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田

每个人都有很多故事,我们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从故事里我们可以得到感慨,共鸣,力量。
个人资料
正文

从武汉大学的一场政治风波看80年代的大学生

(2019-01-05 08:33:05) 下一个

林晓 - 武汉大学七七级学生。刘宁,余贵章,张良,章思明,魏平,肖向阳,查宏,项海鹰都是林晓的同学。以下内容摘自林晓:春来珞珈山——七七级的故事

七七级也称文革后的第一届,那年的考场上云集了十年文革积压下来的千百万考生们,而中国的大学的承受量又是那样的有限。能成为七七级大学生,是一生的骄傲,一种无形的幸运感驱使着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倒不是我有多大的抱负。从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起,家里就曾照告诫要远离政治。长辈们是以他们的切身经历来现身说法的。大学的政治更是冲满了凶险,五七年的反右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尽管如此,我还是卷入了进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一场政治风波。

刘宁的政治和组织天才就是在这场政治风波中展现出来的。那是七九年初中美建交后的一天,吃完晚饭,从食堂回来,忽然余贵章把一个陌生人领到了我们的寝室。这个中年人自称是汉口一家工厂的工人,来给大学生们报告一件事,这事与他自己无关,他也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余贵章之所以把他带到我们的寝室,是因为我们寝室的人对政治问题比较活跃,早已名声在外。来人自称姓张,给我们讲述了那天下午他在汉口的六渡桥看到的事。一个武大外语系的学生遇到一位问路的美国女子,看到偶然竟遇到了一位会讲英语的中国人,这位美国女子就即兴问起了他对中美见交的看法,说的当然是英语。很快地就围上了一圈看西洋景的武汉人,人群中也夹杂着两位便衣警察。当那位美国女士离开后,这个武大外语系的学生很快就被两位便衣盯上了。等到了一个人少的角落,两位便衣立即亮出了他们的证件,让这个学生跟他们走一趟。这个动作虽然具有职业性的神速,还是被这位有正义感的工人看到了。他悄悄地尾随着便衣,一直看到大学生被带进了警察局。这位张同志说他可以作证,大学生只是和外国人说说英语,决没有间谍的嫌疑。而他来这里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和他一起去解救那位倒霉的外语系学生。他说这事事关打倒四人帮后人民的权利。如果大学生都能这样被随便逮捕,就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了。

由刘宁挑头,本寝室立即组织了一个临时小组,决定做三件事,第一是第二天派一个调查小组去汉口暗访事情发生的全部经过,收集人证;第二是动员本系,并联系校学生会准备发动抗议游行;第三是设法找到那位外语系的学生。除了刘宁,张良也是最积极的一位。如果说刘宁是以天下为己任,动了真情,张良则有点凑热闹的劲儿,就象农村来了马戏团,总有几个好事的,除了自己场场不漏,还要拉上七大姑八大姨。章思明,魏平和我也很义愤填膺,第二天就由本地向导肖向阳带路,骑上借来的自行车,向六渡桥进发了。联络校学生会的工作有余贵章去办理,查宏则负责去找到那位倒霉的外语系学生。经过详细的调查,那位汉口工人同志的报告基本属实。一场学潮转眼就要爆发了。 

晚上回来的时候,事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由于余贵章是执行宣传任务的,当然他自己的寝室就首当其冲了。而他的室友项海鹰的爸爸恰好是武大的副校长,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校长刘道玉的耳朵里。刘校长亲自来到了学生宿舍,一边了解情况,一边赞扬同学们有正义感,并立即给武汉市公安局打电话,和六渡桥的分局取得了联系。等第二天找到那位外语系的学生时,他还有点莫名其妙。说没事了,上午他按照前天派出所的要求,写了一份检讨书,去取被扣压的学生证,警察同志非常客气,连检讨书看都没看一眼,就把学生证还给他了,还说以后没事常来作客,警民一家吗。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80年代,那是一段理想主义盛行的激情岁月。每一个人虽身无分文,人微言轻却有远大前程憧憬,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是有责任感的一代,尽管新的思想指导理论没有形成,他们开始思考国家命运与未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几位公共知识分子关于“改革开放40年”的感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