课,再去中国寻根,孩子们的自我认知路走得曲曲弯弯。再往前走,接受中华文化的传承,并将我们的东方文化,融入西方社会生活,促进美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这人生的道路不尽平坦,还不时有人排挤。但我希望孩子们会胸怀坦荡的往前走,开拓她们各自的人生路。”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rmweak' 的评论 :
谢谢你来我园里施肥。
Armweak 回复 悄悄话 哗众取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