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Montreal三天一个收获是看懂几个法语标记,这必须是一个人行。在巴黎一周有龄龄,我根本不在意法语,完全“法盲”。
我家离多伦多出名的旧书店Monkey Paw不到五分钟,它家来自旧金山。几乎每天要经过一次。另一家旧书店也不过多走一个路口。即便很少进去,我觉得贵,不如我去其它途径淘旧书。可是,那种瞥一眼橱窗的乐趣,那种心底油然而生的离旧家书氲近的自豪感,令我觉得破旧老房子也是家财万贯的。
周一早上去咖啡馆路途中,艾丽是Mont- Royal大道有几家书店,旧书与新书都卖的。她说起多伦多消失的几家书店,比如Chapter,我几乎忘记的名字。艾丽是多伦多出生的八零后,那应该是陪伴她青少年的书店。它家是被Indigo收购了。
我午后一个人逛时,来来回回经过了Mont- Royal大道上二三家书店,并请路人留影。我在蒙城的单独照片很少。我上下仍然是二手,我用龄三岁真丝裙上的腰带系在衬衫领口,上面有Coco的唾液味道。她玩过。哈哈哈,Coco知道外婆爱她。戴上艾丽给我的她奶奶的旧帽子,是一种毛皮定制,与我头合适。

等我想一个人再回到早上去过的Saint Louis 咖啡馆,它在大道附近的小街拐角。我兜兜转转有点走岔道。却看见对面一个小小旧书店,我从玻璃上的法语词认出。
推门进去,坐着一个八十多的老人,他对我说法语。我问有没有英文书,他指一个书架。我也就是好奇心。不整齐也不整洁,角落里有灰尘,门后墙角还有冬天化雪需撒盐的剩余袋子。
可是就在那时,老人叫儿子。儿子上去坐老人旁边凳子,给他解释。老人在做白纸上的填词游戏。它让我想到去世的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老板惠特曼。
旧书店就是他们父子的家,我就是“不小心闯入他们的世界”(套用很多博主收到的一句悄悄话)。:)

写在Filosophy咖啡馆。
厨师长在家,说你一个人去呀。
是啊,秋天去蒙城应该正合适。
今年出门和回国几次,假期基本用完了,不然秋天就去一次了。
谁知道呢,说不定我明年就退休了,然后就有时间坐火车了。
我这次去出门时忘记戴围巾。
我坐五小时多火车不觉得一点累,如果下周火车会秋色更浓。坐一天也不会闷。可惜你上班时间紧,否则我想建议你坐火车,有八九十年代感觉。
蒙城很适合一个人游,居民基本双语。
如果不是考虑11月回国,我还想10月底再去一次呢。
一口气看完了你整个蒙城系列,鼓掌!
写得细腻入微,照片拍得也好。我也特别喜欢这张父子做填字游戏的照片,这样安宁细碎的美好氛围,在这个纷乱喧嚣的世界实在难得。
还有小E家的bagel早/午餐,温暖随意的桌布、蒙城好吃的bagels加上你辛苦带去的菜蔬,满满的家的感觉。
路人拍的人像很不错,自然随性,很美的松弛感。喜欢这件毛衣独特的绿色,配着芥末黄的裤子非常出彩。
觉晓很会教育孩子。不买贵得没道理的手工肥皂,把钱作为礼物给孩子,让她们有个理智花钱的“早教”,很好的做法。
我居然没有去过蒙城呢。其实几次想去,都阴差阳错没去成。我们这儿火车过去要整整一天,还得飞过去;不然体会一下火车沿途的风景也是很好的。开车也是让人尴尬的路程,得六七个小时,不长不短的。
11月回国啊,肯定现在就开始有期待和盼望了,真好。
周末愉快啊。
马上要给你分享九月记账的菜金小结了。
我今天办了签证。期待11月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