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理大家们关于自我的理论
本我,超我和自我//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让你的本能喷涌而出//进入别人的现象场//成为带着野性生命力的自己
//本我,超我和自我//
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有三部分组成,也就是本我(id),超我(superEgo),和自我(Ego)。
本我,就是本能,奉行享乐原则。寻求各种欲望的满足。和自我期待有关系。
超我,就是道德,奉行道德原则。超我四父亲形象和社会文化规范的内化,也可以延伸为抚养者形象和社会文化规范的内化。体现了权威期待。文化本身的存在,就是一个大超我,大权威,而每个人最先有具体的超我,就是自己的养育者。
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做协调,奉行现实原则,也及时环境允许一个人做什么,这个人就做什么。类似网球教练加尔韦提出的自我1,也就是意识和头脑层面的自我。
*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是取悦者与被取悦者的关系。他们总是在闹离婚。自已因为他们的那些荒唐举动而产生的屈辱感,恐惧感,自卑感都可以放下,驱逐出去,其实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至于无助感和逃离感,既然我已成年,通过学习和提高是完全可以自己搞定的,那就离开过去,面向未来吧。
//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三大流派分别是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认知行为。
精神分析: 起源于佛洛依德,而后由荣格,阿德勒,埃里克森,克莱因等人继承并发展,强调来访者潜意识冲突的意识化。
存在-人本主义:以罗杰斯和马斯洛的来访者中心疗法为核心,强调协助来访者自我潜能的实现和发挥。
认知行为:以埃利斯,贝克的认知治疗与方法为基础,强调来访者认知模式的改变;和以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的行为主义理论与方法为基础,注重来访者行为模式的改变。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特别重视咨询关系,也就是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他强调咨询师对来访者要能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还提出了“来访者中心疗法”。不过,人本主义相信人性本善,这就导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书,对人性的阴暗面讨论不够。
“成为你自己(be youself)",就是来自于罗杰斯。罗杰斯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诠释,他说“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我们在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一般对思想特别重视,但会忽略体验。思想可以用文字来表达,还可以让人对思想产生控制感。
但罗杰斯认为思想是体验的镜像。罗杰斯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现象场。现象场就是一个人的体验和时空等环境因素的结合。必须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关键体验,还有这些体验发生是的现象场,你才能真正知道这个人是谁。或者说,碰触到这个人。
鲁米的诗句:我为什么要寻找他呢? / 我不就是 / 他吗? / 他的本质透过我而显现。 / 我寻找的, 只是我自己。
//让你的本能喷涌而出//
英国的精神分析学家温尼克特的理论:
1. 抱持性环境(holding environment):当你做好时,认可你;当你受挫时,支持你。孩子把这个抱持性容器内化到心中后,就形成了高自我稳定性。如果,父母还允许孩子的活力在这个容器内肆意流动,那么孩子的自我灵活度,自我力量和自我组织力就会得到极大滋养。
2. 60分的妈妈(good enough mother): 对立面是匮乏的妈妈和完美妈妈。
3. 养育孩子最好的办法,需要一个不会报复的人,以滋养出这种感觉-世界准备好接纳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
4.将人的自我视为一个能量球,能量球可以是伸展的,可以萎缩的,彩色的,灰白的。
//进入别人的现象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现象场理论:1. 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2.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就需要进入他的现象场,体验到他的体验。
进入他人的现象场,成为某某人。具体做法:1.找一个宽敞的地方,站着,闭上眼睛,感受身体,感受呼吸,放松。 2. 想象某人在你左边一步远的地方。尊重第一时间出现的画面,不要做任何头脑的努力,比如修改想象。看着画面的具体样子,看地越真切越好。3.左跨一步,进入TA的身体,并作出她的姿势,好像你成为了她。从现在起,你就是TA。 4.睁开眼睛,以TA的姿势走路说话。5.你可能会自动想起,妈妈留给你的一些关键印象,试着去体验妈妈在关键时刻的体验。6.进行十分钟后,停下来,站好,抱持身体自然直立。7.右跨一步,离开TA的身体,进入你的身体,重新成为自己。8。闭上眼睛,感受自己的身体,自然呼吸一两分钟后,睁开眼睛。练习结束。
体验如深渊,我们之所以容易活在头脑中,是因为这样安全好掌控。每个人的体验深处,都有自己不愿碰触的东西。所以,不要硬做这些练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面有一个女孩讲的就是通过模仿别人的神态就知道她在想什么。
//成为带着野性生命力的自己//
问:我对自己和身边人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感觉大他们都不快乐和积极。反而对待同事,我却能用抱持的态度对待,保证他们的积极性。这是为什么?
答:中国家庭的普遍问题。父母对孩子,夫妻之间,都会是有过高要求,过低耐心的问题。而对外人,就好太多。这个问题很复杂。我现在的理解是,这主要是权力因素,在自己家里,所谓要求高,是为了贬低对方,以保证自己在自己的底盘上说了算。但在单位里,如果不是领导,那都会知道,这不是自己地盘,并且每个人权力意识都很强,都不好惹,所以最好乖一点。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自恋,身边人是我的延伸,我的一部分,所以我希望身边人都能达到我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