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晓

生活是可以缓缓的,即便看上去是在浪费时间,我情愿在慢慢里被时光雕刻,而不是急急地消耗生命的元气。
正文

张翎出席我们的读书会(请勿置顶)

(2024-06-22 17:59:02) 下一个

今天下午在金先生工作的图书馆第一次见到张翎,虽然我们国语读书会不是第一次讨论这位多伦多华裔女作家的小说。这次是讨论《归海》,很想写一篇读后感,却懒。关于这次读书会,写几句,留下“回忆”。

张翎是五十年代出生,1979年入读复旦外文系,今天给我第一印象比书底的照片好看、耐看。回家后又补看了“一席”上她的演讲,仍然觉得本人好看。

为什么,我不是讲“颜控”的,相反,挺不喜欢这个词。我觉得是张翎本人的精神气有一种亲和力。我都不好意思在会后上前要签名或合影。后来是我们读书会与我一起最早的一位拉着我与张翎、金先生四人合影,把我推到了张翎的左面。当张翎与他人合影时,我见她注重自己的姿态,仍然有精神。

此刻是躺平码字,今天我完全没有精神,每月的疲劳日子,本来不想去。张翎的小说我只读过三本,《金山》、《劳燕》和《归海》。我去,完全是想尽老会员的义务。去了,没有后悔。从张翎对读者提问的回答,感受她的真诚。来的读者大概二十左右,有的路上要花一个多小时。

张翎谈到她对写作的坚持,提及她的个性上的“固执”使得她能够坚持。这个世界上还有能够坚持的作家孜孜不倦写作,并且靠写作生存,我是敬佩的。像个小学生边听边记,我是记忆力不好。而她说“只有记忆的才能存活”。有位刚来多伦多几个月的读者,是被朋友带来,说才开读四页,便喜欢,张翎小说引起他的共情了。他回忆起小时候丢了两斤“面票”挨父亲打,往回五公里挨着地面去寻回。

我的提问很弱,如果先看“一席”就不那么问她复旦读书时受什么外国作家影响。我夸她本人好看,更闹笑话,倒是反差出她的机智。她答我该换眼镜,指没有看见她的皱纹。我本来是靠着路上买一杯Tim提神,这时更糊涂,以为她看见我这副眼镜夹鼻梁处的白色粘贴纸,我说这幅眼镜刚换不久。我是挑剔的人,平时几乎不夸人,觉得难为情。如此直言,的确觉得她很精神,驾驭文字能力强的在容貌上留下痕迹。(上午我家厨师长给我看小红书上几个热门上海时髦女士,都有六十多。我不以为然,这样的时髦等待开口后,便不吸引我。而张翎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她笔下的功力。)

我平时没有什么电话,手机功能里如何静音都不会,更几乎没有开会。往往平时闲的人,一遇到会,便有人打扰,那是女儿。上次是团契,被认为家里有急事。这次仍然是她,还是从东京来视频。到家后,我给金先生邮件要与大家说对不起。我没有参加微信群,我的个性不适合,怕自己口不择言。

张翎说她最近写了一部科幻小说,因受高科技影响。我有触动。我自己最不想更新知识。张翎敢于扩展她的写作题材,是挑战。木知木觉的如我,都觉得要学习她的这种学习的精神。张翎身上还真有温州人敢闯的精神呢,虽然她有提到自己不像温州人的地方,对于赚钱。她小说里倒是写到春燕的“把一枚铜板捏出水来的人”。通俗地讲,我看见张翎身上有正能量。

有位读者用英文问她是不是基督徒。她毫不犹疑回答,“是”。油管“一席”下面也有不客气的留言,我想她根本不在乎,她是懂忍耐的人,而会忍耐的人有福。

张翎谈到“真相的多面性”,“真相的对立面不一定是谎言”。说到在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灰色的地带是我们的宽容”等。我想这一段话打动了我,我赞同这样的观点。此刻回想,大概就是她的这几句,使我从参与的被动心情到一种主动,而且愿意即时分享。

一个作家年过六十毅然在写的路上,张翎是被“Selected”的。张翎说下周二去非洲,兴高采烈的生命力。她今日戴一根一项链,耳环,穿黑T和一条印花亚麻宽松裤,一双露趾平底凉鞋,一只墨绿皮包。

散会后,我们还有几个聊到她和严歌苓。有一位是非常喜欢张翎的,我上次知道,特别给她留了座位在张翎旁边。而且,我自作主张在金老师摆的两张桌后加一张,估计比平时人会多。果然。

我们读书会坚持九年了,期间我自己都想退出过,还是坚持了。而想象写作长篇小说,更是难上加难的事。因为喜欢,选择坚持,做一个普通读者总比作家容易得多。

那么坚持做一个博主,是我的另一收获。

匆匆记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