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幺六六

用心灵诠释心灵
博文皆为
原创

个人资料
老幺六六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唯老是尊——中国养老现状及探讨(一)

(2023-09-24 05:56:40) 下一个

(图片来自美篇文友/鸣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传承,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标志。法国作家司汤达说:“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老”并不意味着衰败和被抛弃。历尽沧桑的老人像身经百战的士兵带着荣耀的伤痕站在人生的山峰喘息,他们俯瞰着曾经走过的路程,内心五味杂陈,更多的是满怀依依之情,远眺脚下湍急奔流的河流。山下的后人理应向他们行注目礼。因为尊敬老年人,不仅仅是尊重他们对家庭的贡献,也是尊重人类的劳动。

——题记

 

 

1 老龄时代咋来得那么快

2011年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六十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499万,占总人口比例13.7%;谁也没有料到,中国老人如绵雨初晴后的蘑菇呼啦啦冒出一大片来,十年以后,竟增加了将近一亿人。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总占人口的比重13.5%。按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达到7%,那么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因此,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据专家预计2027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人,2050年将达到4.8亿人。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传统的养老观念和现有的养老方式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涉及到每家每户的头等大事。

从1977年至2016年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下,我国诞生了1.76亿独生子女,再加上2016年以后自愿计划独生的,到2020年达到约1.8亿。一个独生子女家庭有两个老人,也就是说,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共有3.6亿。有一位独生子女网民如是说:“父母的养老问题,可以说是独生子女面临的最大问题。害怕父母老去,害怕他们突然生病,自己要上班又要照顾父母,可能真的是两头忙。还不能去外地工作,平时需要回家陪陪父母,不想他们太孤独……”从这位网民的感言可以看到众多独生子女的困惑及其父母的悲哀。事实上独生子女根本不可能都留在父母身边,他们中不少的人到了国外或外地定居;于是,空巢老人逐年增加。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我国空巢老人达1.2亿人(其中有少数是多子女家庭的老人)。

有的空巢老人独居猝死了很多天都无人知道。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位老先生去世之后尸体发出腐味儿,直到邻居们闻到不对劲才通知他的独生女儿回去打开房门才得知真相。听闻后一股冷气不禁从脊梁上袭来。兀自想起一首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失去“独钓”能力的老人被子女离弃或虐待(自愿放弃抢救的除外),其境况惨不忍睹。

六十五岁至七十五岁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大多身体功能比较健全,独立生活没有问题,因而即便成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独行客,依然还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兴致。但是, 当时光的列车向耄耋之年轰然驶去的时候,老年人在猝不及防中,发现曾经百折不挠的壮志雄心陡然变成了一颗玻璃心。因而年轻老人必须未雨绸缪,与家人一道运筹帷幄,将晚年的生活做一个较为妥善的计划和安排。否则悔之晚矣。

2 选择一种适合于您的方式养老

就目前中国的养老形式来看,无外乎有以下这几种:

 

居家养老

 

家是我们的避风港和安全岛,无论什么年纪,家都是最好的地方。居家养老受到大多数老人的青睐。这种形式又分三种,一种是独居,住在子女附近,子女常去看顾;另一种是和子女同住:还有的是住在某一个子女家,再有就是轮流到几个子女家去住。成都的Z女士单身未婚,老母亲脾气温和,女儿又极其有耐心,母女俩住一起相处融洽。现在她母亲100岁了,女儿还陪伴左右。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单纯和特殊,如果有女儿女婿或者儿子媳妇,再加上孙儿孙女一大家人,那就比较复杂了,很难说没有矛盾,尤其是婆媳之间极容易发生抵牾。当然也有例外。重庆的Z先生是家中最小的儿子特别孝顺,媳妇心底善良又能干。十几年前因为兄嫂和父母相处不好,他们就把老人接到家中伺候,几年前父亲驾鹤西去,如今88岁的母亲依然还和Z全家一起生活。Z家中还有女儿女婿和两个外孙以及保姆。四世同堂含饴弄孙,其乐融融。重庆的P妈妈今年91岁了,她有三个儿女,先生多年前去世,她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彼此相处不错。前些年她每月从退休金里拿出1300元交给儿子作生活费,从去年开始每月缴纳2000元。每年的7、8、9她会去成都的小女儿家处避暑。P妈妈在后代的照顾下,身心愉悦,精神矍铄。

至于独居的老人,一般和子女的家相隔很近,比如在一个小区甚至一个单元或者一二十分钟的车程距离,由子女们轮流照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俗话说远香近臭,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叫距离美。当然,独居老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江苏C先生的95岁老母亲采用这种方式多年了。C先生将母亲家里各个房间的门槛全部拆除,为老人提供无障碍通道,而且在房间(洗手间除外)装置了摄像头,两个子女轮流上门照顾母亲,同时他们可以每天24小时观察老人的状况。老人将退休工资的一部分拿出来按劳付酬。关于老人为照顾自己的子女按劳付酬的做法,网上有些争议。有的网友认为这是钱买来的亲情,坚持这样做的老人却认为,亲情也需要金钱支撑。采用这种做法的F先生说:“反正我们走后财产都是子女的,与其捂得紧紧的,还不如现在拿出来发给子女,皆大欢喜。”

居家养老的家庭大多比较和睦,子女有较强的责任感,两代人通常用协商的方式来处理矛盾,协调关系。

不过,居家养老家庭的子女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必须拿出十二万分的耐心和毅力,诸如如何防止老年人摔跤、如何让卧床的老人不长或少长褥疮、如果长了又如何处理、如何监督老人吃药、发生紧急情况时如何赶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等等,都必须一一考虑周全。子女们需要相当的智慧来观察和处理老人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老人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下,对子女的考验尤为严峻。就像母亲照顾初生的婴儿那样细致而入微,可能更加费神费力。子女有时候忙起来会忽略老人,老人就会耍脾气使性子,对某些事情无法达成共识的时候,两者之间发生矛盾在所难免。

北京C女士的母亲在102岁时仙逝,在这之前有两年的时间处于失能状态,除保姆以外,由三个女儿轮流照顾,而她们仨也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所以倍感力不从心,虽尽心尽力,但叫苦不迭。想想看,如果轮到独生子女需要照顾双亲的时候,那境况是多么不堪。前面提到的照顾母亲多年的Z女士63岁了,一年前老母亲在ICU抢救过来以后,母女俩就一直住在医院,几个月前Z也病倒了。面部神经麻木,正在治疗中。

 

 

?抱团养老

 

这种方式在为数极少的人群中试验性地展开。它指的是几个亲兄弟姐妹或者多个好朋友相约租几套房或一栋房,请一两个专职的家政服务人员料理生活,再请兼职医护定期上门问诊。居住条件和家政服务的档次根据老人收入分为中高档两种。这种养老方式的好处在于比养老院自由,特别具有家庭的氛围,在一年当中还可以抱团外出旅游几次。 这种比较适合70至80岁的老人。

抱团养老需要几个前提:首先,成员的身体相对健康,具有相当的自理能力(也有例外,即使说大家甘愿照顾能力不济的亲友);其次每个成员的经济收入相差不大;再次,彼此的脾性大体相投,能够相互体谅;最后,文化涵养悬殊不大,生活习性基本一致。

有网民嘲笑抱团养老,说:“什么抱团养老,说得那么好听,充其量不过是抱团取暖罢了。”好生奇怪,难道取暖不是抱团养老的目的吗,两者并不矛盾呀。因为孤独冷寂,所以抱团,倘若在抱团养老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双赢的暖心效应,岂不快哉。怕只怕抱团的成员中有刺猬型的人,那样就甭想取暖了。

抱团养老的短板在于当老人进入耄耋之年,彼此都失去自理能力以后,就很难坚持下去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6)
评论
老幺六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mo_sharon' 的评论 : 羡慕momo年轻。好久不见,还好吗?新年好!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有时间再细读。养老对我来说还太远,还没考虑过。
老幺六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山里人家168' 的评论 : 你的老母亲真幸运,三个孩子都孝顺。是的,独生子女政策太害人,后遗症多多,受害最深的就是独生子女的父母。
老幺六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谢谢小荷跟读我的拙文,多多指正哈。祝笔耕愉快!
山里人家168 回复 悄悄话 好文。赞。我妈在我这待了十八年,不想去养老院,回国养老。我与姐出钱,我出大头,小妹出力,全职照顾,现在92 岁了,小区90以上的 老人真多,一般都是由孩子们照顾。独生子女政策真害人,像我们这辈人不能指望孩子,孩子们也有心无力。
canhe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六六实用大帖分享,学习了。继续跟读。
老幺六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菲儿过奖啦,我当向你学习,你的涉猎面和写作题材很广泛。回国一趟不容易,你的系列报道大伙儿很感兴趣。我也喜欢。周末好!
老幺六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丹哥' 的评论 : 欢迎丹哥来访,多谢点赞!
老幺六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梧桐之丘' 的评论 : 这是各个国家都面临的严峻挑战。谢谢梧桐点赞。明天连载下文。祝周末开心!
老幺六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谢谢沈香认同和支持。这个问题的确无法回避,不但老人们必须面对,子女们也必须面对,国家也必须面对。处理不好,后患无穷。祝老乡周末快乐!
老幺六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平等性' 的评论 : 欢迎平等,斟上清茶一杯。祝周末愉快!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1

老幺记者的文,讨论的都是众人关心的大命题。
丹哥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梧桐之丘 回复 悄悄话 二战结束,婴儿潮到来,直至1963年,全世界人口高产。1945年生,今年78岁,1963年生,今年60岁。医疗跟得上,人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婴儿潮就像大雪团还要滚好几年甚至20年以后才能消停。大多数国家都头疼。谢谢六六好文分享,静等下篇。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赞六六老乡应时深刻好文!如何养老的话题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方方面面要顾及的东西很多。六六老乡这个系列文写得很好,值得了解。谢谢六六老乡好文分享!期待续篇…

祝六六老乡周末愉快!中秋节快乐!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六六好文,沙发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