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秃鹫投资
第二个问题关于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以及相关的股票,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答案也比较明确,就是关于大宗商品的价格我只有很少的时间里大概不到5%的时间里是比较有把握,会形成一些比较有信心的判断,然后在其它95%的时间里,对大宗商品的未来走势都一无所知。
那这个5%的时刻是什么时间呢?就是当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跌到了整个行业的成本曲线以下的时候,简单说就是连行业里成本最低的生产者都开始大幅亏损的时候。这种时候我会认为这种商品的价格基本见底了,向下的空间也比较小了。比如去年四季度铁矿石价格跌破300,连淡水河谷都开始亏损的时候,我认为铁矿石的价格基本见底了。比如说今年年初油价跌破30美金,跌到大多数石油企业的完全成本以下的时候,这时候我觉认为油价向下的空间比较小了。还比如说今年上半年新西兰85%的牧场都开始亏损了,那我觉得原奶价格向下的空间也比较小。即使在这5%的时间里也只能形成一些非常有限的判断:就是这些商品到了这个位置的时候价格再向下的空间比较小了,但我并不知道它需要多长时间会涨。也就是我们能够大致判断商品价格的底部在哪里,除了在底部的很短的时间里,我都对商品的价格走势一无所知。
所幸的是就过去的经验来看,这些有限的判断基本够用了,那我们今年也根据这些判断在年初买了淡水河谷的股票,买了巴西石油的股票,买了北美最大的焦煤企业泰克资源,也差不多在今年最低点买了现代牧业的股票,这些股票都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随着商品价格的一路下跌,市值跌掉了90%以上。
那这5%时刻的信心来自于哪里呢?判断背后的逻辑也比较简单,主要是因为大宗商品,它和股票以及其它的金融产品不同,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人们实际的生产或生活中必须消耗和使用的东西,它的价格不会跌到0,长期来看它是严格受供求规律影响的市场,但我们知道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它不是完全受供求规律的约束,股票市场它是一个可以贴现未来的复杂的适应性系统,它存在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的特征,需求会带来需求,价格的上涨会带来更大的价格上涨。但是对于大多数大宗商品来说不会这样,价格下跌,一般供给就会减少,需求就会增加。即使需求没变化,价格足够低,亏损时间持续的足够长就必然会有些产能退出市场,供需的天平就会重新倾斜,价格自然会涨起来。当然这个道理比较简单,但是需要有足够的行业知识储备。
关于大宗商品的股票,首要的关注点肯定是商品的价格,大家都知道巴菲特当年投资康菲石油亏了一些钱,我想造成这次亏损的主要原因还是巴老当时对油价的判断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如此,因为在95%的时间里我对大宗商品的价格未来走势都一无所知,因此在95%的时间里我都不会去投资大宗商品类的公司。只有在那5%的时间里,我认为商品价格向下空间非常小的时候,会选择一些这个行业里成本最低,规模较大,财务压力较小的公司进行投资。
另外,因为行业低谷的时候很多公司会破产,这种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你会发现,这种资源类的公司资产负债表上资产都变得不值钱了,而债权人会找上门,不同于我们国内的债券和银行融资,美国的债权人不仅仅要求债权人按时还本付息,还会规定一系列的约束条款,比如说利息保障倍数,有息负债与EBITDA的比例,资产价值与负债比例等一系列的条款,再融资的比例,只要触发其中任何一条都算是违约,都可能导致违约,导致被迫进行债务重组。所以在行业低谷买这些公司的时候我们可能三分之一以上的精力都放在了分析这些公司的额偿债能力或者流动性上面。那有没有完全没有破产风险标的呢?那在一些商品价格极端低位的时候也会出现,比如说年初油价跌破三十美金的时候,巴西石油这个公司由于油价下跌(开采的都是海洋石油),巴西国内股市暴跌,巴西雷亚尔贬值,这三重影响叠加导致其在美国的上市公司市值跌掉了90%以上。但这样的机会比较少。
大宗类的公司股票天然波动比较大,在买入以后还要经受得起持股过程中大幅波动带来的压力,特别是当你持有的股票已经有大幅盈利的时候。如果说教训的话这也是我今年最大的教训,很多我卖掉的股票基本上都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翻倍了。所以尽可能持有的时间要长一点,我能想到的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如果买的很低,那就持有的时间尽可能长一点,最好在一年以上,如果你确信买的非常好,最好是卸载掉你的行情软件。卖股票本来就是很难得事情,如果能够永远不卖那就最好了。
一直觉得如过你能将供需和竞争这两件事情想明白,那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机会的。大宗商品比较好的一点,你只需要考虑供需就可以,不需要考虑竞争的问题。我们投资股票的都知道,如果影响一个股票的变量太多,那这些变量排列组合以后成功并不高。大宗商品股票好的一点在于它只有一个核心的变量就是商品价格,如果你能找到商品价格的低点进行投资,长期来看赚钱的概率是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