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和看景

个人观察评论以及转发一些有价值的文字
正文

香港大埔火灾和香港公屋

(2025-11-26 11:37:37) 下一个

香港新界我去过几次,在沙田住过酒店,在元朗找过美食。港铁大埔墟这个站也下去过,但天气太热,没有心思去探索。太和站也下去过。

在元朗寻找美食,遇到的街坊,淳朴又可爱,直接就是从周星驰《喜剧之王》里出来的那种感觉。

这一带在香港过去算乡村,和港岛中环那种上海外滩般的半殖民气质很不同,它更乡土,更中国,这里的人通常很爱中国。在上水,粉岭这些港铁站,还会看到很多从大陆跨境来读书的内地小学生。

不过,不论是这里低收入居民,还是普通职员,还是中环的银行家,就我接触到的,他们都不支持前几年闹事的香港学生...

遭遇火灾的房屋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港英政府修的低收入者廉租公屋,现在看来是维修时用了竹子搭的脚手架和防火性能不足的防护网,但港府已经不排除刑案嫌疑,说明故事恐怕还很多。

平心而论,香港政府八十年代在新界修建的廉租屋,不比同期大陆城市的单位宿舍差,绝不是网上一些人想得那么惨。首先都是电梯房,其次面积和空间格局也是过得去的,尤其考虑到在香港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住在这里的人虽然低收入享受政府的福利照顾,但公寓本身,我觉得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还是很体面的,真的不比大陆同时期的单位宿舍或者什么筒子楼差。

这倒不是说英国人好,只是老牌帝国主义标准肯定更高,所以即使八十年代修的廉租屋现在看也并不觉得很落后很破败。今年统一修缮,当然是必要的,只是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悲剧。

当然这种公寓也会有一些特色,比如横着的长长的走廊,让人感觉有点学生宿舍或者筒子楼的感觉,但即便这样也很干净整齐,没有大陆一些老破小的宿舍到处乱堆的杂物垃圾这类。

没想到接近年末听到这样令人难过的悲剧。

 

 

[ 打印 ]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